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94 章 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大修】
    怛罗斯之战之前,世界上最好用的纸,及最好的制作工艺都属大唐,西方有纸吗

    有,埃及莎草纸,脆弱不易保存远不如华夏纸那样轻薄实用

    天幕话刚落音,一张薄透泛着米色的纸张出现在天幕中,一只修长的提笔蘸墨,在纸上不停游走,字迹清晰不泅,序列之下非常美观。

    李世民等人对影响中的画面并无甚感受,而秦始皇和刘彻见到纸上显字时,呼吸猛的加粗了起来。

    对,就是它

    见到纸张的那刻,秦始皇刘彻先前的疑惑迎刃而解。

    天幕简略介绍科举时,他们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科举虽好,却要足够的士子支撑,而大秦大汉能够科举的士子

    一时间秦汉两朝的君臣慌忙准备帛书,齐齐地挺直背脊,面容肃穆地准备记下造纸术的原料和制作过程。

    秦始皇a刘彻瞬间睁大星星眼来吧神迹,朕准备好了

    怛罗斯战役前,阿拉伯人记录文字大多用石片、羊皮及莎草纸,石片坚硬却不易刻下文字。

    羊皮纸容易被墨水中的酸量渗透,引起字迹模糊。

    莎草纸粗糙厚实,又无法折叠及多次翻阅。

    大唐将丝绸之路重开后,轻便耐用的纸被商人带入阿拉伯,成为高端纸被称为大唐纸。

    阿拉伯俘虏了大唐各类工匠后,就实现了造纸自由

    秦始皇a刘彻抓住笔杆用力点头,神情迫不及待嗯嗯,朕知道,讲造纸技术吧

    唐

    李隆基神色肃穆起来,他造纸术传到西方并不特别在意,在意的是西安诸国对大唐的态度。

    而西方拥有造纸术对他而言,只是朝廷短了一项收入来源,但。

    想到天幕所说的财政问题他抬手摁了摁鼻梁,眼神沉沉地扫过殿内群臣,心里快速地陇算了大唐财政经过太宗时期无商税高宗时期增加地税而他按律收取部分商税,然安史之乱后,大唐以商税支撑朝廷运转。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朝廷对土地的掌控全面失衡,对外丝绸之路的重利也被丢失,皇室失去财政来源,该怎样管制天下

    想要避开大唐祸乱,那就要对土地及吐蕃下手

    李隆基神色凝重,如今大唐好地全被各地大族给兼并干净,而吐蕃并不好相与。

    何况他抬起手望向中东的阿拉伯半岛,那里还有大食对中亚虎视眈眈。

    神迹降临后,朝廷又该怎么布局

    最重要的是,安史之乱后,大唐是否还掌权于他

    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后,阿拉伯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百年翻译运动。

    他们将希腊、罗马、波斯,甚至华夏的文化带到西方,为后日西方文化复新种下启蒙的种子,把人类文明推进一大步。

    根据杜行经行记记载,

    阿拉伯人大战后在撒马而罕建立了造纸场,成为东亚之外的第一个世界的造纸中心。

    直到今天,撒马而罕乌兹别克斯坦还有一所古法造纸厂,所造之法全部按大唐流程制作,造出来的纸张被称为算端纸,算端有苏丹之意,是国王的意思,即国王专用纸。

    而其他纸张从大唐纸变为撒马而罕纸,并且利用纸彻底将自己的文明记载在册,让教义真正普及到教众,并为阿拉伯帝国扩张后的统治极大便利

    唐

    听到自家的纸张为对方统治便利,李世民胸口急速起伏几息后,他深深地吐出口气“不中用的家伙”

    唯一一次以唐军为主力的战斗,居然打了败仗。

    李世民心思微转,心绪还是落到安史之乱,被后人称为葬送大唐在战乱。

    但天幕不肯细说详情,他也只能按下心绪静挺讲述。

    造纸术流传在外后,它的价值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每个人都在使用它,并且离不开它。

    阿拉伯帝国共有三个造纸场,一在撒马而罕,二在巴格达,三在巾哈麦阿拉伯半段红海东南岸,四在大阿拉伯沙漠南部河流边也门境内。

    其中撒马而罕和巴格达都是大唐工匠为主力制作,甚至还大唐纸技术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改善造纸技术。

    如阿拉伯气候干燥无苔藓生存把原本作为胶水的苔藓,换成稻米和小麦制成的淀粉浆

    秦始皇a刘彻开始面无表情朕不想听阿拉伯国家如何,朕只想知道造纸术如何,给朕讲造纸术

    明

    朱元璋单手撑在椅把上,侧脸窥向几个儿子,突然问道“西方学咱们技术,那他们自个的技艺如何”

    西方总不能永远吸东方血水吧

    朱橚几人微愣,随即道“历代除大唐外,与西方联系最密切的便是元朝,但如今西方发展如何”

    他摇摇头咽下了接下来的话语大明立国不过数年,自个家里都没平整干净,哪知更遥远的西方局势

    站在他身旁的朱标把目光落到世界舆图上“咱们虽然领先西方,但后世却言世界以西方国家为主,而大明之后仅有大清一朝”

    缩在角落的朱棣弱弱地接话“大哥想说西方有可能在超越大明”

    朱标目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最终点点头“后世格局跟大明全然不同,但孤知道火器被西方学了去,若西方超过东西那他们会不会与高句丽那般,对我大明有偷窥之心”

    三皇子朱橚撇嘴“西方那般远,怎么会进攻大明”

    再则他们大明也不是弱兵,他们敢来,他就敢弄死他们。

    朱棣悄悄地融入兄弟话题“三哥,别忘了后世有天上飞的武器。”

    话刚落音,殿内一派寂静,过了半晌后,朱元璋烦闷地一锤大腿“把前朝资料找出,遣人往西方看看,若他们造出了天下飞,咱们也学。”

    两千多年前,陈汤在怛罗斯城郅支单于城斩下匈奴郅支单于的头,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五百年后,高仙芝在怛罗斯一败,把大唐工匠、随军军卒送出国土,被俘他乡。

    这些淹没在战争洪流中的大唐人,有人终身未能回到故乡,而有些人则历经千辛万苦才踏上故国的土地。

    可惜故国早已物是人非

    天幕突然展出一幅人像画,笔画简约模糊,上面写着杜环,大唐京兆西安杜氏人,是杜佑的侄子、杜甫的侄孙。

    唐

    李炎唐武宗听到杜佑二字一愣,随即轻声长叹“三朝老臣,征诸人事,广有惠政。”

    他目光落到案上通典书册上,这是杜佑花三十六年所著的制度专史,他闲暇时会翻阅一番。

    可惜现在大唐需要的不是礼仪制度,而是能打江山的唐太宗啊

    若他有唐太宗身手李炎黯然又期盼地望向天幕请神迹赐福于朕,让朕身躯强健。

    他在怛罗斯之战中,被阿拉伯人俘虏成为军卒,参与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脚步,足迹从撒马尔罕到耶路撒冷,经埃及、努比亚、苏丹,甚至还跟随军队攻打过西班牙。

    跟随军队辗转阿拉伯半岛十余年,屡立战功后终得特赦,在北非埃塞俄比亚登船回到广州港。

    此时他已阔别大唐十一年

    天幕长叹与其他俘虏骨埋他乡相比,杜环能回到大唐已是万幸。

    他回到大唐时,真正影响大唐转折的内战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四年

    等等

    造纸术呢

    秦始皇a刘彻等人瞬间起身,冲到天幕跟前愤怒质问朕那么大个造纸术呢

    天幕给你朕说清楚

    讲什么安史之乱,说什么阿拉伯人,它们有造纸术重要吗

    没有

    见后人准备详说安史之乱,秦始皇刘彻等人顿时急了,冲着同样着急的大臣吼道“给朕问天幕,问造纸术。”

    秦殿内,各家博士眼眸灼灼地望着天幕,大秦若能得到造纸技术,那他们的学说可以遍布天下,学派教义能永世流传,而他们的名字能永垂青史。

    怀着振奋的心绪,各家博士纷纷挤在天幕跟前,不顾礼仪高声呼唤请神迹赐我等造纸术

    请神迹赐我等造纸术

    或许是太过热切地期盼,他们的祈求化为弹幕飘过陈雪眼前如何造纸

    怎造纸网上的教程啊,还要她说

    谁多此一举问这个

    虽然不想回答,但陈雪还是提了一句造纸术会在下个讲述中出现,如果心急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网上步骤材料都写得非常清楚

    还要等下个讲述

    秦始皇眸色失望,若神迹不再出现怎么办下个讲述是何时

    上网查询在哪里查他们能查吗不

    能现在讲解给他们吗

    纵然他有许多盘桓在心底的疑惑,但也无法强迫天幕按照他的意志进行,只好抿紧嘴唇死死地看着天幕。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最全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尽在,域名

    与他同样死盯天幕的还有刘启,他到现在还记着天幕要讲气候与农业,结果呢

    等到现在都没看到影子,他恨不得把怀中的小刘彻塞进幕光,让他到后世把各类技术带回大汉。

    太子刘彻抬头眼巴巴地看他父皇为什么你不去要孤去

    刘启垂眼揉了他一把“因为你可爱”

    刘彻

    可惜刘启的送娃愿望没有传到天幕上,后人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讲述

    安史之乱把大唐历史从梦幻转向梦魇,不仅改变大唐历史走向,也改变了华夏对外的态度从对气度恢宏转向保守退缩。

    而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大唐前百余年的弊端,和唐玄宗晚年骚操作叠加后的总爆发。

    1钱钱钱

    开元初年起,大唐财政已经变得非常不健康,唐玄宗才登基时,朝廷养兵费用每年约二百万贯,到中期时养兵费用已达一千万贯,到天宝年间时,军费更是扩张到一千二百六十万贯。

    以上军费不含运输成本及开战时的军事支出,及赏赐费用。

    除军费外,大唐官僚开支亦是成倍成增长。

    唐太宗早期京师官僚730人;

    高宗时期官僚人数13465人;

    唐玄宗时期官僚人数17684人;

    以上人数是正规官员,不含各小吏及未授官人员、皇族、宫人等不产生事的人

    历代君臣在心中将大唐数额与本朝相比,顿觉头疼欲裂,特别是宋朝历代皇帝大唐官员数量算什么

    宋朝冗官才叫难事,裁又裁不掉,改革又不行,简直艰难

    这些人多吗

    跟今天的行政机构比起来不多,问题是大唐的生产力和收入不够啊

    天幕现出一张财政收入表,又继续解说大唐的财政系统不具有扩充性,战争及各类支出一旦频繁,账面就成为赤字。

    简单讲大唐财政收入是死工资,维持生活能行,但是碰见生病、人际交往等事件,死工资就撑不住。

    所以开元年间是大唐盛世,但大唐账簿却写着没钱

    颇有一种外表华丽,内裤补丁的窘迫感。

    为了减轻军事财政支持,唐玄宗把财政权下放给各方节度使,让他们自行筹备军费,减轻中央负担

    唐

    李隆基望着天幕现出的一串串大唐收入的数字,眉头深深拧起,作为大唐帝王他比后人更清楚朝廷财政收入。

    他半垂下眼帘淡淡道“天幕上所现的财政数额是今岁赋税”

    宰相姚崇眼眸扫过天幕展出的大唐财政收入表,苦笑“陛下,今岁朝廷赋税收入,还达不到天幕展出数额。”

    看看天幕展出的数字租钱二百

    余万缗、栗一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各类绢布七百四十余万匹,及布一千三十五万匹的数量

    再对比大唐支出,他瞬间明白后人为何疑惑他们不扩展赋税渠道。

    唉,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抬手向唐玄宗进谏“请陛下减止兵戈,对边境各部以怀柔安抚为上。”

    听到他的劝谏,李隆基面无表情地反问“朕止兵戈,吐蕃契丹等部就能臣服于唐不像汉时匈奴那般南下掠夺大唐”

    朕不起军战,各方武将及民众愿意放弃军功升迁

    你姚崇未免太过天真

    2朝廷从内重外轻,变为外重内轻

    唐太宗时期,各地折冲府主要拱卫京师,对外征战多以藩兵为主力,所以朝廷能节制大唐各方兵马。

    如唐太宗在亲征高句丽时,曾对薛延陀下诏朕要打高句丽,你等作为儿子的准备准备,咱们上阵父子兵打高丽。

    战争结束后各回各家,根本无须担心将军拥兵自重问题。

    但随着各部游牧民族实力增强,唐玄宗时期大唐要面对西方、北方的突厥、契丹、吐蕃等部族威胁,不得不调整国家战略,把对外进攻的矛头转为防御。

    同时大唐想要掌握战略防御中的主动地位,就必须布置重镇守略边关。

    最初给重镇后勤由朝廷安排放置,但重镇离各粮仓路途遥远,后勤压力极大。

    于是唐玄宗让军镇屯田补充粮草,于是行政权力下放到重镇最高长官节度使。

    但大唐对外又战时频繁,应对频繁的军事变动,重镇长官必须有调动各方资源的权力,于是人事权下放到重镇最高长官节度使。

    至此节度使有财政权、行政权、人事权三权合一,在加上他们本身拥有的军事权力,已经成为地方土皇帝。

    随着大唐战略的需要,到天宝年间时,大唐已有九个节度使和一经略使,史称天宝十节度,这十节度使统兵共达四十九万,马八万匹。

    而安史之乱爆发时,朝廷中央兵力不满八万,且武备懈怠久不习战

    不等历代君臣有所反应,天幕就率先作了个小总结

    简单讲就是唐太宗时期各地藩军以拱卫京师为重,所以朝廷能直接遏制各地军马。

    唐玄宗时期为保证大唐在东亚乃至世界老大的位置,朝廷在各地设重镇震慑各部族。

    但边疆战事路远事急,节度使领兵在外,不能事事向朝廷报备,因此需要朝廷下放财政权、行政权及人事权。

    但下放权力后,朝廷遏制地方军事能力变弱,让边境节度使权力坐大,朝廷腹心空虚,最终局势变成内轻外重

    秦

    秦始皇错愕地望着节度使的各项权力,只觉得大唐皇帝甚为大胆,各重镇除了无立法权外,跟自成一国有何区别

    不知节度使几年更换

    若节度使任职越久,唐廷对地方重镇控制就越薄弱。

    长期

    以往,节度使跟分封天下无甚区别。

    只是他黑沉的眼眸落到殿内的舆图上,安史之乱还关联到一治国疑问如何治理广袤的疆土

    打下土地容易,但治理却难,想要固守更难。

    大唐的窘境在于国土面积超过治理能力,为安边境朝廷权力变弱,让地方重于朝廷,生生拖垮李唐江山。

    那么后世呢

    秦始皇还记得后世舆图范围,他们是如何统治华夏国度的呢

    3租庸调崩坏导致民众逃逸服役

    大唐利用均田制将人丁与土地拴在一起,土地在人丁在

    天幕显出一张简洁明了的文字,李世民仰头讷讷读出声“均田制被破坏后人口逃亡,朝廷户籍管制崩坏。

    带来结果府兵制瓦解,募兵制建立。”

    他轻轻叹气,朝廷既然设了重镇,那蓦兵的是谁呢

    藩镇节度使

    而募兵则涉及兵响而节度使又有财政权,李世民心中大怒,唐玄宗明知弊端为何不改革财政

    把财政渡让地方,朝廷还有节奏节度使的方法吗

    他的疑问没人能回答,房玄龄脸色疲惫地按了按眉心募兵制实行后,朝廷就对底层士兵失去控制,那些士卒到底忠于谁呢

    他闭上眼不愿再设想下去,但心底却明白大唐危矣

    没了土地的羁绊,对士卒而言老大的老大并不是我的老大。

    毕竟发响的人不一定是皇帝,所以唐后期谁给钱谁就是老板,想要当老板就必须给钱,否则我们就换个老板。

    而从宏观上看大唐战争频频财政困难,把对外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设重镇保边关,下放财权、政权给各节度使。

    带来的结果大唐各地藩镇林立

    宋

    作为跟随世宗蹚过战乱的赵匡胤,听到想当老板必须给钱时,忍不住苦笑唐覆灭以后,天下以军马强壮者为王,素日的礼义廉耻早已抛弃在滚滚战争中。

    五代十国里的后唐李从珂杀死唐闵帝李从厚后,发现自己无钱赏赐士兵,为防士卒啸营以下克上,把皇宫里的物件赏了个干净后还是不够。

    又将后宫嫔妃的首饰赏给士卒,最后又逼迫百姓官员上缴钱财,逼得民众不堪忍受,想要自尽而亡时,麾下诸将投降石敬瑭,后唐被破李从珂也自焚而亡,而众将却只是换了个皇帝,依旧在乱世享得富贵。

    所以大宋新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眼眸幽幽,他不会给武将以下克上的机会。

    4朝廷平衡失调

    汉初由外戚、功臣、皇权三足鼎立,平衡朝廷及各方需求关系,即使汉武帝时期实行集权制,朝廷上仍保持着三方平衡。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唐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唐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汉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唐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汉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汉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