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93 章
    天宝十年的怛罗斯战役,在史书上并没有掀起风浪。

    但此战在现代却引起广泛讨论,因为此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帝国,及两大古典文明在历史上唯一一次强力碰撞。

    这场战役也是唐帝国在安史之乱前最后的强者战争,所以它在现代看来,充满传奇色彩。

    甚至有西方学者如俄罗斯史学家巴托尔德认为怛罗斯之战决定了中亚细亚的命运,中亚细亚本该是中国的,但它却变成了阿拉伯人的。

    事实上战后中亚细亚并不属于阿拉伯,而且此战仅是大唐与阿拉伯七战中的一役而已

    天幕刷刷刷地展出一列战斗列表

    开元二年,吐蕃与阿拉伯帝国结盟发兵攻打拔汗那国,被安西都护吕休璟与张孝嵩击败,大唐军威传遍西域,康居、大宛等八国皆遣使请降。

    开元五年,突骑施部落名与吐蕃、阿拉伯攻打大唐安西四镇,被大唐击败。

    开元六年大食将加拉赫统兵北征,准备侵入中国领土,被大唐北庭都护府下的突骑施包围生擒,交过赎金后才被放回大食。

    开元十年阿拉伯大将穆斯棱,兴兵攻东拔汗那,结果被突骑施苏禄可汗揍了回去。

    开元十二年哈里发等于皇帝希沙木,遣再攻东拔汗那。

    突骑施在渴塞城与阿拉伯交战,不仅将阿拉伯人击败,还将东亚康、石等国重附大唐,史称渴水日战争。

    唐

    大唐赢了还是输了

    唐初君臣心绪瞬间提起,眼巴巴地望向天幕。

    按天幕所言此战平常,但被后人用各种色彩相加后,就变得很重要

    瞧瞧后人说的话,什么古典文明、最强大的帝国碰撞此战不能胜,就是丢了大唐脸面

    李世民结合天幕先前所言,快速地在舆图上找到拔汗那国其位置“汉朝时期大宛今吉尔吉斯斯坦故土之地。”

    大宛他在思索道“朕记得去岁拔汗的可汗被西突厥瞰土屯所杀”

    但其中过程朝廷却不知晓,他沉沉地叹了口气大唐内部多有波折,实在无力参透突厥内部,掌握更深消息。

    他记得开元似乎是他后世子孙唐玄宗年号

    想到天幕言大唐弊端沉积在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又已崩溃,但朝廷外战争却频频发起李世民心情发沉安史之乱,到底乱成什么样

    此战谁做主将,谁做副将,最后大唐到底有没有胜

    唐玄宗,可千万别丢大唐脸面

    别输啊

    可惜天幕没有道明此战输赢,而是继续介绍其他战役

    大唐与阿拉伯最后一战,则发生在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唐军在川西维州联合南诏,攻击吐蕃、阿拉伯军队,此战被称为渡泸之役。

    唐朝的对外战争思路,都是本着自是夷狄相攻,原非朝廷所遣,若大伤小灭,皆利

    在国家的原则,相当于反正你们国外人打架,不管是打伤打死,都有利大唐。

    所以七次战役中,大唐与阿拉伯的交手地点都在中亚附属国内,其参战士卒多是各部唐协军。

    而怛罗斯之战则是唯一一次唐军作主力的战役

    汉

    刘彻注意力没在大唐战役失败上,国家战争输赢是常态,让他疑惑的是阿拉伯人是怎么跑到益州去的

    他目光从阿拉伯半岛划到益州,哦,后人把益州称为川西。

    仔细观测半晌后,他还是分外不解道“仲卿,他们怎么到那么远的难道阿拉伯人归附吐蕃”

    瞧舆图上的距离,颇有亚历山大跨越千山万水,只为收大秦二年地租的意味。

    卫青斟酌道“应是部分归降吐蕃的阿拉伯人,否则”

    他抬头望向舆图,从阿拉伯半岛遣兵到益州不知要折损多少士兵粮草,届时阿拉伯的哈里发,真要跟秦惠文王一样,抱头在宫内核算本国亏本多少。

    出乎意料的是,天幕并没有讲解战役经过,而是说起了其他

    高仙芝,大唐高句丽人,军人世家,从小跟着他爹从东到西,横跨大唐万里到安西参军谋求升阶。

    天宝六年,唐玄宗令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宦官边令诚为监军,率一万唐军远征小勃律国

    天幕将远征路线描出,高坐庙堂的君臣首次见到万里之外的苍凉巍峨,茫茫雪山春夏飞雪,戈壁昼夜飘风

    或许是天幕舆图做得太好,他们耳旁还响着劲劲寒风,只觉得风大刮得脸疼。

    有宋臣下意识地摸摸耳朵,悄声嘀咕“安西乃不毛之地,取之于国无用,反倒劳民心力,唐玄宗太过劳民,不是有明君所为。”

    勃律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吐蕃想要控制安西,必须从勃律进出,大唐想要扼住吐蕃外张,也必须控制勃律国。

    勃律的位置放到今天,就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即使现在这个区域对我国也很重要。

    因为它是新疆入西藏国道219的必经之路。

    在唐蕃争夺下勃律国一分为二,小勃律国被大唐所控,大勃律被吐蕃吞化。

    后来吐蕃趁机将小勃律占据,还逼迫周围二十余国归附吐蕃,把对外扩张的触角渗入中亚

    天幕讲述时,突然展出一张舆图面对吐蕃的势大,大唐十年间换了二个安西节度使,都无法收复勃律土地,直到高仙芝出现

    唐

    “快,给朕临下”李隆基腾身而起,望着天幕上详细的舆图激荡不已。

    太详细了,山川、河流、地质状况他满目痴迷地望着这幅中亚舆图,有此图在他就能更好控制西域中亚。

    按天幕所列,明岁吐蕃就会与阿拉伯帝国共击拔汗那国。

    如今他晓得天机,那李隆基眼眸微眯,面上透出微妙的笑意

    拔汗那国是汉朝

    乌孙国的后裔,自来归附大唐对朝廷态度甚恭,既然他知子国会被敌人攻击,作为天父的他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他回身踏上御阶,一步步地走到最高处,居高临下道他在何处

    南漳的作品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如今大唐安西四镇并不平稳,所调军将中并无高仙芝名讳,一生间百官竟是面面相觑。

    几息后宰相姚崇出列道“或许高仙芝还未显名军中,不被朝廷所知。

    待天幕讲述完毕,想必也能知他来历。”

    唐玄宗随意点点头,看向天幕的目光中,终于有了几丝温度好歹对他有几分用。

    而不是总透露安史之乱,暗指他为君不正,使大唐跌落深渊。

    哼他李隆基是开创大唐极致盛世的人,岂会做让人摸不着的玄宗

    高仙芝远征勃律国,一共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行军一月。

    高仙芝率部从安西库车出发,一月后才到达塔里木盆地的西南角疏勒新疆喀什。

    第二阶段地狱行军两月。

    从疏勒休整几日后,大军经过雪山,爬过海拔四千到七千米的帕米尔高原,转过碱池地,经历两月到达五识匿国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界河--瓦罕河。

    第二阶段在勃律国范围内悄悄行军一月。

    为隐匿军队,高仙芝把军队一分为二,派分别从北、南中二路朝勃律国要塞连云堡行军

    天幕上放着一群身穿大唐军服的士卒,扛着兵器牵着马,艰难地走在逼仄峻峭的山路上,突然天气转变大雪纷飞,遮挡眼前视线,有士卒不慎,摔落悬崖尸骨无存。

    画面一闪,军队在烈阳下甸甸行走,突然间就有士卒倒下又有士卒生病缺少医药而亡

    汉

    刘彻轻叹“原来仲卿在外行军如此艰难,朕赏少了。”

    卫青听着哭笑不得“陛下,汉匈战场在漠北漠南,不在冰川高原。”

    他说得很对,但他的陛下表示不听不听,朕觉得爱卿行军艰难就行了,反正朕后期要重赏。

    想到重赏就联想到未来李利广率军远征大宛,最后只得几千人败归。

    想到这刘彻就心疼难忍他的兵,大汉能打匈奴的兵,就这样折损在路上,心痛啊

    李利广该死

    同样是远征,瞧瞧高仙芝,人才啊

    他眼目灼灼地望向天幕,像情人般看着高仙芝将军啊来大汉吧,朕需要你

    可惜他的将军身影淡去,天幕影像停留在连云堡地势上。

    还未等他细看,就听到卫青赞道“好一座连云堡”

    此堡筑在山上,东南西二面皆是陡峭山崖,而北面又有河流做屏障,地形之险,难以攻克。

    卫青转过头问霍去病“去病,你是高将军,该当如何”

    已观察许久的霍去病立马道“偷袭”

    远征军人顿马乏,又在

    敌军眼皮子下,除偷袭无其他战胜之法。

    只是不知道高将军是否用此法

    可惜天幕没有为他解惑,而是继续按照自己意志说了下去第四阶段攻打勃律国城池。

    拿下连云堡后,唐军终于能进攻小勃律国城池。

    但攻打前,还得翻越横陈跟前的冰川海拔近五千米的坦驹岭。

    然后再从长达40里的悬崖峭壁上下山,才能到达小勃律的城池阿弩越

    陈雪叹了口气高仙芝那里是去伐吊罪民的

    分明是率领唐军集体当攀岩家去的,历史上能做率军翻截越雪山的,只有汉尼罢和拿破仑。

    这次远征小勃律,是头挂腰带以身家性命为赌注的远伐。

    但凡中途士兵士气崩溃,或是得了大面积感染病,中亚路上就会多出万具白骨

    唐

    武则天静静地听着后人讲述,直到天幕展出一张削直陡峭的冰川,才赞赏道“高仙芝能领兵万里,不惧艰险攻打小勃律,有大将之风矣。”

    她转过头慢慢地忆着往事“前些年武威军王孝杰率军破吐蕃,收复安西四镇,没想到后世安西还是不安宁。”

    为了巩固安西疆域,她特意遣军二万常驻四镇,方将安西形势稳定下来。

    狄仁杰出言建议“上月王孝杰与吐蕃大战兵败,被贬赋闲在府,可重启王孝杰为唐效力,力创敌军。”

    近年来大唐边境并不平静,对外与吐蕃、契丹多有纷争,他借天幕之机进谏陛下,再用王孝杰重固边疆。

    王孝杰在吐蕃日久,熟悉当地形势,不能因战事失利而放弃。

    武则天听罢点头“任王孝杰为安西左羽林将军,率军提防吐蕃戴罪立功。”

    “诺”

    狄仁杰不知道他的谏言,为王孝杰规避了死路,按历史轨迹他会被朝廷重新起复,率重兵与契丹作战,却因属下苏宏晖不战先逃,留他领兵独战,最后坠崖而死。

    拿下阿弩越城池后,高仙芝未做停留,直接率军奔赴小勃律首都孽多城,此时吐蕃的援军已在路上。

    然后高仙芝为阻挡吐蕃救援,派席元庆做了个骚操作

    把吐蕃花了一年时间才建好的藤桥给砍了

    天幕闪出张图片,几个唐军小人站在桥对面,伸出中指嘲笑吐蕃你过来啊

    而吐蕃士卒头上则写着我过不来啊

    就就很滑稽。

    唐军灭小勃律国,整个过程只花了半月,但行军用了二个多月,因此高仙芝被西域诸国称为山地之王将军。

    高仙芝此次战功,让大唐首次实现了帕米尔以来实际控制,把大唐盛势推向中亚更远处。

    在如此显赫的战功下,天宝七年时他被封为四镇节度使,成为唐朝安西大都护府最高长官

    天幕突然转了话题因为高仙芝的壮举,所以特别受小棒子的喜爱,把高仙芝的大唐国籍改为棒子国,甚

    至专门做了一个纪录片,详细地介绍他们宇宙国的超级大英雄的光辉事迹。

    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更是多次出现,其出镜率高于瞎了一只眼的唐太宗

    等等

    什么叫做瞎了一只眼

    秦始皇与刘彻震惊不已原来唐太宗眼瞎了

    而大唐众皇帝勃然大怒你才瞎了,太宗皇帝好好,何来被人射瞎

    赵匡胤a朱元璋a朱棣满头问号唐太宗眼瞎,朕怎么不知

    太过惊悚的疑问,被化为弹幕飘过陈雪眼前唐太宗何时眼瞎

    你说这个我就不困了

    陈雪精神一振,立即解释此乃棒子国污蔑,唐太宗最早射瞎记录来源于棒子国的一部小说二渊集。

    讲高句丽的疆土很大,唐太宗不自量力率军来攻,攻打安市时杨万春将军用弓箭射瞎了他的眼。

    到后期棒子国一改事实,在影视中安排高句丽率军攻陷大唐长安,吓得唐太宗跪地求饶,最后割让半壁江山才得以活命

    碰李世民还未发怒,房玄龄、李靖等人一脚踹开几登,纷纷请命“臣请兵灭高句丽”

    “陛下,高句丽该灭”

    见臣子如此愤愤,原本气极的李世民倒笑了出来,见他们急了要开口的样子,他连忙道“棒子国跟高句丽有何关系偷窃之辈,高句丽要灭,但还要”

    他的目光落到高句丽旁的新罗、百济上,此两地也应当圈入大唐领土范围才是。

    安市便是贞观十九年时,唐军与高句丽交战的在点,因天气突变使唐军没能攻下城池,直到唐高宗时期,唐军攻下安市灭掉高句丽

    陈雪还想多说几句八卦,结果一抬头就见到老师的死亡直视,赶紧把话题转了回来

    怛罗斯之战的前奏在于天宝九年。

    这一年,被大唐称为黑衣大食的阿拔斯帝国草创降世。

    他的开国功臣阿布为转移国内矛盾,把帝国扩张势力的目光落到中亚。

    同年吐火罗叶护向高仙芝求助朅师国亲附吐蕃,阻挡吐火罗粮道,请发安西兵征伐。

    于是高仙芝率军破朅师国,结果回程时灭了石师国和突骑施。

    石国和突骑施是大唐附属国,其中石国经商有道,国度富裕对唐亲近

    秦

    秦始皇听到突骑施二字,诧异地挑了挑眉,如果他没记错突骑施助大唐良多吧

    他指尖轻轻地点在案上石国武力如何他不得志,但突骑施既然高仙芝敢灭突骑施,是不是说明突骑施又暗自反叛大唐

    看来中亚诸国国势极为混乱,大唐只能武力压之。

    如果他大秦面对此局该如何

    秦始皇静默半晌,暂时无果,中亚偏远,即便是移民也不能同化当地,只能像大唐那般,给当地部族套上绳子,遥控管制。

    正思索着,就听到天幕语气透出几

    分疑惑高仙芝灭石国或许是因为拔汗那国

    石国与拔汗那国同为亲唐附属国,但他们恶交之后,双方比赛着派使入唐,求唐朝爸爸多看他一眼。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高仙芝对石国犯了个严重错误出尔反尔

    石国正王车鼻施自知不敌唐军,投降投得干脆利落,高仙芝也接受他的投降。

    但投降后他却趁石国人不备,率军偷袭石国,夺其财富逼杀老弱。

    不但俘虏了车鼻施,还把他与吐蕃酋长、朅师王及突骑可汗押到京城,献给唐玄宗,获得开府仪同二司的荣誉,走上人生巅峰。

    当时唐代诗人薛能还写了诗称赞此事

    悬军征拓羯,内地隔萧关。

    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

    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

    唐

    诗句写得挺好,可惜李靖等人轻叹西域要反

    对待中河诸国,应当恩威并施,岂能出尔反尔,毫无信义

    而李世民则敏锐察觉到不对唐玄宗竟然不知战役过程

    高仙芝背信袭击石国,唐玄宗却耳目闭塞,对安西局势毫无敏感度。

    是他给高仙芝权柄太盛,还得唐玄宗太过昏聩无知

    高仙芝的背信弃义非但没达到震慑河中诸国目的,反而激起他们对唐离心。

    特别是石国王子逃脱后,不断游说中亚各国,传播唐军的残暴无信,屠杀老弱,使得“诸胡皆怒”。

    天宝十年吐火罗、大小勃律、昭武九姓等国齐齐投奔撒马尔罕的阿拉伯将军阿布和齐雅德。

    诸国反叛的消息,传到高仙芝耳朵里就是黑衣大食与安西诸国共谋大唐四镇。

    于是高仙芝从长安返至安西,准备决定奔袭问罪,根本没想到此战的导火索是他

    明

    朱元璋打了个哈欠,阿拉伯人大食人,而在华夏阿拉伯人谁最有名

    泉州蒲氏

    泉州蒲寿庚的远祖便是阿拉伯人,他们定居泉州后,多受宋皇室照顾,甚至命他为泉州做舶司提举。

    为鼓励蒲氏的对外贸易,宋廷还封蒲开宗为“承节郎,给予种种圣恩。

    结果呢

    宋帝等人想要以泉州对抗元军,结果蒲寿庚早已投元,不让张世杰率宋军入城。

    不让入城那给点物资吧

    蒲寿庚也一口拒绝。

    宋军愤怒下抢走蒲家货船,蒲寿庚直接把定居城内的南宋皇室和臣子,总3000多人全部屠尽。

    还派人追杀宋帝,最后受到元廷中用,做了福建行省中书左丞,享尽荣华富贵。

    但他老朱不认,如此不仁不义之人凭什么要显赫一生。

    所以他把泉州蒲家打入贱籍,世代不得入仕,男奴女娼,要他们永世钉在耻辱柱上。

    他想到过往,冷哼了几声还是觉得不解气,暗暗道得让人把蒲寿庚的尸骨挖出来,

    鞭尸300才行,少一鞭都不行

    怛罗斯之战很简单,战役过程仅几日,全程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高仙芝领唐军与拔汗那、葛逻禄围攻怛逻斯城哈萨克斯坦占据上风。

    第二阶段大食援军到达,唐军同盟葛逻禄部临阵倒戈,唐军前后被敌军夹击打败,仅数千人逃生。

    对于关于此次战役,阿拉伯史学家宣称他们消灭唐军五万人,俘虏近两万人。

    而另一位阿拉伯史学家麦格迪西则道他们共杀死唐45万人,俘虏25万人,占领了唐人军事要地,并虏走他们的子孙,抢去了他们的财富

    还有什么唐朝军队不堪一击,阿拉伯人在与东方大国的第一次碰撞中,十万唐朝军队仅余几千名逃了出去,我们以全面胜利而告终等等

    唐

    李隆基一甩袖袍,怒道“一派胡言,抬其身贬朕大唐”

    安西都护府管辖四镇,一镇满编七千人,共两万八千唐兵,再加上各类辅兵及后勤压力,高仙芝所领唐军不超二万人。

    高仙芝此人竟如此不堪重用,竟让石国子逃脱,当治其罪

    至于天幕所言的烧杀抢掠,并不被他放在心上,边境苦楚若又远离家乡,无重利诱惑的边军,很容易弃甲逃跑,所以大唐灭国后,都会默认士卒赚取当地钱物,以作安抚。

    谁知高仙芝手段如此粗暴,竟然逼得安西诸国反叛。

    要不是看在反叛未发生,高仙芝近在眼前否则他定会

    唐玄宗皱眉半晌后,才吐出一句对高仙芝的评价有将才无帅才。

    天幕感叹中亚这个地域属于各方帝国扩张边境,并且很难真正守住它。

    它的区域是戈壁草原、雪山冰川,北部是游牧民族居住地,南部半游半农耕。

    想要控制中亚,就必须把周围国度全部控制,其中控制成本又会不断增加。

    除非把中亚围起来,把东欧土地供给西北军队。

    让印度河沿岸等地区供养西南边境军队,但是这样的帝国疆土,没有哪个朝代能达到

    众君臣根据舆图想象了天女说的话,不由得嘴一抽把欧亚大陆都纳入王朝疆域

    谁能做到

    陈雪也只是感叹几句后,就回归正题怛罗斯之战,对两国来说只是一场交锋而已。

    阿拔斯帝国才开国两年,它的主力是镇压倭马亚王朝余孽,及拜占庭帝国。

    而大唐主要对手是吐蕃,此战之后阿拉伯帝国并没有继续向东扩张。

    除了主力不再中亚外,还因为主将阿布和齐雅德伊本萨里因,因为功高震主被阿拔斯的哈里发曼苏尔给嘎了。

    所以高仙芝的操作损坏大唐安西战略,但两年后高仙芝的搭档封常清,率军进攻大勃律国,让安西诸国再次归附大唐。

    但阿拉伯史学家麦格迪西有一点说得很正确,此次阿拉伯帝国的确得到大唐的财富造纸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