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85 章
    众代君臣望着天幕上不断弹出盐铁专营、酒茶税、关税、市税等词,然后组成两税法。

    李世民沉默地望着天幕,顿时明白后人为何奇怪,因为后唐大部分税收来源于商税及专营税种。

    后唐跟汉无区别

    他双眸盯着满殿的税名,胸口翻滚几息后,喉头生出一股腥气作为帝王,他哪能看不出后唐财政之困难

    并且先前天幕曾言节度使李世民悲愤的视线与房玄龄交错而过,后期朝廷压制不住地方吧

    他猜得没错,后唐朝廷与地方争税,天下赋税一分为三,一分为朝廷,一分为地方经略使,一分为节度使,两税法成立之初,就有朝堂向地方争夺财赋的目的。

    唐玄宗初登基时,土地面积难重返,流户逃亡非常严重,对外军费支出庞大,支撑大唐军制运行的租庸调遭到破坏,唐玄宗不得不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以此来支撑大唐军事运转

    汉

    曾经有机会跟朕并肩的唐玄宗

    刘彻撑头不屑分明是没魄力动刀子,他设想自己若是唐玄宗

    掀桌子,动刀子

    皇帝要谈什么规则

    所有的规则就该为自己服务,谁敢阻拦大汉江山,就把谁踩到地下

    天幕语气淡然其实这时的大唐,需要的是汉武帝般疯批改革。

    可惜大唐土地改革阻力太大,特别是统计户籍土地的工程,更是难上加难。

    对土地兼并这块,唐玄宗改革无果后,选择摆烂增加商税开源。

    同时为了保证税收及节省地方开支,唐玄宗重新调整节度使权利,让其统领人事权、行政权、军事权,三权合一的结果葬送大唐

    刘彻突然挺直背脊天幕,你给朕解释解释什么叫做疯批改革

    秦始皇三权合一,土地兼并他轻轻搁下笔,抬手揉了揉鼻梁吐出口气。

    无论何种政策,其支撑核心,全在土地。

    他想到天幕言大秦土地私有后的结果,眉头不禁拧了起来,大秦合适何种治国模式呢

    唐

    不可能

    李隆基猛地起身,惊愕地瞪着天幕,葬送大唐

    怎么会落到葬送大唐的地步

    他神色沉怒地来回踱步,脑海里急速推断当下大唐情势。

    现开元二年,经五年励精图治,他大振朝廷经济使大唐重返贞观雄风,那他为何要将三权交付给地方节度使

    武将李嗣业出列启禀“陛下,大唐对吐蕃用兵当再行调整。”

    李隆基止步回眸“将军想说西南用兵拖累大唐”

    吐蕃实力如天幕所言,是大唐心腹大患,实因他即位后就不断调整大唐边境线,并在边境设粮仓以备来日举军进攻吐蕃。

    宰相姚崇仔细回顾天幕所言,慢慢道“天幕曾言蒙舍诏

    吞并其它诏国,组成南诏,与唐共抗吐蕃。”

    而吐蕃与大唐几乎相伴一朝,是以朝廷投到唐吐战争的钱粮,足以压垮大唐经济。

    仅天幕短短几语,历史上的真相就被古人推断了七七八八,若陈雪得之,只会滑跪大喊老祖宗yyds

    李隆基抬首两眼微眯,对宰相姚崇道“后世中原与吐蕃融为一家,而今大唐与吐蕃又是舅甥关系。

    既然吐蕃信佛,便多送经书入蕃吧”

    顿了顿他又道“朕记得小日子喜遣佛僧入唐,他日让吐蕃佛僧到小日子宣扬宣扬。”

    别老学大唐,吐蕃实力强劲,小日子也该学学

    如果唐朝能府兵制崩溃时期,拿出一套新的财政措施,那么大唐也不会落到国法不纲,天子九迁的地步

    是朝廷拿不出来吗

    天幕不等历代君臣回答,直接揭晓答案并不

    唐后期官员的理财能力和政绩,在历代当中属于高层次,否则安史之乱后,大唐也不会再撑一百五十余年。

    从唐玄宗起,宰相与户部财臣的政治斗争,很大部分是为争夺大唐国家财政权。

    如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利用经济做情报系统被后人评为后唐国家第一功臣的财臣刘宴,他是怎么倒台的呢

    因为他的对家宰相杨炎,拿出了大杀器两税法,才迫使刘晏罢职,顺利收拢国家财政。

    这也是为何后期各藩镇可以不搭理唐皇,但对宰相却恭恭敬敬的原因之一

    唐

    天子九迁

    李世民按住胸口,身子直直地往后倒,唬得房玄龄等赶紧上前扶住“陛下,陛下,快叫医师。”

    “别”李世民强自咽下喉头铁腥,用力按住杜如晦的手臂,泪如雨下“我等君臣治理大唐兢兢业业,谁知大唐后期竟是天子九迁,九迁啊”

    面对唐皇无能,后人还能尽心遮掩,这哪是迁

    李世民张着嘴嗬嗬喘气分明是出逃

    天子出逃,长安怎么办百姓怎么办

    长孙无忌等人亦是红了眼,心中愤懑却又无可奈何,后人羸弱败坏大唐江山,恨不能亲身上阵替大唐收拾疮痍河山。

    他们共同打造出的大唐啊

    宋

    赵光义低头不停翻阅手中书籍,却没找到自己想要的消息,顿了顿抬起头问史官“唐天子九迁,哪九天子”

    正在狂记的天幕言语的史官一愣,随即开口解释“一迁安史之乱唐玄宗迁至蜀中,叛军攻陷长安;

    二迁吐蕃作乱唐代宗迁至乾县,长安被洗劫一空;

    三迁大唐藩镇叛乱,唐德宗乾迁至奉天,叛军攻破大明宫;

    四迁还是藩镇叛乱,唐德宗迁至汉中,叛军再次攻破大明宫;

    五迁黄巢作乱,唐僖宗迁至蜀中,长安公庙署司被焚毁殆尽;

    六迁藩镇叛乱,唐僖宗

    迁至凤翔,叛军大肆掠夺剽剥长安;

    七迁藩镇叛乱,唐昭宗迁至华县,长安宫室付之一炬;

    八迁宦官作乱,唐昭宗迁至宝鸡,长安彻底沦为废墟;

    九迁藩镇朱温作乱,唐昭宗迁至洛阳,唐终;”

    赵光义心底算了算,抬起头对赵匡胤道“哥,九迁藩镇侵扰大唐高达六次,大宋当严禁武人叛乱才是。”

    坐在他身旁的赵匡胤随意地点点头,脑海里却不停地自问他终结晚唐百年乱世,为防再现唐藩镇割据,他手握军权于自身,待收复燕云十六州,功绩当比大唐。

    他后世子孙做了什么,让后人却如此嫌弃大宋

    当然这些问题在唐太宗时期不存在,毕竟这时的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

    府兵制起源于西魏,是南北朝隋唐的重要军事制度,也是推动大唐到巨唐的直接原动力。

    唐代府兵制在大唐初期叫折冲府,分隶于中央十二卫及东宫六率,从唐高祖到贞观十年,大唐兵制章论才彻底定型。

    府兵有三大任务征得、宿卫上番、后方勤务。

    征得远征戍守边疆,或在本州辖境内及其他州府执行他州镇防任务。

    宿卫上番轮番拱卫中央朝廷。

    如地方军府离京城五百里内,称为五番,千里以内称为七番以此类推,最高等级为十二番。

    后方勤务指在城门、仓库、渡津、馆驿的守卫和车坊等司衙站岗

    唐

    武则天半垂眼眸,静静地听着天幕详解大唐军事制度,几息后才抬眼扫过殿内“后世唐皇居然弃国都而逃,还有半点太宗风骨”

    近年随着她年岁渐长,朝中要她还政李唐的呼声越重,她独坐御位举目四望,竟找不出半个权重心腹。

    就连他的宰相狄仁杰都在暗示她李唐自在人心

    见殿内群臣低头不语,武则天冷笑天子尊位,当是能者居之

    后世李唐自在人心,却无能出逃,可对得起人心二字

    到贞观十年时,全国折冲府达置府634所,关内261所。

    所以军府中,关内折冲府的军事素质在大唐当属于顶尖,再加上唐初宰相大多出身关陇地区,所以唐初国策也叫关中本位政策

    天幕没有详细讲解关中本位的意思折冲府分三等,上等军府兵力1200人以上,千人之内为中等,八百以下为下等军府。

    每岁冬季,各地折冲都尉以教军卒军阵、战斗之法,以强壮大唐军力。

    唐太宗在政治边境稳定后,把原来的十男丁征二人,改为十二男丁征一人。

    而服役年龄则是满二十开服,到六十岁除役,玄宗时期一度改为二十五岁服役,五十岁即免

    秦

    秦始皇细眯眼眸,咨询地看着天幕展现出的折冲府位置,发现它分布位置与大唐户口数额不一致。

    这是他神色诧异地挑起眉,发现

    一处大唐隐患,唐王朝的折冲府重点拱卫关中,分布其它地域较少,嗯他思索几息,提墨把大唐置折冲府的模式称为内重外轻。

    再结合天幕言大唐节度使集各实权于一身,把原先的内重外轻政治模式,改为内轻外重,顿时明白安史之乱乱于何处

    各地藩镇背离大唐中央时,帝国也就瓦解消失。

    这一刻秦始皇与刘彻共脑,甚至他还笑着补充几句我大汉资产百金者为中产之家,毕竟有恒资者方有恒心。

    天幕讲秦时,曾言民众徭役过远,以致负担过大,唐初期中等人家出征建功定是积极,但是戍守边疆嘛贞观本就缺人,唐太宗用异族调守疆,也需要定量的大唐民众戍守,安稳时期的戍守之苦不是所有良家子都能承受。

    所以戍守还是要落到更底层百姓身上,别问他为何知晓,他可是大汉皇帝。

    秦汉唐加上咱们现代,能当兵的都是良家子,平时农耕不含现代,战时上阵杀敌,走的是农兵合一的路子,把农兵合一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用唐太宗的话讲给朕一千兵,可杀胡骑数万人。

    这句话比辽太祖说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要霸气多了

    秦始皇朕有虎秦之师

    刘彻汉家军士声传西域

    李世民呵呵天下无敌

    朱元璋a朱棣唐太宗,辽太祖在可是跟你大唐交过手的哦

    天幕言归正传咱们现代当兵要政审,唐初当兵则看家资,中等以上人家才有资格做府兵,正因府兵颇有家资,他们才能武器自备和钱粮。

    如木兰诗所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大唐民众愿意自带武器为朝廷开疆拓土,是因府兵在唐初政治地位较高,不仅免其身租庸调,同时也是广大民众的上升渠道。

    如府兵征战回乡后,会获得优先授田资格,即便战死家中有孙未成丁者,口分田也不会再收回,同时还可以得到相应的战功勋田。

    要是能立战功,则进身朝堂改变自身阶层。

    如隋朝名将张定和,家境贫寒,投身府兵屡立战功,从侍官升迁进位至柱国,堪称人生赢家

    若是官僚子弟,从军则更是他们的晋身阶梯,比贫者更容易建功立业,也更容易面见唐皇,寻得表现之基。

    如府兵中十二卫内府中的卫士,分亲卫、勋卫、翊卫,这些有品秩的卫士,必须是五至二品官员的子弟可补。

    府兵制的存在,让大唐有上下流动的政治渠道,无论是贵族还是大唐中产,他们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这也是大唐边塞诗盛行的原因之一

    唐

    李世民勉强平复下心绪,神色郁郁“天幕所弹的后唐税法明目可曾记下”

    中书舍人李百药高声道“臣已记录,请陛下御观。”

    说着双手捧

    着纸张呈于李世民,叹息道“可惜后人不愿多谈后唐税法,否则臣等可据税调整大唐律令。”

    程咬金挤出个难看的笑穷人臣认为天幕还会再讲大唐。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至少要讲评唐玄宗吧应该要讲吧

    府兵制跟募兵制相比,它省钱的同时,让调兵遣将变得非常灵活。

    战事解罢,兵卒回家,将军回归于朝廷,兵卒与军将有私利却不结党营私,朝廷不惧将帅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能迅猛地给大唐动脉砍一刀,就是因为大唐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蓦兵制相当于职业化军队,各地军权在节度使中时,牙兵相当于节度使的私军。

    到了后期牙兵不满意地方节度使,不用朝廷换使,他们自行更换

    天幕突然展出一幅动态的小人图一群军卒冲向绶带的节度使,将其衣物扒了个干净,然后换到另一人身上,称他为节度使

    所有唐皇脸色难看,特别是躲在寝宫观看天幕的唐德宗等人,亦是泣求“如今大唐内忧外侮,为不失祖宗基业,下罪己诏兴用李泌。

    但天下纷争如沸腾之水,请神迹指点大唐,朕愿永世祭祀神迹”

    可惜他们的祈求并没有传到神明耳朵,天幕仍在继续讲述

    府兵制很好,但是架不住大唐对外战事多,战事多就意味着军功多,有军功朝廷就要分拨勋田。

    如上府折冲正四品者,可得永业田一千四百亩。

    获柱国勋者,可以得勋田二千五百亩。

    相当于军功家庭有永业田、勋田、分口田三类田,经济丰足,人人以武功为荣

    天幕语气淡淡国家的土地是有数的,大量勋田经朝廷拨出,再叠加各阶层对土地本能的渴望,带来的土地兼并府兵制对良家子的吸引变少再正常不过。

    到了高宗则天时期,府兵升迁艰难不提,连府兵荣誉称号侍官都变成了骂人话,地位如同奴隶,自然吸引不了官僚子弟。

    再加上大唐对外战争频繁,边疆戍守时间延长,当府兵没前途也没前途事,哪怕入职府兵的条件一再放宽,各地民众对府兵还是避之不及,有些州府甚至连戍边兵卒都征召不齐。

    到了开元末年,用诗圣杜甫的话讲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十五岁被征调,人到中年还在服役,到年老时,还要承受戍边兵役。

    到安史之乱后,更是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秦

    被点名为文化沙漠的大秦帝王,听到诗圣杜甫时一愣,诧异道“先前天幕曾言大唐何仙”

    扶苏抿了抿嘴,赫然道诗仙李太白。

    悄悄说一句,他很喜欢李太白的诗句,可惜天幕展出不多。

    哦,诗仙嘛

    秦始皇握笔的手微紧汉有兵仙,唐有诗仙诗圣,他大秦呢

    他扫过满殿实务的官员,脸上露出嫌弃连个仙圣都混不上,尔等不觉汗颜

    大秦群臣臣汗颜,臣汗颜

    可是大秦不兴文教啊

    所以唐初的百姓,最难活的就是各地狭乡民众。

    百姓要服各种力役、色役,为朝廷采集缴纳各种物资的同时,还要给足足额的赋税。

    即便是当了府兵,底层府兵与其他宽乡相比,获利较少,特别是遇上修船修宫殿等远行徭役,还要抛下家中耕地,有自备干粮为朝廷干活。

    再叠加上各种赋税baff,导致唐初起义的地方,多是狭乡地区。

    贞观六年龚州广西贵港獠反。

    贞观十二年钧州山桂林獠反,明州山獠反,壁州山獠反。

    贞观十四年三月,罗、窦二州獠反。

    明

    朱元璋挑着眉翻了翻旧唐书,又随手掩盖,吹着胡子道“这小女娃做功课不认真。”

    这里的獠乱指南部边疆当地夷人,怎么不标明出来呢

    他身旁的太子朱标无奈“爹,后人方舞象之年,能有如此见识已是不易,又何必苛刻”

    天幕所说的獠乱之处,是中原通往安南的必经之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

    唐初满目疮痍,各处都要修补重建,唐朝廷又哪能面面俱到

    他抬起头,仔细地打量着天幕舆图,唐平乱獠地后,将岭南作为流放点,让犯罪官员同化当地蛮人。

    而他爹时常因贪污犯罪,对官员扒皮充草,既然如此朱标摩挲着下巴,干脆废物利用,把犯官及家属全部流到云南得了。

    这也是为什么唐太宗灭高句丽时,得到修船命令的蜀地突然骚动,雅、邛、眉三州獠反的原因

    天幕突然现出一幅小人影像,影像中的小人说着浓重的口音,但历代君臣却能听得明白

    撒子修船呀四川话

    一小人瞪大了眼道“我从四川跑到沿海修,不晓得要修好久。”

    说着使劲晃着圆滚滚的脑袋“不得行不得行,我们四川人脆弱,把钱给你嘛,你个人喊潭州人造船,他们近些莫来挨我。”

    然后历代君臣就见天幕突然跳出个黄袍小人,顶着唐太宗三字,无奈地对四川小人点点头行吧,就这样

    四川小人和唐太宗小人手拉手一起消失不见,只在天幕上留下八字根据真实史料改变。

    唐

    整段影像诙谐有趣,但唐初群臣都惊惧难陈。

    陛下要征高丽

    他们齐齐转过头,无声问陛下为什么陛下忘了隋朝因何而亡了吗

    隋炀帝三征高丽,将大隋国力消磨至死,最后被迫自缢而死。

    陛下你可是亲历者

    心绪颇乱的李世民

    不想着力高丽,朝房玄龄等人摆了摆了,疲惫地望着天幕,不知在想些什么。

    原本想谏言的魏征顿了顿,将已踏出的脚尖收了回去。

    到贞观后期时,有民众为避赋役,自折肢体为残疾,名为福手福足。

    以至于贞观十六年时,唐太宗特诏自今有自伤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

    于是在高宗永徽四年,七分山一分水二分田的浙江,当地百姓遇上百年一见的洪灾,谁知官衙不赈灾还要百姓民缴赋税

    天幕语气冷静地讲述结果很明显,浙东地区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领头人陈硕真设朝廷官职,自称文佳皇帝,是起义军中的首个女皇帝

    唐

    大胆

    李治涨红了脸,陈硕真分明是逆臣贼子,岂配称女皇帝

    他猛地一脚将眼前案桌踢个倒,怒气冲冲道“浙东叛乱跟耶耶有何关系”

    见耶耶身无污名,便非要给他泼脏水是吧

    而端坐在一旁的武后,眼神却落到首个女皇帝身上。

    若她能

    魏征在贞观十一年时,上书唐太宗squo谏太宗十思琉rsquo,提醒他squo居安思危,戒奢以俭rsquo。

    贞观十三年上书squo十渐不克终疏rsquo,劝谏唐太宗勿忘贞观初年的节俭、淳朴、谨慎作风。

    保持贞观初期作风固然重要,但随着唐朝开疆拓土,大唐内部经济各地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仅是政治重返贞观初期就能解决,还要各地经济、政治平衡,使国家达到调和才行

    唐

    房玄龄摇摇头道后人还是太过天真。”

    魏晋自门阀兴起,天下土地多少被大族占去

    如今门阀士族不如南北朝时期,但其实力仍需朝廷警惕,他们又怎么会全力平衡各地经济政治

    不过后人敢提出此言,难后世无世家大族

    他又想到天幕惜高宗未发展商税,那后世经济支柱以商税为主

    可商税不比地税稳定,那后世又以什么辅助经济

    房玄龄与杜如晦视线交错而过,皆明对方所想若能亲观后世该多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西部大开发、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原因。

    西部大开发从千禧年到现在,二十多年中国家不断把东部地区剩余经济,挪到四川、西藏、贵州吉林等地区,循序渐进地带动当地发展。

    而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而达到国家稳定,符合华夏发展的战略目的

    历代不解西部大开发具体内容,但明白脱贫攻坚战的字面意思,联想到后世的大同世界,各代臣子面上皆露出向往的神情后世朝廷把脱贫攻坚战当作国策,后人的生活该多好政治该多清明

    感情丰富的臣子,顶着自家陛下不悦的眼神,抹了抹眼角,踮起脚尖使劲往天幕瞧后人,你多放放后世影像呗,让我等华夏先人瞧瞧后世生活。

    去不了也让咱们看看真实的大千世界

    所以我不理解大唐稳定繁荣后,还是死咬土地不发展新型经济支柱的原因。

    大唐繁荣富强、疆域辽阔,各类政事烦琐复杂的同时,它的容错率也在增高。

    高宗则天时期没有探索发展很可惜,土地兼并让府兵制崩溃,募兵制战斗力虽然强,但朝堂遏制力却弱于府兵制,最后失去掌控各阶层府兵的能力

    高宗a武则天我们拆世家都如此困难,发展税收给各世家回血吗

    其实贞观十一年、贞观十三年,魏徵上书劝诫唐太宗,唐太宗还能虚心纳谏,并且写在屏风上随时铭记,真的挺不容易。

    毕竟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太子足疾加重影响行走,以至于性情开始变得叛逆,整个家庭开始变得混乱,这对爱媳妇爱子女的唐太宗而言,是个极大的打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