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用连环计锁定全局(2)
    第二步,胡雪岩收服谭柏年并入股隆昌米行。胡雪岩把谭柏年找来,把他的罪证拿了出来,他对谭柏年说:要么把你送官处置,要么为胡雪岩做事,管理米行,但给的奉银必定会翻倍,二者任谭柏年选择。在胡雪岩威逼利诱下,谭柏年无路可走,只好打定主意,死心塌地替胡雪岩效力。胡雪岩教他听候待命,不要轻举妄动。胡雪岩又找到了石三官,以入股三成、负责米行事务为条件,帮助石三官整顿米行,挽回损失,获得石三官的允许。

    第三步,对付潘家祥。胡雪岩考虑到潘家祥既然敢毁约,一定对胡雪岩的信用产生了怀疑,贸然劝他信守前约,必遭碰壁。唯有设下圈套,令他钻入,不得解脱,情急之中,才可乖乖就范。潘家祥远在山东,他并不知道胡雪岩已经把谭柏年收服了,而他对谭柏年却还绝对地信任,潘家祥从山东来和谭柏年签约之后,他急忙返回山东,因为这笔生意的款项实在太大,以他潘家祥的实力尽管能承担起来,但是这就冒了太大的风险了,于是他要找到一些合作的伙伴。此时,北方数省旱灾严重,而捻军、白莲教等团体,乘势号召天下,揭竿而起,攻城掠地,对抗官府,局势很危急。朝廷于是严令各省督抚,开仓赈灾,安抚饥民,以防民变。

    潘家祥看到这种情景,心中暗喜。饥民愈多,谷米愈不愁销路,正可屯货居奇、待价而沽,谋求最高的价钱抛售出去。现在需要的是以为代理商,正在潘家祥寻找的过程中,一位直隶粮道就找上门来了,他说急需购进大批谷米,缓解直隶灾情。他本是胡雪岩的朋友,但潘家祥知道这位粮道说的是实情,因为几天拜访他的粮道很多,他们都希望他能提供米源。而潘家祥却认为官府给的价钱太低,他有米也不出手。所以,几天来都没有做成生意,但是潘家祥有恃无恐,这年头,手上有米就会赚大钱。

    但这位粮道就出手不凡,愿意以每石15两银子的高价购买两万石大米,潘家祥心中暗喜,因为这个价格已经高出自己收购大米时价格的两倍,除去一些本钱开支,只要把大米从上海运来,就能赚十多万的银子。但潘家祥知道这位粮道很需要粮食,如果自己再把粮食的价格抬高一点,肯定这位粮道也能接受,因为这是国家的钱,潘家祥在心里打着如意算盘。于是潘家祥故意向粮道大人诉苦,说米的进价很贵,粮道大人知道他在讨价还价,索性每石再添2两银子。潘家祥见火候已到,决定成交。签约付定金后,粮道大人意味深长地说:“救灾如救火,还望潘公信守合约,按此交割,耽误了公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到时候可是要掉脑袋。”潘家祥拍住胸脯说没问题。

    于是潘家祥连夜赶回上海,雇下快船20多只,只等谭柏年如期交米,他就能几天之内回到山东了。连续几天过去了,可隆昌米行一点动静也没有,眼看第二天便是行期,船老大来找潘家祥,询问哪一天装船出发。他以为潘家祥是改变行期了。这一说可把潘家祥吓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急忙来到隆昌米行,责问谭柏年为什么不信守承诺。谭柏年连连向他道歉,说隆昌米行已经换了老板,他作不了主,凡事可问胡雪岩。潘家祥正要发作,只见胡雪岩背着双手,从内屋出来了,这时潘家祥明白了,原来中了胡雪岩的圈套。

    但是交粮的日子已经很近了,如果现在不把粮食运回山东,那肯定就会延误交粮的定期,到时候真的会人头落地的。潘家祥愈想愈怕,惊出一身冷汗。到此时,潘家祥只好服输,以每石20两银子向胡雪岩买了两万石米。由此一算胡雪岩反败为胜,并且净赚了10万两银子。

    胡雪岩的这一招连环计确实厉害,不仅让自己反败为胜,而且还为自己在北方的粮食生意打开了缺口,以后把生意的范围扩大至北方就轻而易举了。

    一日一心得:

    休谟曾说:“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没有联系就没有事物的存在。”所以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就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办事情、制定计划时就要从这种实际出发,要不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环出了问题,整个计划都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