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众人携手,开创局面(1)
    胡雪岩语录:大家只有齐心合作,才能真正地稳定市面,才能够共同发财。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做不好的事,也许由一个团队来做的话,就能成功,因为团队能聚集众人的智慧。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哪一种不是团队智慧的结晶,这么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由某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这么高的艺术价值,也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就能创造出来。像敦煌的壁画一样,历经几百年,一代一代的人辛勤劳作,才具有了今天的面貌。

    身为一名商人,胡雪岩也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许胡雪岩并不知道团队精神这一概念,但是,他的做法却恰恰体现了这种团队合作的意识。首先他给他的员工高薪水,像刘庆生一样,一年的薪水就是200两银子,并且还不包括年底的分红。这种高薪水解决了员工们的生活问题,这样就让他们有了一种归属感,因为物质方面的要求解决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工作了。试想,如果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话,哪还有心思去做好工作呢?其次,他强调成员之间要相互协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在胡庆余堂,每一种药品的生产都牵涉到好几道工序,有的是几十上百道工序,如果每一道工序的成员不能协作的话,那么,工作效率肯定是高不起来的。

    在自己的钱庄、典当行、胡庆余堂,胡雪岩是这样,就是与同行的合作,胡雪岩也讲求共同协作,因为大伙儿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财。

    胡雪岩想把他的生意从杭州做到上海去的时候,那时候的上海并不安定,当时,上海小刀会正在起事,反对清政府。而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在军火上支持小刀会,这导致清政府派去的官兵在镇压方面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官兵是用洋枪武装起来的,而此时的小刀会也从洋人那里得到了军火,那么就造成了小刀会与官兵势均力敌了。加之洋人又卖军火给太平军,导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湘军、淮军在围剿太平军时也困难重重。这就惹恼了清政府,朝廷于是决定对洋人在上海的生意采取限制,颁布了禁止将丝茶运往上海的禁令,并决定在上海设立内地海关,增加关税。而洋人看到清政府这样,他们也加大了支持小刀会与太平军的力度,看起来就是在与清政府较劲,双方关系弄得很僵。

    胡雪岩看到这种情况,经过分析,得知这是清政府与洋人骑虎难下的形势造成的。清政府里有些官员本来就看不惯洋人的飞扬跋扈,于是想乘此机会给洋人一定颜色看看,让洋人知道,中国不是这么好欺负的,于是这些人才向朝廷上书请求制裁洋人。但是如果真的断了洋人的生意的话,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一种损失,起码清政府的关税就少了许多。而对于洋人来说,如果一定要与朝廷僵持,他们在上海的生意就将全面受到影响,比如现在他们急需的丝、茶,因为货源断绝,就只能在上海高价购进。而朝廷主要也是恼恨他们资助小刀会和卖给太平军军火,才发出禁令。只要他们自己不再支持小刀会和卖军火给太平军,那么,清政府也就不会再制裁他们。

    但问题是清政府和洋人都不想先向对方低头,于是胡雪岩觉得只有自己出面充当洋人与清政府之间的调停人的角色。胡雪岩认为,朝廷与洋人的争端如果长久僵持下去,洋人固然要受损失,但上海市面也要萧条,最终两败俱伤。他想要做的是,在朝廷和洋人之间寻找相同的利益点,把彼此发生争端的原因除掉,叫官场相信洋人,也叫洋人相信官场,“这样子才能把上海市面弄热闹起来”,那时钱庄、粮行也好,开典当行也好,都会无往不利。

    而怎样去调停呢?此时胡雪岩的手上囤积有大量的生丝,本打算是想垄断市场,从洋人那大赚一笔银子的。但是此时他就以低价出手了,他在这个时候脱手,无非是想向洋人做出一种友好的姿态,因为洋人在中国做生意,一般来说还比较重视中国商人的态度。此外,胡雪岩还去苏州拜见现任苏州学台的何桂清,想搭上官场的路子,在官场找到人来出面调停。在胡雪岩看来,如果朝廷有得力的人出来做这件事,平息朝廷和洋人之间的争端,并不是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