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用连环计锁定全局(1)
    胡雪岩语录:用连环计,要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方能有效。

    在《孙子兵法》中有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五计就是连环计。所谓的连环计就是几个计策连在一起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相互连锁,就像一串铁环十分的厉害,但是也有较大的缺点,那就是只要其中的一计被别人识破,就会前功尽弃。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使用得最多,而我们最熟悉的两个连环计是王允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和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但又苦于无好计可施。司徒王允家中有个十六岁的美丽歌女貂蝉。王允知道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于是他收貂蝉为义女,先把她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要貂蝉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设法让吕布杀掉董卓,以保住汉朝江山。这就是王允和貂蝉共同定下的连环计,最后除掉了董卓。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组成孙刘联军,但是相对于曹操来说,还是实力弱了些。要想打败曹操不能硬碰硬,只能采用计谋。由于刘表手下的蔡瑁、张允投降了曹操,壮大了曹操的水军实力。周瑜于是使用离间计,放出消息,说蔡瑁、张允是他周瑜派在曹操身边等机会杀曹操的人,于是他们俩当场就被曹操杀了。然后周瑜又用假降计让曹操的战船连在了一起,最后,黄盖再用苦肉计,一把火就烧掉了曹操的战船,使得曹操元气大伤,大败而回。

    连环计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它环环相扣,只要中间的环节不脱节,那么,使用这一种计策锁定全局就势在必得了。

    胡雪岩在做粮食生意的时候就使用过这种计策,最后以大胜而告终。

    上海有一家隆昌米行,老板名叫石三官,但这个石三官喜欢斗鸡走马玩蟋蟀,疏于生意买卖,便把米行的一切事务交给舅舅谭柏年打理,连账本也不过目,每年只须按时交付赚来的银子,便不过问。而这个谭柏年不是一个手脚很干净的人,尽管他外甥待他不薄,每年给他的年俸也很可观,外加不少红利,但终究因为不是自己的米行。于是谭柏年在心里面总是打着“小九九”,在账目上做手脚,略施小计,这里头揩的油,抵得上两三个档手的年薪。

    这一年,北方大旱,庄稼歉收,急需大米救灾。而江浙一带则风调雨顺,谷米丰收,于是北方的米商都来上海收购粮食,运往北方。隆昌米行也趁机敞开收粮,仓房里屯集了上万石新米,需要寻找买主。

    此时的胡雪岩在浙江海运局里办事,改漕运为海运,干得非常成功。但海运局向来只替国家收购粮食,并不卖出去,给人印象属官办机构,赢利不多。今年浙江谷米丰收,米价狂跌,胡雪岩知道北方连遭旱灾,粮食紧缺,于是当机立断,一改通常惯例,大量收购新谷,寻找米商脱手,打一次奇袭战,赚一笔银子,再转入常规运作。于是胡雪岩迫切需要寻找大宗买主,迅速成交,否则拖延日久,与同行产生竞争,难以脱手,待到海运季节一到,只得启仓北运,剩下的谷米只好屯集翻年,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所以胡雪岩必须卖了谷子腾空谷房,再购谷米应付海运,计划才算圆满完成。

    正在这时,山东的米商潘家祥来上海收购大米,胡雪岩通过熟人与潘家祥相识,于是两人做成了这笔生意,合约都已经签好了,只等潘家祥拿来银子,胡雪岩就能发货。可令胡雪岩没有想到的是,谭柏年从中调唆,潘家祥毁约了,尽管潘家祥为此交了一笔罚金。胡雪岩知道,这是谭柏年从中调唆,用回扣的方式使得潘家祥甘愿毁约。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信誉,胡雪岩想出了一套连环计,来对付谭柏年和潘家祥。

    第一步,胡雪岩寻找到了谭柏年的弱点并抓住了他的把柄。谭柏年一心想做老板,于是在隆昌米行里极尽贪污之能事,每一笔生意他都会虚报数目。胡雪岩想起了当年和谭柏年做生意时的一个情节,当时他同谭柏年做生意时,谭柏年并不在意谷米的价格,只是要求按一厘二的回扣把钱存到“裕和”钱庄的一个户头上。胡雪岩敏感地觉察到这笔钱存得蹊跷,若是替主人赚的钱,必然随大笔米款同存入一个户头。分开来的目的,说明谭柏年私吞这笔回扣银,而石三官毫无察觉。于是胡雪岩以存20万两银子为条件,让资金紧张的“裕和”钱庄的档手谷真豪把“隆昌”米行档手谭柏年在“裕和”的存款数目告诉他。尽管这是钱庄的秘密,把顾客的存款泄露出去是钱庄的大忌,但是这20万两银子的诱惑实在太大。于是谷真豪果然把谭柏年每次存银的数目、日期誊写得一清二楚交给了胡雪岩,胡雪岩因此得知了谭柏年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