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作家篇-屈原(1)
    屈原

    2287年前的五月初五,汨罗江畔,冷风凄凄。一位年过花甲,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的老人,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挽歌,且走且吟,一步步地走进了深水中。他带着对满目疮痍的祖国的无限眷念,对楚国朝廷的腐败和昏庸的彻底失望,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滔滔江水,无奈而决绝。

    这位投河自尽的老者,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对中国社会、历史、民俗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是被公认的中国诗歌之父,是中国的诗魂、国魂、民族魂;是与莎士比亚、但丁、哥白尼齐名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即便是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伟大圣人,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纪念节日,而他有。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不仅华夏民族存在了两千余年,就是曾经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韩国等国皆然。上下五千年,享此殊荣者,惟此一人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竟然成了纪念一位诗人的节日,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他就是我们湖北姊归人——屈原。

    一

    “帝高阳之苗裔兮,”屈原出身高贵,远祖颛顼,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国的创业始祖。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少时即博读诗书,才华出众,理想远大,要为国家“导夫先路”。二十岁时,以“楚之同姓”的身份,应楚怀王之召为鄂渚县丞,次年晋升为左徒,内为皇上起草宪令,参与国政,外迎宾客诸侯,应对外交。此时的屈原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很受怀王信任。他为楚怀王设计了一幅美好的治国蓝图:“及前王之踵武”,以“彼尧舜之耿介兮,即遵道而得路;”像“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屈原首次出使齐国,以图联合抗秦。次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不能不说这都是屈原的合纵战略的胜利。可是好景不长,四年之后,上官大夫靳尚欲夺宪令不成进而向楚怀王进谗言后,屈原被楚怀王“怒疏”。“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使屈原满怀悲愤,这种情绪在《离骚》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泄。他愤怒地谴责群臣“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已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他痛心地责备楚怀王“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齐怒”。他急切地向楚怀王表明自己的心迹,“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甚至指天为证说,“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屈原生性耿直,品格高尚,才能出众,令小人嫉妒。与他官位相当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勾结宠妃郑袖,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居功自傲,狂言楚国的富强皆出于他制订的政令。昏庸的怀王竟信以为真,对屈原怀恨在心。此时的秦国,欲称霸东进,也非常惧怕楚、齐两大国合纵连横,遂派秦相张仪游说楚齐,离间六国联盟。张仪向楚王许以商於之地600里,使贪心的楚王和多年的盟邦齐国绝交。楚、齐绝交后,楚王派使者向秦国索取600里土地。张仪先是假装脚伤不见楚使,后见了楚使却说:“我只向怀王许以自己的6里俸地,谁敢把大秦国土地随便送人。”

    怀王大怒,出动大军攻秦,秦兵训练有素,英勇善战,在丹水和淅水之间大败楚军,斩楚军8万余人,生俘楚国大将屈丐,夺取楚国汉中一带大片土地。怀王再次举全国之力继续攻秦,深入秦地,两军大战于蓝田。原是楚国盟友的魏国此时乘楚国国内空虚袭击楚属郑地,楚军两面受敌,而齐国也因楚国毁盟拒伸援手。但是,此战还是以秦国让出上次战争夺得的汉中战略要地与楚和解。而昏庸的楚怀王却说:“我不想要土地,只要张仪随我归楚。”

    张仪原是魏国人,是七国争霸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巧舌如簧,口若悬河,和苏秦一样,靠“嘴皮子”吃饭,为秦惠王所欣赏,聘为宰相。随怀王入楚后即以重金贿赂当权大臣靳尚和宠妃郑袖,反诬屈原向秦索白壁一双。当屈原劝怀王不要与虎狼之国秦王联姻结盟时,怀王反唇相讥道:“难道秦国的600里土地不如你的一双白壁重要吗?”

    秦昭王以秦楚通婚为借口要怀王入秦会面,屈原此时已被逐出朝廷中枢,贬为三闾大夫,哭于怀王车驾之前,请怀王以楚国祖宗基业和百姓生灵为重,不要自入虎口。而不谙世事的怀王小儿子子兰却说:“怎么可以断绝与强大的秦国的友好往来呢?”

    上官大夫靳尚喝道:“大王出门吉祥喜庆之日,三闾大夫尽说丧气话!”令人推倒攀住车辕的屈原,引500人马簇拥怀王绝尘而去。

    怀王一进入秦地武关即被秦军扣留,仅靳尚一人一骑逃回。秦要求怀王割让黔中之地便放其回国,怀王不允,逃出秦国投奔赵国,赵恨其反复无常不接纳他。再投魏,半道被秦兵追回,押至咸阳后吐血而亡。

    怀王既死,郑袖拥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幼子子兰为令尹。秦送怀王枯骨归楚,楚朝野上下受此奇耻大辱,感到非常气愤。屈原更是日夜在宫门前大恸痛哭,恼了宫中掌权太后郑袖,命令尹子兰革去屈原三闾大夫之职,流放江南。屈原大骂子兰是楚国奸细,在汨罗江边设怀王灵位歌长诗祭奠。

    屈原在这前后,曾沿江西上,还想看一看这满身疮痍的祖国和他终身辅佐的楚王。结果只看到强秦的步步进逼,楚国朝廷的腐败和昏庸。想为楚王“奔走以先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眼看着祖国一步步走向灭亡,自己却不能有一点作为,就埋下了以身殉国的念头,他过鄂渚(湖北武昌),入洞庭,溯沅水,经枉陼(湖南常德武陵县)至辰阳(湖南辰溪),又折向东南,来到淑浦,暂时停留下来。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长沙附近的汨罗江。

    顷襄王二十一年五月初五,秦将白起攻占楚国国都郢城,屈原如闻晴天霹雳。屈原在汨罗江边披发而走,且走且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吾不能变心而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渔翁看着这位昔日楚国贵族的憔悴瘦削脸庞说:“这不是三闾大夫吗,你怎么来到了这里?”

    屈原答道:“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劝他不要固执己见,随波逐流为佳。而屈原宁肯葬生鱼腹,也不愿随波逐流,并作《怀沙》之赋。清澈的汨罗江水照着倔强头颅上的苍苍白发,革职的三闾大夫解衣包石缚于腰间,以必死之心往江心一跳,与楚共亡。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后,“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作粽带五色丝及楝叶。”形成全国端阳节包粽子凭吊屈原的千年习俗。

    自此前后,楚国国势日衰,处于守势,对秦妥协退让。抱负远大或者说野心勃勃的秦国对楚王的妥协退让,并不满足。顷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顷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陷楚国都城郢都,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哀郢》所说:“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就是描述这一片仓惶混乱的状况。此后,楚国日衰,于前223年,为秦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