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惠能(7)
    话说已身居国师之位名震四海的神秀大师,晚年几次修书给昔日的小师弟惠能,欲邀他北上,共话禅机。但是,惠能却总以种种理由推脱。一天,神秀对门人们说,惠能或许是先知先觉者,深悟上乘。祖师将衣钵传授给他,必有其道理。你们为何不到他那里去参决悟道呢?他特意对志诚说,你聪明多智,可以代我去听法,若有所得,尽心记取,回来后说给我听。

    志诚遂谨遵师命,来到了曹溪。他没有讲明自己的身份,只是混在众人中听六祖**。六祖乃得道高僧,慧眼扫过去,就知道听法者的心思。于是就说,今天有人来盗法,他就潜伏在你们中间。这是在逼志诚现身,希望他端正学法的思想。果然,志诚坐不住了,站起来向六祖行礼,说明自己的来处和目的。

    六祖问他,你师傅派你来这里偷听我**,是不是应该算作奸细呀?志诚连忙说,不是。六祖问为什么说不是呢?志诚辩解说,我在未表明自己的身份时,有偷听法的想法。现在我说明了来由,就不应该算作奸细了。六祖笑着让他坐下。

    接着六祖和志诚就什么是禅法,什么是戒定慧,如何了生死等问题展开了对话,讨论。往往是志诚问,六祖解答。六祖对神秀的有关看法也颇感兴趣,志诚讲了他师傅的看法后,六祖就来一番“批驳”。比如,神秀常叫他的弟子住心观净,多坐禅,少睡觉。六祖说,长坐少睡,人会很疲劳,身体得不到放松,又怎能进入禅境呢?再比如,什么是戒定慧?神秀认为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六祖认为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六祖还说,你师傅的戒定慧是劝小根智人的,而我是劝大根智人的。那意思就是说,你师傅只能培养出画匠,而我是要培养画家。

    通过几天的参学、观察,志诚觉得六祖的法理更高远、通俗易懂,使自己获益良多。有些事情,在师傅那里九年也未曾开悟,而听六祖一讲就豁然开朗了。再者,这里的氛围与玉泉寺也有很大的不同。神秀禅师**时,端坐在高高的法椅之上,面前的法桌上放着几堆经卷,受过具足戒的僧人侍立两旁,一般的僧众盘腿坐在下面,听他居高临下地讲经。而在这里,所有的人都盘腿而坐,不分等级贵贱,惠能禅师面前也不见一本经书。他不像是在**,倒像是和大家一起聊天。他更喜欢此等平等融洽的氛围。于是,执意要留在六祖身边,愿意朝夕不怠地跟他学习。惠能成全了他。志诚后来成了六祖的得法弟子。

    志彻俗姓张,名行昌,江西人,年轻的时候是个侠客,后在神秀门下出家。本来,神秀早已忘记了与六祖的恩恩怨怨,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恩怨。可是,他的门徒却一直对六祖夺走五祖衣钵这件事耿耿于怀。706年,神秀圆寂后,玉泉寺继任方丈就指使志彻来谋杀六祖。《坛经》上说六祖料事如神,早就算到了有此一劫。于是,在志彻要来行刺的当晚,将十两黄金放在座椅上。

    深夜,志彻潜入六祖的房间行刺。连砍三剑,六祖却毫发无损。六祖坐起来说,正剑不邪,邪剑不正。我只想给黄金你,不想舍命给你。见砍了三剑,六祖都毫发无损,难道他真的是神人吗?志彻吓破了胆,连忙跪地求饶,深表忏悔,并说要跟六祖修道。六祖说,我给你十两黄金,你快走吧。恐怕我的弟子们知道你行刺不会放过你。你要是真心出家,等你以后放下了仇恨诚心向佛了再来找我。我可不收一个刺客。于是,志彻再次顶礼膜拜,然后悄悄地走了。

    几年后,志彻来投奔六祖,继惠明之后,成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又一人,在悟道弘法上有很大的成就。

    禅者如何面对生死?他们很淡定、从容、洒脱、超然。在他们看来,生死乃一体之两面,生死循环,本是自然之理。生固非可喜,死亦非可悲。禅者知道自己的本心“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往无住”,因此无惧于“生死”,甚至视生死如游戏。所以,他们看淡生死,不为生死所挂碍。肉身虽死,而他的法身慧命,他的真心自性,则永存于宇宙,亘古常新。不生不灭就在生死之中。这就是解脱。

    712年,75岁高龄的六祖已着手准备后事了。像六祖这样的佛的确有很大的神通,知道自己哪一天会圆寂。得道高僧,一样的不可能长住世间。若非如此,就不需要涅槃了,就不需要往生净土了。这段时日,六祖一直在考虑自己的身后事:我传法37载,所说法语已由法海记录整理为《法宝坛经》,它能够得到广为传播吗?弟子们能够很好地弘扬光大禅宗法门,做到世世代代薪火相传吗?他们能够普度众生吗?他们还有那些疑问需要我解答?我要跟他们讲清楚为什么以后只传法而不传衣的道理;家乡新州还要抓紧建一座灵塔呢,我到底在哪儿圆寂呢?等等。时日不多了,要只争朝夕啊。

    一天,六祖把他的十大入室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叫到座前,对他们说:你们十位不同于常人,我圆寂后,你们应该成为一方法主,弘化一方,成为人天师范。现在我要教你们说法的方法,以不失顿门禅宗的宗旨。

    这些弟子皆为人中豪杰,为南宗最终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法海,编辑整理了《六祖坛经》;神会,年轻有为,深得六祖佛法,后来创立了荷泽宗。他颇有辩才,滑台之辩,为南宗打败北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有人称其为禅宗七祖;志诚弃暗投明,志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法达熟读经书……。惠能的弟子中,江西老表最多,法达、智常、行思、志诚、志彻皆是。

    五阴、六入、十八界三科,天地、日月、明暗、阴阳、水火、有无、色空、动静、凡圣、僧俗、长短、智愚、正邪等三十六对,古已有之。六祖根据禅宗的特点而加以归纳,作为自己的教学纲领。六祖说,“说一切法,不离自性”,以中道为根本。唯有中道才能实现超越。佛法最主要的,就是要我们能够离开偏执,放下,做到通达,超越自己,以平常心过一种随缘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