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惠能(5)
    惠能说法,既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又深契佛理,多有创新,在岭南一带产生了很大影响。翌年,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恭请惠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

    《坛经》“般若品第二”、“决疑品第三”比较详尽地记录了这段时间六祖说法的内容。比如,六祖解释了什么叫“般若”,什么叫“摩诃”,什么叫“波罗蜜”,它们是梵语,译成汉语就分别表示“智慧”、“大”、“到彼岸”的意思。“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大智慧到彼岸之意。这是比较简单的解释,因梵语中它们还包含其它的意义,如般若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意涵,故而音译。

    六祖说,无论何时何地,念念明明了了,念念不迷,常用智慧处理一切事情,这就是修智慧行门。智者知错即改,愚者明知不对,但还要试一试。

    此岸就是生死,彼岸是涅槃。如何到彼岸?这就要脱离烦恼的大海。为何有烦恼,就因有无明。(无明就是你不明白的事)涅槃像水,本无波浪,但风一来就有波浪。风即无明,波浪就是烦恼。人的杂念就是波浪,也就是烦恼。若不贪执外境就像水无波浪,没有波浪就绝生死。若没有波浪,生灭就了了。没有生灭,生死也就了了。有生灭就名此岸。离开贪执就无生灭,就像水常运行不息。如此,智慧光明遍照,这就叫彼岸,所以叫波罗蜜。

    六祖说,觉道的智慧,世人本都具足,在佛不多一点,在众生不少一点。只因心迷而不觉。故而需要正直而有德行的人去指引,使你明心见性。当知所谓智者愚者的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

    六祖说,认识了本性后,不能只是尽作口头禅,不去实行。如果这样,即使经一万个大劫还是不能见本有的般若,这对你始终没有益处。而要口念心行,心口相应。

    六祖非常形象、生动、精深地解释了“心的广大”、“宇宙的广大”、“世界的虚空”等概念。这既是精深的佛理,也是深奥的哲学思想。他说,人的心大如宇宙,无边无际,有的人想到月亮上去,想登天。所以说心无边际、无限度,故没有方圆或大或小。心无形,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心量也没有青黄赤白黑等颜色的表现,也没有上和下,长和短。自性本无嗔无喜,它是中道的;也没有是或非,若有是有非,就不是你的真心了。自性真空就是人心的本来面目。我们修道,是真空里有妙有,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要什么都知道,还要什么都不知道,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就像“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一样。

    六祖说,世界、宇宙包罗万有,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概兼容并蓄。它不会因为你是恶人就要撵走你,你是善人就欢迎你来。它能包容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均在其中。人自己的本性就像宇宙一样,也能包含万法,这也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应该对一切人,无论是好或坏,均没有欢喜或憎恶的分别。我常对你们说,不好的人终究有好的一天,希望他能觉悟而改过。

    六祖的说法充满了辩证法,十分励人之志。他说,凡夫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念愚痴就是凡夫,后念智慧、闻悟了就是佛。前念贪执就是烦恼,后念放下就是菩提。凡夫只要修为到了,一样可以成佛。

    六祖对自己的顿教法门十分自信。认为它是从一种般若而生发出无量般若,从一种般若生发出八万四千种智慧。以后得我法者,若能与有同样见地同样追求的人一起,如同事佛那样,矢志不渝地将之代代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定会成为一代圣人。正法不传,则邪门歪道就会泛滥成灾。

    说法之时,六祖吟诵了一首长偈颂,表达其顿教法门的主要宗旨。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法性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此长颂挈其要者,六祖主要是说,心地法门本无顿和渐之别,只是因人有智愚,智者开悟快些,就可以教他顿法;愚者开悟慢些,就教他渐法。什么叫顿法?顿就是叫你断。断什么?断**心,断无明。

    世人若想要修道的话,什么法门都可以成就道业。若你真正明白正法,则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关键是你自己要检讨反省自己的毛病、过错,经常用镜子照一照自己。不应尽看人家的毛病,而不问问自己是否守五戒或起各种邪念妄心。若能常见自己过,就与道相应,而不违背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