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亚里士多德(16)
    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它事,但自然引起它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同时,他还指出,悲剧、史诗等叙事性艺术作品“整一性”的内在根据还是“可然律、必然律”。“整一性”是个体中一种统一的运动,它以内在的有机性而使个体具有丰富而又一致的性质和特征。从事物的最高因来说,这种“整一性”的根源来自于最高的善。

    因此,“整一性”既有感性的形式特征,又具有精神的、理性的根源。这种美,与外在形式相关,也与精神和理念相通,表达了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美学思想。

    在《诗学》中,他总结希腊悲剧与荷马史诗的创作特色,提出了情节的整一性。他把悲剧分成六个部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在他看来,情节是整个悲剧的灵魂。他说:“悲剧是对一个完整划一,且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因为有的事物虽然可以完整,却没有足够的长度。所谓完整,是由开头、中段、结尾组成。”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论述,强调“情节的整一性”(anactionthatiscomplete,andwhole)。这个情节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无论简单与复杂,情节都必须是连贯和整一的。他在第10章说:“所谓简单行动,正如上文解释过的,指连贯、整一,其中的变化没有突转或发现伴随的行动。”由论述悲剧的整一性,亚里士多德又提出史诗也应该具有整一性。他在第23章说:“史诗诗人也应编制戏剧化的情节,即着意于一个完整划一,有开头、中段和结尾的行动。这样,它就能像一个完整的动物个体一样,给人一种应该由它引发的快感。”在这三段论述中,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反复强调悲剧和史诗创作要有完整性、整体性、统一性、一致性,有一个完整的开头、中段和结尾,一以贯之的情节。

    C.悲剧论

    古希腊是戏剧艺术的发源地,古典时期已臻于完美圆熟。作为古典文明中的最高艺术形式,以其震慑人心的感染力,表现了希腊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花很大篇幅谈论悲剧,剖析其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展示它的审美意义与价值。

    第一、悲剧的定义、成分和价值。

    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在剧的各部分分别使用各种令人愉悦的优美语言;它不以叙述方式、而以人物的动作表现摹仿对象;它通过事变引起怜悯与恐惧,来达到这种情感净化的目的。(1449b[,22-28])

    他认为悲剧有五个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特征:(1)悲剧是严肃剧,摹仿严肃的行动、高尚人的行动。这点有别于喜剧,相似于史诗。(2)悲剧通过剧中人物动作摹仿对象,具有完整、统一、有确定量度的情节结构。这点不同于情节多元、篇幅很长的史诗。(3)悲剧使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形式,包括有韵律、节奏的对话和歌曲,伴随舞台表演,以综合的表现手段,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这就使悲剧进而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4)悲剧不是颂诗,不是平直赞颂高尚人物和善的行为,它表现好人经历坎坷命运、痛苦磨难,这类突发事变引发怜悯和恐惧,令人体味悲壮与崇高。(5)悲剧的目的是净化情感,陶冶情操。

    前面已经介绍过,亚里士多德概括出悲剧的六个成分。其中,三个属于摹仿对象的成分:情节、性格与思想。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这是悲剧的基础和灵魂,最为重要;性格是人物品质的决定因素,通过人物活动表现,它决定了人物行动的性质,导致行动的成功或失败。如果只为刻意表现性格,写出一大串优美动听、很有思想的描述性格的台词,并不会产生悲剧应有的效果;思想成分是导致行动、决定行动性质的一个原因,表现在叙述特殊观点、阐释普遍真理的对话中。思想又是人物在特定场合讲合宜的话的能力,是针对特殊事物、通过优美台词论述事物真假、表述普遍真理的能力。可见,亚里士多德重视悲剧所寓的“思想”,他指出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思想又是论证、表达真理的能力,深层次显示人物性格,可表达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并达到引发情感的效果。(1450a[,1]-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