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柏拉图(3)
    这些评价不过分,柏拉图就是一个近乎神的哲人。看来,柏拉图很富有,有学园、多处地产、庙宇、大量金银、衣物等,还有几个家奴。比他老师强多了。他的遗产绝大部分捐给了学园,少数留给儿子。苏、柏、亚三代人有直接的师承关系,并成为交相辉映的哲学、思想巨人,这真是世间奇迹,人间美谈。柏拉图承上启下,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育英才,为宇宙寻真理,居功至伟!他不仅使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青史留名,也造就了思想巨人亚里士多德。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学生和导师。

    二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记录、整理、传播了他的学说。柏拉图游历埃及等地回雅典后,一边当“博导”,一边著书立说。他的著作多以对话录的形式写成,柏拉图的对话录总共有四十三篇,还留下了十三封书信,其中,有的可能是后人假柏拉图之名而作。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法律、伦理、文艺、教育等。最著名的有体现他的政治纲领的《理想共和国》,讨论修辞学和辩证法的《斐德若》,讨论审美教育的《会饮》和谈到理想国的社会组织的《法律》等篇。这些对话中的主要发言人都是苏格拉底,论敌则大半是诡辩派哲学家。柏拉图自己在对话中几乎没有出场,苏格拉底就是他的代言人。人们不知道到底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他本人的思想。

    他应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人。他的主要著作《论虔诚》、《论公正》(以前译为《理想共和国》)、《论灵魂》(或《裴洞篇》、《论品德》(或《枚农篇》)、《苏格拉底的申辩》、《论爱情》(《会饮篇》)等,我都读过,并作了很多笔记,写下了读后感。我写《理想社会》一书时还引用、剖析了他的《理想国》。他主张应由哲学家执掌政府,因为他代表着智慧、勇敢、正义和真善美。与我那时候的观点颇为契合。

    柏拉图的的思想包罗万象,有一个庞大的体系,现择其要者介绍一下。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发展出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而“理念论”(王太庆等学者主张应译为“相”)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即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比如说当我们赞美少女的美丽和鲜花的美艳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柏拉图否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

    柏拉图认为,哲学就是在善的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辩证法研究和认识事物本质的智慧之学。只有哲学才能引领人们认识到世界的存在本身。正如太阳是可见世界的光源一样,善的理念也正是可知世界中真与美的原因。没有光,事物就不能被看见;没有善的理念,真与美亦无从谈起。

    柏拉图既是哲学家,也是政治思想家。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著名的“洞穴喻”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明了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这就是:理想的国家具有唯一性,真正的哲学家适合做统治者;囚徒缺少的是自由而不仅仅是知识;理想国家须以宗教作补充。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标志着古典希腊城邦公共政治生活时代的结束,哲学与宗教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