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老子(1)
    这是一个大智大悟的人,这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民的人;这是一个有博大悲悯情怀而又有些悲观失望的人;这是一个具有卓绝哲学思辩的哲人,这是一个圣者不常出的圣人;这是一个令孔子惊叹象龙的人,这是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神秘色彩的人——他就是春秋时代楚国的老子李耳。

    老子,古代中国思想界的一位伟人。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和爱民、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千百年来,为世人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为治国理政提供智力支持和观念导向。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世卓尔不群。虽然历史已跨越两千多年,但老子的思想和精神由于早已融入中国式的生存生活活动里,而至今犹有极强的穿透力,并对东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结构和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蕴蓄磨砺期。在那个现实生活相对混乱动荡、思想领域却极其活跃繁荣的年代,流传至今的中国式的最根本的道德、思想乃至文化精粹得以孕育成形。在那个时代,诸子百家各种文化思想百川汇流、冲激跌宕。老子、孔子、列子、鬼谷子、荀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人如灿烂星空,相映生辉。其中老子、列子、鬼谷子等三数人后来考证较少。尤其是老子,创道家学派,开文化一脉,泽被千年,影响深远。然而,其人其事仅仅在后世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留下星星点点的碎片,而且其中大半还是他人转述摘载,或者象《神仙传》之类讲仙阐道的稗官野史虚幻夸大了的。老子,至今在后人的心目中依然迷蒙着奇幻的光彩。

    老聃约于公元前604年生于今河南鹿邑县,一说涡阳县。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由于战祸频仍,高深大义不为官方所接受,似乎看破红尘,近米寿之年的老子骑着青牛,准备西出边关寻找极乐世界。周朝的函谷关关长尹喜不让他出关。据司马迁记,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是应尹喜的恳请才写下《道德经》,并把《道德经》留给尹喜。于是,尹喜成了《道德经》的第一传人。道家尊他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并把他作的《文始真经》9篇奉为经典。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关长。不然的话,老子的千秋大义岂不被他带到天上去了?

    老子为人,注重修身养性,据说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是二百多岁,这都是因修道而获得长寿。修道是精神和身体双向上的,与瑜伽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世的道教将其奉为“祖师爷”,虽然道教后来的主张与老子的道家思想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道教主张清静无为、修身养性是与老子的隐居思想一脉相承的。

    依我猜想,老子出走前就应该已有很高的声望了,不然,名扬四海的孔子是不会自鲁国远道而来向其问礼求道的。孔子问“道”,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也。”孔子又问“仁义”,老子说:“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夫子乃乱人之性也。”又说孔子引以为荣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都是因人陈迹,了无新意:“迹者履之出,而迹岂异哉?”这些话简直就是对儒学理论一番鞭辟入里的鞑伐与批判。孔子默默无言地回来,三天没有给学生讲课。学生感到奇怪,问是怎么回事?孔子慨叹道:我见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能猜测揣度其用意,“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见老子,其犹龙乎!”老子使名满天下的孔丘乱了方寸,“神错而不知其所居也。”(有些失魂落魄)我们且不论这件事情有多少可能性,只说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实际上一直和儒学及后来的佛学一起薰陶冶铸着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哲学、军事、医学、工程、艺术等各个领域,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心理素质。千百年来,无数彪炳一代的名人在为人处世、宦海沉浮上也受到他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文人,诸如屈原、李白、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影响的痕迹更为鲜明。在我国民间,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道德真君,关于他有很多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