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老子(2)
    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以“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为中心,纵说天地玄机,尽道治国权谋,智论人生哲理,其言约义丰,道贯人天。据不完全统计,自古至今,《道德经》中文注译本已有400多种,外文译本有近80种,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东汉延熹八年(165年)汉桓帝颁旨在老子故里建老子庙。以后历代帝王屡屡颁旨扩建,并册封老子庙为太清宫、天静宫。至唐宋时,太清宫殿宇林立,金碧辉煌,不逊帝都。元明时仍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与其思想指导有很大关系。在西方国家,许多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也都是老子的“粉丝”,对他崇拜有加。很多人觉得老子的思想是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参考。史密斯就将老子创立的道教列为世界八大宗教之一。

    在神仙世界,他既是众多神仙顶礼膜拜的神祉和白日升天的教引祖宗,又是无职无权、逍遥自在却具有无上法力的天仙。在红尘俗世,老子更是成了那些备受阶层利益挤轧、疲于生活奔命以及厌倦名利的人顶礼膜拜的神祉、竭力追求的偶像,成了中国至今绝大多数人参悟人生俗世的一份心情。

    老子的哲学思考,从天道问题讲起,最后还是落实到人道问题上。“道”是其思想的最高范畴,当“道”作为一种宇宙自然观出现时,它表达了老子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当“道”作为一种社会人生观出现时,它向我们展示了老子对社会规律的总看法。“道”是一个自然的、独立的、不可名状的存在,是“天地之母”,万物之根。道不仅产生万物,还养育万物,它是世间万物不断发展和繁盛的原动力,离开了道,世间万物就不能变化发展。从其宏观状态来说,是一个鸿蒙未辟,混沌未分,无象无物,弥漫于浩浩宇宙之间,以无生有为特征的宇宙本质;就其微观状态来说,又包含着物质因子,“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老子》二十一章)老子认为,“道”的法则及其运动形式是宇宙间最理想、最完善的存在形式。这个法则就是“自然”,“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十七章)道“周行而不殆”。

    道的涵义博大精深,既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也可以从文学、美学的原理上去探求,更可以从辩证哲学上去思维。老子的道有时似乎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神奇的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绘出一幅天地混沌、亘古蛮荒的画面;有时又给人们展示出天地初创、万物始发、草萌木长、充满生机的壮阔景象。道是包罗万象的,是运动变化的,是至高无上的。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的。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原由。老子对道的信仰,源于他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笃信,对大自然的崇拜。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多么伟大,多么富有远见。道是无神的,是革命性的,在老子之前和他那个时代,“天”和“上帝”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人们顶礼膜拜,敬畏无比,他打破了对天神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