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七章 无法拒绝的条件
    从苏州城出去后,林泰来上船奔波十几里,回到了十三都五图露字圩,也就是俗称的林宋村。

    到了村里后,林大官人便发现,弄了个武解元功名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比如乡人们终于不再喊“林阿四”、“大四喜”了,见了面后普遍道一声“四爷”。

    林大官人这种大忙人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所以已经提前派了高长江回村,负责祭祖仪式以及流水席的准备工作。

    来到自家老屋外,林泰来便看到老爹林国忠躺在院中竹椅上,脸色呆滞,有气无力的样子。

    而高长江则站在旁边,陪着林老爹说话。

    林泰来吃了一惊,连忙问道“父亲病了身上哪里不对”

    母亲林宋氏从屋里走出来,没好气的答道“有吃有喝的能有什么病就是享不了福的闲病”

    一个习惯了努力活着的小人物,一个习惯了扛起全家责任的人物,突然之间就完全不用再努力,全家也不需要他再做什么,反而就很不习惯了。

    如今林家老大去工程队当总监工,老二去南濠街区当管事,老三去了木渎港当河快,老四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家主。

    而林老爹才五十出头,身体健康,却已经被迫赋闲。

    林泰来就对父亲说“马上盖新房,你就有事做了”

    林老爹回应说“盖新房又不能盖一辈子,完工了还是无聊。”

    林泰来觉得这老爹真是令人蛋疼,又说“如果实在闲不住,明年还是去种田好了。”

    林老爹嘟囔说“种田也没什么意思了,无论收成好坏,对咱家也没什么大影响。”

    这也无聊那也没意思,林泰来便赌气说“那倒是我的过错了,让父亲吃闲着的苦,受躺平的罪”

    高长江冷哼一声,轻斥道“坐馆你怎么跟林老爹说话呢”

    林泰来“”

    谁才是老爹的大孝子

    然后高长江又对林老爹谄笑着说“种田挺好的,他们读书人说,这叫田园之乐。

    林老爹您这境界要赶上读书人了,让多少庄稼人都羡慕死啊”

    林老爹心情舒坦了点,“还是高先生读过书,会说话。”

    看着失去人生目标的父亲,林泰来想到了什么,又开口道

    “种田确实也可以很有意思,关键要看怎么种。十年才可能有所收成的田,父亲能坚持的下来么”

    林老爹闻言反驳道“胡扯哪有十年才有收成的田”

    林泰来答道“我们苏州这地方,其实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稻谷,父亲要不要试试看”

    林老爹愕然道“什么稻种能一年两熟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林泰来说“我也没有这种稻谷,但可以慢慢培育,我估计怎么也得十来年功夫吧,所以说十年才能收成。”

    林老爹不敢相信的说“你还懂这些”

    江南田地本来就高产,如果一年还能种植两季,那是什么概念

    林老爹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知道增产数目必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林泰来一边回忆着记忆里的信息,一边说“用亩试验田地,三月就插秧早稻,到六七月时,将那些能成熟的稻谷留下来作为稻种。

    然后到七月下旬,再次插秧,如此不停反复。

    用上若干年时间,就应当能初步培育出可以稳定出产的双季稻种了,亩产千斤也不是梦。”

    林老爹惊疑不定的说“这能行”

    林泰来很随意的说“应当可行,反正父亲闲着也是闲着,不妨试试看。”

    在原本历史时空,是在一百年后康熙年间,才开始在江南推广双季稻的。

    当时仍然处于小冰河期末尾,气候比现在还差,那时候都能成功种植双季稻,现在就更没问题了。

    林泰来所回忆的,就是历史上百年后的育种的办法,据说是康熙皇帝亲自主持的。

    他也不是农业专家,只能模模糊糊的凭借记忆复述给父亲听。

    反正弄个亩实验田地,随便折腾无所谓,如今林泰来也不在乎这点人力物力的投入。

    主要是让父亲有点事干,有个人生目标,不至于真得了闲病。

    万一能在有生之年推广成双季稻,也算是一件大功德了。

    林泰来又对父亲劝道“如果把这事能做成,那就是百世之功也。

    以后世世代代的江南百姓心里,都会记得父亲伱。”

    林老爹迟疑着说“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林泰来反问道“不然父亲你还有什么事可干这事做下去,最坏就是浪费几亩地,又能骗你什么。”

    然后林泰来就和高长江走到另一边,讨论明天的仪式。

    高长江忍不住低声道“还是坐馆厉害啊

    我最多也就是编一个田园之乐来宽解令尊,而坐馆你却直接拿出一个百世之功来忽悠。”

    林泰来拍了高长江一巴掌,“什么叫忽悠没准就成了呢”

    及到次日,林泰来先是去了小祠堂祭祖,武解元木牌子也挂进了祠庙展示。

    然后就是大摆流水席,宴请同村乡亲。一般一天就可以,但林大官人豪横的办了三天。

    以上这些程序都由高长江提前安排好了,林泰来只需到场就行了。

    林泰来很多手下也借着这个机会,跑过来刷存在,但林大官人只单独见了木渎港税关主计马英明。

    说起来木渎港税关开关后,林大官人这个主吏不是东征西战,都是北上赶考,绝大部分时间都不在税关。

    所以税关的事务都是由主计马英明负责,当然马英明想完全揽权也很难。

    毕竟林氏集团大部分势力近期都驻扎在木渎镇,税关河快还有林家三哥坐镇。

    老屋和村里都太吵闹,林泰来就坐在村口的申明亭,很不满的质问道

    “从税关开关至今,才收了一千两税银”

    马英明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长长叹了一口气。

    林泰来严厉的说“我向浒墅关的王税使打过包票,分关一年能上缴税银五千两

    现在三个半月只收了一千两,叫我怎么向王税使交待”

    如果按这个进度,再去掉冷清的过年时间,一年时间怎么也收不到五千两了。

    马英明无奈的说“按正常情况,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走私严重的过分了,导致税银大量流失。”

    林大官人又问道“什么叫严重的过分在我林泰来地盘上,谁敢这么不开眼”

    马英明没办法,他背锅真背不动,只能说“坐馆还是去问两位娘娘吧。”

    林泰来无语,原来税银流失的源头在这里。

    社团大了,业务多了,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这样涸泽而渔的做事就实在有点过分了。

    这就是恃宠而骄,所以敢不顾大局肆意妄为

    想到这里,恰好就看到范娘子和黄小妹都站在村口,朝着这边张望。

    于是林泰来就先打发马英明离开,又把两个女人叫进了申明亭。

    “一姐别来无恙啊。”林泰来主动打招呼说。

    二女很有竞争性的彼此对视了一眼,林泰来说的“一姐”是谁

    林泰来又假装惊奇的说“怎么听说你们在木渎镇打了三个月,还没有分出高下”

    这下就是再蠢的人,也能听出其中的讽刺意味了,更何况这是两个比普通人更聪明女人。

    但她们都没说话,继续关注着对方,随便林泰来怎么说,只要不让对手抢了风头就行。

    林泰来又反问道“我很缺钱吗需要大肆敛财吗需要以破坏税关正常秩序为代价吗”

    黄小妹答道“当然缺了,修园子没钱,去南京赶考还要借钱,奴家听说了后都心疼死了。”

    林泰来“”

    黄小妹又说“难道奴家说的不对”

    林泰来怒道“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的第一目的从来就不是赚钱,人生也不只是赚钱

    有很多比赚钱更重要的事业,更需要用心去维护

    而你们两个人身为我的左膀右臂,如此不顾大局,只知道不择手段敛财,实在太让我失望了”

    黄小妹有点不服气的说“奴家也没做什么坏事,你就这样说奴家”

    林泰来当即对黄小妹训斥说“当初明确划分了,你的据点应该在横塘镇,你为何赖在木渎镇不走”

    范娘子见黄小妹挨了训,低头偷偷笑了几下。

    但林泰来转过头来又对范娘子呵斥说“还有你,我只是允许你进驻木渎镇,但并不意味着木渎港也是归了你,你为何总想插手木渎港事务”

    范娘子被说的脸上挂不住,反问道“那你想怎样”

    林大官人严厉的说“我要撤销你们两个人职务,以此作为惩处”

    范娘子又说“那以后我做什么去”

    林泰来毫不客气的答道“还能做什么认真在家反省”

    在认识林泰来之前,范娘子就是和义堂的实际掌控人,纵横十一都的一方霸主。

    此时被林泰来这样训斥,范娘子就感到面子上挂不住,气得脸色通红,愤愤然说“提上裤子不认人的负心汉”

    黄小妹立刻趁虚而入,凑近了林大官人,轻声道“都是我的错,林郎莫要生气了,先回木渎镇好不好奴家一定尽心伺候你。”

    怕这次教训女人收不到效果,林泰来便硬着心肠说

    “想尽心伺候我的小娘子多了,能从苏州城一直排到这里。”

    这下黄小妹也被噎住了,面对突然有点陌生的林泰来,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

    难道林郎真的对她不满了她真的触犯到了林郎的底线

    如果真是这样,又该如何是好

    毕竟黄小妹年纪比较轻,人际关系方面经历少,脑中不停的胡思乱想着。

    这时候,范娘子忽然也走了上来,搭着林泰来的肩膀说“你真要做这么绝”

    林泰来冷冷的说“人总要为自己犯的错付出代价,你们也一样。”

    范娘子撩了撩鬓角的发丝,继续说“你不是总嫌我和黄五妹不和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