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52 章 宋朝5
    天幕的断语无能让宋君臣皆转怒目金刚,主辱臣死,后人直白的语言对宋而言就是耻辱

    一时间君臣望向天幕的眼杀气沸腾,有激进者直接进言要让僧道收了天幕。

    也有大臣想到最初的金龙和女鬼,怕触怒神迹给宋带来厄运而反对。

    诸臣议论纷纷所献之计却奈何不了天幕半点。

    就很气

    雍熙三年赵光义发兵二十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欲图收回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主要指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这十六州。

    没有这十六州就相当于中原腹地失了天然屏障,王朝心脏直接暴露在辽人铁蹄下

    天幕顿了顿打了比方就像美国有太平洋做屏障,易守易攻进退得当。

    幽云十六州就相当于太平洋,没有它宋廷是根身娇体弱的小花,谁都能来推一下。

    只有夺回这块地,宋王朝才算真正站稳脚跟不再备受欺负。

    这也是什么从后周及北宋君臣都一直

    天幕利索地展开幽云舆图,秦始皇龙眸微展朕的上谷郡、渔阳郡和代郡就这么没了

    刘彻皱眉头今日匈奴占据之地就是辽国国土

    李世民不解天幕上那整块地不都是我大唐寰宇范围

    朱元璋冷哼什么燕云十六州,那是我大明的雁门关、大同

    宋君臣宋君臣无话可说

    这次北伐可谓是精锐全出,东路以曹彬为主,崔彦进为副,配都监一名,及十一当世大将,总领十万兵;

    中路为田重进,设两都监,总领五万兵;

    西路主将为潘美,副将为杨业,设两都监总领五万兵

    天幕列出密密麻麻的将军列表,宋前的历代君臣不知将士详细,但赵匡胤却深知这份出征名单重量。

    他匪夷所思地看向捂头不语的赵光义“我朝军功威望当属曹彬第一,中路田重进是周太祖郭威麾下,也是善战老将。

    杨业如何朕暂且不知,但潘美平李重进叛乱,定扬州局势亦是军中重臣,怎么被后人得出军事无能的话”

    赵匡胤的疑问亦是满臣文武的疑问这么强劲的力量怎么落到那样评语的

    如今他们也摸清后人想法为君者但凡做出丰功伟绩,都能获得后世正面点评。

    没见着残暴不仁,滥耗国力的秦始皇、汉武帝都被后人夸赞,甚至被称为千古一帝

    按理他们大宋以仁义治国,除军事外其德化在历朝中当属第一,后人点说即使有偏颇但总体算公正。

    他们大宋怎么就落到天怒人怨的位置了

    单从名单上看,诸将军拎出来各个都是好汉,人人都是战功卓越,偏偏遇上宋朝限制军事扩张的制度。

    地方上宋朝廷设通判监视知州,以此平衡知州权力。

    军事

    里朝廷设都监监视军中,用来限制武将专权

    田羽顿了顿再次重申五代十国以武乱天下的典型,为遏住五代风气宋延续唐后的都监职位,给武将上了个笼头。

    笼头不可怕,可怕的是都监拥有战事决定权,若他懂军事或者能与武将合作倒好,怕的是这些笼头不懂军事却要指手画脚,那么造成的灾难成堆

    像西路都监王侁,为争功直接更改军中命令迫使副将杨业出兵,使其战死,虽然他战后被流放金州但又有什么用

    都监一转身,还是身披官袍做了均州团练副使,但留在战场上的将士可是真的死了

    宋

    天幕的话让真宗后的宫殿压抑得厉害,后人不断重申五代武人之风,让他们背脊生汗。

    辽生于五代建国五代,那他的军事力量有多强

    王安石藏在官袖里的手不断握紧又松开,他知道自己未来改革缺陷在哪

    宏伟却太过空中楼阁

    本朝最初制度为抗五代之风而生,那现在朝廷的积弊建在什么情况下

    建在他沉沉地吐了口气,罢罢罢,且听天幕讲述再提精炼。

    除此之外宋军还有两个致命缺陷

    将帅不和副将不服主将,主将压制不了副将

    以东路为例主将曹彬久负盛名,是宋国元勋之一。

    而副将崔彦是河北地区对辽作战的最高长官,对辽经验远超曹彬。

    更要命的是两将行军风格、性格皆有不同;

    曹彬沉稳、儒将,以仁德治兵,江南百姓感他恩地修庙祭祀,历代维护直到现在南京仍有曹王庙遗存;

    崔彦进火爆凶猛,典型五代将领抢劫屠城;

    他们双方都曾带兵平蜀,结果曹彬约束士卒得赏升职,而崔彦进因纵兵掠夺降职

    秦始皇aaaa刘彻aaaa李世民

    同样西路也存在相似问题,杨业是北汉名将转投宋朝,潘美是大宋开国功勋,新投派和元派之间素有摩擦,但这些摩擦都比不上赵光义的操作

    天幕话刚落音,王翦、蒙恬、王贲、屠睢等将领齐齐躬身“臣幸得为陛下臣,愿为陛下护卫山河”

    卫青、霍去病、程不识、公孙敖等将领齐齐躬身“臣幸为汉将得陛下信任,臣愿为陛下驱使拓大汉疆土。”

    李靖、单雄信、尉迟敬德等将领齐齐躬身“臣能与陛下同铸大唐,实乃天之幸也,愿陛下爱护自身共度千秋。”

    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陛下你真好,咱们上战场不故意使绊子

    秦始皇aaaa刘彻aaaa李世民沉默朕是不是要谢谢宋朝的助力

    这次赵光义没有亲征,但他祭出了自己的得意武器平戎万全阵图

    他用万全陈图来遥控前线军队用兵,全部将领要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阵图行军。

    在他的计划中,等中西两路完

    成任务后,东路大军按照阵图攻下幽城,创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不世之功

    田羽一脸痛苦实际上呢

    在三月初东路军曹彬就传了捷报,大军主力攻下涿州,分部将领米信部攻下新城。

    然后呢

    大军等待

    因为中、西两路还未完成任务,所以按照阵图指示,曹彬不能趁胜攻向幽州,必须原地等待指示。

    原地等待的结果就是辽军截粮成功,曹彬缺粮

    总之这次北伐是宋蓄力七年后的绝地反击,但

    天幕说得很艰难将帅不和、再加上不懂军事的监军文官,还有头顶上赵光义的万阵图压阵,这样的配置谁能打赢

    霍去病李靖来了也要摇头好吗

    秦始皇aaaa刘彻aaaa李世民aaaa朱元璋aaaa朱棣齐齐拍头这大开眼界,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被点名的霍去病李靖闻言连连摇头天幕求别点名,这种缚主手脚的仗他们打不了,真的

    特别是喜欢窜得老远的霍去病,简直痛苦面具上升后人在说笑吗

    行军攻势怎么如此儿戏他们打的是村战,而是国战

    武将痛苦,庆幸自己不是宋将他们不怕死,怕的是死得稀里糊涂

    帝王却是坐在御座上不知该摆出什么表情

    秦始皇不解七年

    刘彻接力没培养出自己的心腹大将

    李世民捂脸实在不放心武将,还不如不出征,学你哥赞钱请杀手。

    朱元璋翻白眼军队是利器,宋人矫枉过正,选将首选服从者,武勇者次之,这般选法能打赢

    朱棣一脸怀疑宋太宗不会是想战场上消耗不服将士吧

    古人的想法田羽不知道,他现在非常疑惑,疑惑到怀疑人生

    赵光义是赵括转世吗这么会纸上谈兵

    哦不对,赵括好歹是新手号亲临前线对阵满级号白起,失败还能找到理由撇脱。

    这样的大型阵图操作也只有微操大师蒋光头能够媲美。

    他的平戎万全阵图直接把十万大军变王八一动不动,蒋光头是遥控前线下令机枪阵地前移30米

    田羽低头看了眼弹幕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不受国军杜聿明将军就特别讨厌蒋光头的微操动作,打仗时直接断电话断电报,但蒋光头仍能找到方法遥控前线联系不到你我让人开飞机空投命令给你。

    而赵光义呢

    派出走马承受廉访使穿梭于前线传递命令,监视将帅,你说怎么办

    杨业aaaa曹彬等人恨不得跟杜聿明执手相看泪眼汪汪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命太苦了

    天幕感叹这两人真是卧龙凤雏天生一对,其能力能打赢仗才怪,难怪图书管理员评价他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

    赵匡胤喉头铁腥,指着赵光义怒骂“你这厮鸟人”

    话未落音人直直地往后倒去,御医熟练地取针下扎,再倒救命丸压在赵匡胤舌尖下,然后等待陛下转醒。

    想看南漳写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 152 章 宋朝5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没办法,操作多了技术自然熟练。

    三国汉

    卧龙

    诸葛亮摇扇的手一顿后人口中的卧龙凤雏听起来怎么不是好事

    该不会是骂人话吧

    在赵光义想让大军合围幽州,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东路溃败于原地待守无粮,待有粮时主将曹彬已压制不住底下将士,被敌骑不断侵袭惨败;

    至于中路

    无溃败但也无亮眼成绩,懒得说。

    而西路溃败

    天幕顿顿语气非常复杂赵光义给西路一项任务掩护寰、朔、云、应四洲民众迁至内地。

    历朝中战时掩护百姓撤退的军队非常少见,都是只顾自己厮杀抢掠,哪里管百姓死活

    所以赵光义军事手腕被嘲,但他对百姓态度还是当得起仁义二字。

    如果宋武力不瘸腿少对外支出,那么宋百姓能生活得更好,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变法也会轻松许多,可惜

    宋

    赵炅按住吕端手臂,流着泪起身走到天幕跟前,群臣欲劝却被他制止“今天幕讲宋,方知朕军事失误。”

    他推开吕端回视群臣一字一句道“难怪后人语言如此”赵炅顿了顿才继续道“只要能找出宋弊端收复幽云十六州,朕甘愿受辱”

    他强掩心中对天幕杀意,双目环视文臣武将,程羽、贾琰、潘美、杨业他们之中有他心腹者,亦有不服者。

    但没关系自己登基不过两载,天幕讲述的事尚未发生,当下紧急的是让朝廷平稳,只要朝中稳定再加上现在窥得的先机,他定能握住未来走势,洗刷耻辱重铸太宗重量。

    底下群臣隐秘互视而过,纷纷拜附“臣等愿共陛下扫辱展大宋之风”

    不管群臣心中作何想,赵炅面上终于绽出几丝笑意,至少明面上稳住了。

    赵光义虽有仁心,但架不住军队想立功不愿全军助民撤退。

    于是都监要杨业率军与辽正面交锋,吸引辽部队主力,掩护他们撤离的同时,也能接应南接撤的民众。

    杨业见主将潘美默认提出让他们在陈家谷接应他。

    很可惜,且战且退的杨业退到接应地时根本没有宋军身影。

    于是让辽人闻风丧胆的杨无敌,杨家将的原型杨老令公,为不降辽绝食而死

    田羽心中国粹连连,不泄恨地再次对电脑竖起中指老子想放贞子姐姐

    西路虽然保下大部分军力,但总体上讲并没有达到原有灭辽目标。

    喜剧的是这场败仗让主将潘美背上永世骂名,演变成了三大白脸之一的奸臣潘仁美。

    可惜这骂名应该是

    王侁才对,谁让民间只认得主将呢

    潘美怒发皆张大喝出声我干你娘的王侁

    他不求青史留名,自认也做不到让百姓修庙记恩念德,他就求个荣华富贵,没想到自己成了千古奸臣

    我潘美冤枉啊

    这场宋辽相持的战役,宋是群英荟萃,而辽也不差。

    与宋对阵的是辽战神耶律休哥及辽鼎盛缔造者萧太后。

    宋击辽失败后辽立马报复回去,甚至萧太后母子再次亲征前线,在保州今保定大战,辽败;

    十二月宋辽两君大战于莫州君子馆,宋大败。

    次年九月萧太后母子三度亲征,攻占宋城数个州县,在唐河河北定县被宋击败退军。

    至此宋初存下的军队种子全部拼光,两国相拼结果,辽再次占据胜利

    唐

    武则天眼眸甄亮,萧太后竟被后人称作鼎盛缔造者

    鼎盛缔造者她低头复念几遍,越念心中越是遗憾,恨不能与太后亲谈

    吕后、邓太后、萧太后还有秦良玉将军那么多有志女子闻名不能见面,却是可惜。

    不过母子亲征

    武则天凤眸微眯,大胆推测萧太后除了鼓舞辽军士气外,亲征也是为了安全

    否则为什么母子三次亲征

    天幕再次叹息赵光义想再次征兵比拼,但是几次大规模用兵下来,让宋对辽出现畏惧阴影,甚至不愿与辽作战。

    再加上宋朝本质目标是谋求社会安定,频繁的战争与宋廷政治需求相背而驰。

    所以宋对辽方略开始转变,几番商议后群臣给出三个建议

    1由主动进攻改为积极防御,在边境修城筑寨据守;

    2纳币和亲,用钱财换平安;

    3继续驱将动兵,把国家底子全部拼完;

    赵光义选了哪个

    不等历代君臣有所回应,天幕直接给出答案

    他选了第二个,并且把防御战略分为三小类

    1在镇州、定州、高阳关今河北省高阳县之东三路聚兵筑垒,互成犄角;

    2对辽态度是来则防御,辽走勿追,不管你辽人怎么挑衅,我宋不听不理只做富家翁;

    3在边境上广建新寨,从保州到泥姑海口三百余里的边防上,新起二十八寨派兵驻守,又沿途筑堤贮水为屯田,遏制辽骑之奔寨袭戍。

    换句话讲我多建戍边寨子,你辽军就南下不了。

    儿子,你爹把河北边防筑成铁桶了,你放心,这么厚的边防一定能保大宋江山平安

    汉

    作为与宋有相似经历的刘彻点点头,此人用兵不济但防御手段尚可。

    汉初高祖受白登山之耻,为稳匈奴大汉和亲借好积蓄力量以图来日。

    而宋辽相抗宋处下风,那当以防御为主,只有广蓄粮草操兵演练,总能横扫天

    下洗刷耻辱。

    但刘彻眸子浮起犹豫,他记得天幕说过宋是割据势力

    应该不会是他想得那样吧

    天幕精准吐槽放心才怪

    倒是反省反省战役啊

    如果把宋攻辽的战役提出来,就会发现辽国对宋的打法

    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前期宋兵攻占各州接连大胜,中期宋兵深入敌境,无粮草补给无法打长期攻坚战;后期退兵立马被辽人伏击。

    以上三部曲就是诱敌深入,让敌人多占地,然后待机灭敌。

    这招是咱们井冈山的老招,再升华一下就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和城池为要。

    因此几次主攻战役的结果,让咱们善于使用此招的图书管理员评价宋人终不省

    打了那么多次你们宋人竟然不对战役进行总结,也是奇怪

    宋

    赵顼等宋朝皇帝听着只觉脸皮发热,眼眸落向群臣,群臣却避而不视。

    没法子,如果说宋人终不省是后人讲出,他们有千万说辞反驳,但这是后世开国之君点评,身为人臣似乎有越朁之嫌。

    尴尬弥漫下司马光直径道出自己心中所想“陛下,我宋百年无内乱,百年未曾诛杀大臣,此举德圣乃圣王之治。”

    见众僚投目于身,司马光仍是进言“咱们休管后后人评说,我等提有益蔽卑言,方能对得起大宋神迹造化。”

    后人讲宋说明他们对宋倾慕之情,否则为何不提晋、隋两大统一国度

    辽国军事阴影彻底扎根在宋头上,宋对辽采用防御战略后,辽也开启休民息兵以待时机。

    辽宋边境暂时平稳后,赵光义把精力放在内政,比如同意临津令黄懋南稻北植,把早稻种于河北获得丰收成功。

    见早稻成功后赵光义直接来了场大规模的农作物交换种植,长江中下游以南种诸谷粟、麦、黍、豆等;

    淮北州郡广种粳稻,为推广粳稻拨给种子及对新作物免租税。

    南北种植交流提高农作物的收成,粮食多了百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加强

    秦

    抄作业

    秦殿上下顾不得天幕讲述,聆听了半晌宋朝制度终于得到对秦有利消息

    原来南北农作物互竟能提高产量

    本来他们对后朝出现的种种新作物就羡慕得厉害,但那些作物散于大秦之外,只能期望陛下派人寻找。

    现在嘿嘿,没有新作物能提高现在作物产量也不错啊

    天幕多说点,他们不挑的

    不得不说内政上赵光义挺有一手,宋朝无偿、推广新农具让农业恢复生产的法子,就是在他手上完善。

    但网友对他的正面记忆还是杀死吃人魔和广开科举

    历代君臣下意识地反感又是吃人魔

    赵匡胤的小舅子王继勋以

    残杀奴婢,食用其肉为乐。

    为此他还结交了同好人肉的长寿寺和尚广惠,五年内共吃百余名婢女。

    可惜众人告状赵匡胤包庇,只以削夺官爵作为惩罚,直到赵光义接班登台后,把他和十一名人贩子一起咔嚓以平民愤

    天幕上展出白花花的猪肉,但历代君臣一时间哪里分辨得出,以为后人大胆到以人肉作画,全都抱腹呕吐。

    呕后人你把图样给朕\本官收回去

    赵匡胤赵匡胤脸色开始黑里头红暴跳如雷地对宦官怒吼“把那杀人魔给朕下狱”

    宋廷正是完善科举制度后,才让宋文治大兴。

    1对主考官实行锁院隔绝主考官奉诏贡举时当场入贡院,对考试内容保密。

    2试官亲戚别试主考官亲友科举,不与众人同考,而是另设考场另派考官,简称回避制度。

    3进士唱名赐第这是学子生涯中最高荣誉,殿试后君王百官俱听君名,多大的荣耀

    4糊名考试即把考生姓名籍贯糊去,防止徇私舞弊

    李世民aaaa李治aaaa武则天aaaa李隆基等帝王抄作业,尔等快给朕抄上

    天幕多说点,他们喜欢

    他在位时共开八场科举,进士诸科以及特奏共取士5814名。

    借科举完善之际,赵光义再次削夺中书事权,又设各类机构互相牵制。

    如朝廷设三班院、审官院、考课院时,又置签署提点枢密院诸房公事,这些机构是什么呢

    全面把官员权柄给打散,特别是宰相之权被稀释弱化,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同宰相,宰相是百官之首事无不统,既是辅助帝王治理国家,也是平衡皇权与官员的桥梁。

    但宋廷设枢密使分走宰相军政,又设三司号为计省,使宰相不能过问财政。

    除此之外特设考课院分走宰相官员人事调度权,几经之下宰相军权、财政权、人事权尽失,宰相空有百官之名,却无宰相实权。

    从制度上看保障了宋帝稳做钓鱼台,不惧百官胁迫造反。

    而对于其它诸司亦是如此,层层叠叠地各类机构独立又重复,就像咱们去政府办事,明明一个办事窗口能完事,政府却设五个办事窗口,并且五个办事窗口属于独立部门,相互之间有制衡作用并直接受皇帝控制,如果你想办件事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你会选那个办事窗口

    天幕长叹如果说赵匡胤在地上画了两个圈来表示对权力机构的牵制,如通判和知州。

    那么赵光义的设置就相当于画了个奥运换环,环环相扣难以分开,并且想要顺利运转此环还需要大量文人。

    加上他的军事受挫,不得不把政治目标改为文治中,于是赵匡胤时期的文武并重转为崇文抑武。

    但问题是机构权柄稀松,更难集中力量办大事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