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51 章 宋朝4
    千古悬疑四字一出,宋前的君臣神情一动听天幕说词似乎很有说头的样子

    听,必须听,一时间抬头挺身竖起耳,就连提笔迅记天幕讲述的房玄龄等人纷纷搁下笔准备聆听啧啧啧,又是烛影又是斧声,这天黑瞎火做了啥

    看上去就很劲爆有隐情的样子

    反正后人说的是宋朝又不是他大唐,这种正史小话听起来最得劲了,后人快说

    天幕并没有按照他们讲述猜想,而是画面一黑,几息后天幕和着闷重的乐声乍亮,金色的烛影斧声跳入众人眼中。

    接着画面一转出现一黑胖一清瘦的两男子,秦始皇凝神细望

    领衔主演赵匡胤、赵光义;

    参与演员程德玄、马韶、王继恩、宋皇后

    不待众人看完名讳,墨色色迹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和尚盘坐于山尖,与人讲述过往,说的竟是当朝太祖与太宗的宫内往事

    刺激

    众人见过许多次天幕影像,却从未见过如此引人入胜的画面,一时间殿上低语止歇,纷纷把目光投到天幕上。

    原本明亮的天幕变得暗沉,萧索的二胡就着满幕风雪响起。

    鹅毛大雪下至半夜,刺白的雪衬得皇宫内室更加昏暗,镜头一转,一身便服的赵匡胤对赵光义笑道“咱兄弟俩今晚不醉不归”

    青瓷酒盏在众人眼前闪过,漏鼓三更,寂静的宫室突然传来击物落地的声音,砸在历代君臣心头,诸人随镜头眺望,宫内烛影摇动,映出用柱斧敲地的人影刺耳的尖叫声在耳旁响起,刘邦定睛一看宫窗上出现有人躲避的人影;

    他咂咂嘴心道这是兄弟反目成仇

    阴沉的乐声陡然一变,如针刺激痛人的耳目

    “嘶”程咬金猛地倒吸口冷气,小心地揉了揉紧绷的胳膊,听到那惊悚的响声时,他仿佛又见到白衣覆面女鬼阴森可怖,实在吓人

    真是要命

    天幕上的画面仍在继续,宋皇后神情慌乱地对内侍下出懿旨“快召皇次子德芳入宫。”

    卫青一向细心,看到天幕在那内侍旁打出几字内侍总管王继恩,顿时瞬间明了,这是赵太祖心腹

    随即他神色奇怪太子呢宋皇后为何要召次子入宫

    不待他深思,王继恩不宣皇次子赵德芳,却意味深长地出现在晋王赵光义府邸上。

    而晋王府内,马韶和程德玄却面带笑容地恭喜赵光义今晚大吉大利,大喜啊

    喜从何来

    从宋皇后见到赵光义说出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而来,从赵光义回答共保富贵而来

    最后画面定格在赵光义登基那刻就在众人以为结束时,天幕突现几字六年后,金匮之金盟现世,杜太后所约是真是假

    “呼,好一出故事啊”刘彻深深地吐出一口气,

    烛影斧声真相如何他不知,但仅凭天幕透出的内容,已能让他猜出许多内廷阴私。

    后人这影像放得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刺激,真刺激

    而张汤等汉臣互视一眼,皆从中看到兴奋之色短短半盏茶内,后人讲得比家还惊险,他们真是看得好快乐啊

    反正这是宋朝内事,与他们大汉何关

    他们可是记得宋人看不上他们大汉,现在嘿嘿

    相比宋朝之前的君臣看乐子的心态,赵匡胤反身一拳打在弟弟身上“你要害我”

    赵光义捂着满是鲜血的额头反驳“你我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我怎么能害你”

    不管心中如何想,此时的赵光义面色凛然,直接将头颈伸到赵匡胤跟前“如果哥不放心弟弟,弟弟引颈就戮”

    赵光义以攻为守的举动架得赵匡胤无法下手,天幕说的话烛影斧声是未来,眼前的开封尹尚未有他举,反而于朝有功。

    瞪着满脸不服的弟弟,赵匡胤双目通红不断喘气,半晌后才挤出几字“朕倒要看看你自己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是赵匡胤兄弟俩的代表作,集权谋、悬疑、后宫于一身,是仅次于大唐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最佳影片

    李世民aaaa武则天aaaa李隆基等唐皇有被冒犯到

    不过烛影斧声并不是赵光义拿斧头匡匡往他哥头上砍,而是一种小型玉制礼斧,再则历朝太宗武力值通常打不过太祖,除非他是唐太宗

    李世民别提朕,让朕静静

    事实上烛影斧声是宋仁宗时期,一和尚为传教总结的民间故事,但他故事的内容却是真假半掺

    宋皇后赵匡胤活下来的有赵德昭和赵德芳两子,赵匡胤殡天她没通知朝廷重臣,没叫人去兴元府的赵德昭送信,而召赵德芳入宫,她的目的是什么

    王继恩三重身份的武德使宦官,表面赵匡胤首领太监;中层宋皇后信任太监;最后伪装一脱大喝俺是晋王赵光义的人

    程德玄宫中医务人员,烛影那晚临时跑到晋王府等候还美其名曰我怕晋王身体有恙,表面看来他是勤劳员工一枚,实际上呢

    马韶一个神棍却预言了赵匡胤的死亡时间,并告知程德玄,他出于何目的要掐算一国大事

    以上是主要配角介绍,那么主角呢

    宋

    被后世称为赵光义的宋太宗,实际上的赵炅脸色阴沉可怖,他本名叫匡义,因避二哥匡胤改名光义,自他即位后直接改名为炅。

    炅,有明亮、火光之意,他改名意是向天下报心中志向,要让宋国如火焰升腾,而现在现在后人还叫他赵光义

    他哪里不如他哥后人要这么糟蹋他

    赵炅双手发颤,眸子里浓郁的杀气刺得群臣浑身一个激灵,心中不断哀叫苦也苦也,帝王私事是他们能听的吗

    威压之下吕端出列大

    喝“陛下继位是国典正统符合天地礼仪,无知小儿当我等是庙里木头不成”

    有了人做前锋打破殿内凝重气氛,其他大臣一一皆上,从礼仪到风俗,不管能不能传至神迹处,至少殿内人气活跃起来。

    赵匡胤崩得毫无征兆,我们怀疑他可能是脑溢血猝死,但猝死事小他没安排后事是大,到底谁继承位成了千古谜团。

    但我们从他去世的同年的操作或许可得出一二

    提出迁都赵匡胤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以安天下。

    同时又让长子赵德昭替换下赵光义迎接吴赵王,并一反常态开始培养能力让其参政。

    而赵光义呢

    他继位有合法性,宋承五代,五代十国父子互杀、兄弟阋墙,宗室灭门难掩血腥,所以近百年内几乎没有立太子的举动。

    如何分辨谁是太子

    看他是否晋身之道京都府尹亲王新王尹京太子。

    五代十国中多以皇室成员任京都府尹作为储君标志,而赵光义的官身恰恰又符合时代特色;

    况且前期赵匡胤为封他为晋王,甚至废掉了赵普

    赵匡胤震惊我废赵普了

    赵普震惊我被废了

    同时他又有几大正统缺陷

    1没遗诏是的赵光义即位缺乏合法文书,也就是太祖遗诏,没有这份遗诏权力就没有正常交接手续,也没有新帝即位通行之法;

    2赵家人死得蹊跷仅仅六年时间,赵家两代人死的死,疯的疯;

    赵德昭听到叔叔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面对这句毫不掩饰的猜忌,回家自杀

    赵德芳史书称寝疾薨,23岁的年轻人睡着睡着人没了,好奇怪哟

    赵廷美被诬陷谋反,贬为涪陵县公,之后又贬到房州,郁郁而终;

    赵光义长子赵元佐跟赵廷美感情很好,为叔求情,结果疯啦,疯啦最后被软禁啦,被软禁啦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他的结局跟雍正三儿弘时有些相似,都跟叔叔亲结果一个求情疯了,一个被过继丧失帝王争夺权忧郁而亡,嗯,差不多一个套路

    唐

    到底是做皇帝的,听到五代继位传统后,李世民瞬间明白宋太祖迁都心思。

    从地势上看开封四临平原无峻山做屏障,北面辽国南下可直捣龙城,并且能节省大量兵力钱粮,与本国不利。

    从国家层面看大唐各皆有钱粮储存,若京师沦陷,天子可依仗地方钱粮收复帝国中心。

    但宋朝不行

    宋朝实行强干弱枝计划,将天下钱粮全部运转至京师,如此一来京师富有地方穷,各地不得不依附朝廷拨款行政,宋廷也借此控制各方。

    但此举有致命缺点一旦京师沦陷宋即亡国。

    从继承人看宋太宗为开封尹府,迁都至洛阳那宋太宗还有资本争帝位吗

    开封都不是京

    师了,也不符合五代十国继承传统,既不符合皇储传统,那么赵光义顶天也只能做晋王了。

    李世民低头翻阅着天幕语言,突然发现迁都、培养赵长子都是发生在宋太祖殡天那年

    是巧合还是狗急跳墙

    他厌恶地扔下册子,行阴谋诡计之辈,朕羞与他同为太宗

    并且古人认为赵匡胤是被赵光义下毒暴崩的。

    因为赵光义在传说是有前科的

    蜀国主孟昶是他下毒暴卒,南唐国主李煜也是被他下牵机药毒死,总之赵光义是个用毒高手

    这种正史野史加上诡异时间线,把真相半藏半露引人好奇

    不管怎么说赵光义杀兄证据确实没有,但赵匡胤去世不久,司天监苗昌裔就曾进言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然后三百多名天文相术之士统统被发配到沙门岛吃沙。

    但发配没用,这句话被广泛流传于两宋,哪怕赵光义同年下令全国禁止天文、阴阳、卜相之书,有私习者斩首也止不住世人议论探测。

    结果这话传来传去,传到北宋自己都认为太宗地位有问题

    赵炅赵光义喉间一甜,一口血没忍住,当场喷了出来,急得群臣大乱,纷纷围上去叫唤太医,即使无法凑近也做出悲痛跌倒状,总之是捂住耳朵转开看,就是不看天幕不想听

    只要我忘得快,天幕之言就追不上我

    事实赵光义被人调侃甚至怀疑地位不正,本质上还是因为能力不够

    同为太宗里李世民、朱棣都有巨大污点,但他们做到了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但赵光义呢

    仅有车技留于众人回忆

    秦始皇aaaa刘彻aaaa李世民疑惑车技

    正与儿子鸡飞狗跳的朱元璋一愣,随即惊疑不定不会是驴车的车技吧

    事实上赵光义即位后的两年内,就完成了南方统一事业。

    统一南方之后,踌躇满志的赵光义剑指北汉,欲图拿下赵匡胤三次未成的太原

    天幕顿了顿对北汉进行大略解释

    北汉是宋一统天下的钉子户,但它投靠契丹,奉辽皇为叔皇帝,有辽支持,哪怕它地盘虽小也是块硬骨。

    只有拿下北汉才称得上占据中原,国立正统,但问题北伐不好伐啊

    自古以来由南向北的战役难打,历史上从南到北成功统一的只有明朝。

    因为南方地势以丘陵、沼泽为主,除了大江的天堑,几乎无险可守。

    而北方处于高原地带,王朝重点城池周边都是群山环绕。

    像秦、唐两朝都是自关中平原,由西向南出兵王霸中原

    秦始皇aaaa刘彻aaaa李世民齐齐抬头明朝

    而朱元璋抬手挠脸嘿嘿,后人多夸夸

    所以赵光义在剑指北汉前并没有贸然出兵,而是与辽

    国进行外交谈判

    辽国给出诱饵辽宋可和平交邦,要求是宋朝停止出师伐汉;

    宋朝很强硬两国可和好如故,但辽不能出兵助汉

    最后谈判破裂,大战一触即发

    为使战争胜利,也为自己添加人望,赵光义决定亲往前线镇州指挥,简称亲征

    亲征效果非常好,宋击通退东西二路的辽国援兵,把辽国冀王耶律敌烈火、南院宰相耶律沙和他的四个儿子全部击毙,让辽先锋援军基本全军覆没,取得重大胜利

    辽无力再援,再加上赵光义承诺不杀降臣,礼遇北汉投降君臣,并许诺宋师所过之处免租两年,未过之处免租一年。

    于是在五月初五,北汉末帝刘继元开城投降,北汉正式灭亡。

    至此传统的天下一统就剩下辽人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唐

    天幕展出熟悉的舆图,李世民君臣围绕着舆图看山川走势,长孙无忌笑道“自古以来晋阳太原便是天下一固,咱大唐从晋阳起家,陛下还被称为太原公子呢”

    此话一出众人皆笑,房玄龄接话道“当年陛下联络刘文静、裴寂,以晋阳起兵再入长安,为宵衣旰食千古帝业奔走,不易啊”

    不易二字让君臣想起那段并肩的战场时光,一时间面上皆浮追忆之色。

    李世民见状笑道“这宋太宗能拿下我大唐龙兴之地,想必他在军事上亦有几分眼见啊。”

    自古以来太原便是易守难攻之处,有太行山为天然屏障,西南有黄河只剩为襟带。

    从中原入太原,须过石岭关、天门关、蒙山等山高万仞,这是一座拊天下之山而成的城池。

    所以春秋时智魏韩三家攻城三年不下,西晋五胡内侵千人依城抵匈奴不入,皆是太原山川之利也。

    他微微侧目,忍不住心中好奇不知那明太祖是如何行军北伐的

    历史上唯一成功之人啊

    宋

    李世民君臣忆往昔时,赵匡胤看在宋吞北宋功绩下,勉强给满脸血的赵光义一个好脸色。

    正准备说话时,天幕接下的话让他脸色大变。

    赵光义从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开始御驾亲征,到拿下北汉历时约三月。

    在休息不到二十天后,赵光义就剑指幽云之地

    天幕语气变得疑惑个人认为赵光义如此心急的原因,除了挟战胜之威欲再进一步外,另一个原因是军队并没有彻底服他。

    有宋一朝攻打太原总有四次,全程参与并夺得头功的武将郭进,在打下太原后自杀了

    自杀武则天立马明了,后人说的是自裁。

    自裁她皱起眉头,临阵前自裁于全军而言是个极大的打击,个人荣耀具灭不谈,连家中也要被牵连。

    君不见李广自刎也是在战后清点才亡的

    武则天眼眸微转,心中再次疑惑刚打胜仗将军死,

    于君于臣而都是忌讳,他怎么敢

    按宋制军队在外设监军以视军中上下,郭进军中监军田钦祚积习难改,不顾军情紧张挖自家军资墙角,引起郭进军中不满,不仅如此田钦祚为报复郭进等人,对战事掣肘挑刺,甚至破坏军事部署。

    具体过程现又默入历史,总之郭进临阵自杀,而赵光义听闻田钦祚言郭进暴死后,仅罢去田钦祚内职,出外任房州团练使。

    再加上赵光义北伐期间,军中发生士卒夜惊,意图谋立太祖长子,宋辽两军还没交手,军队就开始图谋赵德昭为太子。

    所以更加印证了军队诸将,并不是完全服赵光义

    宋

    赵匡胤回身一拳再打到赵光义身上,发疯似的怒吼“你这厮就没深问过,就这么糊弄过去”

    他更想问的是军权未稳,为什么要这么急匆匆地拔向幽州之地

    血再次溢满脸的赵光义满腹委屈那是他未来做的事,跟现在的他又有何关系

    而满朝文武嘴上劝着赵匡胤,眼神却飘向殿上头发花白的郭进。

    郭进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三朝,乃是当世名将,虽然好杀人严士卒,但人家上能开疆拓土下能保家护民,做卫州刺史时还被洺州百姓立碑颂德呢

    没想到他结局不是马革裹尸,而是自裁于世

    把赵光义打了个半死的赵匡胤回身执起郭进的手,泣曰“朕对不住你啊你镇守西山十多年,使我无北顾之忧,没想到”

    赵匡胤张了张口,黝黑的脸庞臊得通红,胸中郁气全赌在嗓子口说不出来。

    一直沉默的郭进躬身开口“陛下对臣之心,臣如何不知呢”

    说罢起身,眼神若有若无地飘过满身血迹的赵光义道“这天下武将,俺们认的也只有陛下”

    不管怎么说,剑指幽州是既成事实,或许是为了更好地掌控军权,赵光义按下打下诸军的赏赐,仅仅略作休整就开始北伐。

    至于过程

    天幕沉默良久,直接跳过

    战场上焦灼时宋兵并没溃败,辽国也没有占据主场优势,两方援兵都被击退,作战主力还是两方直属部队。

    这关键时刻双方比拼的是谁能率先吞掉对方,谁就能获胜。

    显然赵光义不比辽国能抗,正所谓兵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见形势不对,万军之中他跳上驴车而逃。

    正巧辽国主将耶律休哥中箭无法骑马,见宋主将要逃当即举箭三射中两箭。

    赵光义想逃,耶律休要追,双方主将同时受伤的情况下驾驶驴车,在高粱河上开展了一场激情车技比赛。

    双方抛却各自同伴越过千军万马,在尘土飞扬中你追我赶共唱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最终宋帝以超高的车技驴车漂移打败游牧民族,勇夺高粱河车神称号,为汉人赢得赛事冠军,大家热烈欢迎

    啪啪啪的鼓掌声让历代

    帝王脸色发沉,不管宋太宗如何无能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但他也是皇帝,后人这种明嘲之色简直是把帝王脸皮踩在脚下

    但他们脸皮被踩在脚下又如何

    历代帝王伤不了天幕半分,害不到后人半根毫毛

    宋

    赵顼宋神宗神色屈辱地盯着天幕,他欲变法初衷,就是认为要变法强国,横扫祖上折辱。

    他咬紧了牙关,想的太宗每有阴雨腿伤就疼,心下就翻腾得厉害,昔年汉高祖有白登山之困,汉光武有冀北之厄,甚至连唐初也有顺突厥之耻。

    我赵氏子孙当雪此耻,可惜他双目紧闭,吞下心中血泪他大宋变法终不成功吗

    汉

    刘彻心中浮起一句话将士立功却不犒赏三军,乃为君大忌也

    他摇了摇头点评宋太宗太过急功近利,想到宋北伐他心中一动转头问众臣“尔等激战当如何”

    卫青沉吟几许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后人也太过苛刻。若是臣领兵,臣会引辽主力大军来救,然后取其首以此震慑辽军快速取得胜利。”

    刘彻点点头,仲卿之举宋太宗无法使用,天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更不用说扎入大军取敌将首级。

    仲卿之法是将军之法,而非天子之法。

    如果换作他刘彻五指轻敲案桌他身为正统无须亲临前线为自己揽功。

    天子当以身镇国,打仗自有将军争功

    就算不是正统即位嗯,可以看看他大父汉文帝嘛,唉,刘彻得意地叹了口气先帝果然爱我,倾心朕便废刘荣立朕为太子,怕朕受太后遏制强撑病体办冠礼。

    生怕朕掌权时受到一丝委屈,先帝真的好爱我,朕想先帝了

    当然这么丢人的事宋朝并没记录,此记载出于辽国,辽国对这场战役描述较为客观,但这介于赵光义出神的技艺,网友亲切地称他驴车车神

    实事上赵光义跑到涿州河北保定北部时,宋兵才真正全线溃败,溃败不说还找不到皇帝。

    宋军上下找的皇帝去哪了

    他绕过涿州去金台屯但宋军不知,找不到皇帝的情况下,北军准备拥护赵德昭为新帝,但没能成功,因为换天落定之前赵光义回京亮出身份重归大宝。

    最后因战局不利,攻克北汉的军赏迟迟未至,赵德昭为未得赏将士请赏,于是赵光义说出等你做了天子再赏也不迟的话,然后赵德昭卒

    汉

    刘邦自言自语“那赵德昭就这么死了死得也太容易了。”

    如果是他肯定紧随而上,直接逼他赵光义立自己为太子。

    反正你都说了做天子,那不就说明你要立我为太子

    既然军中有支持自己的力量,干脆就行险招占据大义伺机而动,总之坚决不死。

    只要不死就能逆风翻盘

    他的想法也是刘启的想法,以宋太宗之迹告诫太子后,就见自个儿子托着下巴直言中心

    “齐国双子之变”

    齐国双子指的是春秋齐国齐襄公两公子纠与公子小白。

    公子纠是齐襄公长子,公子小白是庶出,为夺王位两子各自倚大国借兵车,快马加鞭地回国,谁先回国谁为王。

    宋太宗临阵逃窜之事与齐国虽不像,但本质都一样,赵光义与赵德昭谁抢先一步为帝。

    诸军找不到皇帝,明面上表示皇帝已死

    只有前任皇帝没了新帝才能登基,很可惜宋结局与齐国双公子一样,坐王座者往往是手段更高明那的个。

    公子小白齐桓公使计让自己先坐上王位,而赵光义先赵德昭一步回京复坐大宝。

    赵德昭慢一步性命皆输。

    小刘彻推断完后转头问自个爹“儿臣说得可对”

    我儿不愧是要坐开国皇帝那桌的人,就是厉害

    刘启喜滋滋地摸了摸儿砸的头“很接近事实,否则赵光义为什么不收拢残军,倒要绕道涿州去金台屯”

    明显是甩开辽兵的同时又在躲避什么

    太子记住,身为帝王自身安危为首要,哪怕是被逼直面险境也要为自己安好后路不能露怯,否则只会落到宋太宗那样的狼狈下场

    兵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赵光义登基的第六年,突然冒出金匮之盟,言杜太后与赵匡胤、赵光义及赵普立下盟约宋家的天下当兄终弟及,即皇位传承应该是

    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最后传回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

    而重提盟约的就是赵普,一个与赵光义不和的宋开国功臣,也是唯一能证明赵光义继位合法性的证人

    秦始皇挑眉合法性赵家两代人死光的合法性

    他手指摩挲着剑柄,拧眉摇头手段粗糙,吃相难看。

    评点完后想问扶苏如何看,却见他一脸恍然,逐问“扶苏说说看”

    扶苏连忙出列回复“后人应在暗指金匮之盟是伪造,它是赵普为保命造出的假天命”

    否则后人怎么会特意点出不和二字

    顿了顿又带着笑追加一句“儿臣这时才明白,难怪天幕没提到片子里的杜太后,原来在这等着。”

    说罢满殿都笑了起来,后人讲的是宋气氛自然松快,再则经过大秦篇点说后,秦始皇父子也在努力破冰,两人关系较之以前大为缓和,至少现在能开口说笑。

    在解决完登基隐患后,赵光义蓄积粮草在三年后又开始挥军北伐。

    但是

    历代君臣从天幕粗嗓子里听出了纠结

    如果说汉朝信息收集工作,能收集到遥远的罗马情况;唐朝间谍工作能熟知东西突厥内务,那么宋朝的信息工作只能说半桶水,连后赶上的金国都比不上。

    这次的雍熙北伐源头来源于辽国八卦。

    辽国萧太后跟臣子韩德让厮混,大乱辽政滥杀臣子权贵。

    现在辽国已乱成一锅啦陛下呀,

    咱们应该请趁其灾祸,攻取幽蓟,这是进攻的大好时机啊

    天幕语气带出几分崩溃问题是收集信息难道不该看辽边防调动,以及军权更迭吗

    萧太后杀臣子杀权贵杀将军了吗

    而且政权混乱是大面攻击还是局部范围啊

    内政混乱并不代表军事拉胯啊

    你们倒是看看辽国历史,评审一下辽国制度啊

    不是天下所有地方都实行儒家制度啊

    明

    朱元璋拿着辽史快速翻阅,几息对后人言语并不认同“说的是马后炮话,这是把宋廷上下当呆瓜了

    你都知道让宋翻辽史,你怎么不看看雍熙北伐时期是萧太后权柄未稳之时呢

    宋廷趁机进攻操作得当,还是有机会能收复幽云十六州。”

    他放下辽史轻叹可惜宋没那个能力。

    而一旁鼻青脸肿的朱棣厚着脸皮问朱标“大哥,收复幽云十六州最好的时机是不是后周柴荣时机啊”

    朱标眼眸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最终还是回答了他“周世宗对应的是昏君辽穆宗,他在位十九年与太宗斗争导致内部不稳,再加上辽穆宗本人不恤国事,为人又喜怒无常,动辄虐杀左右嗜酒无度,被辽人称之睡王。

    这时期是辽国政昏兵弱期,若有精兵强将定能夺回幽云十六州。

    可惜他摇摇头,无论是柴荣还是赵匡胤,都没截住这次机会。

    自古以来中原文明一直领先于游牧文明,所以周朝诸侯以文明之光压着狄夷打,汉朝匈奴混战总能招降匈奴。

    哪怕三国时期汉人也能凭充沛的武力压着四周打,长此以往的文武输出让鲜卑等族进行自我汉化。

    但对于不汉化的游牧民族来说,中原文明也可以借鉴优秀之处,以此拉近双方文化距离。

    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在上任可汗在世时直接干翻对方,仿效中原王朝建立世袭君权,从部落进化为封建社会。

    在节度使壮大的年代里,他在唐朝与各节度使中左右逢源,伺机壮大。

    他重用汉臣,建文字兴学校定律法决狱法,使国制快速完善。

    辽国壮大威盛时期,俄罗斯一度用契丹来代指中国

    最后一句话让欧阳修、苏轼等人脸色涨红,他们自诩为华夏正统,没想到没想到蛮子认契丹不认宋

    对心盛傲气的士大夫而言,这简直是巨大耻辱

    辽国虽然壮大不是全然照尊中原文化搬中原制度,他们的制度保留了相当重的部落习俗。

    如辽国宰相分南北之相,南府宰相由宗室、外戚后族担任,宰相之重让辽国皇后、太后比宋朝更容易临朝称制,摄军国事。

    如辽太祖的铁血遗孀述律平,又如雍熙北伐的八卦源头萧燕燕

    宋

    听到后人对辽太祖有赞赏之意,司马光抚须冷哼“人外而兽内之人”

    随即又黯然下去,即使他骂辽太祖有人外形实则野兽心,也改变不了辽国悬浮朝廷上的威压。

    倘若宋强盛统一如汉武帝、唐太宗之时,他们岂会怕区一辽国

    萧燕燕无后族可靠,她代决政事后,只能倚重顾命大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

    韩家在辽国韩氏三代手握军政,身居要职,加上双方年少有情,只是错过。

    于是萧燕燕私下直言如今幼主当国,我愿谐旧好,那他也是你儿子。

    然后命韩德让任南院枢密使总宿卫事,保卫她们母子性命安全。

    所以萧燕燕之举哪里是祸乱朝纲

    她含情也是基于政治需要的添头

    胡闹妖言惑众

    后人多对太祖讲述早让宋君臣坐立难安,如今听到天幕抬举辽国太后,纷纷以言为利器刺向他们深恨的神迹。

    国家自有法度,太后安能朝政

    他韩德让乃辽汉臣,岂会与辽权贵一条心

    这厮分明是借太后之手除政敌

    或许是他们怒气冲天,竟然化为弹幕滑过田羽眼前萧太后以色拉拢韩德让还有理了

    喵喵喵这哪个大爷发的

    田羽对天幕狠狠地竖起中指,张着他变声期的嗓子直接开喷

    大爷务实点行吗

    男人许女人妻位获得支持,女人把姿色当作利剑又有何不可

    谈权力就谈权力,讲什么性别,只有需要借性别获利时才提男女之别。

    记住哈,权力就是政治的角逐对象。

    赵光义与萧燕燕相比,军事上萧燕燕得分要比他高

    听到最后一句,司马光一改平日修身养性,青静暴起大声怒喝“我朝太宗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话未落音,就被天幕扔下的话打个粉碎。

    他死死地盯着天幕上但无能三字,脸色由白涨红,最后一口血喷出不省人事。

    宋殿一阵慌乱,但田羽公鸭嗓却在继续

    史书称他有削平天下之志,但被咱们图书管理精准吐槽但无能

    至少军事上的布局就很无能。

    雍熙北伐就是对他军事能力最好的注解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