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88 章
    隐太子李建成与唐太宗之间,最初是立嫡长子vs立贤的制度碰撞。

    李渊起兵时就没有把继承的希望给到唐太宗,李渊被封为唐王时,立马将李建成立为世子。

    隋炀帝被害的次年5月,唐高祖即位立唐建元武德,6月就立李建成为唐太子,居京处理各类朝政,将嫡次子唐太宗打发在外,领兵对持各方为大唐打江山,让嫡幼子李元吉常驻太原,防御突厥

    秦

    秦始皇皱眉那李渊本人呢

    难道整个大唐江山都由唐太宗一手打下

    他就不怕唐太宗架空他

    天幕沉沉地叹了口气简单讲就是储君居中,大将主外的政治结构。

    这个结构并没有问题,咱们的明成祖朱蒂行的就是此道,但明成祖跟唐高祖不同的是,太子在后方处理政务调度粮草,他则带着二儿子提刀打天下。

    而唐高祖却在宫内与将军解战袍,芙蓉帐内述深情

    唐

    咳咳唐初君臣被天幕语言吓得咳嗽不停,掩嘴怒视天幕后人你实在太过,如此羞辱太上皇

    什么与将军解战袍

    太上皇是在用兄弟之情,朋友之义来笼络人心。

    当初为拉拢裴寂,对其待遇在众臣之上,不仅每日赐宴,还上朝同坐,入阁同卧。

    等等

    群臣一惊,芙蓉帐内诉深情

    摔

    脑海里怎么丢不掉这句歪诗呢

    汉

    刘彻眼眸一亮,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哦怎么个解战袍述深情

    让朕看看,让朕看看

    卫青等人撇过头不忍直视

    明

    “哟,朱蒂啊”朱樉两眼横睨朱棣,阴阳怪气地拉长了声音“老四,没想到你还很厉害啊,不仅打天下还改名叫朱蒂,怎么嫌父皇给你取的名不好听”

    被拉到众人跟前的朱棣恼怒又沉默他知道自己未来厉害,但你问他怎么厉害的

    他又怎么知道

    并且他委屈地看了眼朱元璋爹,那朱蒂还没朱棣好听,他干嘛要改名啊

    面对四儿解释的目光,朱元璋冷哼“提刀打天下,厉害啊朱蒂啊,待会拿起刀给咱演示演示,你怎么提刀打天下的”

    朱棣眼一闭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我不在

    心里怒吼滚啊

    唐高祖依李氏陇关声望,招抚到大批隋朝官吏,在乱世中快速地积累出群雄逐鹿的政治资本。

    他把自己放在京中维护朝廷稳定,对外远交近攻,结好突厥保证关中腹地不被外族袭扰。

    李渊处理的事很重要,但对于一个处在群雄争霸的开国皇帝,他后期不亲临前线打天下,就意味着他失去了积累威望的资本

    不等历代君臣有所反应,天幕就自顾解释

    或许他想走的是隋文帝路子,控制中央朝廷的天下。

    不用一把年纪还在前线奔波,只需要在高坐之间,就能坐享天子。

    所以这就是他嘲笑汉高祖的理由吗

    我家乃陇西旧族,起兵一呼百应,不出三月便得天下,哪里是刘邦、萧何曹参这类刀笔吏能比的

    能从政治上得天下,为何要自己打天下

    但他忘了与李唐并起的势力,东有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南有萧铣、杜伏威、沈法兴等人;

    西有薛举、李轨;北有刘武周、梁师都等人;

    唐被这些割据政权包围其中,跟隋文帝篡取北周的大环境截然不同。

    在群雄并立的年代,李渊仅仅在打下关中后,就居于中宫,把积累威望的权力交给了唐太宗

    汉

    刘邦一跃而起,叉腰大怒“好你个唐高祖,同是高祖竟然嘲笑乃公”

    大汉江山是乃公一刀一拳打下,跟你这居京师不出的人可不同

    他身体的萧何等人亦是愤然刀笔吏怎么了吃你家大米了

    政务散乱根源,有谁比最基层的刀笔吏了

    贵族身处天际,哪知天下真实情况

    唐高祖你知道什么正因他们对底层了解才能迅速安定天下。

    天幕轻叹要不是唐太宗是个军神外挂,唐只能成为一方割据政权,而非大一统王朝。

    我们现在看隋末各方争鹿天下,称为地方割据政权,但在当时人看来,他们打的是国家争霸赛。

    李密,与李渊同出身八大柱国,是北周名将李弼的曾孙,放仓济民,深受民众拥护的瓦岗寨寨主。

    巅峰时期,唐太宗与隐太子率军出征,小小交手后决定暂避锋芒。

    王世充国号为郑国,建元开明,其用兵战术、组织能力都算一流。

    在隋朝将领中,唯一一个能与李密打得势均力敌的人

    唐

    作为在李密和王世充手下干过活的程咬金和秦琼表示后人对军事认知太差,对战场形势不行。

    各种战术进攻,后人完全不讲,别的不提,单说李王二人,前后百余战未有胜负。

    王世充占据洛阳阻拦李密往关中挺进,彼此领兵胶着相持,互不相让。

    正因为他们的对持,才让太上皇率军占据关中,立下大唐根基。

    程咬金想起以往,冷哼王世充爱舞弄文法,蒙蔽上下之心,隋炀帝无察明之意,甚爱此燎,常言行满王世充字甚得他心。

    要我老程看,他王世充才识风度浅薄狭隘,无信义又爱赌咒发誓,哪里有君才”

    当年李密大将罗士信投他时,面上待罗士信甚厚,为表情谊还与罗士信同寝食,结果呢

    王世充侄子看上罗士信的骏马,王世充转头直接夺马送侄儿。

    说好的重视呢说好的情谊呢

    虚伪渣男

    坐在

    他身旁的秦琼无奈“此话咱们在投秦王时你就说过,怎的还要再讲一遍忆往昔”

    难道你真的老了,才总是回忆当年勇

    面对老伙计的打趣,程咬金嘟嘟囔囔“说说罢了,这家伙还比不上李密呢”

    当年李密厚遇咱们,咱们也不负他,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激战时,李密中箭坠马昏厥,是你拼死救他又收拢溃军力战敌军。

    李密在与王世充决战时,他也救下裴行俨,驭马回营时,被追兵刺穿身体,幸好他命大活了下来。

    可惜裴行俨想要复隋朝江山,事泄被杀。

    忆完当年自己激战时的英勇,程咬金眼神瞟过李世民,见他脸色仍是郁郁,便想逗他开怀,于是夸张道“他们再厉害也比不上陛下这个军神外挂”

    军神耶比后人说的八大军事家还要厉害的存在。

    看他挤眉弄眼的样子,李世民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反将他“何为外挂”

    “额”正嬉闹的程咬金突然卡壳,肃正了脸问天幕“神迹神迹,老程我问你,何为外挂”

    李世民

    秦琼

    其他大臣

    陇右豪强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拥兵三十万,后更是挥兵直临扶风郡,若扶风郡被破,西秦大军便会闯入关中,摧毁大唐根基。

    李渊派唐太宗西进抵挡薛仁杲,结果很喜人。

    唐太宗斩首数千,大破西秦太子薛仁杲,吓得薛举问群臣自古以来是否有天子投降的

    潜在意思是有的话我就投了吧

    听见秦字,心下亲近的秦始皇别叫秦,改国号吧,叫西越、西南,就是别叫西秦,丢人

    如果说王世充为人奸诈,李密无内政之能,那么夏王窦建德在隋朝群雄中,他行仁德的割据政权。

    他与汉高祖刘邦相似,但在仁义道德上要高出刘邦不少。

    窦建德出身寒微是东汉大司空窦融的后代,到隋朝时靠务农为生,是扶风郡下的一里长。

    隋炀帝征高句丽时他任百人长,因隋军灭他满门,在高鸡泊时率两百人起义,一路拼杀拥兵数十万,成为雄踞河北大夏君主

    汉

    刘邦伸个脑袋不满后人,你对乃公有意见直说,不用这么拐着弯骂乃公。

    乃公可没招你们

    缩回脑袋的他疑惑地望向萧何等人“难道乃公在史册上如此不招人待见”

    首次见到自家陛下露出怀疑人生表情,张良嘴角微抽你面对众人时的厚脸皮和超级自信呢

    拿出来啊

    萧何想了想温声劝道“莫多想,定是后人嬉闹打趣。”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如此受后人喜爱,亦被拿来说笑,何况你呢

    没见你家孙子汉景帝都被打趣啊

    什么皇后神医除了后世人谁敢如此

    刘邦听罢觉得甚是

    有理,把心中不快扔掉,摸着下巴道“行吧,反正乃公拿后人也没辙。”

    若神迹能带他到后世就好了,他倒要看看后人还能怎么打趣他。

    唐高祖以出身引得贵族认同,那么窦建德则是以自身仁义引得隋朝官员投奔。

    他打败宇文化及后,公开为隋炀帝发丧,获得隋朝精锐骁果军及传国,八玺占据天下大义。

    又派人将萧皇后及杨政道等人,将其送至突厥义成公主处,让他们有活路的同时也能结好突厥。

    同时又重用隋朝重臣,如孔德绍、刘斌、欧阳询、张玄素、魏徵、虞世南及裴矩等人,为其构建完整的大夏朝堂政权。

    面对不愿效力的人,他也好言奉上钱帛让其回家。

    手下军事将领有刘黑闼、曹旦、王伏寶、隐形苏定方等名将;每战所得之资,皆散与诸将,战后都会收敛士兵遗体,让三军缟素为其发葬。

    生活上少肉多菜,得容色宫人数千,全部放出宫,与其妻曹氏不着绸衣节俭行事,宫廷内仅用十来宫婢随身伺候。

    政事上他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使河北百姓,能在隋朝末年有个安稳生活,同时河北境内无盗贼,商人敢夜宿野旅,不担心被害了性命。

    简单讲他把河北治理得很好,以至于败亡两百多年后晚唐时期,仍受河北父老立庙群祭。

    作为失败者,能史书上留下夏氏为国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等语,并让百姓铭记,已是不易

    宋

    赵匡胤翻着旧唐书,淡淡道“可惜听信谗言杀了宋正本及王伏宝,是英雄但缺天命,他运势不及。”

    他抬起头,想到在陈桥上披上龙袍时的心情,激奋又带出几分忐忑。

    五代以来以下克上的事例数不胜数,能否成功立宋他亦没有绝对把握。

    幸好天命在他,如今大宋安稳,只待收复燕云便能继唐成为大一统王朝

    他身旁的赵光义不知他的感想,卷着史册笑道“无论天幕怎么夸奖窦建德,但他所据之地仅有河北,根本无法扩张只能龟缩一隅。”

    无法扩大地盘的政权,只能被他人消灭。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总的来讲,窦建德是个布衣豪侠,对待百姓有德,对待军士兵情,对待隋室有节,甚至敌人亦是有礼。

    他与李唐一战后,俘获李神通、徐世勣、李渊妹妹同安长公主等人后,也不曾加害,相反礼遇有加。

    隋唐演义里的秦叔宝就借鉴了窦建德的形象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使一双熟铜锏,骑一匹黄骠马,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威震山东半边天

    天幕现出一俊朗无比的骑马男子,众人细眼望去黄海饰秦琼。

    程咬金惊讶地用肩撞了撞老伙计“叔宝,快看,后人眼中的你可真俊”

    秦讲评时出现过少年嬴政的饰演者,因此他们都知这是后人扮演他们平生。

    不知具体讲述的是何英雄故事

    没想到秦叔宝程咬金面上有一点点嫉妒,心里充满羡慕这人也太俊朗了吧,虽然叔宝不使铜锏,但扮演者看上去丰神俊朗,是个不可多得的美男子。

    唉,不知扮演他的后人是何样的

    英勇神武还是潇洒英俊

    殿内其他人亦是如此,后人上演隋唐演义,那定会有他们身影,不知他们在后人眼中是何形象。

    想到自己平生能被后人所见,心绪就忍不住激动起来。

    人生在世,求的不过是青史留名,若这名能被天下知晓,那就更好了

    李世民有些忧伤,天幕讲他时特意点出他爱哭,他在后世的形象该不会是个哭包吧

    求问神迹现在改还来得及吗

    而秦琼感受着其它同僚投来的注视,努力不让自己的嘴角翘起来,可是忍不住哇

    听听交友赛孟尝,威震山东半边天这话,说得多好,多霸气

    陈雪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语被主人公听到,仍在感叹

    如果没有唐太宗这个军神外挂,那么当时的主角就是窦建德。

    可惜历史没有选择他,窦建德见唐太宗,犹孔雀碰上凤凰,黯然失色。

    也幸好那个时代出现了唐太宗,以不可思议的时间武定天下,力整华夏山河。

    没有他,华夏的割据政权并不能持久,因为突厥人在旁边看着呢

    唐

    听到天幕言陛下为凤凰,程咬金等人笑眯了眼夸,多夸夸咱们陛下,让他高兴高兴

    李世民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对房玄龄道“虎牢关那战,朕能生擒窦建德,亦是邀天之幸。”

    窦建德率军支援王世充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在战场上开朝会,他怎么想的

    这么好的冲击机会,还不率军冲击一波。

    不过他双眼微眯突厥

    想到突厥传来的线报,再结合天幕泄出的贞观灾患,他眼眸猛地一亮贞观三年唐有灾患,那突厥呢

    李世民大步走到舆图跟前,将突厥有天灾的猜测到道了出来,与群臣共商军事,错过了天幕接下的话语。

    此时的突厥国力强过华夏任何一方割据政权,并且突厥有凌云中原之志。

    而中原各方,为保自身地盘,与突厥都有联系。

    窦建德与突厥是友好关系,所以割据政权中,他与突厥关系最为紧密。

    李渊晋阳起兵后,就派刘文静结援突厥,终武德一朝,李唐对突厥的贿赂不断。

    至于王世充等军阀,皆与突厥有联系,突厥对中原政事插手之深,超乎我们想象。

    唐太宗与王世充对峙时,突厥处罗可汗趁李唐后方空虚,准备兵分三路袭击中原腹地。

    幸好历史站在了华夏这边,兵起时罗可汗被义成公主毒死,突厥陷入内部混乱,无暇顾及中原。

    那个时候,华夏需要的

    是能整合破碎山河的军神。

    否则华夏就会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内政烂摊子、最危险的外患局面,没有之一

    天幕长叹窦建德不是不好,而是历史没有时间等他慢慢发展地盘。

    并且他的失败也极具戏剧性,唐太宗引兵攻打王世充,王世充不敌向窦建德求助,思及唇亡齿寒,窦建德率军十万支援,结果在虎牢关被唐太宗率军冲锋活俘了去

    秦始皇

    刘彻这是真的你在逗我

    明

    朱元璋抱臂皱眉,对后人的寥寥数语非常不满,虎牢关一战是大唐定国之战,也是唐太宗极为危险的战列。

    怎么在后人眼中就成千里送人头,礼轻情意重呢

    他转过头对几个儿子抬了抬下颚“来,说说。”

    被封为秦王朱樉率先开口“唐太宗此役,除了要面对王世充窦建德外,还要承受突厥给予的压力。”

    当时窦建德特意传出,他翻过太行山攻打长安,使李唐破国。

    此攻打线路中有部分属于突厥把持关口,但窦建德与突厥交好,想要通过此关口并不难,因此李渊让唐太宗搬兵回卫长安。

    但唐太宗不同意,顶着各方巨压打出了虎牢关捷胜

    晋王朱棢接着道“唐太宗能胜,靠的对士卒严行令止,战术上出其不意,以三千五百人主动出击窦建德十万兵马。”

    唐太宗趁窦建德兵饥渴疲惫,队形散漫放松警惕时,派三百骑兵诱敌,让夏军因追击骑兵露出空隙。

    而他则抓住破绽率领剩下的骑兵,如利箭插入窦建德主帅大营,擒下窦建德。

    朱棢说罢,假笑着对角落的朱棣道“来,明成祖谈谈你的高见呗”

    朱棣怒吼滚呐

    唐太宗在虎牢关一战擒双王后,身上功劳累积到封无可封的地步。

    李渊把原本开国皇帝该干的事,交给了唐太宗。

    让军事形成的利益集团聚集在他身后,即便没有玄武门之变,双方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也会促使他们刀锋相见。

    所以虎牢关一战后,李渊及李唐高层都不愿唐太宗立功,甚至还要出手打压他。

    但问题是李唐一朝,在面对势汹汹的唐初名将绞肉机刘黑闼,李渊也拿不出可出战的将领啊

    唐

    李隆基轻叹“后人真的好爱太宗。”

    从唐开讲到现在,即便说太宗缺陷处,仍是婉转温声,不知天幕会不会讲到他,而他在后人眼中又是何等形象

    自天幕降临后,天下人方知在史上留名算什么

    要成为后人心中所想,才是留名最高境界。

    毕竟唐以后还有宋元明清,几百年间不知要冒出多少英雄才俊,仅留史书不被后人提及,那不是白费平身努力了吗

    所以上至官员下至黎民,都在努力。

    官员在努力做政绩,百姓在

    努力攻解甲骨文与神迹换钱。

    总之大家在为光明的未来努力。

    刘黑闼能举兵,是李唐战后工作没做到位。

    如果说李渊惧窦建德威望,将其斩首还能说得过去。

    那么他把主动投降的夏王后曹氏等官将一并杀害,就是在逼迫河北民反。

    朝廷贴出的布告中,明确地点名范愿,高雅贤等人前往李唐州府报道,高雅贤等人为求活命,找到已经回家务农的刘黑闼“咱们一起反唐吧,干不干”

    刘黑闼反身将耕牛一宰干了

    于是刘黑闼花半年时间就统一河北,重克大唐数州。

    为何他会如此快速得到河北上下的支持

    因为他完全继承了窦建德的政治遗产。

    李唐杀降的行为,让河北山东造过反的人尽皆不安,人心惶惶,听到有人举旗反唐,河北全境都跟着刘黑闼反了

    唐

    李世民轻叹口气,窦建德是英雄也,可惜当时他身不由己不能保全他。

    当年虎牢关之战后,夏国左仆射齐善行与王后曹氏决定投唐,投唐前怕士兵剽掠百姓,将夏国所有锦缎分发给将士,让他们自行离开不准侵扰百姓。

    待将士全部离开,众官与王后曹氏,持传国八玺及剩下珍宝,向唐军投降。

    他还记得朝廷受降时的局面,可惜朝廷做得太过,没有及时安抚河北等地,直到现在河北民众对唐还不信服。

    只是没想到李世民神色幽幽河北父老能记窦建德二百多年。

    天幕语气幽幽可惜终大唐一朝,河北都没有得到足够安抚。

    从地缘政治讲若大唐能将河北彻底消化,它的影响力就可以辐射到辽东、东部草原和高句丽等地

    莹白的天幕上现出一幅局部舆图,上面标注着河北二字,各代君臣纷纷提笔描摹,想要把舆图上的山川水道记全。

    后世的舆图,详细又明了,简直是巧夺天工,不知后人如何绘制,他们能学习此技就好了。

    唐时的河北包含咱们现在的首都北京,往南有河南及山东北部,比现在的河北要大得多。

    如果唐时由河北地区带动周边政治文化发展,其同化能力要比长安辐射强得多。

    但河北地缘问题从齐魏开始,到安史之乱爆发,都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之后的五百年,河北民众经过藩镇、契丹及金蒙统治,直到朱元璋出现,才将其收回华夏。

    唐太宗没让华夏陷入黑暗,朱元璋自南向北统一华夏,不让北方成为化外之地。

    所以图书管理员说自古军事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

    唐

    啊图书管理这么看朕的吗

    李世民惊讶地张大了眼,经过数番天幕讲解,李世民已经知晓图书管理在后世地位。

    能把破败的华夏重整,并得到世界各国尊重,其各项才能当属于一流。

    他自认为

    不惧任何人,但能得到后世顶尖强者夸奖,心中还是止不住开心起来。

    就算挂念着天幕讲的地缘政治他,也无暇顾及。

    这是同级别的夸奖欸,强者夸奖才叫做真夸奖。

    明

    与他相同看法的朱元璋,亦是嘴角上扬,虽然排在唐太宗后,但不丢人,图书管理员夸奖耶

    至于先前天幕所说的穷死的大明、追杀功臣等等,此刻全然不见。

    对天幕的感情只剩下埋怨怎么不多说说图书管理员的事

    他与他神交好久了

    刘黑闼在窦建德手下时,专职侦查工作,其军事能力根本没完全展现出来。

    举兵反唐独自领兵后,其才能如巨凤席卷河北。

    半年之间攻陷瀛洲、定州、冀州等地,把刀锋直指长安。

    面对他的来势汹汹,李世绩果断地弃城移师洺州,结果在中途被刘黑闼打得全军覆没,只身幸免。

    武德五年,李渊派唐太宗出征,与刘黑闼相持于洺水

    天幕长叹此次洺水之战,唐太宗与刘黑闼堪称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此役战斗中,唐大将罗士信被刘黑闼斩杀,有小太宗之称的李道玄亦被斩杀,甚至连唐太宗都差点折在他手上。

    最终唐太宗在洺水上筑堰堵塞,利用水流冲破刘黑闼队伍,取得胜利

    唐

    殿内目光一时移向李神通,被授右翊卫大将军,即将出任山东道安抚大使的李神通脸色淡然“刘黑闼才能甚高,我败输的不冤。”

    饶阳之战中,刘黑闼独创行阵,沿河堤列阵,虚虚实实让他分不清主力,被他打败。

    败在绞肉机手上他又有什么好羞愧的

    绞肉机是何模样他不知,但是绞肉二字他还是明白的。

    而上首的李世民,想起来罗士信音容笑貌。

    他必须让控制洺水城,才能在城外阻击刘黑闼,可他手中全是骑兵,骑兵守城根本无法发挥机动优势。

    但罗士信和两百骑骑兵生生地守了八日,为他力战刘黑闼争得时间。

    他掩下难受,抬头对尉迟敬德笑道“当初李世勣被刘黑闼猛攻难挡,朕率骑冲锋相救,结果反被刘黑闼所围。

    幸亏敬德率壮士来救,否则大唐无朕矣。”

    尉迟敬德嘿嘿一笑“这是天佑大唐,天佑陛下,臣不敢居功。”

    李世民笑道“快快呈上酒来,朕与世绩同谢敬德。”

    房玄龄等人亦是赞同“对对对,敬德当饮此杯。”

    陛下出征多年,中计被围尚属首次,其中凶险他们难以想象。

    若无敬德拼死出力,他们又怎能好好地站在殿内。

    刘黑闼这台绞肉机被唐太宗打破后,李渊挥手换帅,让李元吉攻打刘黑闼。

    李元吉刚与他交过手,隐太子就主动表示他要打刘黑闼。

    为何他要急忙跳出来

    因为魏征一句话殿下但以地居嫡长,既无功绩可称,又无仁义遐布。

    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

    总结就是太子啊,你除了嫡长子这个身份外,既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又没有广为人知的仁名,你该怎么办哟

    汉

    刘彻听到刘黑闼种种英武之举,羡慕得都快哭了。

    在大唐打有何意思

    来大汉啊

    朕给你富贵,给朕打匈奴啊

    刘彻十分忧伤地望向卫青“仲卿,汉与唐相比,似乎落下风,唉,汉家武将怎么这么少呢”

    输了啊

    卫青能怎么办

    只能板着脸表示他会努力搜罗武将,推荐给陛下。

    刘彻勉强点点头,托腮想道天幕曾言班超很厉害,可是他离班超时间太长啊

    哎,要是能与唐太宗联系就好了,借几个武将用用,作为回报,他派桑弘羊和张汤去唐指导指导。

    不管怎么说,隐太子拿到刘黑闼人头,成功累积战功,但对他太子之位有巩固作用吗

    有

    但这时大唐的继承问题,就不再是立嫡长子vs立贤的问题,

    二是李渊的皇权vs唐太宗的臣权夹杂着父子问题。

    甚至可以说假开国皇帝vs真开国皇帝的矛盾问题

    秦

    秦始皇嘴角微抽这后人说话还真不留情面,把唐高祖贬得如此低微。

    唐高祖窘境,是因唐太宗军事才能过高,显得李唐将领,甚至其他政权都太过无能。

    若他是唐高祖他抬手摁了摁眉头“直接换太子,将唐太宗放在储君位上,比放在臣位上更容易控制。”

    不过秦始皇摇摇头,唐高祖怕是舍不得隐太子。

    平定河北后唐太宗又讨伐平定徐圆朗,得到的奖赏只是荣誉称号十二卫大将军。

    从臣子上讲,唐太宗已是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

    从亲子角度讲,他武有赫赫战功,文有十八学士拥护,其能力威望都超过了太子。

    而太子呢他并无大错,军事不见长,善于政事而已。

    但是军中将领不认你这太子,甚至高居宫内的皇帝啊

    唐

    什么无大错

    天幕一句太子无大错,让唐初群臣彻底破防。

    长孙无忌冷哼“当年征讨刘黑闼,过洛河时朝廷竟然不拨粮,让陛下自行解决。

    要不是当年慧休高僧筹粮送到军中,他们那里还打得了刘黑闼

    李勣点点头,此事还是他给慧休表功,慧休高僧不仅送粮,还引军士到寺中歇息。

    而朝廷半点不沾,这算哪门子的无打错

    宰相房玄龄亦是叹气当年陛下对阵宋金刚,双方一日交锋八次,而太上皇在干什么呢

    在山上打猎

    种种行为怎么不让他们心寒啊

    权力来源于下层,而不是上层,下层承认你是皇帝时你是帝王,反之不承认时你什么都不是。

    隋末群雄中,论合法性,李渊比不上窦建德;讲出身李密也不差,军事才能方面王世充也能跟他过招。

    李唐占据关中及蜀中,没有唐太宗的情况下,李唐真的能一统天下

    并不是说李渊无能,李唐没有其他大将,而是说李唐的硬仗、难仗几乎都是唐太宗打下。

    原本这些战争,应该是李渊这个开国皇帝身先士卒树立威望,但李渊放弃了这个选择,又怎么能怨唐太宗军功甚高呢

    唐

    李世民眼眸闭合,泪水滚滚而落没人喜欢身枕冰地,食之不饱,可他能怎么办

    太上皇承诺他做太子,随即反悔。

    承诺分天下与他,随即反悔。

    玄武门时他再不行动,他的家小,跟随他的部下都会没了活路。

    李建成功绩甚少,凭什么要受他遏制,甚至被他取命

    康熙朝九龙夺嫡,大皇子军事能力一流,太子才能出色并占有大义。

    三皇子在文人清流中甚有清名九皇子善于经商,敛财能手。

    无论他们怎么斗,康熙都能稳坐钓鱼台看九龙夺嫡。

    为何

    因为整个大清江山由康熙亲手梳理过,从擒拿鳌拜到三藩、再到收复湾湾,都是他的功绩。

    后期还领着众皇子出征漠北,巩守大清边疆。

    实打实的战功下天下人服他

    而唐高祖李渊呢

    简单讲他没这个资本

    无论是隐太子对唐太宗下毒,还是李元吉之直言杀唐太宗,归根到底就是李渊没资本震天下。

    所以才在继承问题上,不断游离和稀泥

    天幕语气陡然加快,根本不给众人反应时间所以无论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还是君主权力,它的基本点就在于它满足大部分阶层的生存需要,一旦它无法满足各方利益时,只能以流血完成变动。

    就像汉高祖刘邦不亲打天下,那他肯定被手下绑了送给项羽变熟人物理意义上的熟。

    明成祖没有亲自提刀打天下,他的结局就跟自焚而亡的湘王朱柏一样

    所以玄武门之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没有足够威望压制唐太宗,让天下服气

    汉

    面对后头调侃,刘邦坦然面对,甚至还能自侃“哟,要是乃公不亲上前线,你们还真让楚霸王把乃公给煮了”

    萧何放下手中竹简,默默地看了他几息你都亲上前线了,还对淮阴侯不放心。

    若不亲上前线,你猜猜谁会跟你

    连我这个老实人也会收拾家当跑路哦

    明

    相比刘邦的轻松朱元璋则是惊魂不定,小十二

    竟然是自焚而死

    那其他孩儿呢

    朱樉等人齐刷刷地把目光转向大哥朱标哥,咋回事说说呗

    朱标两手一摊别问,问就是孤早逝。

    然后他也跟着弟弟们把目光齐刷刷地落到朱元璋身上爹,咋回事说说呗

    朱元璋顿时暴躁咱怎么知道

    说罢怒冲冲地瞪向朱棣老四,咋回事说说呗

    朱棣抱头怒吼滚呐

    李渊起兵定天下后,仅留下了三万人宿卫皇宫,号称元从禁军,这是对唐高祖最忠诚的嫡系力量,但玄武门之变时,他们人影在哪里

    高士廉带着罪犯从监狱赶往玄武门,其距离相当于北京五环到二环,中间经过无数关卡,却无人阻拦。

    恐怖吗

    长安基层大小官员集体失声,无一人出面阻止。

    武德年间的御史卢方庆,被唐太宗拉着问他对太子事的意见如何

    卢方庆惧怕以母亲年老为由,求情回家侍奉老母。

    唐太宗也让他走了。

    而身为御史的卢方庆想过李渊吗

    没有

    甚至连隐太子信任的常何,也是唐太宗的人

    天幕语气悠远唐太宗玄武门所做之事有负面影响吗

    有并且影响很大。

    唐太宗兄弟阋墙给后人做了榜样,再经过则天大帝加成后,大唐政权跌于造反大舞台,有梦你就来,用命作赌注,炫出更精彩

    唐朝因政争屠残杀,极为惨烈,朝堂中枢内乱让唐朝人心浮动,既无暇兼顾边疆,也无力抵御外寇,以至于不断丧师失地,国威大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