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1)
    ——李清照的惋怅往事

    [人物小传]李清照(1084~约1155年),山东济南章丘明水人,自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气氛很浓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生于官宦人家,也极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有《漱玉集》传于世。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解释,父亲往往是女儿的第一个恋人,一般女子总会不由自主拿伴侣和父亲比较。古代才女往往出生在诗书世家,周围都是才子能人,对男人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比较会让婚姻双方很受伤,尤其是心理上,从憧憬到失望的折磨最为煎熬。对于才女,幸福往往更为悭吝。

    倚门回首嗅青梅

    直至生命的终结,李清照无数次地回想她与赵明诚初次相会的情景:

    梅瘦露浓,秋千上李清照那瘦梅一般清新脱俗。汗水涔涔,罗衣轻湿。她停住秋千,拍拍纤纤素手。“小姐,赵学士来了。”丫环急急跑到跟前。闻得赵学士之名,李清照顿时满脸羞色,只是慌乱地奔向内室。猛然地,她留住了脚步,回首倚门,脸向着梅花,眸子却追着他的身影。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此首一作无名氏词)

    那年,她16岁,父亲把她从老家接来京城只为她的婚事。父亲希望能为女儿挑一个配得上她的夫婿。对于女儿的卓凡才学,父亲一直看在眼里。他曾有“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的句子,表面上是说东汉的蔡邕有女儿蔡琰可以继承父亲的事业,实际上说的正是自己的女儿李清照。在他看来,自己女儿的才学丝毫不让蔡琰。

    还在襁褓中,李清照就喜欢诗词。只要母亲念着诗句,她就会安安静静的,不哭不闹。渐通人事后,她对针线等女红从来不感兴趣,最喜欢呆的地方是父亲的书房。父亲书房里有好多书呀,不仅有《礼记》《史记》,还有诸多的诗词文集。起初,她比较喜欢看这些诗词文集,读书渐多,《礼记》《史记》等也成了她心爱的读物,毕竟读书比针织刺绣有意思多了。

    母亲先时还嗔怪几句,到了后来渐渐就放任自流了,偶尔心情大好之时还会和她一起联联诗,填填词,有时父亲也会加入其中。李清照最喜欢这样的时刻,她思维会比平时活跃一百倍,逼得父母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然后,父亲就轻轻颔首,母亲就会在旁连声说:“这丫头越发地娇纵了。”

    女儿也确实不负父亲重望,一到京城便词名远播,成了汴京有名的“词女”。当然,这一切更得益于父母。如果父母只给她针黹女红而不顾她的爱好,相信她的才华永远都没有办法显露出来。

    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可见不是古代女人没见识,而是掌权的男人们不给女人有见识的机会。如果都像李格非夫妇待女儿清照这样,中国史书上肯定有更多女性的名字出现。

    听闻“词女”之名而来提亲者络绎不绝,太学生赵明诚也是其中之一。赵明诚是一个不错的求婚者,风采飘逸,乃父更是朝廷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当然,如果仅凭这一点,他的竞争力也只能是中等偏上,李格非从来都不是趋炎附势之辈。

    如何才能增加自己胜出的筹码?赵明诚没少花心思。他托词说自己白天睡觉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父赵挺之为其圆之,《琅嬛记》中称赵明诚将做“词女之夫”: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

    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己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

    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

    ‘安上己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

    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

    京城有词女之名的只有李清照。这一招既不轻佻还有宿世姻缘的意味,果然很快奏效。当“词女之夫”的说法遍布汴京时,两家开始商议二人的婚事。

    婚后生活曾经幸福得让人嫉妒: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你看看,是带露的鲜花漂亮还是我如花的容颜更漂亮?花似美娇娘,美娇娘更是花。闺房之中,欢乐似海洋。伉俪恩爱之情跃然纸上。

    何况,两人还有相同的爱好。李清照在《金石录》后记里写道:

    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

    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这是纯真美好的情景——一对志向高洁的夫妇,他们不追求精美的食物,不追求华丽的衣饰,只去搜集好的书画与古器。而丈夫每次外出寻宝时,总不忘带回妻子爱吃的水果食物。然后,两人一边慢慢地品尝水果,一边细细地欣赏碑文的妙处——这些东西给他们带来了从美味珍馐那里难以得到的快乐。李清照在记叙这些往事的时候,分明有着一种自命不凡在里面。“葛天氏之民”,高洁而孤清,这对夫妇并不想得他人的附和,他们两人就是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