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仙籍人间不久留,片时已过十经秋(1)
    ——鱼玄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故事

    [人物小传]鱼玄机(844~871年)唐代女诗人。本名幼微,又名蕙兰,“玄机”是其出家后的道号,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鱼玄机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五岁便能诵诗数百首,七岁开始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成为人人称道的诗童。咸通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后因杀侍婢绿翘,为京兆尹温璋处死。她的诗或寄托深远,或写景工丽,清浅婉丽,极富情致。

    古代女子的争夺范围只在家庭内部,她们用全部智慧争夺男人和对家庭的控制权。有幸成为正妻,要时时提防侧室抢班夺权,身为小妾,更要学会曲意逢迎,遇上厉害的大妇,小妾的命运极其悲惨。唐代女观诗人鱼玄机心强命不强,当她是李家小妾的时候,备受折磨和侮辱,而她对婢女绿翘,如同李妻对自己,她把自身遭受的不幸转嫁到绿翘身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对待潜在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铲除之,李妻这样想,鱼玄机也这样想。

    人间亦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清代,许多闺阁女子都知道小青的故事,她们纷纷写诗作文,悼念这位不幸的柔弱女子,顺便感伤自家身世。小青和鱼玄机一样,都在妻妾大战中败下阵来,不同的是,大唐鱼玄机随后选择新生活,而小青的故事则以悲剧性的死亡告终。

    小青是高官子冯云将(1572~约1661年)之妾,敏感而多才。奈何冯云将正室是一位妒妇,百般手段使尽,迫使小青离开冯宅,搬到了西湖边的一栋别墅中。孤独、压抑的小青于17岁郁郁而终。临死之前,她模仿《牡丹亭》中的女主公杜丽娘那样盛妆并画下自己的画像,然后焚香敬酒,渴望死后得到柳梦梅那样的爱人,使她能够如杜丽娘一样为爱而重生。

    同样是婚姻,小青和鱼幼微得之是不幸的坟墓,杜丽娘得之却是幸福的花园,原因只有一个:杜丽娘是妻,小青和鱼幼微却是妾!同样是女人,不同的归宿,原因就在中国古代婚姻只保护正妻的权利,而对小妾则格外严苛。

    各朝各代都对妻妾间的等级关系作了严格的区分。比如《唐律》:“妻者,齐也,秦晋为匹。妾通卖买,等数相悬。”并且禁止二者的混乱与僭越,“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二年”。

    《大戴礼记》云:“妒,为其乱家也,去。”就是说,如果妻子嫉妒成性,不能容纳诸妾,维持家庭和睦,当休弃。也就是说,妻子就应该抹煞自己,以顺从丈夫的需求。不管是纳妾还是其他。所以,《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中,当王熙凤因贾琏与鲍二家的厮混而向贾母告状时,贾母只是不以为然:“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定不这么着?从小儿是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了!”贾母没有对贾琏荒淫行径责怪,却含有对王熙凤嫉妒的不满。既然不能阻止丈夫纳妾,妻就只好恃着天然的势位优势来凌辱这些带给她绵绵之恨的妾了——尽管妾和她们一样,只是她们共同丈夫的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

    男人或经商或做官,女人却只能活动于四堵墙之内。于是,女人所有的聪明才智便都只好消耗于这青砖红瓦内。深深庭院中,一场场不见硝烟的政治角力同样充满着残忍与血腥。虽然冯氏、裴氏是妻,小青、鱼幼微是妾,但是在外貌上,冯氏、裴氏却不如小青、鱼幼微。其次,小青、鱼幼微比冯氏、裴氏也更有才。第三,对于男人来说,往往妻不如妾,旧不如新。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对冯氏、裴氏们的直接威胁,她们的焦虑也由此而生,并不断地膨胀,最终导致她们的嫉妒心理。

    也是由于醋意妒火的痛苦煎熬,才有了吕后对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这样赤裸裸的发泄。《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因嫉妒怨恨戚夫人独得高祖宠,在高祖死后她成为至高无上的太后时,竟将戚夫人“断其手足,去眼、熏耳、饮窖药,使居厕中命日‘人彘”’。

    像吕后这样赤裸裸地发泄嫉恨之心的妻子有很多。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邵九娘》,其中柴廷宾妻金氏奇妒,但金氏不育。为了延续香火,“柴百金买妾,金暴遇之,经岁而死”。后柴生又娶林氏为妾,金氏表面上“怜爱林尤倍于昔,往往自为汝束,匀铅黄焉。但履跟稍有折痕,则以铁杖击双弯,发少乱则批两颊”。丈夫责匿她,她却巧辩说:我这是在为你调教她。终于,“林不堪其虐,自经死”。被妒忌折磨着的金氏,不能阻止丈夫纳妾,就只好将自己的种种压抑全部发泄于这些侍妾身上了——被杀的妾竟然死得如此沉默,完全如毁坏的桌椅一般,没有人为其伸冤,连作者也仅表同情而已。

    那么,妾的出路在哪里?仍然是《邵九娘》,蒲松龄给这些纤弱女儿们开的药方是:“安分”,不要“炫美弄机”。

    在被金氏折磨死了两个妾之后,17岁的邵九娘成为柴廷宾的第三个妾。同前面死去的两个妾一样,在柴家的邵九娘连起码的生存权都没有办法保障。为了见容于金氏,邵九娘把自己降到丫鬟婢女的身分去亲自侍候她,逆来顺受,“或薄施呵谴,女惟顺受”。后来,因了金氏的一场怪病,不但免于一死,还感化了金氏。结局于是皆大欢喜,妻妾都生了子,邵九娘之子还当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