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待月西厢下,问君愁若何(2)
    或许,在写这么些悲戚戚的悼亡诗的当时,他是有真心在里面,也是有过瞬间的心痛。可是,那痛只是针扎的一下,过后便是安然无恙。

    真正痛到极致,早已神情恍惚,思维混乱,哪里寻来这么些的好词藻修饰形容自己的感觉?能写得下来的,无论是爱还是恨,是喜还是悲,都是失了味的,带着几分故作姿态的矫情。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娶妻韦丛是对莺莺的始乱终弃,纳妾续娶是对韦丛的言而无信,甚至于一面为妻子写着情深深意切切的悼亡诗,一面还与女才子薛涛眉目传情。

    穿过历史时空,今天我只为韦丛等年轻妻子而叹息:堆砌了哀伤文字几大车,将自己装扮成痴情缠绵哀痛欲绝模样,却原来在别人的怀里为她流泪……“报答平生未展眉”是假,“取次花丛懒回顾”更是假……

    元和四年,韦氏病重,但是元稹却不顾病榻中的妻子,自请出使东川。韦氏那一年也只有26岁,可是已经生过了五个孩子,再加上日日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想必早是“黄脸婆”了。何况当时身在病中,更是非常之难看。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床前更无贤夫。对着这样的妻子,元稹嘴里不说,心中厌恶之情恐怕难免,出逃之心定早已生发,只是苦于找不到借口。男人仕途奔波从来天经地义,妻子重病在身,不宜再受车马劳顿之苦,如此便是位高权重的岳父大人也无话可说了。

    妻子卧病在家,愁云惨淡;元稹东川遇上女校书薛涛,风流快活。贤惠的韦丛耗尽生命,没能拴住一颗浪子的心,妻子死去后,元稹倒时常想起她的好来。可悼亡诗做得再好,死者也听不到了,旁人的同情只会留给未亡人。

    韦丛不是第一个被元稹伤害的女子,却是被他伤得最深的一个,只因她是他的结发妻,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她只能默默忍受。以情人身分出现的莺莺、薛涛反而幸运得多,这世界真吊诡……

    诗月西厢户半开,花影拂墙玉人来

    在《会真记》(历史学家陈寅f各先生认为其乃元稹自叙之作,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再改编为杂剧《西厢记》)里,元稹托名张生讲述了自己与莺莺的那段初恋往事。

    那一年,张生22岁,有潘安之貌更兼宋玉之才,却是珠在椟中无人能识。仕途不得意,多余的生命力正在四处寻找地方释放。莺莺17岁(据有人考证,崔莺莺原名应为崔双文),“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正是“暗生闲愁万种”的多事时节。为了成全他们的爱情,老天专门搅乱了当地的局势来成全:

    当时,蒲地有乱军扰民,张生因为认识守蒲的将领,从而保护了莺莺一家不受乱军的骚扰。这样一出乱世里英雄救美的剧目自然使自己在莺莺及其家人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谢恩席间,在其母频频的催促声中,莺莺款款出场了:平常的紫襦粉裙,淡淡地描了娥眉,却是颜色艳异,光采动人。只那临去秋波的一转,立刻滋润了他几近干涸的生命之泉。张生心醉神迷,下定决心要点燃一场爱情的火。

    然后,张生充分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文字游戏,以诗才来不断地挑逗莺莺:

    艳极翻含怨,怜多转自娇;

    有时还暂笑,闲坐爱无聊。

    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销;

    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到底是才子,元稹的这首《赠双文》确实很生动。这是少女的约会,诗中,那个崔莺莺应该手里不停地绞着罗帕,低眉顺目,嘴角挂着羞涩,眼角余光里藏着欣喜,一番无情却有情的光景。

    ‘

    每个少女的心中都涌动着强大的情的暗流,少女莺莺也不例外,她心中的暗流正东四处腾跃,寻找时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情被春天的气息轻易唤醒,而莺莺的情,被张生俊朗的风采、出色的才情唤醒了。她回诗云: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入来。

    此明明是约会的暗号,时间、地点一一缀于字问。张生得此回诗,欣喜若狂。

    自由恋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个人战争。莺莺在情的暗流中苦苦挣扎:一边是熟知的儒家经典和女性道德规训,一边是心底这股滚烫灼人的火。面对这股压抑不住的激情,莺莺的心中,恐慌多于怯喜。明明是自己约定的幽会,心中却是乱如麻,慌如麋鹿。

    杨柳梢头残月挂,清幽深处夜归人。月光下,一个俊秀的白衫青年翻墙而入,是张生准时来赴约。

    未料脚刚落地,一声严厉的娇喝从背后蓦然响起:

    “公子乃读书人,岂不知夫子所云‘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望公子自重。”月色如水,莺莺却是“端服严容”而待。

    张生满脸的喜色生生凝固,继而变得慌张失措,良久,才手忙脚乱地再次翻墙离去。

    此次事故后,张生的猎艳之心已是偃旗息鼓,不再作他念了。但莺莺心底热烈的暗潮却灼得她胸口生疼。虽然她拼命地压抑着,以至于对张生违心地训斥,但这暗潮的力量却日渐凶猛起来。终于,它突破理性的堤岸,泛滥于胸……

    几日之后的一个夜晚,正在挑灯夜读的张生被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思绪。开门一看却是红娘,莺莺的随身丫环,抱着红色的绫罗枕红色的绵缎被盈盈立于门外。

    张生诧异地望着满面春色的红娘,红娘只是自顾地进了张生的房间,喜气洋洋地摆枕铺床,喜气洋洋地离去,留下杲若木鸡的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