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应时而变方为俊杰(1)
    胡雪岩语录: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差不多,……随机应变之外,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缘来,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务即世事发展的状态、趋势。世事即将发展的转折点为“事机”;世事的事机对应着的时间数轴上的某一点称之为“时机”。时务学理论认为:抓住时机和事机,选择决策和行动,就能出现更高的工作效力,不仅时效高,效能大,运动的势能强,而且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最大。根据趋势把握去留,根据趋势决定何去何从,这才是真正的“识时务者”!

    常言道,海水有潮涨潮落,月有阴晴圆缺,世间万事皆有其一定的规律。我们要想发现规律把握规律,就得善于观察,处处留心,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用宏观的眼光去观察,用冷静的心态去把握,机遇便可手到擒来,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项羽就是一个识时务者,他看到宋义驻军安阳而不再前进,这是“事机”,同时,他又看到身为统帅的宋义吃香的、喝辣的,而手下的士兵却只能忍饥挨饿,这是“时机”,于是项羽抓住这一“事机”和“时机”,杀了宋义取而代之,最后才成就了他的霸业,成就了他的“西楚霸王”之名,也使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等成语流传千古。

    商场犹如战场。要想在商场中成为英雄,就必须善于抓住“事机”和“时机”,识时务,应时而变。

    胡雪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

    当胡雪岩在杭州钱庄、生丝等生意正做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太平军挥兵南下,进入浙江境内,黄宗汉见大势不妙,借故卸任,向朝廷保荐王有龄为浙江巡抚。王有龄于是举保胡雪岩为粮道道台,为守城准备粮食。此时因为宁波守将王履谦弃城而逃,携带家眷辎重出海口至福建,远走高飞,使太平军势如破竹,直扑杭州城,情势十分危急。由于杭州城粮食日益短缺,于是胡雪岩倾“阜康”之力,携银前往上海购买军粮。

    正在买好一万石粮食回杭州的路上,胡雪岩得知杭州城已被太平军攻陷,王有龄自杀身亡。自己的所有资产及亲人都在杭州城里,怎么办?幸好忠王李秀成想借助胡雪岩在杭州城里的地位委以重任,以其处理善后之事。于是李秀成便让前去营救胡雪岩家属的尤五带领着胡家老少顺利出城,前往松江安置。

    但此时的钱塘县令袁忠清已投靠太平军,为其筹办军需,怕胡雪岩接受李秀成的聘请,夺了自己的位子,四处散布流言,说胡雪岩携款私逃,要查抄阜康,并四处加害胡雪岩的朋友和阜康人员,胡雪岩闻讯后怒不可遏,不得不采用“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手段,他决定自己出面,向闽浙总督衙门上报,说袁忠清实际上是留在杭州城中的内应,以便日后相机策应官军。这是胡雪岩将不利转化为有利的极高妙的一着,因为他把袁忠清推上一堆随时可以引爆的火药上,因为如果袁忠清不肯就范,继续散步谣言,加害自己,胡雪岩就可以随时将这一纸公文交给此时占据杭州的太平军,说他勾结官军,那么袁忠清无疑会受到太平军的处置。这一着果然逼迫袁忠清在杭州城内不敢再乱说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