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新世纪第一场全球经济大动荡:金融危机(1)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生非常迅猛,而发展过程又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宣布本国货币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国的这一决定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国的货币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就下降了17%,因为泰铢汇率的下降,泰国外汇及股票等其他金融市场出现了一片混乱的景象。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卢比(通称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尽管各国政府都采取措施来保护各国货币,但是在这种危机的冲击下,各种保护措施都显得无济于事。8月,马来西亚于是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到了10月下旬,那些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大赚了一笔的国际金融炒家来到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想要在香港也大大地赚上一笔。他们于是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香港市场,而台湾当局此时也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导致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从而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五天后,下跌指数下降到1621.8点,跌破9000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了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给了韩国,这使得韩国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1。因为日本金融业在韩国有大量的投资,而韩元的这种危机也冲击到了这些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从泰国开始的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金融风暴在印度尼西亚再一次爆发,面对印尼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度尼西亚开出了药方,但是一段时间过后,这种药方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没有取得效果的情况下,印度尼西亚政府自身采取措施,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但是此举却损害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因而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因为印尼此举将会加重经济危机,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度尼西亚的援助。于是,印度尼西亚在经济大危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政治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大关。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一次出现剧烈动荡,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度尼西亚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了协议,才使得东南亚汇市暂告平静。由于上一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1997年6月底,日元汇率降到了115日元兑1美元,到1998年4月初,日元汇率更是跌至133日元兑1美元。此后的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加重。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国际金融炒家乘着这一时机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把大量港币抛售在香港市场上,导致香港恒生指数下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也采取行动,对其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投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国际炒家损失惨重,大量资金被香港吸收,因此他们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所以,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了。同时,他们在俄罗斯也遭遇到了惨败。针对国际炒家的行动,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但是俄罗斯卢布汇率调整这一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从而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直到1999年金融危机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