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修电视不如买电视:信息不对称(1)
    信息对现在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准确撑握所处行业的最新动态,那么企业随时都会有被淘汰出局危险,可以说信息已成为了企业的生产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004年,高先生在福建泉州的某商场购买了一台国产彩色电视机送给家中的老父亲。几年过去了,这台彩色电视机虽然没有什么“大病”,但“小毛病”是接二连三,最近更是问题连连,连屏幕都无法正常显示了。为了解决问题,高先生拨打了商场的售后服务电话,与售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售后服务人员向高先生表示可以上门提供服务,但因为高先生买的电视机已经过了保修期,所以要收取上门维修费50元。

    高先生觉得这也合理,因为电视机毕竟已过了保修期,给人家上门维修费也是应该的,所以双方达成口头协议。然而,维修人员到来,只是粗略地看了看,就说电视机的内部零件严重老化,要想让它正常运作最好是更换内部的零件,零部件费用是300元。另外,维修费用要另算。高先生就问:“那这样修理一次,要多少费用?”维修人员说:“不低于500元吧。”

    高先生觉得维修费用有点高了,而且现在买一台新的电视也就一千多块钱,与其这样维修一次,还不如买台新的呢。所以,高先生放弃了维修的打算。

    事后没几天,高先生打算将这台“报废”的电视处理掉。这时正好一位懂电器知识的朋友来家串门,看到高先生在处理电视,就随口问:“电视怎么了?”高先生说:“电视零件老化,不能正常收看了。”于是朋友就拿起工具修理起来,谁知电视经他简单碰碰就能正常收看了。朋友说:“什么零件老化,只是线路接触不良造成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维修电器就是一件很麻烦和头疼的事情,这是因为维修行业市场很乱,存在着到处漫天要价的现象。虽然国家发改委曾颁布了《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在规定中要求维修服务经营者要公示维修价格。但维修人员在给消费者维修电器时,依然能找到很多的“借口”狠狠地“宰”消费者。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广大的电器消费者在电器知识方面了解不多,这正好就给了那些维修人员“宰”的机会,所以,他们才胡乱开价,说白了,其实这也就是消费者和维修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经济学小知识: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买卖主体不可能完全占有对方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谋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在1970年提出的。这三位经济学家因对这一理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1年度经济学诺贝尔奖。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是普遍。

    比如,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雇主来说,面对大量的应聘者,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了解他们的全部信息,只能根据应聘者提供的信息,像学历、经历、是否做过学生干部等有限信息来选择人员。正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雇主必须靠一种市场信号(比如学历要大学本科)来进行识别。但实际上所选的大学本科生能力并不一定都强,有的甚至不能胜任工作。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在消费市场上,一般来说,买者对所购商品的信息的了解总是不如卖商品的人,所以,卖方总是可以凭信息优势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如果消费者和厂商想达到双赢,双方都想要减少信息不对称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那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更好更全的传递信息和搜索信息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