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不要停留在原地踏步:内卷化效应(1)
    多年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记录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你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做什么?”

    “放羊。”

    ……

    记者和男孩之间这简单的一问一答除了引人深思之外,也向广大的读者透露出一个陌生的概念“内卷化”。

    而什么是内卷化效应呢?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来到爪哇这个地方,潜心钻研当地的水稻生产。爪哇是印度尼西亚的第四大岛,它四面环海,属热带雨林气候,没有寒暑季节的更迭,年平均气温为25~27℃,雨量充沛。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岛上热带植物丛生密布,草木终年常青,咖啡、茶叶、烟叶、橡胶、甘蔗、椰子等物产丰富,而且岛上河流纵横,风光旖旎,每年都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但利福德?盖尔茨却始终无心欣赏那些风景如画的美景,为了他的水稻生产,他每天面对着那些刀镰犁耙,然后种锄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原生态农业虽然能给这自然景色增添一色,但自己却长期地陷入到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状态之中。于是,他将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随后这一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

    经济学小知识:内卷化

    “内卷化”就是指长期从事一件事情,但却没有突破性地进展,也没有渐进式地增长,水平永远都停留在原来的层面上,做无用的自我消耗和自我重复。无论是一个国家、社会,还是一个组织、个人,只要陷入到了“内卷化”中,就如同车入泥潭,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无谓地耗费着有限的资源,重复着简单的脚步,浪费着宝贵的人生。

    老刘是政府机关的一位秘书,20年过去了,自己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不是升迁高就,就是转行做其他的事情,到如今他们都成了社会上的“风流人物”,功成名就。而回顾自己的这大半辈子,虽然离退休还有几年的光阴,可是注定自己的一生将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了。因为人已老矣,有心也无力了。老刘想到自己的这一生的窝囊样,心中便是一酸,为了缓解心中的愁闷,就和酒交成了最为知心的朋友。在这个社会上,类似老刘的人数不胜数,多如牛毛,老刘的岗位不错,但却永运停留在秘书的层面上始终无法前进,这就是“内卷化”情况。

    类似的“内卷化”情况还有很多,例如一些民营企业,他们本着“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管理原则,认为用自己的人最放心,于是就把公司的那些重要岗位全让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把守着。这样在企业内部就形成了这样的情况: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外部的新鲜空气也难以吹进来,真正优秀的人才也吸引不进来,措施和办法因循守旧。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过去了,厂房依旧,机器依旧,规模依旧,各方面都没有多大变化。使得企业进入了一种典型的“内卷化状态”。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大家之所以会进入“内卷化”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

    人们常说,你的志向有多大你的人生之路就能走多远。如果一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伟大的抱负,没有发展的眼光,没有生生不息的拼搏劲,习惯那种安逸平静,那种因循守旧的日子,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注定要在平平庸庸中度过了,就注定无所作为了。而那些相信自己能有所作为,并不断为之努力的人,就很有可能获得伟大的成功。这就像一些运动员所说的:“我们拼搏不一定就会成功,但不拼搏就一定不会成功。”上面提及的老刘之所以会碌碌无为,问题就在此,在于他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而对于企业管理,如果你习惯了家族式的管理,习惯了封闭式的经营,从来就不往企业输入人才,那么企业也只能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怎么也发展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