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逆向选择(1)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对二手车市场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之后,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概念“旧车交易模型”,并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那什么是所谓的“逆向理论”呢?阿克洛夫分析了二手车交易市场,以此为例进行了一番阐述,并解释了这个概念。

    阿克洛夫说,在二手车的交易中,市场的主体就是两方,即商家和消费者。通常情况下是商家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所出售的汽车的真实质量,但对于前来购买汽车的消费者来说,对于商家所出售的汽车的质量,他们只能在商家的介绍中,根据自己对汽车的外观来作出大体的判断,这种判断就是个模糊判断,并不能真实地代表汽车的真正质量,这也就是说商家和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信息把握是不对称的。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在购买汽车之前,是不知道哪辆汽车的质量是好?哪辆汽车的质量是不好的?他们只知道二手市场上汽车的总体质量,即平均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担心上当受骗,最多也只愿意根据汽车的平均质量为想要购买的汽车支付价钱,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商家就会将他们的汽车撤出旧车市场,因为他们不能做赔本生意啊!于是。那些质量低下的汽车就通通地留在了市场上,充斥着市场。如此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旧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逐渐降低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随之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多的较高质量的汽车退出二手市场。如果哪一天消费者对市场上汽车的质量不满意了,那整个二手市场也就随之关门大吉了。

    其实,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汽车,而高质量的汽车在竞争中失败了,并被迫退出市场。这种有悖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就是阿克洛夫所说的“逆向选择”,也就是人们不选择好的了,而选择差的了。经济学里的“逆向选择”这个概念,在二手市场里被普遍运用,是个时髦的词汇。但实际上“逆向选择”的经济学现象不仅存在于二手商品交易中,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

    经济学小知识: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这里,我们延伸“逆向选择”的概念,透析新车市场上的降价行为。其实,在所有的车市中,品牌相对响亮的车子,价格也就理所当然要高一些。因为车子的价格太高,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消费者来说,他们都有想购买好车的心理,但却苦于无力支付昂贵的车价,因此相比之下,他们只能在价格足够低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购买,而且这样的消费者在社会中占有绝大多数。可是,对于品牌响亮的汽车生产商来说,消费者的只看而不买,会让公司的收益越来越少,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有些汽车生产公司可能就会无力继续投入资金去开发更好的商品。所以,这些汽车生产公司为了维持生存,就会在汽车的配置上动手脚,并降低服务质量,以此来降低汽车的生产价格。其实,厂商的这种做法就容易让优质的汽车因为价格问题而被挤出市场,而让质量不好的汽车充斥市场,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消费者久而久之也就对市场失去了信任。这就是新车市场的“逆向选择”。

    对于“逆向选择”出现的负面情况,究竟要怎样才能解决呢?

    这就需要市场的监督部门,努力促进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尽量增强商品的透明度,以此抑制“逆向选择”的不利消费。

    对于优质商品的厂商来说,应该更可能多地向消费者承诺质量和服务,以及售完之后的免费维修等内容。另外,厂商也可以借助媒体做广告的宣传,向广大消费者郑重传达商品的高质量信号,其实消费者也知道媒体是一种公众宣传工具,可信度很高,借助它的威信,也可以提高商品的威信。再者,厂商还可以通过完全中立的质量监督、认证机构,帮助消费者认识、鉴别产品,让消费者信服产品。还有一条可行之道就是厂商可以向消费者签订质量保证合同,这样消费者也就可以完全安心购买此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