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三、房市——天堂还是地狱(2)
    由于存在着明显的市场风险,当时间进入2007年第四季度后,国家陆续推出了廉租房等相关政策,财政部也给出了资金管理办法。就在国家有关房地产的新政密集出台前后,深圳、广州的房价都出现了下跌,北京楼市成交量也出现低迷态势。这期间,以深圳中大房产经纪公司为代表的房产中介组织破产倒闭等事件,进一步拉响了房地产行业的警铃。紧接着,沪深股市的地产股普遍下跌,香港地产股中的SOHO中国、奥园等,甚至跌破了发行价。

    正是在这个时期,一度令房地产界众人口诛笔伐的“王石拐点论”出现了。这在后文将会详述。

    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延续了几个月。进人2008年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第二季度末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行情大变了。

    仿佛一瞬间,高烧的房地产没有了前一阵的飞扬跋扈,大量的地产股投资者开始陷入泥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寒风真的刮起来了。

    为了应对可能的变局,也为了防止某种“破裂”,房地产企业直至国家相关高层于2008年初便采取了连续性的应对举措:

    2月,在王石“拐点论”的争议声中,上海万科举行元宵节9.5折特卖,卖出170多套优惠房源,总销售额达2.57亿元。

    3月,恒大地产集团及其承销商宣布,不再根据原有时间表进行全球发售,将IPO计划推迟。

    同月,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连续在公众场合发表言论,认为房地产市场即将发生巨变,房地产行业最基本的特征是钱少地多,大量企业将进行整合。

    6月30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招商地产增发不超过4.5亿股的计划。但在7月28日,金地集团拟公开增发不超过7.2亿股A股股票的方案未获通过。此前,首创置业宣布拟在A股市场发行不超过18亿元公司债。地产行业整体资金链明显紧张。

    8月底,万科在上海公开宣布,旗下的8个楼盘进行不同程度的促销活动,拉开了地产商降价迎“金九银十”的大幕。

    9月,上海楼市出现“史上最冷金九”,一手商品住宅的成交量跌到44.69万平方米,为旺季楼市新低,同时创下了2.76的月供需比新高,创下近三年来最为严重的滞销局面。

    9月15日、10月8日和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三次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房地产业终于迎来久违的降息周期。

    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当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央行同时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同日,财政部宣布暂免征收购房印花税,并将契税下调至1%。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10条具体措施。其中,两条政策对房地产业形成重要影响: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

    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27日,A股地产板块集体暴涨。

    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政策规定,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但对业内最关心的二套房贷松绑问题,新政暂未做松动。

    12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等政策。

    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主导以及各方面努力下,2008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缓解,整体市场基本保持了“理性回归”的态势。

    至此,惊心动魄的房地产寒潮算是暂告一段落。但用地产界的明星人物冯仑先生的话说,全国三万余家的房地产企业,经过2008年的洗礼之后,能展开笑颜的能有几个?更不用说那些倒掉的。当然,万科是例外的。

    如今,回过头来看,开始于2007年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既有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必须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本身确也积聚了许多泡沫。如果要从当时的运行周期来看,楼市显然处于“冬季”。

    不过,就此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将会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也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这里不妨借用一句业界的话说:这个冬天是杀灭细菌酝酿生机的冬天,而不是毁灭性灾难性的冬天。3.“拐点论”的幕后

    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大势运行,“地产大佬”王石又怎能寂寞下来呢?

    2007年12月13日,在万科资助的“海螺行动II——中英解决城市低收人人群住房问题比较研究大会”上,有人问王石:“10月以来,以广州为代表的一些楼市普遍遇冷,广州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量下降严重,你是否认7同楼市出现拐点的说法?”王石回答:“你问的问题和我们大会的主题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出于礼貌,我依然会回答你这个问题——是的”。这便是房地产界王石“拐点论”论争的起始点。

    很快,王石的“拐点论”开始在业界发酵,但口诛者远胜于唱合的人。

    坊间对于王石的这番言论有着颇多揣测,并引起了业内外专家学者的讨论。“这是王石在为万科即将展开的‘降价’行动吹风”、“这是万科在向政府表态,以避免遭受更为严厉的政策调控”等不一说法,开始逐渐盛行起来。

    此后,王石就“拐点论”在博客上发表了8篇文章以补充观点:“房地产还不出现拐点才是咄咄怪事”、“房价快速上涨是阶段xing事件”、“房价需要调整,但不会大起大落”、“不囤地、不捂盘、不惜售、活存量”、“中产阶级买不起房子,市场就到调整期了”等等。

    与此同时,王石还在多种场合进行了相关“拐点论”的阐述或解释或应用。在中城联盟的闭门会议上,王石提醒同行们说,所谓“拐点”,典型来说就是冰火两重天。不是大起到大跌,不是上升曲线到下降曲线,而是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007年lO月29日,王石在“人居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就“拐点论”再次进行阐述,并称万科不囤地、不捂盘;12月13日下午,在北京清华大学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海螺行动II”新闻发布会上,王石表示:“拐点论”仅限珠三角地区;12月16日晚,王石在上海与新闻界朋友的“年夜饭”上称:楼市拐点已经到来;12月25日播出的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专题访谈话中,王石表示中产阶级买不起房,建议大家三、四年后再买房,并承诺2008年后万科绝不拿地王,不囤房;2008年1月21日,王石强调“拐点论”的出发点并非“向政府表态,避免更严厉的政策出台”。

    “万科作为国内房地产业最优秀的企业,它的行为将预示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全面的调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将全面理性回归。万科之所以成为国内房地产的龙头企业,是由其企业竞争力来体现的,是由企业的主事者的智慧来体现的。”著名地产金融分析学家易宪容虽然对王石和万科的评价是诚恳的,但也不赞同王石的“拐点论”。

    尽点外界热烈地揣测着万科的意图,2008年元宵节,万科依然延续了2007年底在广州、深圳等地率先开始的大规模降价销售,在上海展开了一轮范围涵盖当时绝大部分在售项目的打折促销活动。2月21日当天,万科统一地点进行集中签约,签约客户享受楼盘9.5折的优惠。短短的8个小时,万科即售出170余套房源,销售额达到2.5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