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一、“培养”和“拿来”主义(1)
    王石坚持认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人应该享有有尊严、荣誉、责任、理想的工作生活。”也正是这种坚持,为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定下了基调!所以,王石“自来深圳那一天就想:如果能掌管一家企业,就要给年轻人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不要经历委曲求全、十年媳妇熬成婆;要尊重年轻人的选择,机会均等,尊重个人隐私。”

    也许这里有着王石个人的理想主义,却真实地成就了万科梯队式的精英。1.万科有个“三人”文化

    被称为中国地产“三剑客”的冯仑曾写过《学习万科好榜样》一文,其核心内容是:万科有一套很不错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以王石为首的公司管理团队始终以职业经理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万科能很先进,其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甚至能成为万科的品牌价值。

    而王石自己对此也有颇多体会。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长寿之本,要真正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就要借助于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的力量就来源于它的人本思想——对内以员工为本,对社会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本。

    于是,万科提出了“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的文化原则,关照所有员工的高层次精神需求,注重员工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为企业中人提供了美好的精神家园。

    王石曾说:“如果对外界介绍万科的文化氛围,我想,首先的一点就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在我的理解就是要有选择权,机会均等。”而事实上,在1984.年万科刚成立的时候,万科的员工手册上就印着一句话:“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低谷就流向哪里。”

    所以,公司成立伊始,王石就把对个人的尊重、坚持员工的选择权利和尊重隐私作为管理的底线之一。王石认为,做人要诚实要有尊严,同样要培养尊重人的企业文化,把人当作第一要务。也正是这种对人的尊重,万科内部形成开放平等的企业环境。“企业视角、人文关怀”在一定意义上解释了这种氛围。同时,这也使得万科能够吸引、保留并培养一批批优秀职业经理人。

    如今来看,万科的职员主要由这么几部分构成:王石初创业时招聘的员工,邓奕权就是一个代表;部分来自于特发公司或者通过特发介绍来的,比如蔡作幸等;一部分来自广州省计委信息中心;还有来自广州职业中学的一批电子班毕业生。除此之外,万科的员工更包括了文体领域的多位人才,所以,王石才得意地说“开起晚会热闹异常”。

    据《万科周刊》记载,新职员刚进万科,王石与其谈话时.总要问:“你能做什么?”或“你愿做什么?”简简单单一句话,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与被理解。“人才是万科的资本,所以,必须把人当作人。”王石说,“要给人以生存、生活方式的选择权,特别是选择职业的权利。”

    王石创造的企业环境,给了万科员工舒畅的工作心情,许多人都一路成长,有的更是在万科大显身手。即使面对在企业中成长起来的职员辞职,王石尽管惜才,但也很大度。他认为,只要有利于对方的发展,就得热情欢送。每到这个时候,王石还特意叮嘱:“如果在那里不顺心,可以再回来!”

    王石认为,对于离职的职员,如果是一种主动选择,应该予以理解和尊重;对于离开后想回归的职员,经过能力考察和岗位需要,可以重新考虑。这就是为什么万科能有很多职员“几进几出”一大原因。

    所以,在万科为自己的20周岁庆贺之时,王石说道:如果说要回顾万科20年的发展,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在行业还有待成熟的时候,我们守住了职业化的底线,无论碰上什么利益诱惑,我们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公平回报和开放透明的体制。万科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1998年,北京公司一个员工半夜喝了酒,带了一个公司的女孩开车出去,结果车撞到树上,两人都死了。因为裁定是酒醉驾驶,保险公司可以不承担责任。结果,女员工的家属闹到公司,公司赔了20万。后来,男员工家人听说这件事也到公司要钱,公司鉴于是他自己酒后驾驶,并已经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予以拒绝。但男员工的父母在北京租了房子,就天天上公司吵闹。

    后来,王石到北京参加一个论坛,男孩子的父母就跑到了现场,见到王石就跪下要讨个公道。王石很是被动,当时只能说先回去,第二天再谈。第二天了解完情况后,王石就专门到了这对夫妇的住地。

    他表示:这件事公司有公司的规定,不能赔钱,作为董事长也不能开这个先例。但是孩子没了,我也很痛心。这样,我以后供养你们,每个月私人拿出1000块钱给你们,如果万一我在你们前面去了,我就让我女儿继续给你们寄钱。

    老两口见到王石如此表态,也就同意了。

    写到此,王石回忆录中的另一段话让人不禁想起:“万科创立之初,我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一定要尊重人,一定要坚持规范透明的底线。所谓人的尊严是要有选择权,机会均等。这就是我成立万科的一个基本思想,到现在还保存着。”

    王石还说:“可毫无疑问地说,在生命中我最重视的,就是两个字:尊严。”2.王石的“老师”身份

    万科的“首席员工”也是王石的“首席员工”。事情还得从王石的创业之初说起。

    1983年5月,王石到了深特发,在成立了由自己领导的饲料组后,也拥有了他创业路上的第一位员工,一位18岁的小个子民工——邓奕权。

    正是这位小个子的邓奕权,不仅见证了万科20年的加加减减,王石走过的坑坑洼洼创业之路,也让自己从一个曾让王石郁闷的小学文化,转变为后来具有大学文凭的万科“首席员工”。

    邓奕权虽然个子瘦小,人却机灵,也肯卖力气。王石说,他小学文化程度,文字表述能力奇差,数学也不行,除了机灵,星期天的时间还悄悄把“王经理”(他从不叫王石“王组长”)的脏衣服给洗了。

    不仅如此,王石招聘的第二至第五个员工,也都是民工。于是,王石自任老师,每天下班后,给这些民工补习代数、语文、化学等课。

    “我决定给这些农村孩子开文化课。规定每星期三个晚上上课,每次一个小时,数学和语文轮流上。给他们上完课后,我自己一个人自学财务课程至零点。睡觉前,再听半个小时音乐磁带,威瓦尔第的《四季》、德沃夏克的《新大陆》、莫扎特的《弥撒曲》成为伴我人眠的天籁。”王石回忆说。

    后来,王石的展销中心成立,邓奕权从饲料科转行到了展销中心做报关业务。

    这时,王石的员工数量已经从原来的七、八个增加到了六十七人。员工普遍年龄不到25岁,按王石的话说:“都多少对我有着或强或弱的敬畏感,对待工作也非常积极,骑着二八单车加班完成业务的情况经常可见。”尽管如此,员工仍然在工作之余和王石我保持着比较密切和轻松的关系。

    如要从这时的职员构成看,王石说其中有相当部分来自于韶关。还有一部分员工,则是原来隶属特发行政系统里的员工。

    随着人员数量的增多和员工文化水平的提高,王石原来设立的文化课也停下来了。因为“公司的发展需要我投入更多时间进行系统的经营管理,没有那么多精力继续原来的补习”,王石如此表示。但王石考虑到了员工大专以上学历还不到30%的状况,还是配备了专人组织文化教育,组织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公司人员参加深圳成人高中班。

    按照当时的规定,王石要求小学文化程度的员工,一定要完成高中教育的课程,给他们专门的时间到进入培训学校学习。而对邓奕权这位自饲料科时期就同他一起工作的老员工,王石则要求他一定要学到大专。

    “因为他的字也并不好看,汉字写得七扭八歪,还额外要求每天一页正楷抄写。”王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