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96、第96章 96
    洛老爷子也不是没想过亲自去久安城确认一番,那传说中大权在握的洛军师到底与他们家有没有关系,但是,家里内部先出了问题。

    多年来,为了供洛青轩读书,一大家子不仅辛勤劳动,还借了不少外债,如今洛青轩没了,但家中借的债务还未还完,生活的重担压在一家人身上。

    先前“洛青轩”还在的时候,享受着家中有举人老爷带来的实惠,一大家子没人提过分家这事,但现在洛青轩“没”了,除了洛青轩与洛小小的父母,洛老爷子其他两个儿子和妻儿可不愿意继续陪着一起还债,于是他们提出了分家。

    洛老爷子的伤势还没有养好,需要人手照顾,洛父一辈子靠老爹靠儿子,更是不想辛劳还什么银子,他们都不想分家。但是另外两兄弟,洛老二和洛老三想到这么多年来洛青轩占用家中最多的资源,好不容易等到他们能跟着享福的时候,啪的一下,美梦破裂,希望没了,自然不肯再跟着受罪。

    洛老二和洛老三兄弟俩坚决表示,他们不问洛父要钱已经很够意思了,绝不愿意再负担任何债务,坚持要分家。

    为了分家这事,洛家一大家子闹得很难看,闹得村里甚至县城里都听说了这事,最后的最后,家还是分了。

    洛老爷子老两口跟着老大洛父,家中还欠的二十多两外债也全部落到洛父一家身上,其他兄弟两家各分走三成的土地和一些生活用品,院中的四间房一家一间,就这么彻底分了家。

    因为分家的时候伤了感情,明明住得很近,却几乎没什么交流。

    分家之后,洛父每日都埋头干活,完全没心力去管远在久安城的洛军师。

    其实,洛父是最不相信洛军师是洛小小的人,尤其是洛父听着那些跟着定王府派来的指导一起干活的村民每日夸着“洛军师厉害”、“洛军师大善”的夸赞,根本不往自家女儿身上联想。

    洛老爷子自受伤之后,从家里的大家长变成备受嫌弃的累赘,原本唯唯诺诺的大儿子现在时常冲着他大呼小叫,渐渐的也就放弃了奢望,不再提去见识见识洛军师的事。

    于是,洛年年在久安城高调搞事,洛家毫无所觉的守着他们的苦日子。

    就在久安府上下一心的辛劳努力,一日一日的变化中,久安城先迎来了夏收。

    收获的大量粮食立刻缓解了定王府的压力,不必再远远的采买粮食运送回久安。

    久安府改革的初期,改革能推进靠的就是洛年年毫不客气的“散尽家财”,方方面面都需要先行投入才有机会发展,最简单的,手里没有粮食就招不到干活的人,没人愿意饿着肚子好好干活,看不到好处和希望,干活的人也不会尽心尽力。

    好在定王府搜刮了整个蛮族的财富,好歹将洛年年激进的改革维持下来,终于迎来了第一波真正的收获。

    夏收之后,整个久安府都感受到了丰收带来的改变。

    跟着定王府派来的指导一起劳动的百姓每日都能分到更多的食物,蔬菜的种类也丰富起来,等到专门负责搞养殖的村落第一批大规模养殖的鸡鸭养成出栏后,跟着干活的人偶尔都能吃到肉蛋奶了。

    而集体劳动主力的西北军,待遇更是连上两层楼。

    最初西北军是三日一轮训,轮训的军士当天的伙食能尝到肉香味,后来在洛年年的指挥下,西北军的主要任务变成劳动与建设,轮训改为五日一次,军士反倒格外期待轮训,每次轮训时格外认真努力,因为轮训当日能吃到扎扎实实大肉块。

    待到夏收之后,军营的食物更加丰富,供应的肉类也增多。

    军士们虽然日日都要被上级安排劳动,但不仅主粮能吃饱,菜色丰富又舍得放油,最重要的是,除了轮训日能吃到肉以外,间隔两三日,菜色里就能吃到肉末,闻到肉香味。

    再加上自洛年年掌权以来,从不拖欠饷银,还提高了底层军士的饷银,吃饱喝足口袋鼓起来的军士自然也舍得卖力气按照洛年年的指挥卖力气干活。

    除了物质条件得到保障,洛年年还给西北军制定了新的军规,最最紧要的一条,就是公平公正,比如,不允许将领欺压底层军士。

    西北军最大的特点本就是治军严明,结果洛军师的要求比定王还要严格,在内,上不能欺下,在外,军不能欺民。

    洛年年专门组建了纠察队,负责维持军纪,将整个西北军,各个驻扎区都从上到下清查好几遍,大力宣扬新军规的同时,毫不留情的将普通军士中偷奸耍滑的兵油子踢出队伍,将行为违规的将领也全部踢出队伍。

    到最后,被踢出西北军的超过一万多人,夏末的时候,又有三万多军士按照正常程序退伍。

    好用的劳动力少了,洛年年决定招兵。

    彼时,西北军早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受百姓尊敬和羡慕的地方,明明是没有战事的和平时期,结果西北军征召新兵时,报名者云集,创下记录,各个报名点简直要被挤爆。

    到最后,西北军征召到了大量青壮年,总数不减反增,达到了三十三万。

    而且因为今年征召的竞争格外激烈,最后成功入伍都是身体素质优秀的兵员。

    新兵进入西北军之后,发现西北军确实如传闻所说,吃得好钱发得多,相对应的,除了每日劳动,每五日轮训一次以外,每日还要学习一点新的文化知识,传闻中的军纪更是要牢记在心头,军营里的日子格外丰富。

    至于退伍离开的老兵,大半都不是久安府的人,他们背着行李向着家乡的方向一路走回去,结果看到的是几年过去仍然破旧落后毫无变化的家乡,再想想在他们的建设下日新月异的久安府,心里不由得产生巨大的落差。

    生活得更长久一点,不少老兵意识到了家乡和久安府更大的差别,那就是公道。

    在久安府,洛军师虽然严格管控着方方面面,但并非不愿意听从底层的意见,相反,不论是民间还是西北军,甚至各种新建成的工厂中,都设有专门的纠察部门,即便是最底层最普通的农人、军士、工人,若是有好的建议或意见,不论成熟与否,都能通过纠察部门传递上去,如果最后真的被定王府采用,提出意见的人就会受到奖励。

    时间一长,久安府的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参与到城市和家园的建设中,会对安排下来的工作多一分归属感与责任感。

    但在久安府之外,辛苦艰难的日子一成不变,就算能想到好的改变方法,没有上层的人会愿意俯身来听底层的意见。

    更重要的是,在久安府,最底层最普通的人若是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只要勇于向纠察部门反应,总会得到一个公正的结果。

    最极端的案例是,曾发生过一家新建的纺织厂,有工人走了一天一夜走到久安城,当街拦下洛军师的马车,就为了曝光工厂内的管理人员存在买通纠察人员,吞没工人工钱,偷卖生产出来的纺织品的行为。

    举报的结果是洛军师亲自派纠察团队去彻查了涉事的工厂,发现工厂内上上下下三十多号管理人员,确实沆瀣一气,欺上瞒下,于是将那些管理人从上到下都撸了职位,背上了处罚。

    且不仅仅是他们本人受到惩罚,他们的亲属,凡是在定王府名下产业的工作,全都被清查了一遍,到最后,王府属臣都有两人被免职惩罚。

    至于举报者本人,不仅受到现银奖励,还直接提升到管理岗位。

    这个案例在洛军师的要求下,被全范围通报,整个西北军、所有跟着指导团队干活的普通百姓,以及定王府设立的大大小小的工厂,全都知道了这个案例。

    这一案例最大的意义是,让所有手里有权的人都清楚的意识到,最底层的人若是下定决心,是能将事情捅到最上层的洛军师那里的,而事情一旦被洛军师知晓,违规犯错的人就不存在求情躲避惩罚的可能性。

    再加上举报成功有嘉奖,一时之间,更多违规的行为被捅了上去受到惩罚,那些心里蠢蠢欲动的人则再不敢乱来,感觉脑袋上被戴上了紧箍咒。

    这种紧箍咒对上层是约束,对下层则是公道,是普通人知道自己遇到不公正的事能求得公正结果的公道。

    而这样的公道,在离开久安府之后,就找不到了。遇到不公平的事,会发现受害者孤立无援,申诉无门。

    老兵们离开久安府之后,越是遇到不顺心的事,越是能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就算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会渐渐觉得处处别扭。

    于是,越来越多的老兵下定决心,带着一家老小,踏上返回久安府的路程。有些离得近的老兵还会互相联系,组队回归,一旦组队,跟着他们一起迁移的那就是几十上百号人了。

    再加上先前听闻免费教育就大着胆子迁移到久安府的人,以及距离久安府不远,各种渠道听闻这边消息而自愿迁过来的人,久安府的人数节节攀升。

    洛年年不怕人多,人多劳动力就多,建设中的久安府处处需要人手,若不是怕引起京中的警惕,她恨不能亲自发广告招揽更多的人来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