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95、第95章 95
    洛年年从农庄以及西北军中召集了数百位能理解她的种植理念的经验丰富的老农,组建成指导团队,由她亲自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

    待久安城周围的土地都收归统一管理后,这支种植指导团队开始发挥作用,他们指导三万西北军,对土地进行统一的翻整调理,施加底肥之后,抓紧时间种上冬小麦。

    在集体劳作方面,西北军真的很好用。

    三日一轮训的西北军除了负责农事以外,还被洛年年派去负责炼铁炼钢,以及兴修水利、铺设道路、修补房屋等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负责建造的西北军最先兴建起的是大学堂,一种圆形的半开放的建筑。

    洛年年在久安城内规划建造了十座大学堂,由王府出钱雇请夫子,坐在大学堂中央有扩音效果的圆台上教授文化,全久安府十四岁以下的孩童,无论性别都可以围坐在圆台周围一圈一圈的蒲团上免费听讲学习。

    如今被全面投入基础建设中的西北军军士的孩子愿意来学习的话,可以优先坐在最前面,普通百姓的孩子只要想学习,只要在负责维持秩序的军士那里记录一个名字,就可以跟着一起听课了。

    甚至有心进步的成人路过时,也可以跟着学习。

    这一新规最初被贴在告示栏广而告之,被定王府的人四处宣传时,听到消息的普通百姓都以为在开玩笑,直到大学堂真的开始授课,围过去听课的孩子越来越多,整座久安城才真的沸腾了。

    一直以来,读书学习都是一件耗费巨大的事项,没有家底的人家根本没办法把孩子送去启蒙,就算有些人家知道孩子读了书才有机会出人头地,但是束脩费、昂贵的书籍、不断消耗的笔墨纸砚,真不是普通人家能承担的。

    但是现在,洛军师搞了一个大学堂,给无数平民百姓展示了一条全新的出路。

    首先,有学问有名望的大家担任夫子,免费给所有的孩子授课,这就将高昂的束脩费免去了。

    其次,授课过程中,圆台上的夫子多次明言,定王府鼎力支持孩子们的求学,所以,能坚持报道学习一个月并通过考核的孩子能得到一本书作为奖励,坚持报道学习三个月并通过考核的孩子能得到一套笔墨纸砚。

    那可是书啊多少普通人一辈子都摸不到的书,现在却只要让家里干不了活派不上用场的小娃娃每天去听听课,能学习的同时还能免费得到书,真是想都不敢想的福利。

    在全城普通民众将信将疑的期待中,在世家大族嗤之以鼻的观望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月,最早来尝试的那批孩子中,有数百号孩子顺利回答上夫子出的题目,真的被赠送了一本书

    而且不是一天,而是每天都有几百本崭新的书籍被送出去,根据孩子各自的学习进度,从千字文到四书五经,各种类型的书籍都有。

    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真的将书带回家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围着纸页雪白、字迹优美清晰的书籍看,都舍不得挪开眼睛,更舍不得触碰,闻声赶来看稀奇的邻居就更不要想碰到了。

    在普通人眼中,学识是有用的。定王府愿意给予普通人家的孩子学习的机会,就是帮他们打破封锁命运的枷锁,铺就一条向上的通道。

    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没有人不懂,区别只在于,先前普通人即便懂,但家中没有送孩子去上学的资格,那就是没办法。但现在不同,洛军师将路都铺到他们脚下了,再不去试,就真的只能怪自己蠢了。

    接下来,每日涌向各个大学堂的孩子越来越多,大学堂周围成了久安城内最热闹的地方。

    十座大学堂中,有九座都用来教授最基础的学识,从识字开始教,还有一座大学堂则针对有基础的孩子教授难度更高的学识,但无论是哪座大学堂,周围聚拢的孩子都是数以千计的。

    更绝的是,在那九座教授基础知识的大学堂附近,孩子们围坐的圈子之外,每日还会聚拢过去大量的成年人,也不讲究条件,直接席地而坐,如痴如醉的听着半开放的建筑内传来的教书声。

    这其中不乏从小就羡慕能上学的同龄人,可是被生活所迫从来没有学习机会的人。如今终于有了机会,即便年纪大了他们也想试试。

    洛年年坐在一座大学堂周围的高楼上,看向正在上课中的大学堂,抬手指了指密密麻麻的学子,对着自己身后的人说“学习知识能让人进步,学习技能也可以让人进步。你们都是普通人,但也不是普通人,你们手里都掌握着极佳的技能,你们也能当夫子,将这些技能教出去,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放心,定王府会给予你们最大的支持,除了讲课的报酬,更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王府会将你们的产出推广出去,建设中的久安府也会创造许许多多的岗位,到时候只会人手不够。”

    在洛年年身后,站着一室神情激动的人,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手工业者,凭着各自的手艺卖钱养活自己。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他们也将成为受人尊敬的夫子。

    因为接下来洛年年会在城内建造四座小学堂,专门面向普通百姓传授技艺,包括算术、厨艺、医术、刺绣、木工、编织、打铁甚至家畜养殖等等各种技艺,同样是王府出钱培养熟练的手工业者,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转化工业者。

    就比如铁匠,如今整个久安府的铁匠都被搜刮干净了,全都高薪请到了新建成的钢铁厂中,亟需新鲜血液补充这个行业。

    在小学堂正式开始之前,洛年年亲自带这些手工业者来看看他们未来可能受到的追捧,也是对人心极大的激励。

    事实证明,洛年年所料不错,当王府发布即将开设小学堂,免费教授城民各种技艺的公告后,有大学堂树立起来的信誉在前,小学堂开放的第一天就被大量百姓包围了。

    上午一门手艺,中午一门手艺,下午一门手艺,全天候有各行各业经验丰富技术绝佳的人,亲自来免费教授曾经需要给钱甚至给师父当牛做马才能学到的手艺,好些普通人听得完全舍不得迈步离开,在小学堂坐了一整天。

    随着温度渐低,不少普通人家逐渐进入冬歇,一天天的没什么活能干,家中自然也没什么收益,往年没活干的时候就缩在家中减少活动,靠存粮熬过去一个冬天,但今年不同了。

    大小学堂能将一大家子人都吸引过去,努力学习新本事。有些人多的家庭,还将不同的家人派去不同的学堂不同的时段学习,晚上回家一大家子再一起交流。

    很快,就有人凸显出来优异的学习能力,得到试工的机会,被招走获得岗位和工作。

    招工最多的是钢铁厂,需要大量学习能力强的工人,而那些工人送回家的丰厚工钱,让不知道多少原本贫穷普通的人家在这个冬天到来之前获得了更多的生存资本。

    不时传出的类似案例激励了更多普通人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热忱,整座城市都被学习的氛围笼罩。

    又过了一个月,小学堂初步培养出一批拥有学习能力的手工业者后,定王府正式向全城的百姓发出召集令,承诺以食物和现钱为报酬,召集人手一起对整座城市进行大整修。

    在洛年年带领精英亲自规划的城市蓝图指引下,整座久安城从最中心的定王府开始,逐次向外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久安城被重新做了城市规划,宽敞的路面不是铺了青石板就是铺了水泥,尤其是水泥这等新鲜玩意儿,造价便宜又方便耐用,不管是铺路还是修房,都是顶顶好的材料。

    久安城内一日日的剧烈变化,看傻了久安府的世家大族。

    尤其是大学堂的建立乃至书籍的免费发放,触动了世家大族敏感的神经,他们暗中观察了大学堂许久之后,惊恐地发现,当参与学习的孩子足够多的时候,其中表现突出的天才也格外的多。

    那些明明身上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脸上还脏兮兮的孩子,却在学堂之上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定王府坚持投入资源培养下去,将培养出一大批拥有学识的读书人,那数量将是无法想象的庞大。

    似乎窥见到洛年年的野心,世家大族受到震动。

    洛年年对知识开放共享的态度,狠狠犯了世家大族垄断知识的忌讳,他们意识到,继续放任下去,这个姓洛的不知道会搞出什么更大的乱子,必须对他予以制裁。于是,雪花般的信件向着璃国各处飞去。

    包括京城在内的璃国各地的世家望族很快就听说了西北洛军师和那什么见鬼的大学堂,顿时,群情激奋,有人发文讨伐,有人向朝廷上书要求皇帝陛下对西北进行限制。

    一时之间,洛年年被口诛笔伐,仿佛成了天下最坏的大恶人。

    世家煽动的舆情之凶狠,反扑之猛烈,让一些想为洛年年说几句话的寒门学子都乖乖闭嘴不敢多参与,只能私下聊天时感慨几句。

    这一场声势浩荡的讨伐行动逐渐蔓延到民间,世家希望动摇定王在百姓中战神的声望,但是普通百姓与世家的立场天然的不同,听闻相关消息之后,普通民众觉得茫然之余,心中暗生羡慕,不论是传言中那位洛军师强征大族土地还是开学堂免费授课,听上去都那么令人向往。

    天下之大,总有些大胆的人,于是消息传遍璃国之后,民间并没有跟着一起反对,有的只是暗搓搓的携家带口的迁徙,有人就想去看看,久安城果真的如传言中一样吗

    世家大族犀利的批判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快要到新年了,才渐渐平息下去。

    因为世家大族发现,他们咒骂得再凶狠,也伤不到洛年年半分,因为洛年年根本不离开久安府,甚至不离开久安城,即便舆论再汹涌,被拦截之后,都传不到本人耳朵里几分。

    到最后,京城的皇帝也派人前去西北质询了,结果派去的人根本连久安城都没看到,就被西北军拦截下来,再也无法向前。

    这下,连皇帝的面子都折了进去,再也没人敢跳,因为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虽然一直有传言定王的身体彻底败了,已经缠绵病榻,但只要定王一日不死,西北军就一日被牢牢控制在定王手中,就没人敢对西北发出除了打嘴仗以外更实际些的挑衅和威胁。

    被定王牢牢护住的洛年年,连皇帝都奈何不得,世家大族就更没有什么办法了,只能咬牙切齿的等着定王去世,到时候再和那位洛军师好好算算总账。

    洛年年确实对外界纷纷扰扰的口水仗毫不在意,王府有专门的属臣处理这些消息,半句不好听的话都没传到她耳朵里,她专心盯着自己的城市改革。

    她这次采取的改革方案比较激进,农业、工业、教育、商业等等多线同时全面推进,好在洛年年将改革的范围控制在久安城内,大量启用改革过程中冒出来的灵活机变的新人、年轻人,用人不疑,将具体工作大胆交给新人去办,洛年年自己则负责盯着全局,偶尔出错进行补救。

    就在这样不断遇到问题又解决问题的磕绊中,城市日新月异。

    就这样盯了一个冬天,洛年年将各个领域表现良好的人挑了一大批,组成指导团队,在西北军的护送下,派往久安府境内的其他六座县城,在西北军的坐镇下,在各县城将久安城的操作复制了一遍。

    包括铭安县在内的六座县城早就在盯着久安城的情况,见识到久安城内原本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都被那洛军师整得下场凄凉,其他县城里的富户豪族见他们即将要处于波及范围,不敢心存侥幸,能离开的就举家离开久安府境内,实在没办法离开的,只能乖乖的上报家族资产备案,最不济还能保留一份土地,不至于全被强行征收。

    在春耕之前,整个久安府的土地九成都被统一收归西北军名下。

    与此同时,隔壁同样在西北军防控范围内的许新府、王隶府,也被迫拨给在当地驻守的西北军大量土地。

    在来自久安城的农业专家指导团的指导下,以及轮换而来的西北军军士的亲自带领下,这一年的春耕,西北军干得轰轰烈烈,久安府上上下下都干得轰轰烈烈。

    所有土地按照统一规划,种粮食的种粮食,种蔬菜的种蔬菜,种棉花等经济作物种经济作物。

    不仅西北军如此做,就连当地的不少普通农人都跟着参与进集体劳动中。

    别的不说,跟着定王府的指导团队一起干,至少不用担心吃饱饭的问题。这对很多辛劳一年下来,上缴了租子和税收之后,剩下的收成只够勉强垫垫肚子的普通农人来说,实在是诱人的选择。

    更别说随着改革范围的扩大,大小学堂也开到了各县城,免费教育的福利一摆出来,普通人对定王府的信任度直接爆表,于是,即便很多普通人甚至看不懂洛军师的安排种植的到底是何物,但也勤勤恳恳的跟着指导一起干。

    就在久安府轰轰烈烈搞大建设的时候,京城也出了大事,天下的关注抛弃了骂不动的洛年年,转移到了京城。

    据传,京中年轻的皇帝陛下酒后与多位爱妃一同嬉戏,结果出了意外,若非太医院的太医们全力救治,人差点救不回来,但也因此大病一场,缠绵病榻月余。

    问题的关键是,这位年轻的帝王还未留下子嗣,若真是出个什么意外,这天下的权柄会落在谁手中就成了一件不确定的事。

    有心思灵活的人此时已经开始审视其他皇室中人的资格。今上没有子嗣,也没有同胞兄弟,反倒是今上的叔伯辈目前还有三位亲王,分别是西北的定王,江南的周王,以及留在京中的唐王。

    这其中,定王本是实力最强大,最该被忌惮的,但据传身体也不佳,命不久矣,已有数月未曾在人前出现,而且定王也没有子嗣,甚至连正经王妃都没有,还被身边的娈宠把持了权力。无论怎么看,都被排除在竞争者之外。

    而在江南温柔乡中安乐享受的周王也和今上一样,爱好美色,据传身子骨也虚。

    这么看来看去,竟是留京的唐王与今上的关系更亲近些,也一直待在权力中心,若皇帝真出个什么意外,唐王上位的可能性极大。

    一时之间,唐王的府邸热闹了许多。唐王本人更是志得意满。

    他当年身为皇子的时候,太子地位稳固,威胁最大的定王自请离京再不归来,其他几个胆大的兄弟都被父皇收拾了,他牢牢抱住太子的大腿避开了乱斗,留存到最后。

    谁能料到,父皇去了之后,太子刚上位没多久也倒下了,他这个亲王不得不去巴结新上位的小皇侄,哈哈哈,老天有眼,那毛头小子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眼瞅着身子骨虚的厉害,说不得,他这辈子还真有机会登上那个位置去坐坐。

    而远在江南的周王其实也是有点想法的,他另辟蹊径,派使者去西北求见定王,试图强强联合。结果派去的使者只是远远看到定王重病在床虚弱的身影,其余时间都是和那位大名鼎鼎的洛军师谈的。

    洛军师极为爽快,听过使者的来意后,直接摆明车马,谁能给够他好处,需要的时候,他就会代表西北军站在谁那边。

    洛军师要的好处也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五句话必有三句话说他们西北这地方实在是人穷地薄,物资匮乏,要的好处都是各种工匠和物资。

    使者自然心动,给周王传回了信息。

    可是这话不知怎的传了出去,一时之间,更多人心思动了,是啊,定王虽然没了争取皇位的机会,但是洛军师也能掌控西北军,关键时候,得到西北军支持的人胜算肯定更大。

    于是,江南的周王,京城的唐王,还有其他皇室宗族子弟,纷纷给西北送来好处。

    洛军师言而有信,只要送的好处让她满意,都大方的给出自己私人印签盖章的信函。

    这个时代,这种信函是关系密切的有力证明,关键时刻,拿出这种信函,意味着一种威慑。

    使者高兴的带着信函辞别洛军师回去复命,站在洛年年身后一位侍卫模样的男人上前将人揽进怀里,调侃地问“你就不怕哪一日他们真的带着信函上门找你要支持”

    大殿内其他侍从都对这样的画面习以为常,连眼神都不带送的。

    只有定王府内部的亲信才知道,真正的定王根本没有重病,而是装扮成一名普通侍卫一直跟在洛军师身边,病床上那位反倒是假扮的。

    洛年年放松的靠在程誉怀里,闻言偷笑,“那信上盖的印章名字是洛青轩,他们还很高兴,哈哈哈”

    她乐不可些人就找洛青轩去兑现要求吧。丽嘉

    外界都盛传,所谓的“洛年年”其实一直就是“洛青轩”本人,只是不想玷污洛家的名声,才故意搞了一套什么病故换人的传言。

    此传言最初是久安城的世家大族传出来的,流传开之后,越是心眼多的人越是深信不疑,尤其是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势力,认为是洛青轩不愿以举人的身份雌服于定王,才改名换姓为洛年年,想来,等定王一死,肯定就会恢复洛青轩的名号,于是,他们得到盖着洛青轩印章的书信才格外心安。

    对于这种流言,洛年年毫不在意,真正苦不堪言的是铭安县的洛家。

    最初洛年年大肆清理世家大族的时候,就有家族派人去威胁铭安县的洛家,洛年年也是狭促,还真就故意退让了一步,虽然后续以更严酷的手段报复了回去,但是,洛年年就是洛青轩这个传言还是被认为是证实了的,流传开来。

    结果就是,定王府组织的各项行动,洛家并不能比别家吃到更多的福利,可一旦洛年年得罪了哪方势力,就总有人暗中折腾他们几下。

    洛家人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们倒是想解释,但他们搞不清楚局势,甚至不知道该向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