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0章 第一百五十章
    胤礽竖起耳朵听康熙与姚启圣说话, 帝王看到姚启圣两鬓斑白,感慨良多。



    当年姚启圣还是个“行侠仗义”的青年,他则还是个刚继位的幼帝, 而今锋芒毕露的青年两鬓寒霜,佝偻着背,幼年的帝王却已经长大成了锐意锋芒的雄狮。



    岁月会无情的催人老, 也会在磨砺中,将一个人雕琢成熟。



    康熙轻叹道:“熙止这一回, 可给朕出了不小的难题。”



    姚启圣的字为熙止, 得帝王亲切地称呼为字,时光顿时倒流回了从前他们君臣相得的时候。



    姚启圣微微一怔, 红了眼眶:“臣, 知罪。”



    胤礽歪歪头, 一头雾水。



    他不是平台湾的大功臣吗?怎么又变成有罪了呢?



    “四万七千余两帑金, ”康熙摇了摇头:“户部不批,你就自己挪用, 如此作为,视国法于何地。”



    姚启圣跪拜帝王,坚定不悔:“时不待人,军机不可失, 将军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为了胜利,臣不得已为之,此番回京, 便是要当面与皇上请罪, 功过是非, 臣之身家性命皆系于皇上。皇上会给臣一个公道。”



    “公道?国法比公道更重要,你这难题出给朕,是料准了朕不会动手杀你?!”



    康熙气笑了,盯着姚启圣那张至今都能看出几分桀骜不驯的老脸,血压蹭蹭地往上飙。



    小美给胤礽汇报康熙不那么稳定的高血压,发出了赞叹。



    【原来不止大朋友会把爸爸气得血压升高,还有大臣有这样的胆子,会将皇上气得血压升高啊!】



    姚启圣还是道:“臣自知有罪,却并不后悔。”



    就是这桀骜不驯的臭脾气,这从年轻时候就让康熙又爱又恨的耿牛脾性,让康熙脾气也跟着火了起来。



    太子气他,康熙还能动动手揍他小屁股,给儿子一顿父爱如山的问候,姚启圣气他,他总不能揍姚启圣一顿。



    老臣年岁大了一身病痛,说不定折腾折腾就死了,康熙哪儿会在这个节骨眼对功臣下手?



    姚启圣这次回京城,不仅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封赏,其实最开始,康熙压根就没打算将他召回来。



    除去功劳太高,赏无可赏以外,姚启圣还背了接近四万七千余两的“帑金”。



    帑金可不止是金子,那是国库中的金子啊!



    这一大笔钱被他用来建船、改造军械,这是大臣擅自使用国库财富,这回他回京城,户部两位尚书来劲了,第一件事就是参奏姚启圣,要求他还钱!



    帝王念在姚启圣功劳高,所花之财富皆用于打仗,如今胜仗给他打下来了,不封赏已经说不过去,可不罚他,康熙又觉得不甘心。



    这种大臣擅自搬空国库的事儿从律法、道德两面都说不过去。得罚,还要狠狠地罚,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否则日后谁都可以挪用国库,国法的地位岂不成了笑话?



    现在姚启圣将问题抛给了帝王,一副为康熙赢取胜利不择手段的模样,康熙气得鼻孔喷气,最终告诉姚启圣:“念在你劳苦功高,可将功抵过。”



    至于户部一直催着要姚启圣还钱,还有国库的空缺,康熙只能自己掏腰包去填。



    正是因为在气头上,康熙命令姚启圣,待郑克塽接受封赏安定下来后,就滚回福建去做他的福建总督。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姚启圣似乎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只是心里到底还是因失去了帝王恩宠而感到失落。



    附近伺候的宫人们听出帝王语气中带的火气,皆嘘声不敢言,胤礽眨眨眼,伸出脖子去瞧敢将难题抛给汗阿玛,让汗阿玛亲自收拾烂摊子的姚启圣。



    哎哟,这只毛驴可不得了,它会反过来使唤汗阿玛研磨耶!



    姚启圣灰心接受了康熙的安排,待他跪拜帝王后抬起头来,正巧看见坐在帝王身侧的小太子,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



    那眼神,就像是看到了鸡圈里闯入一只鸭,而姚启圣就是那只特立独行,会飞还会游泳的鸭。



    康熙拧了拧眉,一瞅胤礽那反应,嘴角猛地抽了两下。



    帝王轻咳了一声,瞥了一眼胤礽。



    小太子顿时收起了那份好奇,正襟危坐。



    宴席以后,康熙就拎走胤礽回毓庆宫,边走边警告他:“姚启圣可不是沙澄这样好‘欺负’的‘老臣’,此人智多近妖,绝不是你能轻易接近的。”



    说着,康熙开始细数起了姚启圣的“丰功伟绩”。



    先帝年间他刚开始做官,一做官就把之前得罪他的豪绅砍了。



    后来懂了点做人的道理,也可能是被现实毒打了一顿醒悟了,又一言不和弃官回了家。



    屡次立有功劳,又升迁回来,结果仗着自己职务之便,在禁海之时,偷偷在自己的治下开海禁,那时候为了抵御郑成功的攻打,大清强令沿海百姓内迁,也就是所谓的“迁界令”。



    朝廷下令不允许百姓回乡,姚启圣却允许治下的百姓回乡。



    如此种种,这当官当的尽与朝廷唱反调,要不是他真就智多近妖为帝王立下汗马功劳,早就人头落地了。



    康熙道:“几百年来,世之奇人,唯姚启圣,大清出一个姚启圣,就跟刘备找到了诸葛亮那么稀罕。”



    可人诸葛亮忠君爱国,事事都为君主分忧,到了姚启圣这儿,尽瞎折腾搞一些烂摊子给康熙收拾。



    尽管嘴上抱怨,胤礽却从康熙的话语中听出他对姚启圣的复杂感情。



    这个人他是个奇士,世间少有的那种稀罕人物,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为此,姚启圣屡次犯错,康熙都忍了。



    对此,康熙只能评论:“他太过自负!”



    胤礽乖乖道:“可是,台湾平复后汗阿玛已经打算开海禁了,近些时日请奏开海禁的奏折也有许多,可见朝中众臣也有许多人希望汗阿玛能够开海禁的。沿海地区的百姓生存问题,大清的贸易关税都与之相关,这事儿交给姚启圣做正合适,所以您才会让他回去继续做福建总督,您打算对姚大人委以重任,怎么说出口的话像是将他贬官一样。”



    康熙回忆了一下自己之前的口吻,心里泛起了嘀咕:“有吗?”



    帝王心虚了一瞬,反驳道:“以姚启圣的智慧,他懂朕的心思。”



    所以才说,帝王心,海底针,猜来猜去都猜不准。



    胤礽想了想姚启圣拎走时失落的背影,小声嘀咕:“他懂您的心思,那为什么还要伤心了?”



    康熙:???



    “姚启圣会伤心?你当他是和你一样的年纪吗?”



    康熙嗤笑一声,都是沉浮官场多年的老臣了,心早不知锻炼成了磐石多久,谁都会伤心,就姚启圣那胆大包天的老臣不会伤心。



    胤礽哦了一声,趁机道:“所以汗阿玛说话要好好说,儿臣可不像姚大人,儿臣是那什么‘琉璃心’。”



    所以要好好说话,不然他的玻璃心,一戳就碎,指不定会干出什么事儿来啦!



    康熙揉揉他脑袋:“看在你近日表现不错,又与保清将八旗阅兵给处理妥当,朕就不训你了,以后别想事事怂恿别人去做,保清也不是个蠢的,这次会帮你,下次可不一定会帮你。”



    胤礽小声哔哔:“那大清的海军……”



    “朕会差姚启圣与施琅在福建招募海军。”



    康熙说话顿了顿,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暂不编入八旗之列。”



    不编入八旗,则直接听命于帝王,军中兵卒与将领皆无党羽姻亲,只做帝王之孤臣,如此比之以出身显赫、家族姻亲沾亲带故的上三旗,更能成为康熙可以毫无顾忌握在手中的利刃。



    胤礽就差给汗阿玛小海豹鼓掌了。



    【不编入八旗,于帝王而言是手中军权的加强,独立于八旗旧贵族势力之外的军队,不受八旗等级制度影响,没有满、蒙、汉之分,这支队伍将作为大清海军活跃于东亚海域。这是一致对外而形成的国之观念,也是一种民族融合。小美几乎可以预料到未来历史课本会怎么写大朋友爸爸的这一举措,虽然他本意只是为了加强集权。】



    早些年,康熙以内收的方式来加强集权,继承自祖先与先帝的处理方式,采取堵、压、遏制等方式。



    近些年,康熙渐渐改变了这一种处事风格,改为了以开放的方式来加强集权。



    康熙是一位喜爱出独特政令的帝王,他的政令于先帝时期相比,时有“创新”。



    从亲政开始至今,他所采取的政令也不少了,近年从成立文部,到科举开恩科,于大清朝臣而言,犹如温水煮青蛙,暂且还未引起巨大的反应与反对。



    从内收到开放,很微小的改变,却一脚踏入了另一个分岔路口。



    胤礽与康熙此番对话后没多久,京城外头就传来了姚启圣病重的消息。



    胤礽问了心裕,心裕答道:“太医说姚大人郁结在心,旧疾复发,恐时日无多。”



    “旧疾,什么旧疾?!是战场上落下的病根吗?”



    心裕解释道:“是疟疾。”



    胤礽震惊,康熙也惊了,连忙派遣太医前去为姚启圣诊治。



    胤礽唏嘘极了,对即将损失一只金灿灿的毛驴而感到万分痛惜,他还有些抱怨似的对康熙道:“您不是说姚大人是成年人了吗?原来他也是琉璃心啊!”汗阿玛的脸直接肿成肉包子了!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