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章 清幽对
    “十八子主神器,说的明明是一个李字,这句话我从未对别人说过,你是如何得知?”



    宋献策眼神警惕的盯着朱伦奎道。



    “什么主神器?这难道就是你为了投奔李自成而编造的谶言?”



    朱伦奎也饶有兴致的看着宋献策。



    两人就这样对视了一会,一个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一个一脸云淡风轻。



    最后还是宋献策打破了沉默:“我凭什么相信你这个宗室子的德行会高过李自成?”



    朱伦奎笑了:“就凭我三顾茅庐,亲自来请你出山,而他李自成只会随便派个人前来。”



    “何以见得?”



    “李自成如今就在河南,这些年你刻意制造出这么大的名气,不就是为了等这一天吗?不出意外的话,李自成身边的人为了邀功,很快就会向他举荐你。”



    “只有聪明人才知道什么时候该藏拙,什么时候该张扬,如果当年毛遂不自荐,也许就没有赵国了,我不说自己是卧龙,像你们这样的人,会知道永城还有一个身不满三尺,胸中韬略却足以抵百万兵的黎庶?”



    朱伦奎看着神情激动的宋献策,久久不能言语。



    “如果李自成到时候不以貌取人,还对你委以重任,先生当如何?”



    “士为知己者死。”



    “那好,既然先生都这样说了,我不妨在这里住上些时日,看看李自成是不是你等的智伯瑶。”



    “公子大可不必如此,只需要把刀往我的脖子上一架,小民自然就跟你走了。”



    “我只要能够坦诚相待、共谋大业的过命兄弟,如果不能,就算那人多智近妖,神机妙算,我也不屑一顾,你直接告诉我需要住几日?”



    宋献策的心境在经历了几次大波澜后,可能是接受了眼前的事实,对朱伦奎的态度,也不复一开始的轻视了。



    “不多,三日即可。”



    ……



    事实上不用等三日,在这片宋献策取名为“清幽林”的竹林小住不到两日,李自成的人就来了。



    宋献策是被李自成麾下的谋士,宝丰举人牛金星举荐的,和朱伦奎意料中的一样,李自成并没有亲自前来。



    问及缘由,原来是李自成攻陷洛阳后,乘胜兵临开封城下,结果巡按御史高名衡、开封知府吴士讲等人聚众固守,城内的周王更是悬金城头,论功行赏,还买米买肉,犒劳守城的将士,导致李自成打了七昼夜都没能攻破开封。



    最后河南巡抚李仙风回援开封,副将陈永福背城而战,斩首二千,游击高谦夹击,斩首七百,李自成左目中矢,大败而去……



    “眇了一目吗?或许这就是命数吧。”



    听完来人的叙述,宋献策闭上了眼睛,他大概认为破了相的李自成,已经没了做皇帝的命吧。



    这个时候,朱伦奎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再拿李自成家的祖坟不久后会被陕西巡抚汪乔年给掘了一事,跟宋献策打赌,让对方彻底归心了。



    宋献策就这样婉拒了李自成的邀请,说他只是一介乡野小民,躬耕于陇亩,不过略通术数,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但末了还是称赞了一番李自成求贤若渴,有上古先王之风。



    而来人见宋献策面狭而长,其形如鬼,腿脚还行动不便,两人促膝长谈,后者身长更是堪堪过其腰间,不禁腹诽,世上哪有这样的卧龙,于是连挽留的话都懒得说,直接离开了“清幽林”。



    “现在你该死心了?”



    朱伦奎来到望着李自成部下策马远去的宋献策身边,态度诚恳道:“跟我回开封吧,这乱世,你我大有可为。”



    “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宋献策苦笑道。



    “余以为,想要在乱世中自救,唯有打破这个乱世,先生计将安出?”



    此刻的朱伦奎热血沸腾,后世的少年都有一个穿越梦,生于乱世,提三尺剑,拥百万兵,逐鹿天下!



    然而朱伦奎虽两世为人,阅历依旧不足,好在宋献策的到来,刚好可以弥补他这方面的欠缺。



    这就是位不出世的宰辅啊!



    要是历史上的李自成打进北京后,亲的是宋献策,而不是牛金星,不一味的热衷登极礼仪,也不至于后来败得那么惨。



    “小民不才,有上中下三策可助王爷延续朱明正统。”



    “现在的朝廷已经糜烂,延续朱明正统谈何容易?除非我能取朱由检而代之。”



    “正是如此。”



    “说说看。”



    “以中原为基业,顺着黄河北上,由河北向京师进发,逼迫朱由检禅位,此为下策;王师经潼关入主关中,略定三边,再经山西攻取京师,此为中策;先取金陵,断京师漕运,再事北伐,此为上策。”



    宋献策的策略都是主张朱伦奎取代朱由检,但知道后来历史的朱伦奎,却注意到宋献策忽略了一个问题。



    “先生可有考虑过关外的建奴?”



    听到朱伦奎的话,宋献策反而大笑道:“本来入主关中,略定三边,再图谋京师才是上策,可关中这些年天灾**不断,长安早已不再是汉唐时的长安了,若取这一策,与直接顺着黄河北上的下策别无二致,都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下京师,以天子内帑养兵,否则后患无穷。



    而且这样做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朝廷尚有洪承畴、孙传庭这样的能战之士,倘若这些人心向王爷,辽东的烂摊子我们还是能接手的,如若不然,王爷又有意于关中,何不趁目前洪承畴任蓟辽总督,孙传庭被诬下狱的良机入主关中?



    成王败寇不过如是耳!”



    “先生是在考验我的才能吧?李自成的老家就在关中,他日后多半是要在长安称帝的,还是你认为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跟这巨寇有的一拼?不过先生对辽东局势的看法,倒是与我如出一辙,建奴有入主中原的野心。”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宋献策目露幽光道。



    朱伦奎弯腰朝宋献策施了一礼,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采取先生的上策,夺取金陵后,取江南赋税养兵,广积钱粮,收四海德行兼备之士,只待这天下局势彻底糜烂!”



    “不必如此,余以为上下二策酌情取之,王爷不费一兵一卒,都可成就霸业。



    中原自古为天下腹心,开封又为中原腹心,南北咽喉,开封不守是无河南,河南不保是无中原,中原不保则河北之咽喉断,而天下大势甚可忧危也,所以李自成还会继续攻打开封,但朝廷也不会放弃开封……”



    说到此处,宋献策看朱伦奎的眼神都变了:“难怪余观王爷天命不凡,周王府处在这两者之间,大有可为啊!



    这些年北方战事频繁,江南一隅却很少受到战乱波及,王爷既帝室之胄,倘若能坐拥中原,庇佑一方百姓,避免江南之地也惨遭兵祸,功德自是无量,而等到李自成打进京师,或东虏入关的那一天,王爷只需正衣冠,端坐承运殿,自有金陵百官齐备仪仗前来开封,奏请王爷到南京监国,沿途百姓也必箪食壶浆以迎王爷!



    唯一值得担忧的一点是,如今朝中谏言南迁之人不在少数,更有如杨嗣昌之流,居然主张跟建奴议和,以至于本来总督天下援兵的卢象昇抗击建奴时,炮尽矢绝而无援,战死巨鹿,呜呼!”



    “这一点请先生放心,朱由检断然不会同意南迁,而杨嗣昌,这个时候的他,应该已经去偿命了。”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