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一章 沉默的秘密
    这个世界上孤单都是被放大的,越挣脱越外显。

    元旦已经过了一个星期有余,周一那天终于结束了所有的事情,我也被安排,又回到了班级。

    鹿鹿像只护崽的母鸡,每时每刻我都能热烈的地感受到来自身后殷切关注。像打在身上的一束追光灯,**裸,逃不过。几乎每节课都会收到她桌下传来的问候,不愿意开口说话的我一定让她很着急。能表达心意的“没事”字眼,或许她眼里似是反话。

    下课铃声响起来了,所有人有序而迅速地离开教室,走向食堂,我们也像往常一样,随着匆匆的人流往前。一切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于他人而言,也确实什么都不曾发生。

    除了元旦那天阳光难得出来,这几日也是阴阴沉沉,灰蒙蒙的天气笼罩着上空,压抑着我的心脏,好像要炸裂了一般。孤独的感觉在人群里越放越大,大到冬季的寒冷仿佛只袭击着我一个人。

    友谊是什么,或许就如他们这般,一切照旧,没有些无关痛痒的询问,留得感同身受的陪伴。聊天的问题都变成是否的回答,不会逼着我说话,可以点头摇头回应所有。既不尴尬,也不勉强。我懂这份理解与包容,并置于心尖永怀感恩。

    午休时,语文老师把我一个人叫去了办公室,聊了半个多小时。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语文老师的细腻,她察觉人心的能力很敏锐,和她的谈话中,你能感受到温柔的抚慰。若不是陷于悲伤的情绪太过决绝,或许在她温柔的劝慰下,我会明朗些许。

    有些伤痛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减退,但有些刺骨在时间荡涤下历久弥新。世上所有的情绪没有对错分别,至于它带来的好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在于你观念抉择。

    因为新年临近,老爸他们本来决定过完年再去上海。我在心里思忖着:这学期最后些日子,我每天放学回家,岂不是又要过回以前,难道又回到了上海那些年。吃过饭,我回到房间,老爸房间里传出来的争吵声显得格外刺耳。侧过身,悄悄拧开门,以便声音清晰地被听到。

    “还有一个不到一个月不就过年了吗?我周五去上海接晓宇回来,你在家陪陪晓郝。”

    “我不在家待着,你陪她吧,我去陪我儿子”

    “他反正寄宿,你去也是等,我看晓郝这几天情绪不太对劲。”

    “有吗?她爷爷走不一滴眼泪都没掉,整个人不和以前一样安静的。我懒得和她说,说半天话也就吱个声,你要担心你自己去问问。”

    “你是她妈!”

    “你看她叫过我一声妈吗!喊过你一声爸没!我是继母,你可是亲爹,要去你去。”

    ……

    争吵声呛了很久,我还是决定不听了,锁上了门。

    这个世界上很多种亲子关系,大多数是亲密性,在我这里隔阂永远大于亲密。准确来说,除了法律血缘将我和这个家庭捆绑,再也没有任何衍生。

    对于一个从小听惯了争吵和疏离的孩子来说,比起做一些表面逢迎,她更是愿意从小冰封着内心,自然少给亲密。在这所谓的家庭里小心翼翼地生存。她没有能力打破改变这样奇妙组合,自然也不愿意委曲求全。

    至于从来不叫他们爸妈这件事。也是我五六岁时,最悲痛的记忆。

    当时爸爸为了结婚,将我送去小姑家,让我改口叫他小舅。那是我至今记忆深刻的秋天,那天的雨比冬天还寒冷。在小姑家大堂,爸爸把我拽到小姑,小姑父面前,生硬地推着我“以后叫小姑妈,叫小姑父爸,喊我舅舅。听到没?”我只记得当时感觉有点不知所措,听到这样的要求,自然不愿意去应答。只是瞪着眼睛好奇地看着他。什么也没说。我想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总是习惯性地不说话,一直不说话。这样似乎就可以避开所有问题。

    在小姑家,我一个星期都没有说话,最后小姑父把我送回了家。在家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继母”,从她举止言谈间,感觉出是一位很厉害的人。那时候不知道她是取代我妈的。

    爸爸当时介绍我用得是侄女的身份。我的户口也至今都留在大伯的户口簿里,亲子关系一栏永远是“侄女”。刚上学时,每次需要带户口本去学校时,我总是小心翼翼的,能被发现并且议论对我而言只能有一次。

    不说话就不会引起任何问题,这是我从小就学会的道理。

    后来,爸爸和她结婚了。结婚那天,她坐在床上很漂亮。我一直靠在门上死死地盯着她看。据说她当时并不知道我是爸爸的女儿。毕竟为了结婚,家里翻修了一遍,关于我妈妈的一切都被丢弃了,丝毫不剩。我也像是被毒哑了,扮演着祝福的亲戚角色。

    婚后不久,他们两个就搬去了上海。除了过年那一个星期待在家里,其它时刻都没有回来过。

    我像一个孤儿,跟着爷爷在湿地湖生活。那些日子是我除了偶尔孤独意外,最幸福的时刻。那些平平常常,安安静静的时光里,在爷爷的照顾下,我又开始说话,开始感受世间的美好,重新开始,被大自然治愈。也相信只要还能感受,即使一直孤独。

    她知道我的身份以后一直很不喜欢我,表现的简单直接。从吃饭看我的眼神到早晨起床的骂骂咧咧。还有对我所有行为的不满。每年那一个星期,我都紧记我“哑巴”的身份,不喜不怒安然挨过。

    上四年级时候,她怀了弟弟,我被召唤去了上海,成为了“菲佣”,除了上学,我所有的时间基本都是陪安晓宇。我对这个弟弟最喜欢了,从还是婴孩起,只要看到我笑,总是也咯吱咯吱地笑个不停。特别听话,哭闹的时间很少。

    也是在那几年的相处中,她也渐渐接受家里有个我,不过在我心里,和他们之间的生疏永远也无法消失。

    终于,上海不给异地高考,我只能回到户籍地。也就是爷爷身边。这个消息在我听来是不亚于中了五百万的幸福。一定是天上那位听到了我年复一年的内心呼喊。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