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二章《热泪洗伤痛 雏鹰展翅飞》3(第43节,B卷结局)
    43、大考迫在眉睫,我却如一只栖息在树上的小鸟,欢势得很;他算了算,这科成绩不到10分,看来到永茂中学读初三的希望不大



    自今年始,中国教育界将恢复10多年前的初中三年制,长进中小学将变成一所纯粹的小学,初中生和小学毕业生将根据升学成绩优劣,分别被录取到公社重点初中永茂中学和设在巨村的普通初中。因此,长进中小学抓得很紧。可最后一个月进入总复习时,高老师却允许同学们自由选择上早晚自习的地点。



    大考迫在眉睫,我却依然慢悠悠地吃三顿饭,中午还到河边去沉思。早自习,我常常爬上河滩一棵李子树,一边摇晃,一边背诵课文,如坐在白云上一般,又如一只栖息在树上的小鸟,欢势得很。



    在同学们紧张的复习中,日子过得飞快,好象仅隔一夜,就到了全县小学毕业统考兼升学考的日子。这天早饭时,由二哥接待公社教育组派来的巡视员,他为巡视员开小灶,煮面条。当时面条是稀罕东西,很干贵,一般用来招待客人。二哥只有一点面条了,大约刚够巡视员吃一顿,做好后,他盛满一碗,递给巡视员。然后,他把剩下的汤汤水水全盛起,也仅大半碗,双手递到我面前,亲切地说:“山山,吃吧,好点考!”他目光柔和、深远,大有送我上战场的架势。



    我强烈意识到一种情感在心中涌流,双手接过碗,三口两口喝干,大有受命担任大将的风度。



    第二天早饭后,我和芳月回到谢王村。大人们都问:“考得么样?”



    “没问题!一定能考上重点初中!”我和芳月在路上讨论过,很有把握。



    大人们心里高兴,嘴上却说:“你们考得好,别人照样考得好,哪里晓得一定会考到街上去呢?”



    永茂中学,在小集镇上,因此是“街上”。



    我和芳月心里一惊。我们没想到这一层。



    一星期后,全县初中毕业考兼升学考结束,小哥回到家,白天泡在田里拼命做事,夜里则忧心如焚。他考得不如意。长进中小学没有英语课,全靠自学,他仅在最后一学期听说要考英语才学完第一册,这次却考了4册内容,他算了算,这科成绩不到10分;看来,到永茂中学读初三的希望不大。



    又一个星期过去,军勇、我和芳月去长进中小学参加小学毕业典礼。我和芳月除领到毕业证书外,还各自领到一枚由公社教育组授予的“三好学生”奖章。这次小学升初中考试中,长进中小学取得空前成功,平均分为全公社第一;毕业班共24人,有10人越过重点初中录取分数线,13人过了普中录取线,仅王霸一人落选。我和芳月分别夺得全公社第一名和第二名,为长进中小学大大争光,因此,学校还专门奖给我俩一人一支钢笔。许多同学都发感叹:“谢群山这小子复习时,常在树上摇啊喊的,竟考得最好。看来,只要学习得法,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过学校生活。”



    为庆祝我们取得的辉煌胜利,学校破天荒地安排大小食堂齐动手,炒上一些菜,备下白花花的大米饭,一分钱不收,任同学们互相“奉菜”,相互盛饭,吃得饱饱的,高高兴兴地告别小学时代。



    我、芳月和科伢、解琼分别时,没有眼泪,只有欢笑,因为我们都考得不错,一定会在永茂中学再相聚;还由于我们终于甩掉军勇和王霸这两位“山大王”。军勇很幸运地刚好能上普中。



    屁小孩,



    屁小孩,



    人间的事儿



    哪有那么容易



    就“整”明白?



    不可捉摸,



    才叫“未来”;



    只要时间没到,



    就不必



    费疑猜。



    一个被甩掉,



    他埋下的祸根



    却还在;



    而另一个



    因人间的腐败,



    等于没被甩……



    不久,3张32开、草绿色的小纸片飞上谢王村,分别飞到小哥、我和芳月手中。原来是永茂中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小哥热泪盈眶。果然,他英语成绩仅9分,以至总成绩仅比录取分数线高4分,真难为他了。长进中小学这次初二升级考和小学升学考形成鲜明对比,外语成绩拖了后腿,以至平均分为全公社老幺,考取永茂中学的仅4人,被巨村中学录取的也仅6人。



    临近开学,二哥回谢王村看父母。本来,永茂中学点名调他去任教,但江姐现在巨村工作,独自一人带着女儿,公事、家事累得她直叫苦;为照顾妻女,在他主动要求下,调到普中任教。因此,他既欢喜,又遗憾,为弟妹们能考上如意的中学而欢喜,为自己不能和弟妹们一起到新学校开拓新生活而遗憾。



    四哥玉山读完高中,顺利毕业。这届高考,农中象以往一样,剃了个亮亮的光头。四哥一旦离开二哥,就没了管束,自然吊儿郎当,象周围的同学一样学习不上心,只等混到文凭,就回家种田。



    流年似水



    生命如歌



    即将到来的



    永远是新生活



    问题是我们



    该怎样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