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章:书香门第学识艰辛
    1928年7月29日(农历6月13日),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的一座古宅里。他出身于书香世家,深厚的家学造就了他一生的优秀品德。他从小刻苦学习,国学扎实。

    据李氏族谱,明末清初,一世祖李明山,为避战乱,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家史再往前溯,李氏家族的祖先在中原。从一世祖李明山定居潮州,传至李嘉试这一辈,正好第10世。

    李氏家风,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李嘉诚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字八贡之一。

    李氏家族是当地的望族,家门之前有一座3米高的碑台,上插贡旗,深得四乡村人敬重。

    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未进仕,闲居村野。20世纪初,正值中国饱受列强欺侮,西学渐进的时代,饱读四书五经的李晓帆,毅然随伯父李云间、李云梯东渡扶桑留学,有学商科的,有学师范的,学成回国后,在潮州、汕头从事教育工作。

    李嘉诚父亲李云经,走的也是治学执教之路。李云经从小聪颖好学,孜孜不倦,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1913年(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毕业时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名。时值家境贫寒,无资供他升读大学,李云经受莲阳懋德学校之诚聘,开始了执教生涯。

    他教学有方,赢得上司的赏识及当地群众的好评,于1935年春,被聘请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1937年,又转聘为庵埠郭垄小学校长,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凭藉嚣张的气焰及先进的武器,逐步侵占了中国的半壁山河。潮州沦陷,才举家辗转到香港。

    少年时代的李嘉诚,童年是在潮州度过的。潮州人的聪明勤劳、爱打爱拼的品质,在李嘉诚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3岁时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咏诗诵文,是李嘉诚童年时代的最佳娱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正是在这些启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的引导下,祭拜孔圣人,进了潮州北门观海寺小学念书。学堂是观海寺的庙产,诵经声与读书声此起彼伏。

    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小小的藏书阁,线装古籍层层叠叠排放在书架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他还喜欢文天祥、陆游、岳飞、辛弃疾等人的诗词,深深地领悟到其问的真谛与忧愤。

    李云经失业一载后,仍未找到教职。当时,大陆烽火连天,兵荒马乱,香港却是太平盛世,一派祥和繁荣,成为战时大陆人的避难所。李云经的妻弟庄静庵是香港的殷商。李云经与妻子庄碧琴商议多日,决定前往香港投奔庄静庵。

    1940年冬天,李嘉诚和弟弟李嘉昭、妹妹李素娟,随父母踏上艰难的旅程。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10多天,终于来到目的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