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篇 江山北望 第三十八章 良知的救赎(下)
    从下章开始,便将进入*篇《烽烟四起》了,期待朋友们更多的关注。

    这一路走过来,作者反思自己的写作,因为这篇文跨度长达一年,作者想针对我们生活当中的大多不良现象都进行一番剖析,可是作者的这支笔又有些笨拙,难免会有些词不达意之感,故事也会有些断续,作者正在逐步改进,但是,作者还是真心的希望更多的朋友们的支持。

    第三十八章良知的救赎(下)

    “老夫不入人群久矣,”面对众人怀疑、猜测、或者鄙视的目光,谭神医沉思良久,终于打起了话匣,挤出了人群。一脸坦然的面对着众人各种各样的眼神。

    “老夫确实是收了这位店家的二十两银子,可老夫以为老夫应该收这个钱。”虽然谭神医的医术是远近闻名,但据说同本地的人都不好相处,不是迫不得己,附近的人看病也是绕着他走,可以说是对之敬而远之,仔细想来,谭神医虽有神医之名,倒也似没有什么恶名。

    但神医坦荡的这么说出来,无异是平地间的一声惊雷,瞬间让所有的人都有些不能接受。拥挤的大堂内顿时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吵成一团,各种说法的都有。如今不是说君子鄙于言利吗,怎么这些救死扶伤的人居然如此明目张胆的敛财,他就不怕有违天道遭受天谴?

    “肃静,肃静,”警察此时不得不出来维持现场秩序了。

    “老夫理解各位的想法,老夫也不想为自己辩解。诸位若是有兴趣,不妨听老夫给大家说个故事。”大堂里马上慢慢安静了下来,连林逸远也支起了耳朵开始聆听。

    “老夫年轻的时候,喜好游山玩水,也因此到过了不少的地方,可以说中原的名山大川,南北的风土人情虽不能说全知道,但总算能略知一斑。”

    “老夫三十二岁那年,去了江浙一带,因为流连于江南的山水风情,一时之间竟迷了路,误入了一处水庄。不想当时正赶上连绵大雨,水庄立即被淹成了一座孤岛,正处于一筹莫展之际,幸遇一花甲老翁,撑船送我过江,方才避免流落荒郊野外。”

    “听这摆渡的老翁介绍,他如此撑船摆渡,已历时四代五人共计一百二十余年,从未收入过过路乡亲的一分钱渡资。只因其家祖在世时曾经承诺,要举家为全体乡亲摆渡,直至该村修通大桥供全体通行时为止,不经意间已经过去了百余年。”(以上故事真实的发生在湖北,主人公的第三代仍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只是我想当许多人翻过这页新闻的时候,直接的用韩剧或者某珠剧代替了,再次向这朴素的一家致敬。)

    “老夫当时很是惊奇,摆渡老翁不过一平常布衣,便如同我等芸芸众生一般无异,又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他也要赡养父母妻儿,如果都去义务摆渡,他们竟是如何生活至今的。老翁告诉我,他们家中原也有几亩薄田,也有兄弟数人。兄弟几个商量好了,如果哪家负责去摆渡了,则其余的兄弟负责照顾其一家老小的生计,百余年来,从未间断,不但兄弟间没有争议,就算嫁过来的媳妇都毫无怨言的接受了这些。”

    “另一方面,如果或富或贵者需要摆渡过河,则每人须付十两渡资。因为老翁告诉我,这些为官为商者本来就占着更多的优势和社会资源,自然应该对公众事务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怎么能因为他们当了官离开了本地去了外地或外国便摆脱了这种责任和义务呢。”

    “更可恨的是,他们全部盘剥的是本地的财富,却在外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根本不顾当地的百姓的生计,哪怕从他们的挥霍的钱里面拿极小部分出来,也足够修筑这些桥和路的,所以他们一旦选择从这儿渡过,必须留下十两的渡资,或许他们可以选择不从这里经过,那么自然也就拿他们没有办法。”

    “听到这些,老夫感到尤为震惊,摆渡一事或许可以维持一年十年,但经历数代百余年从未间断,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恒心。他们世代都不过一些农夫,从未听他们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也从未听人说起过他们的伟功传绩,仅有的荣誉,或许也只有当地的村民们记着他们的好。可他们几十年上百年如一日的坚持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情,只为履行当初的一句承诺,不仅是他们的子孙能信守承诺,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将嫁入他们家媳妇也带得象他们一样无怨无悔。”

    “老夫为自己年少的轻狂无知感到深深的自责。老夫自忖也学有所成,却一直寄情于山不,从不思为普通百姓做些有意义的事,不想这三十几年竟是虚渡过去了。”

    “因此老夫一回到这泉州,开了这么一座小小的诊所,专门为看不起病的穷人们免费医治,但对富贵和高官前来求医者,并不拒绝,但一定要收取数倍的诊金,除非他们不来。,老夫也要养家糊口,穷人们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但富人们都有钱,便让他们为穷人们也做些事情,也算是为了他们自己积下一些阴功,至今已二十余载。所幸的是,如今老夫的犬子也算是学有所成,能顺利的将老夫的心愿进行下去。”

    他说这话的时候,旁边一个颇为儒雅的中年书生马上便变得满通红,眼见有人认出他来,只是使劲的搓着自己的双手,冲着大家憨笑。

    “老夫感念这位白胜小哥小小年纪竟懂得如此大义,也感念这位狗剩和仁爱互助之心,因此,老夫收治了这几位小哥。但老夫当初曾有誓言,此生绝不为为官不正、为富不仁、为人不良者义诊。无论何人,概莫能外,石店家,你要告,且告去。”

    一句简单的“你要告,且告去,”立即又让人群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已经许多年不曾受过感动的许多人,或许早已忘记了感动的众人们,这时全屏住了呼吸,一起感受这人世间最为博大真挚绵长的真实的情感。

    躲在后壁的角落上的我,也感到深深的内疚。我们这些一直高呼忠孝仁义的居高位者,又何曾用心的去体会议过这些贫苦的百姓们的诉求和艰辛,我们经常只是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施舍者的立场上,作出大方的挤出一点点的恩惠,便可以让这些贫苦的百姓们感恩戴德。

    我们民族当中最朴素最真切的文化传承,竟一直蕴藏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之中,代代相传,永不变改。这样一个信念竟一直连续上百年。而一向自诩公正平等自由富强的我们都一直忽视了。我们的民族在历次的外族入侵之中无数次倒下,无数次被那些假儒学家们以所谓的天人感应,五德循环贩卖,但我们的民族精气魂却一直在一群最朴素一群最不为人注意的人群之悄悄的,永无休止的传承。

    “小人错了,小人不该贪图这些小利,差点害死数条人命。小人无话可说,认罪,小人认罪了。”石永青终于心悦诚服的低下了头颅。

    “既然如此,按我大中华帝国的相关律法,经陪审团一致认定,判石永青监禁一年,鉴于受害者主动放弃赔偿,不作其它的经济处罚。”过了一个多时辰,林逸远才显得无比沉重的拖着脚步作出了宣判。

    大堂中的众人,开始慢慢挪开脚步准备离开,我看谭神医也要离开,连忙让人将他叫住,并将他请了过来,并把狗剩也叫了过来。

    “老先生,以您老人家一家人之力,纵使使动全部力量,又能帮得到了多少人?因此,朕恳请您老能出个面,替中华帝国筹备建立中华慈善总院泉州分院,专司为泉州及周边地区的劳苦大众们救医看病。”我又亲自替神医倒了碗茶,端到了他的面前,神医看到我如此的一本正经的对待他,早不复刚才的冷静自如,竟似呐呐的不能说出话来。就要扑倒在地下跪。

    “老先生,朕受不起您这一跪的。你的侠义和善心将让天底下所有尚存良知的人对你顶礼膜拜。您要跪下来敬朕,会让全天下人骂朕,说朕作为这天下的共主,竟要依靠一个老人和他的家人们的微薄之力救助世人,你这让朕何处?老先生,朕的提议,你看这样有没有什么难题?”

    “老夫并非沽名钓誉之人,如果这样又会另生枝节,再要响应皇上的号召,岂不让有的人笑料,也违背了老夫当初的用意。”

    “朕知道老先生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但这世上多的是沽名钓誉之辈,若是能令世人皆学习您这样,哪怕他们的目的只是沽名钓誉,但当他们感受到为富为贵者助人为乐的荣誉,让他们乐于助人,岂不是天下人的幸事。而且,因他们的善心,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也可以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若天下富人都乐于助人了,他们体会到了助人的荣誉后,再也怯于行那不法之举,不亦天下之幸乎?”

    “皇上的意思,是要老夫作这一个坏人,成就天下人的善心了?皇上既然如此说了,老夫哪里还敢推辞。”

    “朕将拨付给你十万银元,无论是招纳人员,选择院址,建立规章,都由先生全权负责。朕将号令全天下的富户为慈善医院捐款,另外国库每年都会拨付款项予以支持。”

    “老夫将竭尽全力完成此前无古人之盛举,不过老夫还有一不情之请。”

    “先生请讲。”

    “既为天下人的慈善盛举,则以救死扶伤为主,老夫希望不要能成为某些人升官发财的工具。”

    “此亦为朕的本意,慈善医院以后只负责诊治,疗养和休养都将交给其它的机构去进行。还有,医院所有的雇员都应该给付其相当的薪水,以保证其家小的生活起居,我们要让那些奉献义举的人,能够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着。”

    “老夫敢不从命。老夫还有一个所请,希望能将这几位小哥带到身边,亲自培养。”

    “这可不行,朕早有了计较,眼见着泉州城内有如此多居无定所的孤儿四处流浪,朕内心不安啊。所以朕决心倾举国之力在泉州开设多处义学,让居无定所和生活困难的孩子们都能入学。等他们学有所成时,或许他们再可以跟你去学去帮助你。当然,他们学习之余的时候,亦可以入医院做义工的。我们不拘形式,一切以培养多功能的人才为方向和目的。”

    “如此,老夫要代天下所有的穷苦百姓谢过皇上。”谭神医(思桐)两手一手一个,拉住白胜和狗剩的手,又要下跪。我拦阻不及,只得生生受了他的大礼。

    “你叫狗剩?”我望向一脸怯层的石狗剩,“小名可以,好生养嘛,但作为大名可就大为不雅了,既然你们两个这么有缘,不如你以后就叫石二胜了?”

    “多谢皇上赐名,”狗剩立即表现出少年人的灵动,顺着杆子就往上爬了上来。

    这些天一直在忙于各种琐事,让我们把在吕宋经营得很好的义学都给拉下了,今天因为这一出,我觉得我们不能再耽误了,这么大的国家,我们需要多少能领会我们的意愿的管理政事的能手?因此,我马上便给台湾的周明川立即过来,全面展开泉州及福建诸地的教育事业。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赠与,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获取。所以,我们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只养着这群贫家孩子们只读书不理世事。一味的施舍只会让他们心安理得的接受馈赠而丝毫不懂得感恩。

    记得后世有个姓孙的明星资助了一个贫苦大学生上大学,可资助两年后发现这个大学生不但不好好学习,反而拿着这些钱去花天酒地,该明星知道后马上中止了资助。可这个大学生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四处在网上公开发贴指责该明星不守信用。

    这就是某些国人的良知,他们不因别人的帮助而心怀感恩之心,进而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在有所成之后援手他们,他们反而将别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而当生活出现小小的波折之后,他们不是努力去面对,只是在一味的逃脱、指责和抱怨。

    更令人感到到悲哀的是,一对九十多岁的老人,收养了五十多个孤儿,可当孤儿们长大成人之后,除了有两个人写了封信,寄了几百块钱之外,其它的人全部对这两位老人选择了遗忘。他们不知道,老人在临死之前,唯一的希望是和他们一起吃一顿饭,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老人的身旁,还有和他们当初一样流落街街头的小孩子们需要他们伸出援手?

    深知这一点的我,并没有将他们圈起来让他们不管世间的柴米油盐。

    我们在城郊规划了一大片很大的土地,除少数地方建设了几栋校舍之外,其它的地方都将建设成为菜园,农田。我要让这些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劳动,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

    什么狗屁学得惊人艺,售与帝王家,根本就是一群官本位思想极度变态的老儒们为了保护他们现有权力而进行的对年轻的学子们迫害。中国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无论士农工商,其实最不缺的就是当官的。如果说学会欺上瞒下,尔虞我诈,卖国救荣也需要学的话,那我宁愿不用这种将各种所谓官场潜则练得极为烂熟的所谓父母官。

    我知道,会有不少的卫道士们会抨击我滥用童工,不务正业。但我的理解完全不同,我在前世有个同学,他在七岁就开始帮着父母下地干活,长大后非但没有抱怨父母的不是,反而一有机会就回家帮父母分担农活,其实以他的收入完全可以不在乎这点收入。但不能让父母做得比我们累让他自觉的接过了父母手中的锄头和扁担。倒是他那个在蜜罐子中长大的表弟,一直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却是一直在抱怨父母给予的太少,要是他的父母当初不是选择如此溺爱,也不会一直要忍受儿子的指责吧。

    国人从不乏良知,只是我们在一路的行走前进追逐中,渐渐迷失了本性,救赎,需要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今日,我们只是种下一枚枚善果,并且期待,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来日必定收获善良的果实。 <div style="margin:10px auto;width:96%;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iyc.ifeng.com/clientDown/index.shtml" title="客户端下载"><img src="
" style="max-width:320p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