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篇 江山北望 第二十八章 同室操戈
    第二十八章同室*戈

    龙飞没有想到,甫一赶到泉州,便会遇上这么棘手的案子。下面的人可以一层一层往上报,但范伟松一回台湾,便再也无处可推了,只能硬着头上。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遇上这种家务事,官场历练多年的老油条都是无策,更何况他这个菜鸟,自然是更加没有办法了。

    "都是小民家教不严,以致发生如此令泉州人笑话,令祖宗蒙羞的事情,小民一待回家即刻严立家风,绝对不致令其在泉州造成极大的影响,让大人为难。”

    眼见着龙飞一脸肃然,半天不吭一声的神情,余英显得更是忐忑不安。省长?好象和以前的官员叫法不一样,听说是一省最大的官吧,比那些县官州官不是大得多。要是自己这次在官大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后自己还在泉州怎么混,毕竟自己的生意有许多要同官府打交道的。

    而此时的龙飞,却是有苦自知。范伟松自己都没有经历过为种家务琐事的烦恼,又让他怎么教龙飞如何去处理。而龙飞作为政坛的菜鸟,好象心理没有一点处理这些事情的思想准备吧。

    “哦,”龙飞良久才回过神来,“其实也不是多大的事情,但余掌柜可是商会代表之一,你家里出现这样的事情,只怕让其它的人有想法,影响不好啊。”

    “小民平时太专注于生意了,所以疏于对家里人的管教,小民一次严加要求,,这是小民的家务事,就不劳龙大人为小民*心了。”余英觉得自己说得有道理,如今百废待举,一省之长总不会为了这些家庭琐事缠住自己不放吧。

    “我当然知道这是余掌柜的家务事,但如今这件事情已经在泉州城内传得沸沸扬扬,影响十分不好,因此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你余家的家务事那么简单了。许多人正在观望之中,看我们如何处理。如果我们不作出妥善的安排,只怕以后不只泉州,整个泉州和中国的百姓们都会有样学样。”

    龙飞顿了顿,又接着说,“你先回去把两位公子领回去养好伤再说吧,我们有了妥当的处理意见之后会马上通知你过来的。”既然答应放人,又且打算给予妥善安排,余英只有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余家在泉州也算是上等人家之一。这些年来,钱没有少赚,老婆更是没有少娶。余英极好的贴切了当前形势下的国情,接二连三娶了四房老婆入门,而且基本上做到雨露均沾,各有所出。这在如今这时代倒也算是正常。

    由于余英长年在外经营,在外奔波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多得多,因此平常家里的事情一直在二房在处理。

    大房虽然是正妻,但人太老实,一向与世无争,平时只会烧香拜佛、念经打座。大房的儿子呢,也只是醉心于他的四书五经,不但不理家事,更是不食人间五谷。二房头脑灵活,又能说会道,没花多长的时间,便把一家大大小小百来口人的家政大权掌在了手中。余英也放心和将事情交给了二房,数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就算有事余英也不会知道,谁要大房和大儿子都是老实巴交,不谙世事的人呢。

    事情得从大儿媳前年嫁过来说起。如今的婚事都讲究门当户对,大儿子虽然木讷,但大儿媳可也是商户出身,在娘家的时候更是帮了老爹的忙。也正是看中了大儿媳这点,余英才亲自托人说媒,打算娶过来辅佐自己的大儿子的。

    刚嫁过来的时候,大儿媳因之不错的家风,恪守妇道,礼敬公婆,一家子倒也和和气气,可过了两年,便让精明的大儿媳看出了问题,平静的家中蒙上了阴影。

    大儿媳某次无意路过帐房先生的窗口时,听到了帐房的自言自语:“老爷明天便要来查账了,这可怎么好呢。”

    大儿媳妇一听此话对照平时的不合理的现象,便多长了个心眼。趁着夜深无人时,偷偷把账本抱了出来。一看之下让她大吃一惊,余家和她娘家的家小人口相差无几,怎么每月的用度基本上是她娘家的两倍以上呢。更可气的是,有的钱用得根本是没有任何名目,而支钱的毫无例外的是二房或其儿媳,要不就是她们面前的家人。

    不露声色的送回了账本,大儿媳开始留意起二儿媳的行为举止。她发现二儿媳每过几日便要避开众人,偷偷跑回娘家。她更是亲眼所见,二儿媳将数个银元宝递给了她的父亲。而在周边一打听,更是让大儿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儿媳娘家在当地并无多大的收入,可是开销用度习惯更是直追许多家大户人家。附近的人都传言,他们家是嫁了个好女婿。

    这种事情在中国的历代都不少见,武则天宁愿把帝位传给自己的侄子,都想着要把自己的儿子杀光,难道儿子连侄子都不如?而且在几百年的后世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的家庭哪怕只有一个儿子,女人们及其娘家都要想尽了办法想从公公婆婆那里榨出尽可能多的东西。在那个时代,如果碰巧老家伙没有什么积蓄,而年轻人又刚刚开始立业没有什么家底的话,很难娶得到老婆。

    所以,许多有能力有学识的年轻人,仅仅为了完成成立一个家的人生责任,不得不委屈求全,娶个泼妇回家。可就算这样的泼妇思想境界和素质修养和们他差了几个层次,这些女人们仍要每日骂骂咧咧,好象吃了很大的亏,只是因为委屈求全才会下嫁这等倒霉蛋似的。

    如果有余力帮助一把娘家是没有错,但总不能让公公婆婆吃粮咽菜,仅仅只是为了维持娘家奢侈不堪的生活。人心都是肉长的,难道你的老公是石头缝头崩出来的?试想,你自己也会有一天成为别人的婆婆的,想想自己的感受!

    大儿媳一将事情眉目弄清楚,就忍不住气愤和自己老公说了。大儿子虽然说是个老实人,也不理世事,可并不是啥都不懂的人。就算是泥菩萨都有三分火气,更何况欺骗自己的是自己一向爱护有加的二弟呢。

    人可以忍受一顿无心掉下的石头,却无法忍受一块蓄意置过来的石子,更何况这块石子还是自己最为信赖的弟兄。大儿子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愚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老婆还没有把话说完,他就找到了老二一顿理论。

    而老二平常被自家媳妇的甜言密语哄得根本不理家事,只知道整日吃喝嫖赌不归家,哪里会相信自家大哥的话。更是直言不讳指责大哥侮没了自家媳妇的清白,二人一言不合便扭打在了一起,二媳更是在一旁煽风点火,唯恐自家相公吃去,可大儿媳受够了闲气,又岂是好相与的?于是双方大打出手,互有损伤,如今正缠满纱布躺在了药局中了。

    其实在中国城乡的许多家庭中,本来两兄弟处得都还算不错,可自从有了媳妇之后就有了隔阂。原因就在于男的可以把弟媳嫂子当自家姐妹,可女人一般不会把夫家的兄弟当作自家的兄弟对待,或许会维持表面上的客气,但在内心,不仅会有些排挤,甚至还是会有些敌意。

    人都是自私的动物,那可是要同自己分家产的人啊,让别人少拿一份,自己就能多拿一份了。

    连襟之间为何冲突甚少?甚至能好得象哥们一样,相处较少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利益冲突吧。

    说到底不得不说到国人怕老婆的传统,很多人总是人云亦云的攻击封建制度对妇女同胞的残酷迫害,但我以为,那只适用于那些官绅富豪人家,他们家的老婆多,老婆之间又都想争个高下,也就养就了那些男人的优越感,也就有了处于弱势的女人的受苦受累。

    迫害他们的,不一定是万恶的男权社会的制度可能是同样身为女人的同类。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女人们为了自己取得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以及男人心目中的主导地位,于是采取了各种手段踩踏同类,抬高自己以取悦男人。

    而她们一旦上位,又拼命的打压对自己有危胁的人。她们当中做得最成功的应该算是武则天和慈禧了。

    其实,在嫁入这种豪门之前她们就应该有这种守豪门家的规矩的觉悟,不是说豪门深似海嘛,就算是在后世,某明星哪怕生了三个孩子,不还是不能实现其嫁入豪门的梦想?

    而大多数小百姓家们是不会有这种烦恼的。好不容易才攒上笔钱娶上门媳妇,还不把她当作宝贝一样供着。我相信,在绝大多数的小民家中,女人们是有相当的话语权的。(当然不能和现在相比,但也没有某些人描述的那样惨无人道。)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男外女内不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精髓,更是人性的自然。

    龙飞实在想不到合适的办法,冥想苦想中,不觉间已到天黑。我正在四处巡视,偶尔也会观察一下他的工作方法,不曾想一抬头就迎向了我探询的目光:“皇上,臣从未遇到过此类事,臣...臣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

    "这也不能怪你,清官难断家务事嘛。”我沉吟半晌,“这件事情可不能按家务事处理,若长此下去,兄弟之间为一些蝇头小利就伤了和气,打得你死我活,不但有负圣人的教导,而且国民道德和社会风气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处理这样的事情我们没有成文的法律,就算以后有,法律不外乎人情,律法处理这些事情难免有些生硬而丧失其灵活性。国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得不抓紧了啊。要提高国民们的思想素质,让他们自己明辩是非,知道可为与不可为,还要让他们明白道德道德约束的美德,以及违反道德应该受到公众和自身良心的谴责。所以,惩罚不能少,又不能动用法律的力量。并以此为契机,为大众建立一个道德的标杆。”

    龙飞一听,心中一动,立即激动地说:“我听范大人和我介绍过义工的事情,不如就便让他们打扫几天大街,或者去维持几天治安。一方面让他们能认识自身的错误,感受到耻辱,另一方面也可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警戒后人。而且也算不上法律的惩罚。”

    我不由心中一愣,没有想到龙飞这么快便能想到主意,倒也不枉了范伟松对他一向的教导:“嗯,就这么办,但这只是针对这个事情的暂时之处理,要长治久安的解决这些问题,还得另想办法。”我又连摇摇头,“余英现在有几个儿女?”

    “好象每房均有所出,只是另外几个如今还没有成年。”

    “传宗接代,开枝散叶是不错。我们总是以为要家大业旺为好,须知人多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所以经常造成兄弟阋墙的惨剧发生。须知树大了也要分岔的,总拢在一起过日子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如果他们长大了各自分家过,兄弟之也会融洽一些,届时兄友弟恭,不是更好吗?”

    “其实许多小户小家都是兄弟成年后各自分家过的,倒是许多大户,一直是长子当家,说是家大业大气势大。”

    “长子当家?长子能做到公正无私一般无二?都是爹生娘养的,为何长子就要多占多要,把全家上下的都当了。把他们这一当家,其它庶出的兄弟只能分几杯残羹剩汗,试想谁能平衡?哼,怪不得大家都想当老大!”

    “倒不如让他们兄弟之间分了家,老家伙还在,只要分给他们必要的生活费和生产费用,以后过得好过得坏就凭他们自己了,一心靠着老家伙过日子,老家伙不在了怎么办?难道为那点家产打得头破血流?这些事情,便交给我们的民政部门去协调处理吧。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如果不去尝试又怎能积累经验呢?”

    都是一个利字,便让兄弟反了目,朋友失了义。真的是君子不言利吗?我看未必,倒不如大大方方的去把各自的利益区分清,大家心里也不会有些疙瘩了。也就不需要一边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的争名逐利,一边又道貌岸然的摆出一副“毫不利己,专六利人的”惺惺丑态。 <div style="margin:10px auto;width:96%;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iyc.ifeng.com/clientDown/index.shtml" title="客户端下载"><img src="
" style="max-width:320p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