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一章
    卯生挑过两年煤炭,嫩弱的肩膀上担过的总量,累积不下三万余斤,垒起犹同一座小山,足可压矮一条硬汉。然而他却在长,且长得惊人、奇快,年均近两寸的速度长。如今已经不比母亲矮多少了。这种增长速度,于饿饭的年代是奇迹,是同批伙伴中的佼佼者。更让人称道羡慕的是,他那匀称的笔杆似的身材,宛如一株刚脱笋衣、初展嫩枝的修竹,人前无端呈现着少男的潇洒和风韵。

    冯吉子慧眼识珠,瞅准了这颗苗子。他同他婆娘在床上商量,商量着卯生与他的姨侄女儿。那婆娘万分高兴、性急,好容易等到天亮,厕所也不及一上,便跑来找秀章。她一口气吐尽才华:说她姐姐在大烂沟住,男人公社级干部,人称张黑皮。她姐姐的女儿,长得像朵花,灵得像只鸟,能说会道,要多好就多好。秀章笑着送走那婆娘后,问卯生咋样?卯生说丑。什么丑呢?是说媳妇儿这事儿丑,还是那姑娘?问急了,他说:

    “叫‘黑皮’的人,生女儿能像花?黑牡丹?”

    母亲笑,未置可否,没有勉强的意思。

    事情搁下了,都讲以后再说。

    三年“自然灾害”最后这年,卯生丢掉挑煤的扁担,开始在生产队上做活路。其实前两年,他已经做过队上的活路。不过,那只是挑煤抽空的业余罢了。那时候,他做活的底分是两分工票,不久长到三分。底分指的是全天报酬的标准,挑煤之后的半天自然少一半。成年壮汉的一个劳日是十分工票,分值一角伍分人民币。他每半天一分或一点五分工票,不足两分三分钱。不过他不管。反正他觉得应该做,而且拼命也要做。因为当时的母队长,为秀章定了十五个出勤天,奖惩兑现。卯生死活不准病弱的母亲出工,他要用自己挣得的工分顶替母亲。可以顶。因为那时他年少没有出工任务。

    如今,卯生已经满十三岁了,队上说按规章该做活路了,按制度应该定基本出勤天了。但考虑他毕竟未成人,应比壮劳力少定两个出勤天;于是就格外开恩,定了个二十六天。底分也提拔一级,工分本上写四分。

    白麻子事件后,接替队长的是冯吉子。

    冯吉子当上队长,也许是因卯生曾救过他于“大难不死”,抑或由此给了他个荣升机会,他嘴里的“卯卯儿”叫得更甜更亲热了。只可惜这人能力太一般,他当队长是个傀儡,是个摆设,凡事惟命是从,都按大队支书刘球珠的指示办。不过在刘球珠书记无暇顾及的小事上,他办起来原则性也很强,公私自然也分明,比如对待卯生的二十六个基本出勤天,差一天就惩,多一天就奖,绝不搞行私舞弊之勾当。

    但有一点卯生十分感激冯吉子,是他取消了秀章的基本出勤天。他说秀章体弱多病,白麻子当初纯她妈的胡闹、整人;还说表嫂子秀章其人十分的好,为人善良,以德报怨。若非她救苟步文,那时期饥饿人眼睛红,几百人打死个贼娃子是没“报销”的。

    中国人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惨痛教训,国人“痛中思痛”间潜伏着一种追根究底的疑问,然后是苦闷与愤懑,人人胸中都藏有几分敢怒不敢言的憋屈。恰逢这时候,听说中央开了一个什么会,会的精神与说道,何家沟人不太明白,但刘少奇那句“要让老百姓装满罈罈罐罐”的至理箴言,倒是“入肉三寸”地深深嵌入了这方百姓的心。于是,何家沟人激动很久之后,便决定恳荒种粮。

    可哪里有荒开呢?何家沟人稠地密,能种的土地年前已经全部种上,并无荒废。因此,何家沟的青壮汉子们苦谋许久,血液深处终于爆发出了一种野性,一种穷则思变,一种部落吞并式的野性。由此这年正月伊始,何家沟人总动员,上至六七十岁老人,下至卯生这般十二三岁少年,吆喝集结了一支上百人劳力大军,浩浩荡荡地杀进了天湾!

    天弯,顾名思义,距天不远。

    天湾,按地域分划也属兰山县,但何家沟人内心都知道,那地方属邻区饿坪区的地盘。不过这里地处深山老林,地广人稀,一走三五十里路没有人烟;所以在这里,区与区之间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大有文章可作。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饿疯了的人开荒种地不犯王法。

    然而既是入侵,既是强占,打斗的准备还是要作的。于是青壮年们有火铳、猎枪的一律带上,最不济的老人和少年,也都备齐、磨亮了砍刀。一场为饥饿而战的血风腥雨的大开荒,从此拉开了序幕。

    这里需要预先交待一下的是,开荒之初确实经过了几场血战,何家沟人与当地集结的山民们的几场打斗中,虽然没出人命,却互有挂彩的勇士,但结果还是有备而来的、以守为攻的何家沟人大获全胜。后经兰山县相关部门长时间的调查、调解,最终不了了之。直到五年后,由于滥开滥垦,一场山洪夹泥石流扑天而至,导致何家沟人于天湾的辉煌壮举,至此竟以六条生命的惨重代价而告终。

    在卯生记忆中,天湾,距家里程至少八十里足,山道崎岖,万山崇岭,紧邻就住着野人。野人姓华,蓬头长须,一张老脸被毛发强行占领得仅剩鼻孔与嘴巴,当然还有一双精灵般的眼睛。华野人不受王法,远离人间,却食烟火,只是生活得极其原始。他性暴、剽悍,长啸一声震山动谷。或许,他就是那位著名作家笔下的《野人》原型。

    正月,卯生随着垦荒大军进山了。

    槁蒿没人,灌木荆棘肆无忌惮,横行霸道地占领着人们欲开的“二荒”地。垦荒前第一道工序叫砍“火芊”。数十人横向排为一字长蛇阵,自上而下,挥刀大战。在人们杀气腾腾中,那些枯藤活木一概被斩尽杀绝,混为一卷,形似卧龙横躺着顺山而下;越积越大,越滚越顺趟,滚到“火芊”高至一丈两丈,最终犹同一条庞大“滚龙”,一直到滚不可滚时,即付之一炬。顿时噼噼啪啪,烈焰冲天。每这时,卯生油然着一种返祖感;他知道自己正经历着人类最原始的真正的刀耕火种。

    天湾的活路累得死人。这里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黎明前一种叫“呱呱鸡”鸟叫时即起床出工,赶到地头,至少要劳作半小时左右才能见到曙光;晚收工常常是打着火把下山。饥年熬过幸免未死的人们,珍惜机遇,知道自救,且人人自觉,甘愿拼出老命——包括与人械斗。

    挖地时,最苦是滚石打腿,打的多是膝下。坡陡石多,锄头在前,双腿在后,眼见碗大拳头大的石头从上扑来、出手拦阻不及时,只能听之任之,白白挨打。因为两脚踏的是人造“脚窝”,别无退路。滚石砸来,叭哧一响,穷骨生疼。这般场景,全是自作自受。只苦人人两腿伤痕累累,常常流血流脓不止。

    卯生有比此更苦的是,垦荒中,茶盅粗的葛藤根比比皆是,那玩意儿极具韧性,每根葛根他都要挖数下甚至数十锄头。挖得他筋骨疼痛,两臂稀软,有时还放生。放生就是没有彻底挖断纤,斩草未除根。放生又叫猫儿盖屎,猫儿盖屎就要惩工分。一位比他大一岁的伙伴常常为此哭泣。卯生不,他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两分工票,太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