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惠能(1)
    五祖寺有南廊,墙壁上的刻石文字记录了惠能求法问道的故事;五祖寺有六祖殿,供奉着惠能的塑像,摆放着他当年舂米的什物。这两个地方,我去过多次。因为惠能的事迹颇令我感动,他的成就让我景仰,他的思想对我有所启迪。

    惠能祖籍河北燕山(今涿州),638年农历二月初八,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的一个低等的遭流放的宦官之家。他出生之时,亦如很多的圣人一般,多有神迹。譬如,红光腾空,异香满室。两个和尚主动上门起了个寓意“惠施众生,能力超强,可弘佛法”的名字。惠能出生后既不哭也不食母乳,夜间有神人灌以甘露云云。三岁丧父,家境贫寒,青少年时以打柴为生。他经常去城里卖柴,闲暇时喜欢到金台寺听和尚诵经。一天,听到《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似有所悟。让他毅然奔赴千里之外,翻山越岭,涉水淌河,到中原的黄梅跟弘忍大师学习佛法。

    当23岁、身材矮小的惠能来到五祖身边时,弘忍问道,你是哪里人?来求什么?惠能回答说,我是岭南新州人,唯求作佛。弘忍故意说,你是岭南蛮人(獦獠),为什么要追求作佛呢?惠能机巧的回答说,人虽分南北,佛性却无南北之分;獦獠的身份虽然与和尚不同,但是,佛性又有何差别呢?

    惠能的回答颇有见地,可谓自识佛性,颇具慧根,五祖甚奇之。但见当时在场的人太多,不便多说。就说,你去劈柴吧。

    来五祖寺的日子里,惠能尽干些挑水劈柴、踏碓舂米的杂事。因为是岭南人,话语难懂,又是新人,常受人欺侮,随便哪个小师傅也可以指使他跑腿做事。但是,惠能不以为意,他觉得挑水做饭也是佛事,禅修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把这些琐碎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因为个小,他舂米时在腰间别个坠腰石,干的很卖力。舂米是个很重又单调的力气活,一臼米舂下来,人早已经汗流浃背。每逢师傅讲经说法的时候,他悉心聆听,认真揣摩,多有所悟。五祖尽管不与他多言,却在细心的观察他,觉得他是可造之材。

    转眼间八个月过去了。一天,五祖召集门人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五祖要大家速速各作一偈,并以此为据来选拔传位之人。

    众人皆以为,六祖之位非神秀莫属。因他的地位仅次于五祖,是上座,还是教授师,常常讲经说法。因而几天过去了,也没人愿意作偈,作了也是枉然。

    神秀自我感觉当然良好,觉得六祖之位非他莫属。他既觊觎祖位,又不想给人太过张扬的感觉,尽量身段曼妙莲花绕指一些。他当即就写了一偈,表达了对佛法的见地。几次想面呈五祖,又顾虑重重。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书写于走廊的墙壁之上。

    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