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朱熹(1)
    东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在几千年中华文化史上,朱熹是孔子以降影响最著者。自1234年,宋理宗下诏同意崇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五先生从祀孔庙以来,标志着朱熹理学“道统”地位的正式确认。这事发生在朱熹理学被视为伪学,他本人作古四年之后。五年后,官方又改并重各派学术到独尊理学,朱熹地位更是如日中天。其后800年间,历经元明清三朝,朱熹地位越来越高,被誉为“十二哲”之一,他的思想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享有至尊,统治着中国社会。

    朱子学从公元13世纪以来已超越国界,成为当时东亚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官方意识形态,融入东亚各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东亚各国各民族之魂。近现代,朱熹思想对欧洲哲学、科学亦有巨大启示和影响,对莱布尼茨、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魁奈等西方哲学、科学巨匠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和文革期间,因中国落后挨打,因政治运动,朱熹被打倒批臭。朱熹学说被视为历史垃圾,他也被视为民族罪人。

    那么,朱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的思想到底是香花还是毒草?他是千古圣贤还是民族罪人?他的成就到底如何呢?我对此颇感兴趣,想认真探讨。

    最早接触朱熹还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期。当时,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批林批孔运动正如火如荼,作为唯心史观的大儒,朱熹亦属被批之列。就这样第一次与朱熹有过一次懵懵懂懂、也很不友好的对话。其时,我还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初中生。1978年上大学后,读了一些有关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对朱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新千年以来,再次研读孔孟及儒学,又读了朱熹的一些著作,如《四书章句集注》、《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论孟集注》、《朱子语类》、《近思录》、《诗集传》,以及《宋元学案》、《朱熹传》等有关评介朱熹的著作和文章,对这位文化巨人的生平事迹与学说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觉有不揣浅陋谈一点读后感的必要。

    2003年,写了一篇关于朱熹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学术》、《学说连线》上。2007至08年,我撰写《诸哲论》一书,将该文收入,后来想做些修改增补,潜沉进去,一发不可收。我知道朱熹是一个巨大的富矿,多彩多姿,美不胜收,虽有心多加挖掘,但苦于有其它著作要写,本不想做过多的停留。然而,随着资料的挖掘,研究的深入,欲罢不能,仅仅是修改已不可能了!如是,就有了这部《朱熹评传》。在此之前,我还在著述一部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理想的重要著作——《大同论》,已写了40多万字,在新浪、凤凰读书连载,也只好暂时放下,写这部评传。不管怎样,朱熹的思想,也是《大同论》(下)——过去理想史需要考察的对象之一。

    朱熹通达天地,洞悉三界,贯通大本大源,是古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忧国忧民抱负宏大的士大夫,是一位类似亚里士多德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书法家,不错的科学家。他的人生无比精彩,绽放着立体的夺目的光芒。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己任的朱熹也有不少桃色新闻,舆论八卦,是真是假,有待考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精彩,博大,是有源的。朱熹也很复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理学大师的心田,去吸收他思想和人生的光芒,摒弃其糟粕,开创自己和人类的美好未来吧!

    汪潮2012中秋识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