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亚里士多德(21)
    E.起源说

    关于艺术的起源,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图腾说”、“萨满信仰说”、“美欲说”、“多元说”、“季节变换之符号说”、“对动物亡灵的哀悼说”等,不胜枚举。我们来考察一下亚氏的观点。

    古希腊有好几位主张“艺术摹仿自然”的学者,而亚里士多德最接近正确。他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指出:“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人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假如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所模仿的对象,那么我们的快感就不是由于模仿的作品,而是由于技巧或着色或类似的原因。)模仿出于我们的天性,而音调感和节奏感(至于韵文则显然是节奏的段落)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起初那些天生最富于这种资质的人,使它一步步发展,后来就由临时口占而作出了诗歌。”(《诗学》第四章)

    从这段引文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有两个原因:“模仿”和“音调感、节奏感”。艺术起源于模仿的思想,在美学史上影响极大,后来被概括为“模仿说”,成为西方美学史上几千年不变的信条。而“音调感、节奏感”的思想,后来才引起关注。

    “音调感、节奏感”不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音调和节奏,而是存在于人的主体之中的一种机能。诗歌作品中的音调和节奏,可以是对外在自然的叮咚泉水、小鸟鸣啭、马蹄嘀嗒等的直接模仿,也可以是表达人的内在情感的一种音调和节奏,都是经过诗人的处理,是内在节奏和音调的一种表现和物质外化。“音调感、节奏感”对于艺术起源具有什么意义呢?

    诗人雪莱在描绘诗歌产生的情景时说:“自有人类便有诗。人是一个工具,一连串外来和内在的印象掠过它,有如一阵阵不断变化的风,掠过埃奥利亚的竖琴,吹动琴弦,奏出不断变化的曲调。然而,在人性中,甚或在一切有感觉的生物的本性中,却另有一个原则,它的作用就不像风吹竖琴那样了,它不仅产生曲调,还产生和音,凭借一种内在的协调,使得那被感发的声音或动作与感发它的印象相适应。这正如竖琴能使它的琴弦适应弹奏的动作,而发出一定长度的印象,又如歌者能使他的歌喉适应琴声。”

    他微妙地描述了诗歌产生时内在节奏音调和外在节奏音调的关系。

    现代人类学家通过大量的考察发现,当代原始部落的人群都具有非常敏锐、强烈的“音调感、节奏感”。他们的这种感觉与他们的艺术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德国人类学家格罗塞说,节奏是“原始民族的特殊感情,在他们的跳舞里他们首先注意动作之严格的合节奏的规律,……这种节奏的享乐,无疑地深深地盘踞在人体组织中。”“在一切科罗薄利舞的歌曲中,为了要变更和维持节奏,他们甚至将辞句重复到毫无意义。”德国美学家马克斯?德索也同样指出:“也只有把节奏形式看作是已被固定下来并使它能长久存在,艺术方能开始。”毕歇尔说:“在原始部落那里,每一种劳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特有的生产动作的节奏。”斯宾塞认为,在原始人那里,每一个比较强烈的感情的兴奋,都有身体的节奏动作表现出来。普列汉诺夫指出,对于一切原始民族来说,“节奏具有真正巨大的意义”。他们对于节奏的敏感,正如现代人的音乐能力一样。对于节奏的敏感,是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本性的基本特质之一”。

    原始诗歌的产生,是与原始人类对于的音调和节奏的感觉有着直接关系的。在这种“音调感、节奏感”的背后,当然含有深厚的内容,人们可以对其形成作深入的研究,但是这种“音调感、节奏感”与诗歌起源的直接关系则是不可怀疑的。此外:“起初那些天生最富于这种资质的人,使它一步步发展,后来就由临时口占而作出了诗歌”,直接指出了“音调感、节奏感”是诗歌类艺术起源的“原因”。

    “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假如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所模仿的对象,那么我们的快感就不是由于模仿的作品,而是由于技巧或着色或类似的原因。”这里说的“模仿艺术”指的是造型艺术,即绘画、雕刻等。可见,亚里士多德意思到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起源。各种艺术的共同本质在于模仿,其间的差别在于:绘画和雕刻用颜色和线条来摹仿事物,音乐用声音来摹仿,舞蹈用有节奏的姿态来摹仿,史诗则用语言来摹仿。

    其实,艺术的起源是多元的,是“模仿”、“劳动”、“表现”、“图腾”等说法的综合。各门艺术自身的特殊性,和各个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文化特征、宗教信仰等,决定了人类艺术的起源不可能是由一个因素决定的。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艺术论,深刻地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以悲剧为代表的艺术创作原则,形式美和哲学美(善)内在统一的美学观,以及艺术认知社会人生、教化伦理道德、陶冶审美情操的功用,真切体现了希腊艺术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它对后世西方的美学思想、艺术理论有深远影响。它的许多合理见解,至今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