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亚里士多德(1)
    一

    历史的星空,布满了一个个璀璨的星座,它们照亮着黑夜,给人们以光明,提供向导。无论从哪方面说,也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亚里士多德绝对是最亮的星星之一。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λη?;英语: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一起,被称为对西方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出生在爱琴海北岸色雷斯的斯塔古拉城,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父亲利可玛科是马其顿王的御医。从他的家庭情况看,当属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儿时,亚里士多德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跟父亲学过医。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对生物学和实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公元前366年,18岁的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健在时,亚里士多德已是修辞学教员,并从事著书立说的工作。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学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学习刻苦,思维敏捷,见解独特,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是,柏拉图又说,需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因为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爱真理胜过爱老师。他勤奋钻研,博览群书,广收资料,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园期间,亚里士多德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跟老师有不少分歧。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柏拉图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在学园继续呆了两年。后因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亚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亚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亚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亚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来到了米提利尼。

    3年后,42岁的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腓力浦国王给他的邀请书至今还保存着,信中说,亚历山大躬逢亚里士多德时代是一种荣幸,并希望他的关怀和智慧使亚历山大配得上国王,无负未来的使命。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为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讲授道德、政治以及哲学,传授治国之道。作为老师,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价值观肯定对亚历山大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我想,“追求(国家)最高最广的善业”的亚里士多德不会赞成其学生的武力扩张屠戮生灵烧杀抢掠的政策的,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亚里士多德热衷于中庸之道,认为国家人数以10万为上限,而亚历山大热衷于帝国扩张、征服。公元前338年,马其顿打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次年,腓力浦召开全希腊会议,会议约定希腊各邦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由马其顿担任盟主。在会议上,腓力浦宣布,他将统帅希腊各邦联军,远征波斯。至此,马其顿实际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

    公元前336年,腓力浦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含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雅典人在军事和政治上臣服于马其顿,但,心里并未臣服,反马其顿的势力还是很大的。亚历山大尽管残暴、野蛮、狂妄、独裁,但毕竟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希腊的文明传统因他而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