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孔子(15)
    ●孔子还是中国和世界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文化、教育是贵族们的专利,他首创“有教无类”的方针,大办平民教育。“有教无类”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任何人不论等级、地域、智愚,只要他愿意学习,都应给予教育。他不仅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也打破了他们对权力的垄断,使得许多寒门子弟有机会得以走上仕途,为国效力。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23岁即在阙里收徒讲学,最初的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冉耕等人,自此以后,教书育人成为他的终生事业之一。他先后有弟子三千,贤者(精通六艺)七十二人,他以个人之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有“文(知识)、行(社会实践)、忠、信(此二者为品德)”、“诗、书、礼、乐、数、御”,他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材,如颜回天资聪慧,闻一知十,是位大学问家。孔子认为他是诸弟子中最有道德的一位,说他是一个能治国安邦的人才。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是夫。”(述而)将颜回与他自己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一斑。可惜他“不得其死”、英年早逝;子贡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办事通达,还是当时的大商人,也当过卫国的宰相,是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和杰出的外交家。孔子办学时,把教学内容分为四科,即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子贡系言语科之佼佼者,连孔子也自感不如;子路不仅是个出色的政治干才,也是一位勇猛的将才;冉求多才多艺,做事干练,具有名臣之质;公西赤举止严谨,言词清晰,深知礼法,是难得的外交人才;子游曾任地方官,在推行礼乐教化上有创新,受到孔子赞许。孔子死后,他将儒学传到江南,被称为“南国孔子”;子夏不仅助孔子编《春秋》,还为魏文侯帝师,首倡以儒学而经世致用,开创儒学之今文学派。其政治思想传之商鞅、吴起、李悝,由儒入法;曾参及其弟子整理了《论语》。

    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中,孔子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教学规律和学习方法。

    他提倡学而不厌、博学多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论语》开篇第一章即说“学而时习之”,他告诫弟子学习要“发愤忘食”(述而),更要多闻多问,“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述而)。学问学问即是问,问即是学。孔子自己就是这方面的表率。他曾求教于郯子,问礼于老子,问鼓乐于襄子。他向一切人学习,并不耻下问,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