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孔子(13)
    《论语》有个突出特点,是人物多,比梁山好汉还多。孔子,孔子的学生,还有其他人,不管是对话者,还是他们提到的人,不管是当官从政的达官贵人,还是隐逸山林的不合作者,死人也好,活人也好,所有人物加一块儿,有156人。它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描写生动,比如颜渊和子路,就是一对活宝。老师为什么偏爱颜渊,常骂子路?这种写法,对比很强烈。这书很真实,老师骂学生,学生顶老师,学生跟学生闹别扭,不遮不掩;旁人对老师不礼貌,羞辱老师,让老师下不来台,也照收不误;甚至连孔子压不住火,竟然拿棍子打老朋友,也都记下来了。说是圣书,一点圣味儿也没有。

    《论语》这本书选得好,也编得好。好在哪儿?主要是坦荡直率不虚伪。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孔子死后的七大弟子也好,喜笑怒骂,毫不遮掩,寥寥数语,写意传神,让你觉得,生活中的事,本来就该是这么个样子。后人崇圣,再怎么曲里拐弯,美化之,神化之,都遮不住这种优点。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子弟就得身披霞光?比如子路,他跟老师没大没小,老师对他说骂就骂,一点面子都不给。冉求惹他生气,他叫学生“鸣鼓而攻之”(《先进》11.17)。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孔子周游列国,跟隐士打交道,被他们讽刺、挖苦,也被记下来。孔子对学生说,我没有什么要瞒着你们的,“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7.24)。

    当然,《论语》的价值在于其为指导规范人们的道德伦理生活,治国安民,构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向导。宋人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足见其至高价值和崇高地位。

    ●孔子既是一位旷古罕见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也是一位十分注重实践、具有卓绝政治智慧和杰出才能的政治家。他希望他的思想、学说变成治理国家、教育民众的利器,经世致用,救国救民。孔子终生都热衷于政治,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有自己深邃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尽管他从政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的言论、行动都突出地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大政治家所特有的思想品格和政治才略。年轻时尝为委吏、乘田,他恪尽职守,颇有才干。五十一岁时作过鲁国的司空、司寇,做些“断刑讼,举刑罚”的事情,并参与了鲁国的国政,后来还一度代理宰相,即所谓“大司寇摄行相事”。他主政期间,大力推行仁政,政绩卓著,使鲁国秩序井然,民富国安,夜不闭户,“四方皆则之”。然而,由于他是一位道德高尚、以匡世救民为己任的政治家,而不是以为谋一己之私利、保位或高升为目的,玩弄阴谋权术的政客,他要增强国家的权威,削弱卿大夫的权力,与当政的季氏三家大夫发生矛盾;加之齐国的离间计,最终被迫弃官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