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2章 明明是教化!
    初九早朝后,陈初回住处更换了便衣,再次带着铁胆和焦屠出了门。

    辰时初,安丰驿馆饭厅,大病初愈的沈该和陈伯康先后到来,琳琅满目的餐点,两人却没有一点胃口。

    临安询问和议进展的旨意,一天数道。

    年前便已抵达安丰的沈该,面对齐国吞天一般的胃口,两个月来除了被气的呕血两次,无有寸进。

    到了后来,齐国礼部尚书杜兆清干脆单方面中止了谈判,携了美婢整日游春踏青,将他们晾在驿馆。

    新任和议使者陈伯康来了六七日,连对方的面都没见到。

    也是,钱塘湾隔三差五便炮轰沿岸的齐国战船仍在、势如破竹占领淮南全境的淮北军仍在,齐国自然不着急。

    二人正沉默相对时,忽听随从来报,晋王来了

    沈、陈两人都清楚,不管是代表了安丰朝的陈景安,还是代表了齐国的杜兆清,听命的都是这位晋王

    自和议开启,临安朝一直想要直接交流的对象便是晋王,奈何他只露面了一两次,大多数时间都避而不见。

    今日对方忽然主动来访,两人自是激动,赶忙起身迎了出去。

    驿馆内,陈初负手立于院内,正凑头在一株迎春花前轻嗅花香,那模样惬意如出游。

    “沈大人身子可好些了”

    甫一见面,陈初先问候了屡次呕血的沈该,待对方表示自己无碍后,这才转头看向了陈伯康。

    去年十一月,和淮北交往密切的陈伯康便被临安羁押,短短几个月,人不但更清瘦了,脸上的皱纹也更明显了。

    “陈大人多日未见,受苦了。”

    相比面对沈该时公式化的客套,陈初面对陈伯康确有一两分真心关切。

    陈伯康无声一叹,就算以前淮北淮南相处得宜,但此时两人分属两朝,陈伯康也不好表现的太过亲近,只一抬手,作了个请陈初进屋说话的手势。

    陈初却摇头道“刚下早朝,本王还未吃饭,陈大人不如陪我去街面上一起吃些吃食”

    “也好。”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般小要求,陈伯康自然不会驳了晋王面子。

    一旁的沈该也跟了上来,已和陈伯康走出几步的陈初却忽然回头道“沈大人,我与陈大人说几句话,沈大人不用相陪了。”

    “”

    沈该不由尴尬,出使安丰,他自然视自己和陈伯康为一体,都代表了临安朝廷。

    可这晋王却摆明了不愿带他,再结合朝中关于陈伯康和早已晋王勾联的传闻,沈该以不悦外加审视的眼神看向了陈伯康。

    不爽归不爽,陈初不让他跟着,他就只能留在驿馆。

    出了门,陈伯康无奈一叹,“晋王何苦害我”

    陈初却道“便是我不害你,陈大人年前不照样被临安朝廷羁押了么”

    陈伯康苦笑,再不言语。

    两人沿着驿馆前的长街走了百余息,越发接近淮北军在城中的营房,周遭贩卖吃食的小贩越多。

    淮北经商之风盛行,但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各个行业已接近饱和状态,竞争激烈。

    是以,许多胆大敢闯的小贩,便选择了跟着淮北军四处闯荡。

    淮北军打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淮北军军饷高,军士手里有钱,小贩们售卖的家乡吃食可慰藉军士思乡之情,格外受欢迎。

    一来二去,就成了一些本钱微薄的底层创业者的好项目。

    陈初和陈伯康停在一家挂着王爷豆脑竖幡的小摊前,后者正是被这小摊名字所吸引,不由笑问道“小兄弟,你家这王爷豆脑,是何来历”

    正在忙活小贩手脚麻利的给一位顾客盛好豆脑,这才抬头回道“客官有所不知,俺们淮北这豆脑,最早流行于唐州桐山鹭留圩,鹭留圩您晓得不正是俺们王爷起家的地方,人家都说,这是王爷发明的,便叫了王爷豆脑”

    陈伯康以玩味笑容瞧了一眼身旁的陈初,又问道“那你一个卖豆脑的小摊贩,冠以王爷二字,不怕楚王看见后治你的罪么”

    “咦,你这话说哩。俺们王爷可没那般小气,俺们蔡州还有王妃擀面皮、王妃肉夹馍哩,也没见谁被治罪”小贩一脸理直气壮的解释过后,不忘推销道“客官,尝尝俺这豆腐脑吧,这可是俺淮北特色,听说大齐长公主殿下来了蔡州,接待的大宴上都有这豆腐脑哩”

    “哈哈,好这豆脑怎卖”

    “四文一碗,可浇咸卤,也可放糖,不过甜的要加价一文”

    “给我来一碗甜的”

    说罢,陈伯康又看向了陈初,问道“你吃甜的咸的”

    陈初却没回答他,径直朝小贩道“四碗咸的,十根油条”

    一行人中,加上铁胆、焦屠刚好四人,但人家陈伯康明明说了吃甜的,该是一甜三咸才对。

    “客官,这位大叔说要吃甜的啊”小贩迷茫道。

    “不,他必须吃咸的”

    霸道的改了陈伯康的取向,陈初几人在建议长条桌旁坐了。

    这等流动摊贩,桌椅自然谈不上多干净,陈初却不假思索的坐了下来,陈伯康识人无数,见过那些为显亲民而特意深入民间表演的官绅。

    但在陈初身上,那股自然随性,完全不似作伪。

    陈伯康不由想起两人第一次在淮南见面时的场景,那时这楚王穿了一身农人短褐,一双小腿裹满了泥巴,坐在树荫下叼着草吊儿郎当。

    还吹牛说自己见过会飞的铁鸟。

    现如今,那吹牛小郎已是身负齐周两国王爵、一举一动都可搅动天下的当世枭雄。

    而自己,刚刚从大理寺的监牢中获释临安朝廷想要借他与淮北之间的良好关系促成和议,但皇上、秦相对他的怀疑与日俱增,未来在大周,他命运着实堪忧。

    想到这些,陈伯康不免生出一股物是人非之感。

    不过,陈伯康乃豁达之人,讲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目前担着和议职司,还是想在尽量少折损临安朝利益的情况下,达成和议。

    一碗豆脑下肚,陈伯康擦了擦胡须,主动道“晋王,钱塘湾被封已两月,左近百万百姓终日惶恐难安,晋王素有爱民之名,既如此,不如先撤了齐国水军,再细议和议条则”

    豆脑剩了个碗底,调羹已不好舀起,陈初干脆端起了碗,不顾形象的倒进了嘴里。

    十余步外,那小贩见陈初吃的香甜,不由得意道“客官,俺家这豆脑,味道正宗吧”

    “嘿好吃”

    陈初笑答一句,抹了抹嘴,这才看向陈伯康道“撤军也好。”

    “”陈伯康不由一怔,多日来和议毫无进展,他不过试探的挑起了话头,对方这么轻易就答应了

    接着,陈初又道“不过,我有几个条件,你临安朝需先应下。”

    “那赔款数额过于庞大,便是”

    陈伯康以为陈初又要替万万两白银赔偿之事,后者却打断道“不是这桩事。齐国水军撤军的先决条件,只有两桩,一、将挑起边衅的战犯交与齐国处置,二、陈大人需替安丰朝延揽一些人”

    “延揽何人”

    陈伯康直接忽略了陈初的第一条件,反正后者又没点名谁是战犯,此事不难办。

    但第二个条件却让他心生警惕。

    果然,陈初一开口,他便将头摇的像拨浪鼓。

    “寿春知县陶春来、扬州知府薛徽言等淮南旧臣共计五人”

    陈伯康以前是淮南经略,自然清楚各州府主官为人陈初说的人,皆是些肯俯身做实事、又对自身品性有一定要求的干臣。

    劝这些人投安丰朝,才是真正动摇了临安朝廷的根基。

    再者,若他陈伯康做说客,往后回了临安,还如何自处

    见陈伯康拒绝的坚决,陈初故作一叹,悠然道“以前,我还以为陈大人是那等明辨是非的超脱之人,该明白自己效忠的乃天下万民,而不是某家腐朽皇室,却不料,陈大人也这般迂腐”

    “晋王不必以言语激我”

    耳听陈初说的不客气,陈伯康面不改色道“我并非看不清这天下大势,只是我也不看好你淮北模式能让百姓过好。”

    这话已相当大胆直白,看清天下大势,有他也看出临安朝难堪大任之意。

    而不看好淮北模式,更易激怒陈初,毕竟世人都知楚王耕耘淮北近十年,淮北大概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成就。

    陈伯康话里却有贬损的意思。

    陈初未动怒,反而好奇的盯着陈伯康道“哦陈大人如何不看好我淮北模式了本王洗耳恭听”

    这一次,陈伯康稍稍沉吟了几息,用来组织、精炼一下语言他在淮南为官数年,时时刻刻都在留意观察淮北。

    接下来的话,他从未与人讲过,“晋王,你可知,自淮北兴盛以来,我淮南出现了大量模仿淮北的场坊”

    “这不就是你想要的么”陈初笑道。

    “起初,我确实这般想但去年时,我去往各州县便衣走访了一回,却觉这场坊非民之福”

    “此话怎讲”

    “去年夏,我抵达庐州夏塘镇,此地水暖适宜耕作木绵,乃淮南木绵耕作最集中的区域,因此,建有大量棉布场坊”

    “看了以后,是不是吓了一跳”陈初似乎早有所料一般,淡淡问道。

    陈伯康诧异的看了陈初一眼,继续道“确实老夫一生游历州府足有百数,但那夏塘镇”

    似乎是回忆起某些不忍言之事,陈伯康顿了一下才沉声道“此地初看繁华,场坊主皆为巨富,然坊内乌烟瘴气,做工之人赤身裸体、骨瘦如柴,每日上工时间七个时辰起步,十来岁的童工比比皆是,甚至有些来路不明的人口脚戴锁链作工但有工人手脚稍慢,那监工动辄鞭笞打骂工人几无人形那般惨状,比之佃户尚不如”

    越说,陈伯康越激动,察觉情绪小有失控,陈伯康喘了几口,待心情稍稍平复,才接着道“这还只是场坊情形,再说农人,如今淮南种绵远比种粮获利丰厚,当地劣绅对田地的欲望更盛以往他们用尽手段,将自耕农逼至破产,掠走良田后改粮为绵,为场坊供货坊主、劣绅以此勾连,夏塘镇繁华之下,尽是累累白骨”

    一直没说话的陈初,这才接了一句,“我淮北如今纺机已可同时纺十六锭棉纱,你淮南技术落后,只有四锭纺机,为了在价格上与淮北竞争,自然要在人工上压缩成本想来那纺场中,被拐卖而来的奴工不在少数。”

    陈初说的是客观原因,但陈伯康听了却非常不舒服,再者,和陈初接触数次,他一直觉着这个政治立场不同的年轻人怀有仁心。

    可此时听了他近乎冷血的分析,陈伯康不由动了火气,直道“这一切还不是拜你淮北所赐场坊之害,犹胜劣绅”

    “那照陈大人所言,我淮北怎无此惨状”陈初心平气和道。

    陈伯康既然想了这么多,便不会不分析淮北情况,当即道“一来,你淮北土地八成已成公田,可自主调配资源。二来,你淮北有技术先行之便利,便是不极力压缩人力成本,也可以高价售卖的方式包裹成本。三来,便是监管严厉但此法不可长久”

    “为何”

    “你淮北仅数百万人,货物却行销天下,等于以天下之利繁荣你淮北一地若等到齐周金夏一统,需养活之人已近万万,届时哪里还有那般大的市场供你养活这么多人各地场坊主势必会为了竞争,争相压低成本,到时,场坊内惨象只会更甚”

    陈初心下暗暗佩服了陈伯康一下,在当下这个时代,他能想到这些已殊为不易。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伯康站在了万民角度去考量此事。

    只不过,历史局限性让他忽略了技术积累爆发后带来的生产关系变化。

    但能看到资本主义獠牙的破坏性,已是难得。

    旁边,焦屠一人已吃下了五根油条,铁胆饭量也不小,但在陈初身边,或许是保持形象,吃了一根后便停下了筷子。

    陈初拾筷帮铁胆又夹了一根,柔声道“吃嘛,尽管吃。”

    随后才重新对陈伯康道“陈大人,你应知晓本王来自海外吧”

    “”陈伯康一时迷茫,不知陈初怎突然提起了此事,却还是下意识点头。

    陈初稍一思索,道“在我东胜神洲,有一英吉利,他们国内初次工业革命时,场坊工人平均寿命只有十五岁,纺场、矿山内八九岁的熟练工人比比皆是另有美利坚国,一名叫做洛克菲勒的商人所属场坊内,工人每日要工作八个时辰,东胜历法1914年,工人们为了争取两刻钟的午休时间闹了罢工这位洛掌柜自己豢养的保安队装备有铁甲战车、连珠火铳,当场打死了二百多人”

    了解过资本发展史的大多都知晓这桩事。

    可即便这样,这洛掌柜依然被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商人之一。

    所以,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资本国度诞生出马列,是有原因的。

    在不做人这一点上,资本家一点也不比劣绅表现的差。

    陈伯康忙道“既然如此,晋王还在淮北推行此法你难道不怕日后我华夏也如那般么”

    陈初却忽然肃容道“陈大人这个世界上不止齐周金夏,还有别的国家啊我们不发展,但旁人一直在发展待旁人用铁甲战车、铁甲船、连珠火铳打到我中原大地,你我子孙为人做奴做婢之时,要骂我们这帮先人痛失发展之机的”

    “”

    陈伯康沉默下来,百年来,周国先后与西夏、与辽国、与金国交战,胜少败多,边民被杀被掳的事并不新鲜。

    但近年来,淮北的天雷炮、火铳确实成为了可决定战场胜负的利器。

    他不清楚那东胜神洲各国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不过,若果真如陈初所言,对方连铁甲战车、连珠火铳都有了一旦对方渡海来袭,那便是神州沦陷的局面。

    隔了半天,陈伯康才喃喃道“以晋王之意,天下非要行那淮北之法,才可与东胜各国抗衡么”

    陈初却没直接回答陈伯康的问题,反而悠悠道“资本积累,血腥残酷,要么向内压榨,要么向外掠夺”

    陈伯康好像听出点什么,忙抬头看了过来,陈初又道“我方才已说了,这天下,不止齐周。待日后,我们拿下关外千里黑土沃野,不出十年,可活千万民。若南下占得中南半岛,可种一年三熟稻,又可活民几何

    除此外,海东扶桑还有一石见银山,藏银万万两不止

    西渡万里,更有诸多国家王室眼巴巴等着我华夏茶丝瓷好货

    这些,都是活民之法。只要官方鼓励再予以组织,士绅万民皆可自组商队遨游四海,可开疆拓土,也可驻地行商,更可传授教化”

    拘于历史局限性,即便当世精英也没有陈初对世界了解的透彻。

    一番话说完,陈伯康愣了许久,但农耕文明骨子里的谨慎保守,让他下意识问道“若万民都去逐利了,谁来耕作”

    陈初闻言,不由哈哈大笑道“粮、银是资源,人口难道就不是了么掳来的人口,只要有口饭吃,什么活不能干”

    “”陈伯康一时愕然。

    掳人作工这种事,确实有违儒家道义,陈初察觉他表情异样,不由叹道“我方才已说了,资本积累过程残酷的很,若不对内压榨,便只能对外掠夺了。”

    陈伯康迅速收回了惊愕表情,已换了一副道貌岸然的神色,只听他淡淡道“怎能叫掠夺此举明明是为了教化”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