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百三十三章 大姑姐见马玲
    东北地区,有些老人习惯把老虎叫成是虎妈子,无论公母,都这么叫。

    一听胡三妹说那李大拐被老虎给吃了,赵军、赵春都大为震惊。

    永安是林区,高山林立多有熊罴猛兽,有虎也不稀奇。

    这么多年来,也有山民见过虎的踪迹。但虎吃人、伤人的事并没发生过,影响人比较严重的只有二十年前,猛虎夜袭永安林场吃猪、吃牛,引得四大炮手蹲守,最后丧命于周成国枪下。

    之后二十年,在没听说过老虎惹什么麻烦。所以今天李大拐命丧山里,说是被虎杀了,着实有些骇人听闻。

    “大娘”赵军有些疑惑地问胡三妹说“李冬他们是搁山里找着李大拐的吗”

    问完这句,赵军抬手往窗外一指,继续问道“我听外头吵吵把火的,又是枪、又是刀的,这是干啥呀”

    不怪赵军有疑问,若是李冬在山里找到他叔了,肯定已经把李大拐的遗体带回来。

    虽说横死的不能进村,但在屯子外搭个棚子,给李大拐停在里面,然后操办丧事属于正常。

    要是这样的话,不至于大张旗鼓的吧就算要给人报仇,也不是你齐胜利一个屯长能做主的

    所以赵军感觉有些蹊跷,他觉得那齐胜利点兵唤将的,倒像是要去山上接人。

    “那个”被赵军一问,胡三妹咔吧眼睛回忆一下,才对赵军道“你们屯子有个老秦头子”

    “嗯”冷不丁的,赵家姐弟都是一怔,他俩被胡三妹问懵住了。

    看姐弟俩都是一脸茫然,胡三妹道“那老头子搁山里压窝棚,他家老三搁你们屯子,完了他家老大搁森铁货物”

    “啊”听胡三妹如此说,赵军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当即反问道“大娘你说的是秦大江吧”

    赵军问这话时,心里就已经确定了答应,和胡三妹说完,赵军又对赵春道“就是秦强他爹”

    赵春和秦强曾经是同学,听赵军一说,赵春也反应过来,皱眉道“他爹都多大岁数了,咋还搁山上呢那秦老三也不孝顺呐。”

    “他就那玩意了”赵军很少说人是非,但因为花小儿的原因,他两辈子都不待见秦强。此时提起秦强来,赵军吐槽道“他能花钱给他三小舅子娶媳妇儿,完了不能养活他爹,他爹都那么大岁数了,还搁山里夹黄叶子啥的呢。”

    “这儿子白养。”胡三妹闻言跟着气恼,往旁一歪头、嘴角一撇,顺手把腿搬了上来,嘴里嘟囔道“纯是给人家养的。”

    “嗯”赵军猛地意识到了不对,这嗑咋唠到这儿来了呢他琢磨了一下,忙对胡三妹说“大娘,咱刚才说到老秦头子,完了他咋的啦”

    “啊”胡三妹一拍大腿,道“他们说,那老头子不是上哪儿溜山去,好像是什么大皮窝子啊,说是搁高山脚嘛”

    “高山脚”赵军眉头一皱,心想那老秦头溜的大皮窝子,不能邢三占下来那个吧那秦强都被邢三捅了,他秦大江还舍命不舍财

    想到这里,赵军不禁有些担心。但令他担心的并非是那大皮窝子会不会被人抢走,而是怕邢三给秦大山攮死。

    这时的胡三妹没察觉到赵军异样,她继续说道“那老头子早晨起来,上到山二肋就看见血溜子了,鸟么悄地过去一瞅,那李大拐”

    说到此处,胡三妹就好像亲眼看到了一样,皱眉稀疏的眉毛、紧着鼻子、咧着嘴道“那腰往下都没了”

    “哎呦我”在长辈面前,赵军忍住了没说脏话。

    且不说冬天熊冬眠,就算是春季,熊伤人频率最高的时候,熊或许会伤人、害人性命,但几乎没出现熊吃人的情况。

    在这山林间,能给一个人下半个身子都吃了的,就只有老虎了

    “妈。”赵春听到李大拐惨死,心生怜悯指着窗外问道“那他们上山打虎去啦”

    “不是”胡三妹道“那老秦头说是听着旁边林子有动静,吓得屁股尿流地就回来了。完了半道碰着李冬他们,一听说是虎妈子,李冬他们也没敢上去。”

    接下来的事,就算胡三妹不说,赵军、赵春也能猜到了。

    一个屯子住那么些年,虽然暂时没法给他报仇,但咋也得给李大拐带回来,好让家里给他操办后事入土为安。

    所以齐胜利召集在家的男人,拿上家伙事儿,一起进山去接李大拐。

    “弟啊。”赵春扒拉了赵军一下,道“咱坐一会儿,不着急走。”

    “对。”胡三妹跟着附和了一声,她一开始就是这样提议的。

    为啥齐胜利兴师动众就因为老虎太厉害了。

    但赵军可是有个外号叫伏虎将,更曾在永兴大队生擒猛虎。所以赵军对于永胜来说,是绝佳的助力。关键赵军还有车,带人上山、下山都方便。

    赵春不愿意弟弟掺和这事儿,尤其明天就是赵、马两家过礼的日子,在这之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这样,赵军在周家多留了半个小时,然后胡三妹、赵春婆媳俩才开始包孩子。

    孩子他奶给做的小棉袄、小棉裤穿上,小老虎帽一戴,贴身的小单被先裹一层,单被外再包一层小褥子。这还不算外,再用小棉被包上第三层后,胡三妹又使红布条把布包裹一系,最后才将硕大一个包裹递在了赵军怀里。

    胡三妹扶门,赵军抱着孩子,赵春拎着俩三角兜从家里出来。等三人到门口时,赵春回身对胡三妹道“妈,我们走了哈。”

    “大娘,你进屋吧。”赵军也道“外头挺冷的。”

    “没事儿,没事儿。”胡三妹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大孙子,从这孩子下生就没离开过家。去年过年时,赵春回娘家都没带孩子。

    今天是大孙子第一次离开家,此时孩子还没走呢,胡三妹就开始惦记了。

    但在赵家姐弟面前,胡三妹还不好说啥,只能叮嘱赵军道“军啊,开车慢点儿”

    “哎,大娘你放心吧。”赵军知道胡三妹在担心啥,笑着对她道“我妈总念叨她大外孙,这赶上了就让她稀罕两天,完了就给你送回来。”

    “行”胡三妹故作大度地一咬牙,道“好不容易去一趟,他们都应该多待两天。我就是怕啥呢这孩子好哭好闹的,别再影响你爸、你妈休息。”

    赵军闻言与赵春对视一眼,然后憋着笑,对胡三妹说“大娘说的倒是那么回事儿,那后天早晨,我姐夫搁那么上班,我给我姐、我外甥送回来。”

    “行,行”胡三妹连连点头,然后一指车厢道“那快走吧,别给孩子冻着。”

    说着,胡三妹先小跑着绕过车头,给副驾驶车门拉开。赵春先上车,然后接过赵军递来的孩子。

    当胡三妹给车门关上后,只听赵军在旁边道“大娘,我们走了哈”

    “妈,我们走啦”赵春也在车上喊道。

    “哎走吧”胡三妹应了一声,然后一直盯着她那被包的严严实实的孙子。

    等汽车驶离周家门口,赵军往后视镜上看了一眼,才对赵春道“姐,我大娘还搁外头呢。”

    赵春歪头看了一眼,笑道“他奶得看车没影儿了才能回去。”

    姐弟俩说话时,汽车转弯往北,可还没驶出多远,赵军忽然瞪大了眼睛。

    在车前三十多米外有俩人,而这俩人不是别人,正是王翠花和马玲。

    这娘俩一人挎着一个大包袱,包袱很大,用红棉布裹着。

    此时赵春怀里的孩子没动静,可能是睡着了,所以赵军没按喇叭。

    而随着车往前开,王翠花、马玲一边往路边靠,一边回头看。

    当看到车厢里的赵军向自己挥手时,马玲笑着抽出一只手,向赵军摇了摇。

    这姑娘能给她妈织帽子、给他爸织帽子、给她弟织帽子,还给赵军织帽子、脖套、手套,可她自己却是戴了个军绿色的棉帽,手上戴的也是绵手闷子。

    手闷子和手套不一样,手套是五个指头分开,每个手指各有一个指套。而手闷子只有大拇指才有单独的指套,其它四根手指共用一个指套。

    而且为了防止丢,两只手闷子用绳连在一起,摘下手闷子就把绳挂在脖子上。

    这手闷子无论是看上去还是使用,都显得笨拙。可当它配上明眸皓齿、笑靥如花的姑娘时,那笨拙就成了可爱。

    赵军将车停在娘俩身前,他推开车门下去,一边从车头前往过绕,一边跟王翠花打招呼道“大娘”

    而这时赵春把副驾驶门推开,但她抱着圆鼓鼓一个大包裹,她想下车,自己却下不去,只能往外喊道“花姨呀”

    王翠花和王美兰有同一个太爷,俩人论姐们儿,以前赵春看见王翠花就喊姨。

    “哎呦,春儿”王翠花见状,连忙抬手推车门,试图将其关上,道“你抱孩子呢,你别下来了”

    “不行,我得下去小军呐,你过来接我一把。”赵春硬要下去,并喊赵军过来接孩子。

    这年头,农村的礼数没有成文的规定,全凭个人感觉来。

    两家早就有亲戚,如今赵军和马玲又将成婚,王翠花是长辈,赵春和她又许久未见,今天在这儿见着了,赵春不下车就感觉心里不舒服。

    赵军绕过来,接住小外甥,马玲则腾出一只手扶住下车的赵春。

    “闺女,下来干啥呀”王翠花在旁道“别给孩子整凉着。”

    “没事儿,没事儿。”赵春从车上下来,对王翠花道“花姨,你跟玲儿干啥来啦”

    王翠花一耸胳膊上挂的包袱,然后看了赵军一眼,笑道“这不是找那吴裁缝,做几身衣服吗”

    “啊”赵军、赵春一听就明白了,俩家明天过礼。按规矩明天赵家给马家彩礼,马家则把给新姑爷做的衣服带到赵家。

    至于赵家给马玲做的衣服,得是过后由媒人给马玲送去。新娘子的衣服不用太着急,不耽误婚礼就可以。

    赵春看了眼王翠花挎的包袱,又看了下马玲挎的那个包袱,然后对王翠花笑道“花姨,你给自己做新衣裳没有啊”

    按理来说,丈母娘给姑爷做衣裳,一般都是做一身。家里条件好的,对自家闺女重视,才会给姑爷子做两套。

    想当初,赵家和周家过礼的时候,王美兰就是给周建军做了两套衣服。

    但此时马家娘俩一人挎了一个大包袱,看样子四套衣服都不止。

    “嗯”王翠花笑着一点头,然后抬手握住赵春胳膊。

    赵春往王翠花身边一贴,王翠花顺势凑到赵春耳边,道“我给小军做四身衣服。”

    昨天晚上,王翠花当着赵军的面没说,此时却是跟赵春说了。

    “哎呀”赵春闻言甚是惊喜,自己在乎的人,也会希望别人一样的在乎。

    别看这俩人交头接耳的,但王翠花说啥,旁边的赵军也听着了。他下意识地向马玲看去,却见马玲笑着冲他一眨眼。

    赵军微微一笑,而这时王翠花一下看到赵军抱着的包裹。

    那孩子被包的严严实实,小脸也被被角盖住,王翠花看向赵春问道“春儿,我能不能看看孩子”

    “看,看”赵春连声应道,这年头的父母,除了老来得子,否则很少有太溺爱孩子的。而且,孩子也没那么娇气。

    赵春伸手去掀那盖着孩子脸的被角时,王翠花、马玲都凑了过来。

    “哎呀呀”王翠花只看了一眼,就扒拉赵春的手,面带笑容地小声道“行啦,快给孩儿盖上吧,看一眼得了,别让风给孩儿呲着。”

    “没事儿,没事儿。”赵春这么一说,王翠花又多看了两眼,并对马玲道“你看这胖小儿,多好哈,呵呵。”

    “嗯”马玲眼睛亮晶晶地点着头,那孩子没睡,但很安静,不吵、不闹也不怕人,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面前的两个陌生人。

    “你看那孩子,眼睛多亮。”王翠花又夸了一句。

    而这时,赵军在旁笑着小声说道“我姐夫好钓鱼,我姐怀孕前儿,我周大娘天天给她熬鱼汤喝,说是喝鱼汤喝的。”

    赵军这话,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赵春的孙子同样如此,下生一睁眼,小眼珠就乌黑锃亮的。

    “啊”王翠花把赵军的话记在了心里,然后点了下头,冷不丁来了一句“这孩子大眼睛,随我们老王家了。”

    赵春“”

    在场这五个人,包括孩子在内,就她眼睛小,就她随老赵家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