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6章 内燃机和电力机车之争
    另外一边。

    客运车间贾主任打了三四个电话。

    许诺出种种好处,对方最开始满口答应下来。

    可是片刻之后,在回拨过来的电话中,对方又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贾主任。

    并且还很隐晦的提到,这次路风办将副主任刘国璋派了下来。

    贾主任没有跟刘国璋打过交道。

    也听说过此人是老资格,食古不化,油盐不进。

    瞬间就打消了营救老鳖的想法。

    转而开始撇清责任,避免牵连到自己。

    好在老鳖这小子很上道。

    以前无论是送东西和送钱,都是偷偷摸摸的,并没有留下收尾。

    他毕竟是机务段的中层干部,只要坚决不承认,路风办也拿他没办法。

    贾主任也算是饱经风雨了,逐渐镇定了下来。

    他回到办公桌前,抽出一张稿纸,开始撰写思想汇报。

    等到傍晚的时候。

    路风办的督查找上了门,掏出证件在他的面前晃晃。

    “你就是贾正义现在怀疑你跟一位名叫王二杆子的临时工有关系,麻烦跟我们走一趟。”

    现在正是下班时间。

    办公大楼前人来人往。

    贾主任就这么着被穿着制服的路风办督查带走。

    李爱国正好下班,跟贾主任撞了个面对面。

    两人默默的对视两眼,贾主任耷拉下脑袋。

    他拳头紧紧攥起,暗道该死的小司机,等劳资这次渡过了这场危机,以后有你好瞧的。

    李爱国突然停住了脚步,拦在了督查面前,佯装气愤“两位督查同志,你们为什么要带走我们车间的贾主任

    贾主任一向严于律己,思想水平高,是我们客运车间里的楷模,怎么会犯错误呢”

    李爱国的声音很大,很快就吸引了不少职工的注意,大家伙纷纷围了过来。

    对着贾主任指指点点。

    “这不是客运车间的老贾吗怎么会被督查带走”

    “还能因为什么,肯定是犯错误了”

    “真是看不出来,平日里老贾表现得挺积极的。”

    “你知道啥啊,这叫做满嘴仁义道德,其实一肚子坏水。”

    “领导的嘴,骗人的鬼,别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炎炎烈日下。

    职工们的议论声,让贾主任喘不过气,白色衬衫已被汗水浸透,额头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水。

    现在完犊子了,就算是能扛住压力,挺过路风办督查的审核,坏名声也算是落下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现在他已经冲上去,将李爱国撕成了碎片。

    更可气的是,他还不能指责李爱国的不是。

    毕竟人家也是在关心他。

    在机务段里,没有几个人有勇气,拦住路风办督查的。

    两位督查也稍稍愣了一下。

    在认出李爱国是火车上的小司机后,微微点头,解释道“详细的情况,我们不便于说明,不过你放心,我们绝对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

    “那就麻烦你们了,我的贾主任可是清廉的领导,从来不会收受别人的礼物,也不会故意为难车间里的职工,更不会打压职工”

    既然撕破脸了,那就不用给你留脸。

    李爱国将贾主任干的那些破事全讲了出来。

    要是在后世的话,一旦贾主任这次没进去,他以后肯定会被穿小鞋。

    可是,在这个工人最大的年代。

    只要自身光明磊落,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目标,没有几个人会害怕领导。

    你要是敢暗中搞鬼,我就敢冲到办公室里。

    先是请你吃一顿老拳,再将你拎到外面,让全机务段的职工们看看你的丑态。

    当年一位解放前留用的领导,还是老派的作风,仗着自己领导的身份欺负工人。

    就这么被整治过。

    惹事的职工非但没受批评,后来还被评为了先进。

    而那位领导被一降到底,发配到检修站敲石头去了。

    围观的职工们这下子更气愤了。

    有几个年轻人已经挽起了胳膊,要上去教训贾主任。

    贾主任吓得满头大汗,浑身打起哆嗦。

    却不能出言阻拦。

    毕竟人家李爱国是在为他求情。

    这个时候拦住李爱国,那岂不是做贼心虚,坐实了那些罪名。

    只能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咒骂这小子实在是太狠了。

    这感觉实在是太憋屈了。

    最后还是两位督查看出了端倪。

    生怕职工们冲上来,连忙带着贾主任离开了现场。

    待他们离开后。

    张雅芝兴奋的瞪大眼“这下子好了,贾主任肯定是因为老鳖的事情,被带走的,说不定得判几年,咱们就不用受他的欺负了。”

    “你想得太简单了,像这种老狐狸,哪那么容易被扳倒”李爱国的心情也很好。

    就算贾主任这次逃过一劫,前途也算是完了。

    张雅芝也清楚,像贾主任这种从基层爬上来的铁路领导,做事情一向严谨,。

    跟各个方面都有深厚的关系,要是没有真凭实据,只凭借老鳖一个人的口供,很难钉死他。

    张雅芝有些惋惜的叹口气“真是可惜了,像贾正义这种没有思想觉悟,又小肚鸡肠的人,怎么能当领导呢”

    “没事儿,俗话说作恶多端必自毙,以后有的是机会。”

    回到了宿舍里,冲了凉,穿上大裤衩子。

    李爱国本来打算骑着自行车回到四合院。

    刚走到走廊里。

    就被一只白皙纤细的小手,拉进了隔壁宿舍内。

    “爱国兄弟,你先别走,姐请你帮个忙。”张雅芝绝美的娇靥上红晕遍布。

    所谓的帮忙,原来是请李爱国帮她。

    在随后的半个小时时间里,李爱国跟张雅芝两人一块拔了种在阳台上了的萝卜。

    让她见识了什么叫做。

    燥热的宿舍内,单人床铺上。

    许久之后,才算是缓了过来。

    李爱国站起身用毛巾擦掉汗水,皱皱眉说道“雅芝姐,这筒子楼夏天热,冬天冷,就没有个舒服的时候,你还是应该尽快租个私房搬出去。”

    “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现在租房子,每个月得多花1块五毛钱,并且房子还不怎么样。”

    张雅芝坐起身,拎着蒲扇给李爱国扇风。

    “等我攒点钱,干脆买一套房子得了。”

    张雅芝凑上来,用商量的语气说道“我打听过了,咱们机务段附近的房子,两间屋子的,只要大概一百五十块钱。”

    “确实可以买房子,不过你得确定房子是私房,别买了人家单位的公房,到时候就掰扯不清楚了。”

    “你放心,拉纤的是我一个远方叔叔。”

    见李爱国赞同,张雅芝心中下定决心要买房子。

    她每个月工资加上补助有五十多块钱。

    再加上跟李爱国运送货物,一个月能拿到七八十块钱。

    只要攒上三个月的钱,就能买下一套房子。

    三个月一套房子还是在京城三环以内,这在后世简直不可想象。

    李爱国心中唏嘘一阵,穿好衣服离开了宿舍。

    他之前跟刘国璋老师约好了,晚上要去刘家做客。

    对于刘国璋老师,李爱国心中充满了钦佩。

    毕竟在那个年代,敢于毫不犹豫的放弃高薪的工作,冒着生命危险,勇敢的投入时代洪流中。

    要是意志不坚定的话,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骑上双人自行车,趁着供销社天还没黑,李爱国买了两瓶老汾酒,又拐到糕点铺称了一盒糟糕。

    刘国璋家位于五道营胡同。

    这里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街道狭窄古朴,店铺琳琅满目。

    刘家是一处独家院落,看房子的样式应该是祖宅了。

    敲开门。

    开门的是一位身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女同志。

    女同志留着干脆利落的齐耳短发。

    她天庭饱满,眉毛紧蹙,鼻梁高挺,虽年过三十,依稀还是能看得年轻时,肯定是位大美女。

    李爱国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来之前就了解了刘家的情况。

    这女人叫做方世兰。

    出身有一些特殊,解放前是大资本家的女儿,因为追求先进,也进入了时代的洪流中。

    在战斗中,同刘国璋结下了深厚情谊。

    解放后。

    因为方世兰的父亲有问题,曾有老领导劝说刘国璋另寻一位出身清白的女子。

    刘国璋却一意孤行,坚持同方世兰结了婚,在成为一对神仙眷侣的同时,仕途也受到了影响。

    要不然。

    凭借刘国璋在解放前干的那些工作,现在也不至于被困在铁路局内。

    “同志,你这是”方世兰诧异。

    李爱国笑笑“方师母,我是刘老师的学生,跟刘老师约好了”

    “你就是那个火车司机学生啊,赶紧进来,刚才老刘还在念叨你来着。”

    听到这话,方世兰顿时热情了起来,请李爱国进到了院子里。

    院子内收拾得简朴而素雅,青砖曼地,墙角有一颗核桃树,屋檐下还摆放了几个花盆,里面的鲜花鲜艳绽放。

    方世兰冲着堂屋里喊了一声“老刘,爱国同志来了。”

    这时刘国璋从堂屋里走出来。

    他穿了一件棕色褂子老式睡衣,比在机务段的时候,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文尔雅。

    李爱国笑着叫了一声老师。

    “进屋说话。”刘国璋点点头,看了一眼李爱国手里拎的礼物,也没有说什么。

    屋内的摆设要比大杂院住户家中好多了。

    木质的软垫沙发,地面上铺的光滑水磨石,墙壁上挂有三四个镜框。

    八斗柜子上摆着收音机,墙角有一台缝纫机,上面罩着绣有花边的白布。

    刘国璋并没有停留,而是推开了隔壁房间。

    房间内摆满书籍和一张书桌,看起来应该是书房。

    李爱国换了拖鞋,跟了进去。

    大大方方坐到了带有沙发垫的坐椅子上。

    这玩意可真软和,就跟后世的乳胶垫子一样,要是有机会的话,自家也得搞一套。

    刘国璋坐在书桌前,跟李爱国寒暄了两句,问了几句近况。

    得知他今年才进入机务段,就拿到了铁路先进工作者的情况后,忍不住满意的点点头。

    “机务段的情况我了解,能够从几十位火车司机中脱颖而出,不愧是我老刘的学生。”

    “您当年教过我,要干一行爱一行,我既然当了火车司机,就要成为最优秀的火车司机。”

    刘国璋抬起头,看看李爱国“你小子倒是有志向,只是”

    方世兰进来给两人倒茶,打断了两天对话。

    她要做晚饭了,询问李爱国是否有忌口的食物。

    在得到回答后,笑着看向刘国璋“老刘,咱们谈好的,在家里可不能谈工作,要是被我听到了,你就要违反纪律了。”

    刘国璋哭笑不得“你当着孩子的面,提这些干什么。

    再说了,你的事儿上面不是已经定性了吗你跟你父亲早就没了关系。”

    方世兰还想说两句,见李爱国这会也抬起了头,尴尬的笑笑,转身走了。

    两人唠叨的内容十分含糊,李爱国也猜了个七七八八。

    肯定还是因为方世兰的身份问题。

    “你师娘就这样,三十多岁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似”

    刘国璋笑着解释一句,端起茶喝了一口,接着说道“你身为蒸汽机机车的司机,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时代是发展的,现在国外正在普及新型机车,国内很快也会跟上,你也要跟上脚步。”

    果然是老师,没几句话,就开始上课了。

    李爱国挺直胸膛,点点头“我们机务段里也发放了内燃机的资料和电力机车的资料,让我们这些火车司机学习。”

    提到工作,刘国璋突然来了精神,好奇的问道“你觉得内燃机和电力机车,哪种更适合咱们”

    李爱国愣了一下。

    铁路局路风办的副主任为什么要关心这些。

    环视四周,他这才注意到,刘国璋的书桌上和书架上,摆满了各种跟火车头有关的书籍,其中很多还是俄文书籍。

    李爱国想起了听到的风声,好奇的问道“老师,我听说您要升迁了”

    刘国璋深深的看了李爱国一眼,赞一声你小子的消息倒是灵通。

    因为是师生关系,他也没有藏着掖着。

    “你师母的问题基本查清楚了,上级决定调我到铁道部铁道研究所工作担任副主任的职务。”

    李爱国的眼睛猛然瞪大。

    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是铁道部为了发展铁路事业,而成立的研究所。

    除了研究机车外,对地方上的研究所,还有直接管辖的权力。

    像四方厂的董教授,在一定程度上,就归铁道研究所管理。

    铁道研究所看上去声名不显,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级别却不低,副主任跟轧钢厂的厂长是一个级别的。

    而刘国璋现在才不到四十岁以后的前途可想而知。

    “恭喜老师再进一步了。”李爱国站起身道。

    刘国璋摆摆手“咱们是师生关系,你就别跟我来这套了,你是一线工作者,对火车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远超那些研究员,我有件事情拿捏不准,正想征询你的意见。”

    刘国璋是解放前的老师。

    那时候师生关系,可是铁打的关系。

    所谓的一日为师终生为夫,并不是一句空话。

    李爱国自然不会推辞,侧耳倾听。

    原来。

    现在铁道研究所内部,关于火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

    一派建议遵循世界大流,像欧美和老大哥那样,按部就班的发展内燃机车。

    另外一派则提议应该发展更先进的电力机车。

    跟内燃机相比,电力机车有着具有更高的速度和牵引力,同时还更加环保,未来的前途将远超内燃机。

    就像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电动汽车一样。

    电力机车出现的时间,也比内燃机要早。

    只是因为技术原因,迟迟没有得到发展,后来反而被内燃机超越了。

    事实上,从解放后,国内已经意识到电力机车的先进性,开始研究电力机车了。

    朱洲电力机车厂在苏国专家的帮助下,正在制造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即6y1型干线电力机车。

    “其实我是倾向于继续研究电力机车的,只是你看看这个”

    刘国璋叹口气,拿起一份内参材料,递到了李爱国面前。

    粗糙的纸张上,有铅印的文字。

    朱洲电力机车厂6y1型干线电力机车试运失败,巨额资金打了水漂,究竟是谁的责任

    文章的内容很简单。

    就是6y1型干线电力机车在机车经环形铁道运行试验中,由于作为主整流器的引燃管不能正常工作,而返厂整修。

    上面还言辞激烈的指责研究所坚持研究电力机车,是坚持行走在错误道路上。

    目前老大哥和欧美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内燃机车。

    研究所应该迷途知返,顺应世界潮流,摒弃电力机车。

    看完之后,李爱国心中直呼好家伙。

    他前阵子还在铁道内部报纸上,看到6y1型干线电力机车研究顺利,估计很快能够实装了。

    当时李爱国还感到奇怪。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国内这个年代研究的好几种电力机车型号,都以失败而告终了。

    原来真是失败了

    只是没有对外公布,而是刊印在了内参上。

    刘国璋在旁边继续说道“按照研究所的规划,后续还有还几种型号的电力机车研究项目。

    只是现在有人在内参上点了一炮。

    部里面本来就对电力机车有疑虑,觉得花销太大,现在更是产生了犹豫。

    研究所内部。

    因为6y1型干线电力机车项目的失败,一部分同志也产生了动摇。

    一旦上任,我将面临艰难的抉择。”

    李爱国放下报纸,看看刘国璋“老师,您应该也研究过机车,应该清楚,内燃机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国外已经几乎通盘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且利用技术专利,建立了一条护城河。

    咱们就算是花费精力和时间,来继续研究内燃机车,也很难有所突破。”

    刘国璋惊讶的看看李爱国,一般的火车司机,只是能够了解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已经算是合格了。

    这小子却能想到后续的发展,其格局和眼光,已经超越了研究所里的那些领导。

    “你继续。”

    “而电力机车虽发展缓慢,一旦技术成熟,必然会取代燃油机车,咱们应该提前发展电动机车,实现弯道超车”李爱国神情严肃。

    “弯道超车这个概念提得好”

    刘国璋连连称赞。

    站起身从抽屉里摸出一包白盒的烟,从里面抽出两根。

    一根递给李爱国,一根自己点上。

    深深抽一口,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群敌环伺,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咱们要是不另寻一条新的道路,那么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吃残羹剩饭。

    这对于一些体量比较小的,可能无所谓。

    可是咱们拥有十万万人口。

    帝国主义是不会容许咱们发展壮大的。

    咱们也绝对不能容许命脉被别人捏住。

    只是”

    刘国璋迟疑片刻,抬起头看向李爱国“对于内参上浪费的说法,你怎么看”

    李爱国惬意的抽着烟,嘿嘿一笑

    “老师,任何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干成前无古人的事情,就得花费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报纸上不是经常提倡,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嘛。”

    在李爱国的记忆中。

    正是国内的铁道研究所,一直坚持研究电力机车,采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6y1型电力机车,到ss1型电力机车,再到ss2型电力机车

    最终才研制出首款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ss3型电力机车。

    后来ss型电力机车继续发展,一直发展到ss9g型电力机车。

    国内最终拥有了全套研究和制造技术,才能生产出了和谐号电力机车。

    要是现在放弃了。

    那么以后国内的电力机车,只能依赖国外进口了。

    想想芯片

    李爱国后背泛起一阵凉意。

    刘国璋也正是从大局出发,意识到了这点,才会主张大力发展电力机车。

    听了李爱国这番话后,这种想法更加坚定了。

    他抽着烟,眼睛微微眯起,淡淡的烟雾中,陷入了沉思。

    也许应该以弯道超车为标题,在内参上撰写一篇文章,消除那些负面影响。

    有时候。

    一个响亮的口号,可能会彻底改变局面。

    多年的磨炼,也让这位为了信仰,只会蛮干的老教员,学会了在工作中使用灵活的策略。

    谈了事,吃了饭,又拉了些家常。

    李爱国眼看快到晚上九点了,便起身告辞。

    “爱国,以后你要常来家里。”

    “放心吧,老师,我一定经常叨扰。”

    刘国璋将他送到外面的大路上,才转身回到了小院里。

    方世兰正蹲在水池旁,洗刷碗筷,看到他回来,抬起头笑着说道“老刘,没想到你还有位这么有出息的学生。

    年纪轻轻就得了铁路先进工人称号,以后说不定能当上机务段的领导。”

    “你呀,还是小看了他,刚才谈起火车技术问题,他是随手拈来,说得头头是道,比一些科班出身的研究员还要专业。

    还有,这小子很通晓人情世故,手腕也很灵活,是个可造之才。

    这样的人才,留在机务段里当火车司机太可惜了。

    估计要不了多久,我就得想办法将他调进研究所里。”

    想起李爱国刚才提出的“弯道超车”,刘国璋就从心底充满了佩服。

    这个口号,言简意赅,又足够的响亮,还具备哲学道理,足以跟报纸上的口号相媲美了。

    李爱国竟然能够随手拈来不得了啊

    方世兰抿嘴笑“人家火车司机是工人,工资虽低一些,但是稳稳当当的,不受风浪的影响,用得着你的好心”

    被自家老婆损了一顿,刘国璋却没办法反驳,毕竟前阵子方世兰确实受了不少委屈。

    “媳妇儿,来,我帮你洗衣服。”

    “去去去,你还是研究你的机车去吧。”

    小院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