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章 郭二
    第68章 郭二

    蒸汽机司机楼里只有屁股大地方,挤了几个大汉,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本该会宿营车休息的郑师傅被挤到炉膛,只能单脚站在炉膛的扣板上,却舍不得离开。

    他拉着曹文直的手,把李爱国计算煤铲数量的事情讲了一遍。

    曹文直不哈哈笑道“老郑,我要是告诉你,我这个徒弟搞出了一个叫沙包的玩意。

    装在车顶上,以后车轮再也不会打滑了,你是不是得惊掉下巴”

    “啥包那么厉害,能让车轮不打滑”郑师傅瞪大眼。

    在以往。

    火车遇到下雨天,或者是上陡坡路段,因为车轮跟车轨的摩擦里不足,而产生车轮打滑的时候。

    解决方案只有一个。

    司炉工拼命的往炉膛里填煤,增加蒸汽机车的动力输出。

    每遇到车轮打滑,郑师傅都要比平时多出两倍的力气。

    身为司炉工的郑师傅,对沙包比其他人更有兴趣。

    以至于李爱国跟曹文直交接了班,回到宿营车休息的时候,他还挤在车厢里追问沙包的事情。

    “爱国,我连小学都没上过。

    就在冬学班上识过几个字。

    你说的那些我也听不懂。”

    冬学班是乡下老百姓对扫盲班的别称,因为冬天农闲,庄稼人有闲工夫参加,因而得名。

    李爱国此时已经说得口干舌燥,看着郑师傅沉默了片刻。

    感情刚才讲了那么多科学原理,都是在对牛弹琴。

    郑师傅不好意思的笑笑,搓了搓那张沾满煤灰的手“俺就是想问伱,沙包真能让车轮不打滑”

    “当然能”李爱国自信满满。

    “那就好。”郑师傅看看车窗外,突然凑过来,低声说道“列车还有将近两个小时,才会启程返回京城。”

    “恁不下车”

    “下车”

    李爱国皱皱眉头。

    他总觉得郑师傅所谓的下车,并不是下车去玩的意思。

    毕竟开火车可不是个轻松活。

    精神高度集中数个小时,谁还有精力去逛街。

    再说了。

    这年代街道上也没有石油小姐姐搞街拍,还不如躺在包房里睡觉。

    果然。

    郑师傅神秘兮兮的说道“津城可是有不少好东西,像小站稻米,静海金丝小枣,宝坻大蒜,在京城都能卖上好价钱。”

    “咱们包乘组的同志,每次来都会带一些回去。”

    包乘组的列车员走南闯北,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从各地带回稀缺的玩意,然后到鸽市上倒手,赚取利润。

    这是这年代的特色,李父也经常干这种事情。

    当然了。

    每人每次携带的东西有限,也就是装满一个帆布袋。

    路风办的同志查到了,只是说自家用的,也算不上违规。

    李爱国现在正缺钱,早就想着这个门路,见郑师傅主动提出,当然是点头答应。

    “行,我人生地不熟的,就有劳老哥您了。”

    “客气啥,恁中午还说了,咱们包乘组出车,吃喝从来不分家,都是一个集体的同志,有了好东西,肯定要分享。”

    郑师傅的记性很好,几乎把李爱国的话背诵了下来。

    他的记忆力在随后更是令李爱国惊叹。

    郑师傅甚至连津城车站哪里有豁口都搞得清清楚楚的。

    “从这边走,不进出站,一般不会遇到路风办的。”

    郑师傅指着铁丝网上一个破洞说道“这里距离城郊的一个黑市也很近。”

    “得,您是老师傅,我跟着您。”

    跟在郑师傅的身后,七拐八拐,在小巷子里东串西串,李爱国来到了一处荒郊野地。

    “这里就是黑市还真是不背人啊。”

    李爱国看看光天化日下,讨价还价的那些商贩们,啧啧称奇。

    跟京城的鸽市相比,津城的黑市,就跟闹市区一样热闹。

    卖货的的摊位摆在路边,买货的大摇大摆的闲逛,有几个甚至还在跟卖货的高声讨价还价。

    要是挪到京城,这个黑市早就被冲了。

    郑师傅“这还得从明朝说起,天津卫设卫筑城,老百姓主要是官兵和家属,擅长舞刀弄枪,带兵打仗。”

    “后来,漕运、盐运发展起来,城中的主流大众,是靠卖力气混饭的脚行搬运工。”

    “这些人大都是莽汉,发生了摩擦,那就直接动家伙,有什么算什么,扁担、棍棒、扎枪、大刀片、斧头、砖头瓦块、卖肉的刀、做买卖的秤杆子,谁也不含糊谁。”

    “即使是解放后,上面整治了几次,社会治安也没四九城好。”

    说着话,郑师傅凑到一个卖大米的摊位上,讲起了价格。

    津城黑市上的大米一毛四分六,比京城便宜两分钱,而且还不需要粮票。

    这一来二去,一斤大米捎带回京城,至少能挣五分钱。

    帆布袋里能够装二十斤大米,这一趟的外快就是1毛钱。

    李爱国也跟着买了二十斤大米,刚准备离开,看到旁边有票贩子收购全国粮票。

    卖粮票的小伙子是个小黑胖子,粗布短衫打扮,脚下放着一提篮的鸡蛋。

    “南来的,北往的,这边瞅,这边瞧。”

    “父老乡亲,老少爷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特价大酬宾了,3斤全国粮票能换1斤鸡蛋。”

    一时间有不少人围了过去,拿着粮票换鸡蛋,小黑胖子脸上乐开了花。

    李爱国笑道“这小黑胖子倒是有生意头脑,在供销社里,就算是加上鸡蛋票,1斤鸡蛋也只需5毛钱。”

    “”一斤全国通用粮票,能换两毛钱。

    “这货转手挣了1毛钱。”

    郑师傅把鼓囊囊的帆布包挎在肩膀上,道“他啊,名叫郭二,解放前在津城南市“三不管”戏棚子说相声,解放后讲究自食其力,说相声那帮人都进了厂,他在厂里面干了几天,受不了约束就跑了。靠着在黑市上倒卖点小玩意过日子。”

    “你跟他很熟”

    “算不上,你别看郭二的嘴皮子溜,在这黑市上算是难得的老实人,不坑人不骗人,名声很好。”

    郑师傅笑着说道“我以前也跟他换过鸡蛋。”

    “是吗”

    李爱国心中一动。

    以后要是长跑津城这条线,经常捎带东西的话,自己出面太显眼了,还是得在津城鸽市上物色一个代理人。

    要是郭二真像郑师傅说得那样老实可靠,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不过这种事不能着急,还要再多接触几次,摸清楚对方的底细。

    李爱国也拿出3斤全国粮票,换了1斤鸡蛋,跟郭二闲扯了几句后。

    眼看时间快到了,便和郑师傅一起回到车站。

    此时正是乘客登车的时候。

    张雅芝站在门口,看到李爱国过来,忙紧了紧风纪扣,抿着嘴冲着他轻轻一笑。

    “李司机,还没有休息”

    “出去跟老郑转了一圈。”

    “我等会就交班了,咱们宿营车见。”

    张雅芝只顾着说话,手脚慢了下来,后面的乘客拥挤了过来,车厢门口顿时混乱了起来。

    李爱国没有再多说什么,回到了宿营车。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