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四十五章 风云再起
    因剧情需要,某些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微调几年,问就是蝴蝶效应

    反正林修撰觉得自己的脸都被打肿了,刚才他还装逼说,没人能拦得住他讲课。

    结果转眼就被皇帝教做人了,莫非这就是皇权社会的残酷性

    刚才一直在训斥林泰来的翰林院掌院陈学士,这时候又站了出来。

    他拦在了锦衣卫官校面前,高声喝问道“先说明白,究竟为何事即便到天子面前,也容我分辨”

    那锦衣卫千户陪着笑说“好叫学士公得知,皇上点了林九元为今年武会试的文场考试官,必须要进入贡院锁住。”

    众人“”

    敢情锦衣卫来捉拿林九元,是为了带进贡院当考官隔离起来,而不是关进诏狱小黑屋

    不知怎得,有点很可惜的感觉。

    一般武会试时间在文科结束后的次月,比如三月份放了文科金榜,那么现在四月份确实也到了武试时间。

    武会试分文场和武场,其中文场考官是临时点选翰林官去充任考试官。

    林翰林毕竟是上届武试第一名,皇上想林翰林为本届武试的文场考官,也是很合理的。

    无所谓了,反正武试一直也不怎么被看重,各种不规范

    等众人回过神来,忽然一道巨大的身影闪现了出去,按住了那锦衣卫千户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林翰林暴怒起来时,谁也拦不住,一边打一边骂道“传旨就好好传旨,胆敢诈唬洒家莫非是想吓死你爹”

    陈学士无奈喊了声“林九元若打死传旨天使,当诛三族”

    林修撰这才悻悻的收了拳脚,他敢确定,刚才锦衣卫千户故意那么喊话吓人,肯定是报复心作祟。

    毕竟自己打过的锦衣卫官校,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半个时辰后,鼻青脸肿的锦衣卫官校将林泰来带入贡院,锁进了内院,与外界隔离。

    没错,这个贡院就是林泰来二月份来过的那个贡院。

    只不过上次是来参加考试,这次则是进了内院当判卷考试官。

    还好武试文场不会像文科会试那样,前前后后折腾一个月,大概几天就够了。

    一是因为参加武会试的考生本来人数就少,一般额定数量在五百人左右,而文会试考生是几千人。

    二是因为武试文场的考试,只有策论各一道,不像文科那样总共要写十几篇文章。

    而且来参加考试的武举人们,也只怕写不了多长的文章,内容格式也不会太复杂。

    所以判卷工作量小得多,据林考官个人估计,也就是文科会试的百分之一。

    而且还不用特别上心仔细,几个考官勤快点,两天就能判完,定出几十个一等二等就完事

    几天下来,轻轻松松混点补贴,增加些考官资历,也是比较美滋滋的工作。

    也幸亏还有其他考官,林泰来看了看别人,不容置疑的说“以后送进来的酒食,你们先吃。”

    其他考官“”

    传闻中林九元眼高于顶,事实上这么谦让

    然后林泰来又补充说“我怕有人给我下毒。”

    其他考官“”

    难道进来判卷,还有这种风险吗

    等到文场考试当天,今年武试的主要组织者、兵部尚书王一鹗坐在贡院龙门,开始对考生进行点名和搜检。

    不过王大司马才点过并搜检了几十人,突然发现,剩下的考生都好奇的望向自己背后。

    王大司马转过头去,却见不知何时,有个巨大的身影像是幽灵一般,不声不响的出现在了自己身后。

    卧槽王大司马吓了一跳,站起来喝道“林翰林你为何会在这里”

    如果他没记错,林泰来的身份是判卷考官,这时候应该被锁在贡院的内院,与外界彻底隔离,以防止舞弊。

    所以在理论上,林泰来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林翰林“嘿嘿”的笑道“院墙太矮了,我找了桌椅搭起来垫脚,就翻了过来。

    而墙外巡逻的官校眼神不太好,也没敢发现我。”

    王一鹗“”

    虽说朝廷对武试完全不重视,但总要讲究个表面形式,你林泰来能不能尊重一下考试制度

    等这次考试结束后,就该向朝廷奏请,增高贡院的院墙

    林泰来趁机对考生们招呼说“谁是从宣府来的站出来走两步”

    武会试解额都是有固定数目的,每个省或者边镇都能分到一定名额,尤其边镇优先度更高,所以宣府镇必定有人参加考试。

    林泰来喊了一嗓子后,见没人肯站出来。他心里便猜测,可能是对方不明白自己目的,所以有顾忌。

    所以林泰来又喊了一声“从这里出去后,本翰林即将奉旨巡阅宣府但人生地不熟,急需本地老人带路”

    这下瞬间就有四个考生跳了出来,纷纷叫道“翰林老爷在下来自宣府镇”

    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啊,来考个试还能巴结到未来的钦差,再不出声就是傻子了

    林泰来便吩咐说“你们今天考完出去后,各自吩咐一名熟识风土和道路的家丁仆役,去林府等候待命

    我看完卷后出差时,自然会带上他们一起,你们先安心继续武试”

    “老恩师但请放心”有个考生连称呼都提前喊出来了。

    兵部尚书王一鹗忍无可忍,连忙催促道“你差不多就行了赶紧回内院去吧,别再出来了”

    于是林泰来就这么在贡院里消磨日子,但是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就在这几天,宣府镇已经风云际会,历史的车轮就快碾到他脸上了

    听到林泰来被锁进贡院的消息,户部尚书王之垣叹口气,对好大儿王象乾说

    “看来是等不到你那小姑丈打头阵了,伱也无法再继续等了,且先去宣府上任吧,一切小心行事就是。”

    虽然从技术角度来说,王象乾最稳妥道路仍然是在钦差林泰来后面上任,但他真的无法再等了。

    按照大明朝廷和北虏老顺义王俺答汗当年议定的规矩,每年年初,北虏诸部首领要到边墙外进贡。

    等大明朝廷接受进贡并进行核实,确定没有去年犯边者后,才会对“遵纪守法”的部落开放边市,也叫马市。

    一年一清查,哪个部落有犯边,那么边市就没他的份了

    一般来说,马市开放时间是从四月份到十月份,北虏各部落轮流进市交易。

    隆庆议和后,朝廷在三边、山西、大同、宣府各镇都开了马市,而宣府镇的马市地点在张家口堡,尤其热闹繁华。

    毕竟宣府镇距离京师太近了,京师本身就是巨大的马匹消费市场,从京师再往南又是广袤的平原腹地,所以张家口堡马市比别处更火爆。

    这个马市由相关副将或者参将带兵数百负责警戒,再由分守口北道的参政负责经理马市。

    而目前分守口北道右参政就是林九元的大侄儿王象乾,而现在又已经是四月了。

    所以说王象乾不能再等下去了,如果连马市都耽误,那就成了破坏边事的罪人。

    王象乾胆略才能都不缺,觉得即便没有林姑丈去开路也无所谓,自己也能打出一片天。

    在旁边听的资深御史王象蒙感慨说“小姑丈也太跳了,沈尚书有意辞官关他何事,非要阴阳怪气的说沈尚书,结果被阁老们联手送进了贡院关禁闭。”

    王司徒目光忽然深邃起来,“俺琢磨着,林九元是不是正在下一盘大棋”

    王象蒙“”

    中低层人士迷信下大棋也就罢了,怎么你这贵为大司徒的朝廷高层也迷信下大棋

    王司徒继续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林九元是不是故意刺激沈尚书走人,等以后天雷劈下来时,让阁老们都直接挨一挨雷劈。

    说不定哪位阁老被劈倒了,他就有机会渔利了。”

    王象蒙“”

    无力吐槽,这是里才能有的“作者想当然型”谋略吧现实里谁会这么玩啊

    一个官场菜鸡算无遗策运筹帷幄,通过操纵阁老们进退渔利,还是三流才会这么写

    宣府镇城距离京师只有三百五十里,放在几百年后,上了高速公路就是一个多小时的事。

    两天后,分守口北道右参政、宣府地区民政官、张家口堡马市经理王象乾抵达了宣府城。

    但是刚进城,王象乾就听到了一个震动边墙内外的消息

    今年官方贡赏结束后,年近七十的北虏当代顺义王辛爱黄台吉去世了

    黄台吉的长子扯力克,按道理说可以继承顺义王。

    但黄台吉的“王后”、当世草原第一女尊、直接掌控数万部众的实力派、北虏内部最大的亲汉派、大明最知名异族美少妇三娘子又又想作妖了

    她又又想扶持自己的亲儿子布塔施里上位顺义王

    黄台吉的长子扯力克也想继承顺义王,就得先根据北虏风俗继娶三娘子,可三娘子并不乐意

    听起来这关系有点乱,不熟悉北虏情况的人只会感到云山雾罩,这就需要从头解释。

    在二十几年前,三娘子只有九岁时,就嫁给了老顺义王、一代枭雄霸主俺答。

    凭借聪慧美貌,三娘子深受老年俺答的宠爱,逐渐发展成为草原上的实权人物,边市的北虏方面实际主持者。

    布塔施里就是三娘子和俺答所生的儿子。

    隆庆和议成功,让俺答完成了开边市的终生梦想,打了一辈子仗,终于能享受十来年后,在前几年去世了。

    这个时候两边情况是,大明朝廷最信任的人就是三娘子,谁想当顺义王,就要先娶三娘子。

    俺答长子黄台吉想按照草原收继婚风俗,先娶了三娘子,然后继位顺义王。

    而此时此刻,黄台吉已经六十了,三娘子还是个三十出头的小少妇,根本不想嫁给一个六十岁的糟老头子。

    所以三娘子想的是,扶持才十几岁的亲儿子布塔施里上位。

    当时北虏在陷入内讧时,经过大明这个掌握经济利益的外人的极力斡旋,三娘子终于肯嫁给六十岁的黄台吉,而黄台吉则继位顺义王,继续与大明维持和议。

    王象乾虽然是新来的右参政,但他是仔细做过功课的,对北虏信息有所掌握,自然熟知上面这些往年旧事。

    而眼下这个情况,又仿佛是旧事重演。

    黄台吉没了,他五十岁的长子扯力克想按照草原风俗,继续娶三娘子,然后继承顺义王。

    而熬死了两任老头的三娘子从小少妇变成了少妇,还是不想第三次嫁给糟老头子,连续伺候俺答、黄台吉、扯力克祖孙三代。

    反正长子扯力克和未亡人三娘子各有想法,关键是扯力克的实力也不足以压制三娘子。

    而且两边都想寻求大明朝廷支持,毕竟大明掌握着经济利益上的绝对主动权。

    听说三娘子已经进入边墙之内,准备拜访边镇各路官员寻求政治支持了。

    王象乾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后,连忙喊来一个家丁,吩咐说“带两匹马赶回京城,将北虏消息尽快通报给小姑爷”

    王象乾的政治敏感性还是很强的,北虏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放在大明就相当于换皇帝,尤其是主角三娘子还跑到宣府来了。

    所以即将巡视宣府镇的林泰来需要知道这个信息,然后做出决策。

    如果林泰来不想趟浑水,就要想法取消差遣;如果林泰来想趟浑水,那也需要提前有所准备。

    王象乾派出的家丁先把消息禀报给了王司徒,然后让王司徒继续安排。

    此时林泰来被锁在贡院里,王司徒也不好明目张胆的传递消息。

    根据时间来判断,武会试的文场判卷就快结束了,王司徒就先派人守在贡院门口。

    如果一天内结束不了,再想办法向贡院里面传递消息。

    还好第二天,林考官就解除了隔离,从贡院里出来了,第一时间就听到了王象乾传回来的北虏消息。

    卧槽林泰来大吃一惊,还有这种功劳等着自己去捡

    那位大名鼎鼎的三娘子在历史上,从俺答一直嫁到俺答孙子的孙子,总共嫁了四代人中间有一代早亡,这才刚过半啊。

    这次不就是北虏两边又内讧么,随便斡旋一下,这功劳就到手了

    众所周知,他林九元最擅长斡旋

    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别人还让不让自己去斡旋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