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零四章 恐怖的三年之约
    林泰来不想在家里白养一个没用的闲人,于是就跟着申用懋,前往申府拜访首辅,哪怕此时天已经黑了。

    毕竟事不过三,再不去就太不给面子了,未来两三年,还要靠申首辅在前面挡炮火。

    两府之间就隔着两个路口,所以就步行走过去。

    申用懋看着围绕身边的几十条彪形大汉,很无奈的对林泰来说

    “只是去我们申家做客,你至于带着这么多打手吗我大明朝廷风气,其实不流行打打杀杀。”

    林泰来答道“我上次在京师,结下的仇家不少,有勋贵,有外戚,有厂卫,都是习惯了粗暴行事的。

    如今我右肩受了重伤,就怕有人起了歹意,想着趁机报仇。故而要小心为上,多带人手以保万全。”

    申用懋不得不承认,被这样几十条大汉拱卫,是挺有安全感的,传闻中这些大汉都是真正的百战精锐。

    又一边走着,一边随口闲聊着问道“京师官宦人家在京师定居后,如果家中全用乡人就太麻烦了,各种成本昂贵,而且多有不便利。

    所以大都是从本地或者周边雇佣或者购买一部分家奴婢女使用,等离京时,再把这些人遣散了。

    像你这样全是从老家带人的真不多见,你现在府中有五六十打手了吧他们都能随着伱久在京师,不想着回苏州么”

    此时申用懋已经默认,林泰来肯定能中进士做官,然后久在京师了。

    林泰来却不认为这是问题,不以为意的说“不要紧我们林家人手充足,这样等级的打手在苏州还有几百个

    如果我确实要定居京师时,就与苏州之间进行定期轮换,苏州那边的打手轮流上京师值宿,两年一换。”

    申用懋直接感受到了林泰来的惊人气势,以及人力资源之充沛。

    几百个听着似乎不多,但这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精锐,不是凑人数的佃农雇工。听林泰来的意思,这几百个还是脱产常备的。

    啥家庭啊,能养几百个如此强壮能打的脱产常备“军”

    其实申用懋回一次苏州就明白了,也不完全是林氏集团的人都能打,而是苏州能打的人近两年纷纷主动投奔林氏集团。

    不过申用懋还是懂了,这可能就是父亲贵为首辅,却对林泰来十分宽容的原因之一吧

    毕竟父亲迟早要荣休回苏州并颐养天年,而且申家子孙也要在苏州混的。

    不过申用懋又觉得有哪里不对,但一时也没想起来。又走了两步,他才反应过来

    卧槽林泰来让打手们轮流上京,这不就类似于朝廷的班军制度吗

    北方各地卫所官兵轮番上京操练和值守,就叫京操班军

    想到这里,申用懋就打住了,做人没必要想那么多。

    进了申府,也不用通报,申用懋带着林泰来直奔内院书房。

    林泰来很多嘴的问道“不用这么急吧应该让我先在门房坐一个时辰。”

    申时行穿着很休闲的家居便服,十分不拘小节的接见了林泰来,甚至还让林泰来坐下说话。

    让仆役上了茶后,就平易近人的开口道“请你过来,是要开诚布公的谈心,免得从此有了隔阂。”

    林泰来十分诧异的回话说“阁老这是哪里话最近并没什么特别的事,为何要担心产生隔阂”

    申首辅叹道“我知道,先前的一些事情,难免会让你心生怨气。

    例如疏通吴淞江故道的事情,我并没有支持,还否了你的奏请。”

    林泰来神情非常自然,答道“很正常,阁老总揽全局,要顾及到方方面面的情况,比晚生更为慎重。

    所以在具体事务上与晚生见解不同,实乃人之常情,哪能因此而生出怨气”

    这话实在太懂事了,懂事的完全不符合林泰来给别人的刻板印象。

    申时行又道“还有我让黄洪宪传话说,不敢保你中进士,肯定让你有怨气。”

    林泰来毫不犹豫的回应说“不,完全没有怨气,阁老多虑了。”

    申首辅摆了摆手,“今天开诚布公,坦诚相待,行么所以别说那种虚假的见外话了,你有怨气也正常。”

    “这个真没有。”林泰来极为诚恳的回答。

    申时行很大度的说“这个可以有,这也是人之常情,老夫绝对不怪你。”

    在旁边陪客的申用懋插不上嘴,听着一老一少两人不停的极限拉扯,无聊到昏昏欲睡。

    他就是觉得,父亲是不是有毛病,非要认为林泰来有怨气干什么

    林泰来更加诚恳的说“晚生很明白一个道理世间万物无论什么,阁老您可以给,但晚生我不能强索。”

    申时行“”

    这是谁编出来的屁话可是听起来十分精妙的样子。

    真诚就是最大的必杀技,林泰来只用一句最真诚的话,终结了这几个回合的拉扯

    “最后问你一次,心里真没有怨气”申时行犹疑着说。

    换成别人,说到这里就信了,可林泰来这人性格专横而且心术九曲十八弯

    林泰来豪爽大气的说“那些问题我自己就能解决,也不必劳驾阁老啊,何来怨气之说

    你看,考中进士这个难题,目前已经接近于解决了吧完全不用阁老出面

    还有吴淞江故道的事,我让反正与阁老没关系,也不需要阁老操心,阁老也不必在意了”

    心思极度细腻的申时行忽然产生了一点危机感如果什么都不用我,那要我这个首辅干什么

    于是申首辅又说“其实你这个进士,也未见得十拿九稳。”

    林泰来“”

    沈尚书都答应了,还有什么不稳的难道你申首辅还想发挥出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的精神啊

    申时行提醒道“最后决定录取名单的主考官,毕竟是许国,他对你的意见极大。”

    林泰来淡定的说“所以我刚才说的是,接近于解决啊,就是考虑到了许国这个变量。”

    “就算沈鲤去劝他,也未必劝得动。”首辅说。这潜台词就是,还是要靠他出马才有把握。

    缺个羽扇纶巾的林泰来谈笑自若道“我早有准备,许国不足为虑也

    这次到京师,我带来了苏州新安会馆二十多名管事、以及扬州汪家为首的十三名与许国同县盐商的联名书信

    信里的主要内容就是,劝说许阁老抛开恩怨,以公正取士。

    有三十多名乡亲一起苦劝,想必许阁老也会从善如流吧。”

    申时行“”

    苏州新安会馆的人写这种信不奇怪,与你林泰来苦大仇深的扬州徽派盐商为什么也会写这种信

    林泰来解释说“他们大概是害怕我落榜后返回江左,然后会长期在扬州逗留吧。”

    申时行“”

    这林泰来能调动的资源,雄厚有点超出他想象了,某些方面简直能首辅之所不能啊。

    不知不觉,天已经聊死了,再继续往下聊就该烧纸了。

    还有些话,申首辅不好直接说,就看向自己的好大儿。

    申用懋会意,连忙对父亲说“一个普通进士实在没什么稀奇,不如帮林泰来搞一个会元。”

    申时行点了点头,仿佛若有所思的说“言之有理。”

    会元不仅仅是一个名号,但比起普通中式举子,还是有很多潜在好处的。

    一般会元在殿试名次都不低,只要会做人,馆选为庶吉士再入翰林问题不大,这比普通进士待遇就超出一大截了。

    林泰来半真半假的推脱说“关于这个会元,我并不需要”

    申用懋直接打断了林泰来的婉拒,热情的说“林泰来不必客气就凭你和我们申家的关系,你还是二郎的姻亲,不帮你帮谁”

    其实说句真心话,林泰来对后面科举名次的执念没那么大,只要有个进士出身就行了,人脉比名次更重要。

    当然,如果别人要给他,他也不会拒绝好意就是。

    “那就先行谢过了”林泰来象征性的道了个谢,然后迅速告辞说“夜已经深了,阁老还是安歇吧,晚生就不继续打扰了。”

    随后起身就往外走,眼看着就要溜出书房。

    看着林泰来的背影,申时行突然醒悟过来,今天叫了林泰来,主要是想谈什么

    “慢着留步不许走”申首辅大喝,还能让你拿了会元就跑

    一只脚已经迈出门槛的林泰来只能无可奈何的转身,又磨磨蹭蹭的走了回来,重新坐下喝茶。

    申时行立刻问道“关于吏部左侍郎的事情,听说你想推荐赵志皋”

    林泰来也不装傻了,直接反问道“首辅属意何人”

    申首辅很明确的答道“礼部侍郎徐显卿。”

    林泰来叹口气,忍不住吐槽说“如果让徐显卿去当吏部左侍郎,又有啥用啊

    吏部左侍郎如果不罢官,未来只有两个选项,要么入阁为大学士,要么升为地位独特的外朝之首吏部天官。

    可如今,内阁有申相你这个同乡首辅在,还有同为苏州府的太仓王锡爵。

    所以为了回避同乡,徐显卿根本不可能入阁,也不可能升到吏部天官,让他当吏部左侍郎那不是浪费位置吗

    除非申相你辞官,徐显卿才有进步的可能卧槽”

    说到这里,林泰来突然卡了一下。

    此后他下意识的站了起来,愤怒的对申时行谴责说“你竟然又想着辞官”

    刚才首辅说林泰来心有怨气,他没有生气;刚才首辅想用许国来拿捏林泰来,他没有生气。

    但现在只是猜测到首辅有辞官念头,林泰来居然就跳起来生气了,还指着首辅谴责

    申时行脸色黑了,虽然他很平易近人,但你林泰来也不能太没大没小了

    还没等申时行说话,好大儿申用懋忽然也随着林泰来跳了起来,急眼的大声对亲爹说

    “父亲林泰来为了你不惜自身披荆斩棘,在朝时党同伐异,在野时死战政敌,把自己搞得仇家遍地。

    而你却不珍惜别人的奋战,动辄想辞官归去,连我这做儿子的也看不过眼了”

    申时行“”

    林泰来“”

    申大爷你还不如直接喊一句“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算了。

    看着首辅似乎想找趁手家什打儿子,反倒是林泰来当起了和事佬。

    先劝申用懋坐下,“不至于不至于申相想必也有苦衷”

    又挡着申用懋,对首辅说“阁老勿恼懋大爷也是一片赤诚之心”

    申时行隔着林泰来,对儿子叱道“你懂个屁

    到了明年,三年之约已到到那时天雷战地火,在朝堂立足艰难,稍有不慎就灰飞烟灭”

    万历十四年初,也就是林泰来大战外戚郑国泰,勇夺武状元的那一年,郑贵妃诞下皇三子。

    满朝大臣都看出了对郑贵妃和皇三子的偏爱,便督促皇帝早立皇长子为东宫,当时君臣之间为此爆发出了矛盾。

    林泰来拿到武状元后,就赶紧溜回了苏州,没有被继续卷进去。

    再后来,无奈的万历皇帝就用了拖延之策,与大臣约定说,皇长子还年幼,唯恐有夭折之风险,过三年再看看。

    这就是申首辅刚才说的“三年之约”,而到了明年万历十七年,就是三年之约期满的时候。

    稍有政治判断力的都能预见到,明年必定国本之争再起,是君臣冲突大爆发的高峰期。

    而且烈度肯定远超三年前,没准也就比嘉靖朝初年的大礼议弱点了。

    大礼议是为了皇帝的爹,国本之争为的是皇帝的儿子

    在君臣双方立场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夹在中间的首辅想辞官避雷,似乎也可以理解。

    辞官不要紧,只要有人再次举荐,还可以再起复原官的。

    林泰来发了一会儿呆,申时行忍不住问道“你在想什么”

    林泰来挥拳捶着椅子的扶手,有点浮夸的叫道“我突然想起,当年考武状元时,我和外戚郑家结下了私仇啊,我和郑家要势不两立啊”

    申时行“”

    你林泰来的心也太黑了就算是报仇,也该是郑家找你报仇吧

    又听林泰来说“我既然来了京师,就该找郑家报仇啊但五六十人可能不够用了,要再从苏州调一百人来”

    旁边的申用懋听着无语,你林泰来这是想报仇,还是想继续寻衅滋事加深仇恨

    再说你林泰来都要考文科会试了,还惦记武状元的仇

    别以为他看不出来,你林泰来就是想踩着郑家刷仇恨

    等到国本之争的时候,就有“合情合理”的借口反对立皇三子为东宫了,皇帝老儿也得表示理解

    随后林泰来又叹了一声,“就是以现在的形势,郑家为了大局,肯定会尽量隐忍。

    所以想要找郑家报仇,还需要仔细琢磨些法门,才能让郑家还击,与我爆发激烈冲突。”

    申用懋摇了摇头,忍无可忍的批评说“林泰来你这做法,未免太不厚道了,也太欺负郑家了”

    “你闭嘴”申首辅直接开口训斥好大儿。

    然后又很有兴趣的对林泰来问道“你想怎么找郑家寻衅啊不,是报仇能不能把我也拖下水,加入进去”

    申用懋“”

    今天算是眼睁睁的看到,温文尔雅的状元老爹是怎么学废了。

    还有,吏部左侍郎的事情不谈了

    还有没有月票啊。。虽然没加更,但这章字数比正常多啊

    本章完

    e336680x

    yj3jx8xiaohongshu

    kanshubahtbiquhe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