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万历十五年也过去了
    大明话事人正文卷第三百八十九章万历十五年也过去了发源于太湖的吴淞江水量充沛,航行完全没有问题,不然也不会被称为江了。

    林大官人所设想的吴淞江出海口项目,并不只是修个海港就完事了。

    要重新疏通最下游的数十里故道,把在二十年前变成大黄浦河支流的吴淞江重新入海。

    除了海港之外,要在三百里沿途设置若干河港,作为苏州到海洋的中间站。

    另外还要建成三条足够宽阔的支线,分别通往松江府府城、苏州府府城、胥江工业园。

    按照历史大势,未来数十年外贸大爆发,江南本地又是“工业”发达地区,也是商品输出最多的地区。

    所以吴淞江出海口项目绝对是利益丰厚,能把持这个项目,以后就可以轻易操纵江南经济命脉。

    就是项目难度对林大官人如今实力而言,还是有点大,需要拉人拼盘,连太监都想拉来合伙。

    林大官人一开始也不会对朝廷透露所有想法,免得让自己操纵江南经济命脉的野心暴露。

    只说是疏通吴淞江故道,增加下游行洪通道,减少上游洪水危害,同时尝试海运。

    但就这也被内阁否了,不是因为内阁或者申首辅对林大官人有什么意见。

    主要还是在张居正之后,朝廷执政风格趋向于保守,不想多折腾事情,尤其是无先例可循的陌生项目。

    做事没关系不行,但是就算有关系,有的事情也不一定能行。

    林泰来面对整个官僚集体的保守态度,也有无力的时候。

    反正工业园区产能爆发还需要几年,目前通海外贸需求还没那么迫切,只能寻找机会慢慢来了。

    而且现在林大官人已经没多少精力琢磨项目了,天天被高长江催婚。

    没说错,现在对林大官人催婚最积极的人就是高长江,比林父林母都积极。

    作为沧浪亭林府总监工、林府婚礼大管事,高长江早就厌烦了林坐馆的家务事。

    他只想赶紧把林坐馆的家务事都办完了,然后全力筹备横塘学院去。

    丁亥年九月初七,宜结婚。

    在这一天,大明第一武状元、指挥佥事苏州城守备、苏州卫督运千户、苏州府府学生员林泰来,迎娶山东新城王家女之瑶括号户部尚书之妹。

    用几百年后俗透了的话来说,这场婚礼就是苏州城的“世纪婚礼”。

    王家女是从府衙内衙出嫁,抬到了沧浪亭林府,路线是从府前街一直到饮马桥,再折向卧龙街,最后到沧浪亭林府。

    沿途都是城里的主干路,全部披红挂彩。

    当日到林府祝贺的宾客数百,名流荟萃,林府连沧浪亭园都开放了。

    宾客数量多的后果就是,林大官人喝的酒也有点多。等晚上进入洞房时,林大官人已经是醉醺醺的状态了。

    洞房里还有一套流程,但林大官人今年已经是第二次走流程,自然不陌生,在醉酒的状态下,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程序。

    当婢女退出并关上屋门,屋里就只剩下了夫妻二人。

    林大官人四仰八叉的躺在了床上,吐了一口浊气说“有了你这个贤内助,以后我终于可以轻松了。”

    王十五轻轻笑道“夫君想让妾身做什么”

    林泰来答道“今后你负责的事务主要就是两大方面第一就是林氏产业的管理,第二就是协调家庭内各房关系。”

    王十五又问“夫君说的两件事务,妾身还是不明白应该怎么做,夫君何不多指点几句”

    醉酒后的林泰来话也多,“有什么不明白的比如说第一个方面产业管理,根本不用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几个核心产业就行了。

    比如掌控资金的银行、关联很广的济农仓、产业工人群体最多的工业园,只要把这几项完全握在手里,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夫君当真厉害,几句话就能提纲挈领、化繁为简。”王十五仿佛化身小迷妹,用崇拜的语气继续问“那第二大方面的事务呢怎么做才能让夫君满意”

    林大官人顺口答道“第二大方面的事务,就是协调各房关系,你就稍微偏向”

    说到这里,林大官人的酒意突然醒了一大半。

    王十五一直想从自己口中确认,自己到底最喜欢谁,今天太过于放松,差点就着了道儿。

    王十五抚摸着林泰来的胸大肌,柔声说“夫君接着说啊,妾身以后应该偏向哪个”

    林泰来立刻改口道“我心里当然只偏向伱啊,至于你这当主母的,还是要对姐妹们不偏不倚最公正。”

    王十五见没有套出话,就又说“除了夫君你说的两件之外,其实还有第三件事务。”

    林大官人严肃的点了点头,很有觉悟的说“我懂,生儿子。”

    随着林氏基业起来后,身边每一个女人的念想都成了“生儿子”。

    家大业大并且仍在膨胀的林大官人倒是不在乎多生几个,目前还是够分的。

    在这个秋夜里,林大官人又弄哭了一个新娘。没办法,太疼了。

    及到次日,疲惫的新婚夫妻也没有懒觉睡,早早起来拜父母,然后去家庙拜祖宗。

    好不容易熬到了午后,极为困乏的新婚夫妻才得到了休憩时间。

    当王十五再次醒过来时,感到十分空虚。因为只有她自己在床上,夫君已经不见了人影。

    一个嫁到了陌生地方的新娘子,对丈夫都有些依赖感。

    王十五也不例外,对婢女问道“郎君去了哪里”

    婢女答道“老爷去了书房,说是近期因为准备婚礼,又积压了些信件需要回复。”

    王十五忽然生出了几分多愁善感,自己对林泰来可能并不是完全了解。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林泰来与所有人都像是隔着一层薄纱。

    哪怕是自己这个理论上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可能是共同生活时间太少的原因吧

    抱着尽可能多了解夫君的想法,王十五信步走到了书房。她还没见过,书房里的林泰来是什么模样

    看完了来信的林泰来对着妻子招了招手,催促道“你来的刚好,快帮我写信。”

    王十五坐在旁边,支着下巴问道“文书事务不是属于白秘书的吗”

    林泰来说“白秘书去横塘镇了,估计过两天才回来。”

    “你要我代笔写什么信”王十五忍住倦意,轻轻打了个呵欠。

    林泰来答道“给南京那位海青天写信。”

    “夫君和海青天还有联系”王十五非常诧异,以正常人眼光来看,夫君和海瑞完全不搭调啊。

    林大官人把笔塞给了王十五,“我先说大意,我要责问海青天

    二十年前他为何如此目光短浅,截断了吴淞江,让一条通海江流变成了大黄浦河支流

    使得如今苏州城痛失海洋,而我这样远见卓识之人陷入困境,可能要花费十年时间来纠正他的烂工程”

    王十五“”

    她忽然觉得手里的毛笔重逾千斤,一想到对面看信的人是海瑞,就感到写不出来夫君那种嚣张的语气。

    知道夫君最近因为吴淞江通海项目受阻而不爽,但这么直接的迁怒于海瑞,是不是太勇了些

    又听到林泰来轻描淡写的说“最后加一句,就说我明年就要去南京了,准备当面责问他,叫他养好身体等着我。”

    王十五又感到,自己对夫君确实可能不够了解。

    这时代的人们一般没有长期休假的习惯,除非异地路途遥远。

    所以过了几天后,林大官人就恢复了正常生活节奏。大体上就是早晨去府学签到,到了下午就去守备署视事。

    这日林大官人进了府学明伦堂,扫视一圈后,看见了王衡和李鸿坐在角落。

    便惊奇的说“我都结完婚了,你们还在府学”

    转学二人组“”

    你结婚和我们在府学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必要关联吗

    林大官人叹口气“你们已经连续三次会文是六等了,怎么还不肯离开府学

    我已经很久不动武了,你们还要我怎样,才能把你们赶走”

    王衡怒气冲冲的说“如果离开府学,我们又能去哪里”

    林大官人拍案道“你早说啊我就能给你们指点一条路子”

    这时候,崔教授走了进来,正准备讲经。

    林大官人举着手,朝着崔教授叫道“是不是该向国子监推荐贡生了我们府学是不是可以推荐两个”

    崔教授点头道“确有此事。”

    说起当今学校生员的出路,最好的当然就是考中举人,这是所谓的清流正途。

    但中举概率毕竟太小了,朝廷又给了其他出路。比如每年可以推荐生员,送到京师国子监去读书,称之为贡生。

    但这条出路比起举人算是差多了,一般默认规则是按年资排序,让在校年头最长的人去国子监,也算是给老生员一个安慰奖。

    只有那些对科举考试完全绝望的秀才,才会想着去国子监混一个监生出身。

    林大官人提议道“正好今日到校人多,就把贡生的名额定下来吧”

    众人就看向一个五十多岁的柳姓老生员,在校生里这位入学最早,如果按照默认规则,就该他当贡生去国子监了。

    柳姓老秀才猛然站了起来,长叹道“罢罢罢,功名如梦,这乡试我不考了我去国子监混一个出身”

    话音未落,却见一只大手按住了柳姓老秀才的肩膀,硬生生地把他又按回了座位上。

    “不,你不想去国子监。”大手的主人林泰来如是说。

    柳老秀才“”

    另一个五十出头的老秀才下意识的问道“那我呢”

    林泰来非常肯定的答道“我相信,你一定也不想去国子监。”

    在林大官人的锐利目光下,众士子按照年资,一个个表示都不想去国子监读书。

    其实也不算违心,但凡还有点追求,还想冲击乡试的,都不会愿意去国子监混监生出身。

    等其他人表态完毕,最后只剩下了入学时间最短的转学二人组。

    林大官人对二人笑道“真是巧了,排在你们前面的九十多个前辈都不想去国子监。

    按照顺序,现在两个名额正好可以留给你们,如果你们也不愿意去,那就浪费了。”

    转学二人组这才明白,林泰来所说的出路原来就是这个。

    竟然硬生生的阻止了九十多个人,又把入监名额硬生生的塞给顺位最低的他们二人。

    又听到林泰来说“其实国子监也有乡试名额,选拔若干若干监生参加北直隶乡试,就是很不容易取得机会。

    但是我相信,你们的好岳父、好父亲一定会有办法,让你们到了国子监后,也能参加北直隶乡试。

    唯一可惜的是,你们大概赶不上明年乡试了,还要多等三年,不能和我们同届参加乡试。

    现在你们回答我,去还是不去”

    王衡咬着牙回答说“去”

    他们转学二人组已经在府学陷入了绝境,一次又一次的看着自己文卷被判成六等。

    先前是没地方去,所以只能硬挺着,但凡有个地方能接收他们,也不会留在府学受羞辱。

    去国子监也好,至少那里没有林泰来

    晚三年参加乡试也无所谓,反正在府学耗下去,回回都是六等,一样参加不了这科乡试

    于是在这个月,转学二人组就从府学消失了,府学又恢复了平静。

    把两个“抢资源”的人打发走,林大官人就琢磨着,申首辅应该明白自己心意了。

    这科乡试加会试,首辅全部资源力保的人只能有一个,就是他林泰来

    万历十五年是个没多少大事发生的年份,如果评选当年年度大事件,可能就是苏州民变了。

    在林大官人的备考中,慢慢的时间就到了年底。

    范娘子掌控的新吴联加盟堂口达到十三个,地域扩展到长洲县、吴江县。

    直属地盘二十多个都,直接控制钱粮占到全苏州府的十分之一,全天下的百分之一,以及漕粮征收额度的五十分之一。

    工业园区织机数量达到八百张,低于林大官人指定的一千张计划;新建房屋却多达六千多间,超过了林大官人的规划进度,让林大官人大骂娘希匹。

    更不利的消息是,忍无可忍的织业公所将城里织工日薪提高到六分,对于工业园区招工造成了一定妨碍。

    经过府衙督促施工,新修了连接胥江和吴淞江之间的水路,黄五娘的水运业务扩展到吴淞江,深入吴江县。

    吴县和长洲县的济农仓合并后,命名为姑苏济农仓,秋收新粮入库后,存粮已达十五万石。

    当然站在后世角度来看,最大的经济新闻就是,一个被命名为新吴银行的店面在南濠街开业,只是时人大都不懂这是干什么的。

    没啥可写了,直接准备开科举副本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